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的策略

2022-02-18陈怀富

今天 2022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生知识点物理

陈怀富

(普定县思源实验学校 贵州 安顺 562100)

前言

物理是一门不仅抽象而且复杂的学科,应用传统教学手段会有较多弊端。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能够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使物理教育教学成效大幅提升。而且,会将抽象复杂的物理知识简捷化、生动化,使初中生物理兴趣及探究欲明显改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课程内容整合成多样化课件,配合开展多种教学活动,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学习共享平台,会使初中生在物理科学领域获得更大的发展。

1.信息技术在物理教育教学中的优势

当下,信息技术发展迅速,融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教育教学领域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将其应用到物理教育教学领域,相比传统教学有极大的优势[1]。首先,从教学技术方面而言,传统教学是以粉笔+黑板的方式引入教学内容,对于教材中的图文、实验等,只能生硬的输入。而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能够将生硬的文字、图片、实验过程等转化生动PPT或视频,极大提升学生的视觉效果。而且,也会使物理课程的抽象性明显降低。

以学生的角度而言,通过生动转化物理教育教学资源,极大提升知识的立体感及趣味感,会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对物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主动探索和求证,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会明显提升,对物理知识的记忆情况、知识点理解深度及运用效果也会明显改善。再次,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够生动的演示实验,使学生对实验的每个细节清楚掌握,还能够将在课堂上不便于操作的实验或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引入课堂,帮助学生良好认知物理。而且,物理与生活有莫大的联系,但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有限,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增加课容量,使物理与生活良好衔接,会促使学生全面认知物理,促使其快速理解不同原理或物理现象等,促使教学成效明显提升。

2.灵活选择素材激活物理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环节在全部教学过程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教师抓住这一环节有效激发初中生对物理课程的兴趣,会使其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都拥有饱满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状态。与此同时,也会促使其思维灵活、活跃,对抽象的物理知识快速理解掌握。要充分把握这一环节,信息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将与物理课程有关的物理现象、生活画面、具体事例等以视频、图像等方式呈现在课堂上,同时配合计算机灵活掌控不同资源的播放方式或速度,会快速激活初中生对物理新知识兴趣及求知欲,让其愉快的探索和学习[2]。

如,《光的折射》一课,教师可以灵活整合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将其制作成幻灯片。引入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先播放安徽卫视的一则关于海市蜃楼的新闻,然后再引出质疑:“海市蜃楼为何会不会出现在北京的上空呢?”然后,再引入将一支铅笔放入水杯中,铅笔“折”了现象;人站在游泳池中,从岸上观看人身首异处的图像,并提问:“为何会出现这些现象呢?”就会使初中生形成强烈的兴趣及求知欲。此时,教师再引入光的折射角、折射介质等物理知识,就会使初中生积极认真学习并探索,促使教学质量及效率明显提升。

3.合理转化教学素材制作精制课件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依据教材直接展开教学,教学素材难免死板生硬,初中生的学习热情及效率也会较低。教师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转化成立体的图文、影像等,再利用编辑软件将其整合成多媒体课件,以此开展教学会使教学的生动性明显提升。而且,也会明显降低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使初中生快速抓住知识重点。教师要此基础上提问或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实验等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有效性显著提升。而且,初中生在视野开阔的情况下,学习兴趣及主动探究欲望也会快速提升。

如,《升华与凝华》一课,要让初中生通过观察碘的升华与凝华实验,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气态之间是可以直接转化的物理知识,并对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等知识充分理解吸收。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呈现生活中美丽的雪景,然后再提问:“雪和雾淞是怎样形成的呢?是由什么状态变成什么状态的呢?”以此引入新课。之后,再利用多媒体呈现放在衣橱里的樟脑球一段时间变小的生活现象,引入“升华”的概念等知识,就会使初中生快速理解其中的知识点并扎实掌握不同概念及知识点。

4.整合物理实验引导自主探索

现今素质教育受到了教师极大的重视,教师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也更加重视。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提高物理认知、学习效率等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初中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鉴于物理实验的抽象性和严谨性,教师可以将物理实验制作成微课,用其辅助初中生进行物理探索和实践,会辅助初中生高效开展自主探索活动,并让其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而且,在微课的辅助下,初中生能够灵活调整课程进度及实验步骤等,会使初中生更扎实的掌握物理新知识并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3]。

如,《透镜》一课,教师可以将透镜分类知识的图文以及主光轴、光心等知识点制作成幻灯片,再将实际生活中人们验证凹凸透镜对光线作用的实验等知识制作成微课。再将初中生分成三人一组,让其在结合微课及教材合作探讨:“凹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分别是什么?什么是‘主光轴’、‘焦点’,凹凸透镜有哪些区别?”在微课的帮助下,物理概念的抽象性会明显降低,促使初中生高效进行学习和探索。此后,教师再结合多媒体课件对课程展开系统讲解,就会使初中生扎实掌握不同知识点,而且还会有效促进其探究、分析、自主学习能力等大幅提升。

5.完善实验教学加强知识理解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标志课程。由于初中物理知识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所涉及的实验也各不相同。一些物理实验能够在课堂上完成,而一些实验由于实验时间较长或是具备一定危险性等原因,不能在课堂上操作,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情况就会受到重要影响。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灵活再现各类物理现象、实验,使复杂的问题简捷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转变为可控的影像,不仅能够使初中生完整、清晰的感知物理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还会有效推动初中生思维发展,让其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4]。

如,《磁生电》这节物理课,在讲解发电机的知识时,要让初中生深刻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是电磁感应,懂得发电机产生是交变电流知识,就需要应用发电机开展物理实验。但受到条件限制,难以在课堂上实施实验。若教师仅是通过教材中的图文讲解这部分知识,就会增加教学的抽象度初中生较难理解。对此,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真实的发电机实验,使物理实验以动态形式呈现在初中生面前。并且,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掌握教学。当一些细节初中生不能准确观看时,教师可以放大画面或是暂停画面,确保初中生充分理解后再继续应用视频进行实验教学,就会使初中生对实验中的知识点充分理解,并有效降低课程的抽象性,使初中生对物理实验充满探究兴趣,也会有效弥补传统教学中的不足,让教学有效性明显提升。

6.构建学习平台指导高效预习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物理教师不仅可以利用其开展课堂教学,还可以利用其指导初中生高效预习。以往,教师指导初中生预习只能依靠教材让初中生自主学习和探索,不仅初中生的预习阻力较大,预习质量也欠佳。尤其是实验部分的内容,静态的展示及动态的演示会有明显不同的效果,仅是指导初中生通过教材预习,初中生对实验过程、细节、物理现象等的了解会大打折扣。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创建学习公众号,教师可以将每节课的理论知识及物理实验分模块融入到公众号中辅助初中生课前预习,会为预习带来极大便捷促使初中生高效预习,从而做好充足的学习准备。

如,《声音的特性》一课,要让初中生了然声音的特性,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等知识。教师可以将“音调与频率有关”及“响度与振幅有关”的试验制作成短视频,将其分享到学习公众号中。同时结合教学目标布置自主预习任务,让初中生根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在此过程中,初中生可以根据对知识的理解自主调整视频的进度及快慢,促使其详细分析探究不同知识点及物理现象。不仅会让其预习效率及效果明显改善,还会使初中生对物理充满探究兴趣,使物理结论、概念等更加生动和具体,促使初中生高质量高效率进行课前预习。开展新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先结合公众号中的视频灵活提问,进一步掌握初中生的预习情况再合理调整教学重点,就会使初中生收获理想的学习成果,并有效帮助其巩固物理基础。

总结

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育教学中,不仅能够在教学手段上有极大优势,还能够使物理教学资源更加生动,并弥补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使物理实验动态逼真的呈现在课堂上,利用信息技术创建学习平台还能够帮助初中生高效预习,对激发其学习兴趣及综合能力提升等都有极大的帮助作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巧妙整合教学资源制作成微课或是多媒体课件,同步开展教学实践或是探究性教学,会使教学成效明显提升。

猜你喜欢

初中生知识点物理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只因是物理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处处留心皆物理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