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调整
2022-02-18李仪
李 仪
(庆阳市西峰区向阳小学 甘肃 庆阳 745000)
“双减政策”是国家教育部门立足中国当前教育现状,高瞻远瞩,发展民族教育大业,提出更具前瞻性的教育方针政策。是针对义务教育的学生的减负政策,全面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也并进一步降低家庭经济负担。小学数学教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政策,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促进中小学生高效学习和健康成长。
1.调整教学指导思想,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应试教育一直占据着中小学思想主阵地,学习压力大是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常态,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而给学生施加综合作用力,造成很多学生有着较为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使得不少学生学习没有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影响家庭乃至中国社会的稳定。小学生学习数学要掌握必要的知识理论,能够运用数学知识概念、公式分析最常见的生活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已达到相应的课程目标及学习目标。但是,出于一种应试教育和恶性竞争的战略考虑,中小学教学一直处在一种内卷状态,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成绩优秀,教师希望本班学生比他班学生更突出,校长希望本校全体学生要和其他兄弟学校相比有更强的优势。这样不断地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层层压力落在了中小学生的肩上。家长给学生增加更多的课外辅导机会,校外培训机构争取拉拢更多的学生来参加校外培训,造成学生非常沉重的学习负担。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首先要调整教学指导思想,正确理解并全面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要从根本上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深刻认识到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对学生乃至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国家已经出重拳整治校外培训,家长也认识到校外培训的负面影响,而学校方面关键是教师,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全面正确客观研究落实课程教学目标,依据小学生认知思维和心理特点,明确小学数学素质教育指导思想。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教学情况,合理确定学习标高,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感觉数学学习不是可望不可攀的无限高峰,而是有轻松爬上去的楼梯,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轻轻松松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感知数学学习的轻松愉快乐,获得更为实在的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消除课程教学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压力,让学生能够轻轻松松学习,并参与各种数学实践,这样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调节学生的心理,从而让他们有更良好的精神状态,更积极阳光的健康心态。
2.调整作业结构设计,减少学生作业负担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全面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能够快速完成作业,既做到有效巩固素质能力,又能为学生争取更多发展其他方面素质能力的时间,以此来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全面能力。数学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也要注重学生的作业设计,要改变传统的大水漫灌式作业,要让学生从题海中救出来,让学生上岸,并能轻轻松松地完成课后作业。
教师要减少小学数学作业的数量,不能让学生将大量的时间耗费在没有质量的数学练习实践上,摒弃大量刷题来提高成绩的方式,而应该从数量上减少,从时间上减少,让学生能够快速完成课后作业。同时,数学作业要保证质量,在减少数量的基础上提升作业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基础差异、发展等级等做到因材设计,根据学生特点设置更加合理的作业结构。针对基础较弱的学生,设置数量较少且基础能力较为突出的作业,让学生通过完成作业来掌握基本知识掌握,夯实基础能力,消除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慢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再逐步提高学生的作业难度,确保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学习成绩,既能减轻负担,更能促进学生学习和进步。针对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去除基础知识练习,而应给他们设置有针对性地拓展和提升练习,这样学生就会有更好的提升空间,且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更喜欢做一些富有挑战性的习题作业,既能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实践心理,又能让学生的作业设计更加优良,引导学生利用有限的课外作业时间实现综合能力、核心素养的拓展与提高。同时,要做好与学生的课外互动和指导,让学生的作业量减少,更要保证学生能够达成练习目标。教师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通讯工具与学生保持联络,随时解决他们作业中遇到的问题,既能做好课外拓展,更能保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在降低课业负担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外拓展和提升,通过针对性地辅导,让学生能够提升数学学习能力,保证数学习质量。特别是现在很多中小学开展课后延时辅导,让学生完成相作业,数学老师在延时辅导中能够做好有针对性地指导,课外作业就能快速完成,还能达成学习目标。并能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去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拓展活动,参与体育锻炼,或者发展个人特长,从而实现减轻课业负担、提升学习质量、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国家教育指导目标。
3.调整学习时间分配结构,保留学生综合学习时间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要降低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也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尤其是要科学合理分配时间,让学生学会规划时间,高效利用时间,这也是双减的一个指导思想,更是提升学生素养能力的重要体现。提高学生的时间利用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和作业,更要让学生有更充足的发展空间和自我提升的机会。减负是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更好地个性化成长,让学生轻松上阵。减少学生的数学作业时间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充足的综合素质发展时间,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让学生在“双减政策”下全面发展。
“双减”在很大程度上是分配学生的时间,调整他们的时间应用结构,管理好时间,将原来繁重的课业时间变成学生的综合发展时间。小学数学教学让原来学生大量的低效率重复的数学作业练习变成与数学有关的相关实践活动,比如参加数学应用实践,开展数学实验以及发展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数学实践活动,这样不仅能够让不仅让学生的作业量和压力得到很好的减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时间保障。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对学生的时间做好优化和调整,课前预习时间、课堂互动时间、课后拓展时间都要做好规划,这是保障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基础。减轻学习负担,降低学生压力,都不能牺牲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否则,就没有真正理解国家的双减政策精神。在课前时间引导学生预习,做好指导和时间安排,为课堂互动做好准备,也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为学生设计有关的预习导学案,让学生快速预习,从而轻学生的预习难度和压力,提高预习的效率和质量。而课堂则围绕学习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和互动,这样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也能得到提升。而对于学生课后学习时间做好规划,在不超过相关学校或政府部门规定的作业时间内,为学生做好优化,让学生快速完成课后作业,并做好相应的拓展实践、数学实验或其他综合活动,这样既保留了学生的必要的学习和作业时间,更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从而保证学生能力发展。
4.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彻底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理念,而坚持以核心素养为根本性指导,促进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服务进学生全面发展。所有的教学设计和安排都要围绕学生核心素养能力发展来展开,一切教学组织都要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各种教学改革和创新直接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双减政策”下,不能再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无限制的时间控制和刷题狂练,而是让学生能够真正在繁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小学数学教学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了解数学的定律概念,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生产中的应用问题;而不是单单为了让学生去考更高的分数。
在教学实践中以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基本要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方向。改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策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完成学习任务,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数学教师以此为基本指导思想,做好教学调整,做好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得到更多的快乐,不断地强化学习自信,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教学设计中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确定学习目标,让学生能够真正快速达成目标,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成长,以此来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围绕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发展层次,设计教学目标和发展等级,让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最终实现整体进步和全面发展,这样能够真正符合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从数学知识概念入手,逐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和研究生活问题,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文化,真正让学生掌握数学的本质,让数学课堂回归本真。而不是让学生感到非常艰难,让学生学习数学备受煎熬,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甚至造成严重的厌学心理。
5.保障学习质量和能力,抓住教学最根本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做好教学设计调整。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能力为根本,这是双减政策的根本目标,也是教育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所有的教学改革都不能牺牲教学质量,一切教学改革都指向学生最根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有更为有效的学习方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为扎实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检验教学改革成败的最为重要的标准,也是每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力求达到的最好目标。“双减”政策下,各地对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时间都进行了压缩,甚至不少地方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生的课外作业时间不得超过一定的时间,学生的作业量也有了一定的限制。在压缩学生的作业量、减少学生作业时间的同时,必须要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让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课后辅导等环节,要把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这样既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能够保证教学质量。尤其让学生能够自我学习和发展,帮助学生更好地自我成长,以此来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要保障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应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掌握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数学概念,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尤其是在生产生活中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从而将数学变成学生的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思维去分析各种现象,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根本问题,也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出现的普遍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做好有有效的教育和引导,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数学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理解公式所代表的数学思想,这样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并能做到灵活运用,从而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
6.调整教学方法和方式,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效率
“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调整要坚持向时间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为学生谋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能够保证完成学习任务,更能够保证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要有效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保障教学和学习效果,这样能够为学生赢得更多的自我吸收、消化的时间,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要适应教育政策的变化,就要不断转变教育思想;要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就要调整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双减”政策最关键的是要让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地提高,以提高学习效率来更好的保证学生能力发展,而不是简单的减少时间和负担,而是为了根本性增加。减少的是压力和作业负担,提高的是学习效果,提升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数学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实际,要做好精心策划和指导,围绕重点和难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模型思想,让学生能够快速掌握重点和难点问题。并能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升,教学效果大大增强。让学生课前预习更加高效,课后巩固也更加牢固,这样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和客户作业。更能够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这样才是真正落实国家双减政策。
7.全面提升核心素养,服务学生终身发展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教学要进一步推动教学改革,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减轻压力,更能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始终抓住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不放松,让学生能够真正培养综合素质,真正落实国家生本教育发展理念和素质教育精神。在做好“双减”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深入研究核心素养教育理念,针对小学生数学基础和发展层次,围绕数学思维、数学文化和综合能力展开教学改革和创新,让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真正发展核心素养。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负担,更能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从而真正做到有减有加,减轻学生压力和负担,增加学生综合能力和素养,真正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互动、课后作业设计等方面要紧紧围绕核心能力素养,将核心能力素养目标放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并在教学活动中能够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尤其是在作业设计方面儿,让学生用有限的作业量和有限的作业时间,能够真正实现数学核心素养能力的发展。
教师指导课前预习时,要针对核心素养做好预习指导,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完成数学核心素养的低层次能力目标,培养他们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培养学生基本的几何直观和空间概念。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数学核心素养的中高层次目标进行互动和交流,以此来做好重点难点突破,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把握数学的本质,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建立学生数据分析观念,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让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并运用数学思维来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而在课外作业设计这方面儿,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模型思维和数据分析能力,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做好教学策略调整,减少学生负担,降低学习压力,更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让学生能够得到更有效的指导,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