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幼儿美术教育中绘本的有效应用

2022-02-18

今天 2022年11期
关键词:绘本美术创作

李 莉

(陇南市武都区教场幼儿园 甘肃 陇南 746000)

绘本被誉为最适合儿童的读物,其不仅有着精美的画面、契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情节,还有着隐含逻辑关系的故事发展、瑰丽的想象与丰富的美术要素。伴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幼儿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美术教育也成为对幼儿实施美育的核心途径之一,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绘本,以美的事物、造型、色彩及构图等促成幼儿美的品质、思维、审美素养及行动,对于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大有裨益。但就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中对绘本的应用情况来看,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如绘本资源的选取随意性较大、绘本内美术要素的挖掘不够深入等。为改善幼儿美术教育及绘本应用现状,教师需要把握好绘本特点,坚持从幼儿视角出发,为其开展丰富多彩的以绘本为依托的美术活动,让幼儿在自主创造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1.幼儿美术教育中绘本的有效应用价值

1.1 有助于激发幼儿审美情感

审美是一项主观性的心理活动,需要幼儿关注审美对象,能够从自身的审美经验出发判断对象的美丑,并从中获得启示。绘本作为一种集图画、故事、文字等于一体的儿童读物,有着鲜艳多样的色彩、蕴含逻辑关系的故事情节、精致的画面与精巧的构图、多元化且生活化的故事形象、幼儿喜爱且易于理解与接受的故事内容,是美术教育内具有独特艺术性、文学性价值的宝贵教育资源。在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绘本,能够以直观、生动的画面在瞬间吸引幼儿的关注,开启幼儿主观性的审美活动,促进幼儿与绘本故事的深度交互,引导幼儿将自己代入到具体的故事角色当中,幼儿所获的审美体验连续且深刻,不会出现体验、行动与社会间的断层,在绘本欣赏及阅读内自然而然地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审美意识,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1]。

1.2 有助于提升幼儿创新创造力

绘本有着瑰丽想象,其故事内容虽然贴近幼儿的生活,但是契合幼儿万物有灵的心理及认知特征,回赋予生活中常见事物及小动物以生命力、主观的思想意识。不仅如此,绘本创作一般会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图画中的造型、颜色搭配等都十分大胆,符合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说绘本对幼儿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在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绘本,让幼儿探索绘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美术创作方法,将绘本内的美术要素转化为幼儿的美术创作灵感,鼓励幼儿在观察生活的基础上大胆且个性化地创造美、表现美与诠释美,能够提升幼儿的创新创造力。不仅如此,绘本中图画与文字、文字与故事的融会贯通,可以为幼儿带来丰富的美术创作启示,幼儿会将自己阅读过的故事、接触或经历过的事物等转化为美术作品,在亲历体验中领略美术的魅力,也能够提高幼儿的创新创造力。

1.3 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的全面发展体现在其认知机制、情感机制、审美机制、心理机制等的均衡发展之上。幼儿美术教育作为美育实施的核心渠道,在培育幼儿审美素养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而将绘本有效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可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绘本的故事大多见微知著,通过对生活内常见事物的刻画、生活场景的再现以蕴含深刻的道理。如《大卫,不可以》通过对淘气大卫行为的体现激发幼儿的反思意识,让幼儿感受到父母深沉的爱,也促进幼儿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可见在依托绘本开展美术教育中,不仅可以涵养幼儿审美素养,还能够提升幼儿的道德品质。与此同时,绘本内的画面有着逻辑关系,如《爷爷没有穿西装》通过外界环境的变化体现出小主人公布鲁诺逐渐意识到死亡意义,逐渐认识到爷爷再也不能陪伴自己后的内心变化,揭示了死亡的本质,通过此类绘本的应用可初步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除此之外,绘本主题丰富多彩,可将环保教育、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文化教育等渗透至美术教育中,让幼儿美术教育的空间更加广阔、内涵与外延得到丰富,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

1.4 有助于增强美术教育吸引力

在传统的幼儿美术教育中,通常由教师提供美术材料,以示范的方式锻炼幼儿的美术创作技能,帮助幼儿积累美术相关知识信息。此种美术教育模式对于幼儿来说枯燥乏味,长此以往便会降低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且会制约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而有效应用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教师可以将绘本作为活动的导入,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故事激发其好奇心、求知欲,引导幼儿以美术作品再现生活、表达情感。同时,教师可以将绘本作为美术技巧及知识的载体,引导幼儿在阅读绘本的同时观察图画,提炼出其中的色彩运用及搭配规律、造型的塑造方式、画面的构图以及艺术表现等,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内不知不觉地习得美术知识、学得美术技巧,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也能用所学知识创造美、表现美,从而显著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参与度。此外,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实现与幼儿的情感交互,营造出开放和谐的美术氛围,赋予幼儿以美术创作自主权,从而增强美术教育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

2.幼儿美术教育中绘本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绘本资源的选取随意性较大

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对绘本的应用,通常以美术教育活动的主题、标准、目标及预期效果等为导向,在绘本资源的选取上随意性、盲目性较大,未能结合幼儿的兴趣、心理、认知、情感等特点筛选、组合绘本资源,所选择的绘本资源与幼儿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脱节,无法有效激发幼儿的绘本阅读及美术创作兴趣,难以调动幼儿的美术创作潜能及所储备的美术知识、技能,最终导致美术教育中绘本的应用流于形式,无法对美术教育的实施提供助力。

2.2 绘本内美术要素的挖掘不深入

在幼儿美术教育视域下,绘本不仅具备阅读功能,更重要的是具备审美功能,启发幼儿美术创作灵感、丰富幼儿美术创作手段、提高幼儿美术创作能力的作用。但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对绘本的运用侧重于体现绘本的阅读功能,重视幼儿对绘本故事的理解、图画的观察以及画面间规律的探寻,使得幼儿美术教育本末倒置。同时,对绘本内美术元素的挖掘及运用不够深入,未能将绘本中丰富的画面、对比鲜明的色彩、独特的造型艺术等转化为幼儿可以在美术创作中灵活使用的艺术元素,导致绘本的应用缺乏有效性,不能切实提高幼儿的创新创造能力[2]。

2.3 未能利用绘本激活幼儿想象力

想象力是幼儿必备的核心素养,也是幼儿在美术学习及创作中需要具备的关键能力。幼儿美术教育承担着美育责任,不仅要提升幼儿美术知识及技能水平,而且要发散幼儿思维,助力幼儿全面发展。但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中对绘本的应用通常将绘本作为美术创作示范,幼儿只能按照教师的思路欣赏、观察绘本,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有限的美术技巧,幼儿长时间处于此种被动状态,便会陷入思维定式,对教师的讲解及示范产生依赖心理,会严重制约幼儿均衡、个性发展[3]。

2.4 依托绘本的美术教育活动单一

绘本是幼儿美术教育的宝贵资源,在应用绘本开展幼儿美术教育时,需要教师改进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但当前幼儿美术教育中绘本活动以绘本的阅读、观察、欣赏及模仿创作为主,未能充分发挥绘本资源的优势,使得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氛围压抑、形式僵化单一,幼儿难以在绘本活动内获得深刻体验,便会逐渐失去参与绘本活动的积极性,且长时间对幼儿个性、天性的压抑,单一僵化的教育形式也会限制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3.幼儿美术教育中绘本的有效应用策略

3.1 因材施教,灵活选择绘本资源

感知美、发现美是幼儿与生俱来的固有本能,但幼儿认知的局限性、审美经验的有限性决定其在美术教育活动内会出现诸多问题,或是在美术创作中无从下手、或是无法灵活运用美术材料,亦或是无法理解美术之美。为避免这些现象的发生,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美术教育理念,从幼儿的视角出发,结合幼儿年龄、心理、认知、思维特点及感兴趣的事物灵活选择绘本资源,在解决绘本资源选择随意性较大问题的基础上拓宽幼儿的美术视野,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促成幼儿的审美意识,以此确保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4]。

例如大部分幼儿对自然奥秘充满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便可以选择《好饿的毛毛虫》绘本资源,绘本内小毛毛虫从蛹蜕变为蝴蝶的故事给幼儿带来深刻启示,让幼儿意识到努力便会抵达理想的彼岸,且绘本中图画丰富、文字简练、故事易于理解,契合幼儿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教师以该绘本资源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引导幼儿描绘毛毛虫生长不同阶段的特点,制作毛毛虫阶段生长卡,可以在美术教育中融会科学小常识,在满足幼儿需求、爱好的基础上增强美术教育实效性。

3.2 发挥优势,挖掘绘本美术要素

绘本内蕴含着丰富多样的美术要素。为解决当前幼儿美术教育对绘本内美术要素挖掘不够深入的问题,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美术教育活动目标、活动内容以及幼儿的美术基础水平等深入挖掘与灵活使用美术要素。

第一为色彩要素。绘本的色彩十分鲜明、丰富,色彩间的对比较为强烈,给人以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与震撼感,教师在美术教育中挖掘并利用绘本内的色彩要素,可以提升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例如《小黑鱼》绘本内对不同海洋生物的刻画十分生动传神,采用了水彩印画方式、夸张的色彩对比,教师可以播放海底世界视频,请幼儿仔细观察,结合绘本内对海洋生物的描绘进行自主创作,选择自己喜爱的色彩。在此过程中幼儿开动脑筋、对比联想,创作出不同风格及个性的美术作品。

第二为剧情要素。绘本有着较强的故事性,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故事内容,有着灵活性与生命力,不仅可以给幼儿带来视觉上的审美愉悦,还能够激发幼儿的美术创作欲望。所以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要深挖绘本的情节要素,结合绘本的主题及主要的故事内容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为幼儿创设更加真实的美术创作情境,调动幼儿的创作热情。例如《波哥的婚礼》绘本故事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忆自己与父母参加婚礼的场景与经历,回想婚礼的流程、场景以及活动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运用所积累的美术知识及技巧布置婚礼场景、制作婚礼道具、设计婚礼服装等,将美术创作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幼儿,让幼儿获得深刻的体验。

第三为造型要素。在以往的美术教育活动内,幼儿在造型塑造上倾向于模仿,缺乏自己的主观意识及个性。为改善此种现状,教师可以通过有效运用绘本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造型方法,让幼儿的美术创作充满活力。例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绘本中母鸡萝丝身上的线条、狐狸身上的点与线、背景内的树木及风车等都体现出单一造型元素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教师可以从线条入手,让幼儿在创作中体会线条疏密、长短所创造的不同造型,并以绘本故事的延伸、补充为目标,鼓励幼儿用画笔及造型告诉大家母鸡萝丝会发生的故事,从而让幼儿在持续创作中得到造型能力的提升。

3.3 注重想象,借助绘本激活思维

想象是美术创作的不竭动力,也是幼儿必备的核心素养。绘本自身便蕴含着瑰丽的想象,在图文结合当中融入童真童趣,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再现生活场景、故事及画面。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绘本,需要教师转变传统以教师示范及讲解为主的教育活动形式,而是将创作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以绘本激活幼儿的思维,放飞幼儿的想象翅膀,从而解放幼儿的头脑、双手与时空,让幼儿可以在自由自主的环境内尽情地感知美、体验美、发现美、创造美。例如《明明的脚丫》绘本中,明明的小脚丫在不同情境内会变化成不同的物体,但依然可以看出小脚丫原本的形状。教师可以先引导幼儿脱下鞋袜,蘸取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印出小脚丫的形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力,说说小脚丫像什么。亲历体验及问题引导在最大程度上激活了幼儿的思维,幼儿畅所欲言、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像用过的肥皂;有的说像捏紧的海绵;还有的说像弯弯的月亮。在幼儿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将脚丫换成小手,请幼儿同样印出手印,仿照绘本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主创设情境,将小手转化为不同的物体,并说说自己的想法。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借助绘本激活幼儿思维,能够让幼儿体会到美术创作的快乐,自觉参与至美术活动内,并且自然而然地学得美术技巧[5]。

3.4 重视实践,开展绘本自制活动

在幼儿美术教育中有效应用绘本,不仅局限于挖掘、利用绘本内的美术元素,还可以幼儿的美术实践为导向,开展绘本自制活动,让幼儿将生活、幼儿园及人际交往内的所见、所闻、所感、所获等转化为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在记录生活美好的同时创造生活之美,此种美术教育活动形式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自主创造能力、创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幼儿获得深刻的实践体验,促成幼儿关注生活、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例如在《理发师的一天》活动后,教师便可以结合活动的内容开展绘本自制活动。首先请幼儿集体讨论,回忆理发店的布局、内部空间的划分、所需要的服务人员等,调动幼儿活动及生活经验,为幼儿的绘本自制奠定基础;其次,请幼儿以绘画、手工制作等美术创作形式再现游戏过程,为降低绘本自制难度,教师可以将幼儿划分为不同小组,为每一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如小组1负责绘制“发型册,小2负责制作店员头像,小组3负责画出理发店各个空间等。最后,在幼儿合作结束后,引导幼儿根据理发的流程排列绘画作品,形成幼儿自制的绘本,在日常活动内幼儿可翻阅绘本,交流活动感受,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美术技能水平、审美素养,还能培育幼儿语言能力。

结论

总之,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幼儿的审美情感、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提升幼儿创新创造能力并显著提升美术教育对幼儿的吸引力。但现阶段幼儿美术教育对绘本的应用存在绘本资源选择随意性较大、绘本内美术元素挖掘不够深入、未能借助绘本激发幼儿想象力、美术教育活动形式单一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结合绘本的特点优选资源,利用绘本中色彩、情节及造型要素,激活幼儿思维并开展绘本自制活动,以此充分发挥绘本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绘本美术创作
绘本
绘本
绘本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绘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