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跨文化敏感度调查

2022-02-18李静一

传媒论坛 2022年14期
关键词:愉悦感敏感度信心

李静一

一、引言

当今世界,在不断发展的多元文化环境中,越来越多的来自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因此,培养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然而,一些学者提出,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前提是培养跨文化敏感度。过去,跨文化敏感性的研究大多数都涉及出国留学、短期交换项目等的跨文化敏感度变化。然而,对于大多数外语学习者来说,出国留学并不是都能实现的,尤其是在目标语国家学习目标语言。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为出国留学、交换带来了更巨大的挑战。但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了新的机遇。每个人都有机会使用外语直接与母语人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且可以从新媒体中获取不同的文化信息。国内外学者多从对新媒体技术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研究,但是对于使用新媒体技术与跨文化敏感度之间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将以使用新媒体技术的人为研究对象,试图探索新媒体技术对于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和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敏感度。

二、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交流新媒体

Chen和Starosta(2000)将跨文化敏感度定义为“个人发展积极情绪以理解和欣赏文化差异的能力,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中适当和有效的行为”。他们提出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交际参与感、尊重文化差异性、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以及交际专注度。国内外学者从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验证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如Loebel等(2021)在智利大学生样本中,调整和验证了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国内研究侧重于跨文化敏感度调查,如调查大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胡艳,2011)。其他学者介绍了跨文化敏感度的概念,如黄文红(2017)提出建立适合中国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

Shuter(2012)定义新媒体技术包括社交媒体、移动电话等,能够使人们跨越文化、民族、时间、空间的相互联系的方式。新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对跨文化交流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跨文化交流学家也在重新思考新媒体技术时代下的跨文化交流。Shuter(2012)进一步提出了跨文化新媒体研究,探索跨文化新媒体技术和跨文化交流之间的关系。他还提出跨文化新媒体研究的两个方向——新媒体和跨文化交流理论以及文化和新媒体的社会使用。跨文化交流研究人员也对跨文化交流中的新媒体技术和跨文化交流领域开展了许多研究。比如,通过新媒体技术,使我们更加容易了解到其他文化,以及社会和经济成本的降低显著增加了在虚拟世界中发展第三种文化的可能性。其次,跨文化交流学家也对文化影响新媒体进行了许多研究。如Shuter和Chattopadhyay(2010)研究发现来自印度文化和美国文化的男生和女生,他们接受查看以及编辑信息的方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基于以上研究,关于新媒体和跨文化敏感度的调查研究很少。因此,本文拟就新媒体环境下,对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进行调查,试图探讨新媒体如何影响跨文化敏感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首先试图初步探索:一、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使用的现状如何?二、在新媒体上,人们的跨文化敏感度的程度怎么样?三、跨文化敏感度的高低与使用新媒体的频率有关吗?四,在新媒体上,跨文化敏感的五个维度之间的相互关系是怎么样的?其次,采用在网上发放问卷调查,寻找使用过新媒体平台的参加者进行调查。截止到2021年8月,一共156名参加者填写了问卷调查,年龄范围从14岁到50岁,平均年龄为23.6岁。

研究中使用的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信效度,已由Chen和Starosta验证。本研究根据此量表,再加上自编试题,组成关于新媒体对于跨文化敏感度影响的问卷。第一部分,即基本信息,如性别等;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涉及跨文化敏感度五个因素,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在确定研究对象之后,在网上使用问卷星发放问卷调查。下载回收到的问卷输入SPSS22.0系统,形成数据信息。根据SPSS分析问卷调查,整体跨文化敏感度量表的系数为0.8,而且5个维度的Cronbach's Alpha都大于0.6。其次,KMO值为0.845(>0.5),Bartlett球形检验近似卡方值为1873.77,自由度为276,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0,为小于显著性水平0.05。综上,该问卷的信效度是可行的。

四、结果与讨论

(一)新媒体使用的现状

根据SPSS数据分析,在新媒体技术快速增长的时代,37.2%的人有时候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32.7%的人很少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22.4%的人经常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从来没有使用过新媒体的人占7.7%,说明新时代下大多数人都使用过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只是使用的频率不一。根据分析,国内社交媒体是新时代下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的首选,占比46.70%。其次是17.2%的人使用国内的视频网站。而国外的一些新媒体技术下的软件很少被使用,尤其是虚拟模拟世界,只有3%的人会使用这种类型。而且,整体上国内的新媒体使用的人数比使用国外新媒体的人多。大多数人使用国内新媒体的原因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二)新媒体上跨文化敏感度的现状

在新媒体上,人们的跨文化敏感度的平均度为3.5601。参照Chen的划分等级的方法,在新媒体上,人们的跨文化整体敏感度处于中高水平。其次是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交际参与感的均值为3.7491,差异认同度的均值为3.8184,交际信心水平的均值为3.1385,交际愉悦感水平的均值为3.2521,交际专注度的均值为3.6132。表明人们在新媒体上,差异认同感、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的敏感度较大,而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的敏感度较小。尽管人们使用新媒体平台(虚拟网络空间)进行交流,但是交际信心依然最低,交际参与感却处于中高水平,说明在新媒体上人们有很强的交际意愿,而交际信心有待提升。

(三)影响跨文化敏感度的因素

1.性别

在关于性别对新媒体上跨文化敏感度的影响的调查中,男性在新媒体上总体跨文化敏感度得分均值为3.4053,而女性在新媒体上总体跨文化敏感度得分均值为3.5855,后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P值为0.041。表明女生在新媒体上整体的跨文化敏感度水平均较高。从分维度的角度分析,在新媒体上,女性在差异认同感、交际愉悦感得分均值较大;而在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以及交际专注度,男女的均值得分相差不大。通过独立样本检验可得,差异认同感的P值为0.000,交际愉悦度的P值为0.001。说明男女在差异认同感、交际愉悦感方面存在性别差异,而在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以及交际专注度三方面男女没有显著差异。

2.职业

根据基本信息的调查,在参加者中有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受试者。在经过平均值和显著性检验比较两类受试人群的跨文化敏感度。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整体上跨文化敏感度的差异不大,均值为3.5分以上,处于中等水平。在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中,两者也没有明显的差异。其中交际参与度、差异认同度和交际专注度的均值都大于3.5分,处于中高水平,说明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在参加跨文化交际活动、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以及专注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较高的敏感度。但是在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两个维度方面,均值都明显低于3.5分,处于低水平。说明新媒体环境下,无论对学生还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新媒体平台并没有提升他们的交际信心和交际愉悦感。

3.新媒体的使用频率

根据分析,整体上经常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跨文化敏感度为3.6688,比有时使用、很少使用、从不使用的均值得分差异大。再通过方差分析,P值为0.000,说明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对整体跨文化敏感度有影响。经常使用新媒体的人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高等水平。其次在跨文化敏感度五个维度方面,经常使用新媒体的人在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交际专注度三方面的均值较高,在差异认同感、交际愉悦感两方面的均值差异变化不一。再经过方差分析,交际参与感、交际专注度的P值为0.000、0.001、0.005,说明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在交际参与感、交际信心和交际专注度,尤其是经常使用的人在这三方面的跨文化敏感度更高。说明经常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人,提升了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以及交际参与度。在差异认同感和交际愉悦感方面,经常使用、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的敏感度均值略高于很少使用和从不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人。在新媒体环境下,经常使用、使用新媒体并没有显著增加对其他文化的认同感以及增强自己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愉悦感。

(四)新媒体上跨文化敏感度维度之间的联系

在SPSS分析中,交际参与度和跨文化敏感度整体之间的联系值为0.829,表明在新媒体上交际参与度和整体跨文化敏感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新媒体上,参与的跨文化交流越多,跨文化敏感度越高。其次在差异认同度、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与跨文化敏感度的整体水平值为0.676、0.487、0.470、0.568,说明在这四方面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五项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交际参与感与其他各项因子之间的相关度最多,其中与交际参与感相关性最强的是交际专注度(r=0.667),其次是交际信心(r=0.446),最后是差异认同感(r=0.350)。说明在新媒体上人们更加专注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五、结语

本研究旨在调查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跨文化敏感度。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使用过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而且首选的是国内社交媒体。在新媒体上,人们的跨文化敏感度处于中高等水平,五个维度中的差异依次为,差异认同度、交际参与度、交际专注度、交际愉悦感、交际信心。说明即使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跨文化交际的信心依然不足。再者,性别和使用新媒体的频率对跨文化敏感度有显著性影响。女性在新媒体平台上的跨文化敏感度要显著高于男性。而学生和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在新媒体上的跨文化敏感度没有区别。经常使用新媒体的人比从不使用新媒体的人跨文化敏感度要高,说明在经常使用新媒体进行跨文化交流,有助于我们提升跨文化敏感度。其次,跨文化敏感度的五个维度与整体跨文化敏感度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即在新媒体上,跨文化交际的五个维度参与越多,跨文化敏感度越高。本研究探讨的新媒体技术与跨文化敏感度,为未来跨文化交流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其次,回答了当前迫切需要超越传统跨文化学习和教育方法的需要,有必要考虑使用新媒体技术,进行跨文化交流,提升跨文化敏感度。

猜你喜欢

愉悦感敏感度信心
假体周围感染联合诊断方法的初步探讨*
一种基于属性的两级敏感度计算模型
信心和山
Study Of ShiJie Control Thought
恢复信心比给猪刷脸更重要
大学生运动愉悦感与成人依恋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缺觉与抑郁
KX5的耐心与信心
下尿路感染患者菌群分布及对磷霉素氨丁三醇散敏感度分析
让阳光照进学生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