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交叉融合、协同育人”促进人才培养
——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为例

2022-02-18包凡彪熊南峰黄宝山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1期
关键词:珠海交叉应用型

包凡彪 熊南峰 黄宝山

随着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企业对具备机电一体化开发应用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尤为迫切。2014年以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经过充分调研,以智能制造为主要培养方向,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装备制造企业的需求,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方面不断改革和实践,构建了有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形成了自己的专业特色,构建了多维度“交叉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服务。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符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跟随新时代社会高速发展的步伐,培养以学科专业知识为基础的高素质人才。21世纪的大学生,是社会进步所需的主力军,在未来几十年的发展中,人们会遇到更多复杂的问题,需要高智慧人才来带动新一轮科技创新。大学生应以现有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再结合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实现“交叉融合”,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式推动新的科技创新变革,形成新的产业。在新经济背景下,新社会需要新的专业知识,各专业以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交叉融合”的教育方式是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新方向[1]。

一、解决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

一是机械类复合应用型专业体系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问题。学院跟随时代高速发展的步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交叉融合”培养模式,通过系统性的“交叉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综合培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等,以满足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

二是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柔性化的问题。为了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是柔性化的。学院深化“交叉融合”,整合多方联动、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教学资源,通过灵活选择课程,培养适应产业发展变化和需求的人才。

三是解决实践教学体系不够系统化的问题。传统实践教学体系体量和广度较不足,缺乏系统性,学生在参与实践环节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创新性。学院通过不断改革和探索,搭建课内实验、基础实训、专业实践、企业课群、学生社团科研、创新、创业等平台,多种形式“交叉融合”,相互补充,提升实践教学广度和深度。

四是解决多方“交叉融合”、协同育人的问题。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学科专业知识、参与校企合作实践,更需要教育部门的支持。

二、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一)“交叉融合” 的专业布局

在“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主动进行专业建设布局,从2006年建院最初的1 个机械工程专业,逐渐发展壮大成7 个专业,各专业“交叉融合”。2015年开始,学院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就基于“适合大类专业”理念进行设计。学院有全院通识课(必修和选修),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机器人工程专业在1—4 学期有相同的专业基础课平台,各专业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融合”,相互依托,相互支撑,资源共享。

(二)“交叉融合” 模式设计

学院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和智能制造工程行业发展现状,结合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构建“交叉融合”育人模式。

(三)人才培养方案及分析

学院对于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在根本上突出“复合性”和“应用性”。

学院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生带课题进实验室,完成专题实物制作。实践教学通过4 个层次、7个环节(课程实验、工程训练、课程设计、专业实习、社会实践、课外科技活动、毕业设计),提高学生的3 个能力(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应用能力)。4 个层次主要包括:技能层、工程师层、系统综合层、创新设计层。其中技能层包括进行金工实训、电子电工实训、数控加工实训;工程师层包括进行各类课程设计、综合实验;系统综合层包括毕业设计,即Capstone 课程,强调知识综合应用和团队沟通协作等综合能力;创新设计层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的比赛,提高并强化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潜力。

在应用性方面,学院将计划内实践内容与计划外实践内容相结合,开展“大讲堂”、举办各类讲座共20 场,参加人数达2000 多人,内容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经验分享等。

在“复合性”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柔性化。专业选修课群(10 学分)分机械制造和模具2 个方向;复合课群包含企业课群、校企合作课群、对外交流课群。通过课程的交叉与不同选择,院校能够用同一方案培养出不同的人才,以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企业前沿性课程、创新创业能力课程、企业课群和校企合作课群的开设,使院校能够用同一方案培养出紧跟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院校还提供了丰富的全院通选课、专业选修课、素质拓展课,允许学生在学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和职业规划自主组合一部分课程,实现了个性化人才培养。

第二,适合大类专业。公共基础课共67 学分,通识教育覆盖了人文和社会科学、数学、自然科学等方面,人文类通选课要求学生修满4 学分,通过自然科学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不同的专业知识交叉和融合,打破了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教学体系涵盖关联学科,促进了基础学科的发展以及文理相互渗透。学生可以通过参与16 个项目,自主完成素质拓展学习,项目涉及各种竞赛、论文、技能考试、社会活动等,学生可以根据需要自主学习,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三、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一)学校与企业 “交叉融合”

第一,建设厂中校、校中厂。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在2013年9月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总面积超过10000 平方米,总投资5000 多万元。该中心拥有包括各类金属切削的冷加工设备及铸焊各类热加工设备,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机器人实训基地,面向全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基础工程实训、专业训练、课外科技创新和创业平台。

第二,校企合作育人。学校以教学专业和实践为基础,以校企协同育人为方针,实施各专业“交叉融合”的多层次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强调培养人才的实效性和实用性。

第三,企业在校设置奖学金。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与珠海飞马传动机械有限公司、珠海仕高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珠海英搏尔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珠海宝利通耗材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入合作,签订企业奖学金协议,企业奖学金逐年增加。

第四,服务区域制造业。依托工业自动化学院师生资源和工程训练中心设备平台,学院既是“珠海市制造业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又是“珠海市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学院申报珠海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增派科技特派员。学院与珠海格力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联合发起成立的机器人协会,已联合申报“珠海市机器人培训基地”。

第五,校企联合科技攻关,为企业排忧解难,共同开发产品。

(二)专业之间 “交叉融合”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强调:“加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特别是交叉学科的研究。”各专业知识互相渗透并融会贯通是“交叉融合”的关键,专业之间“交叉融合”更能凸显优势特色。学校要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学科专业丰富的优势,提出并建立一套系统的高校创新交叉专业的培养体系,使各专业之间的知识融会贯通[3]。

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具体措施主要是从两方面展开实践:第一,合理布局并建设学院专业,实现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第二,认真分析研讨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培养要求。

(三)教师与学生 “交叉融合”

学院要注重师生多维度“交叉融合”,具体措施有:学生参与教学和管理,学生参加教师科研,教师指导学生参加竞赛、创新和创业,教师与学生共同申请专利。

(四)教学与学工 “交叉融合”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与学工之间的交叉与融合,教学与学生管理“双前锋”,学生生活、学业、思想“三导师”,充分发挥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各自的特长,实行全程导学制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学生团队 “交叉融合”

学院建立以学生为主的科技创新社团,鼓励学生参加关于科技创新的比赛,拓展外延,通过科研社团、竞赛和日常训练的“交叉融合”以及和其他学院社团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交叉融合”,促进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逐步形成了5 个学生科研社团和“机车之翼”航模俱乐部,各社团在最近几年逐步发展成熟,影响力越来越大,是学院国家级、省级、市级比赛各种竞赛的主力军。

四、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创新

(一)理念创新

第一,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构建以粤港澳大湾区装备制造业发展为导向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第二,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IEET 工程教育认证理念,结合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综合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学生毕业需要达成的8 项核心能力,全面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二)模式创新

以“交叉融合”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模式为理念,打破壁垒,构建校企“交叉融合”、专业之间“交叉融合”、学生与教师“交叉融合”、教学与学工“交叉融合”、学生社团“交叉融合”、学校之间“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机制建设,促进知识和能力“交叉融合”的工程实践人才培养。

(三)体系创新

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和相关行业发展,合理布局学院专业,申报新专业,增加新技术、新工艺、新课程。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课内实验、基础工程实训,将学科专业知识内容和创新实践能力进行融合,确立“三位一体”专业指导方针,通过专业“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高素质人才。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工业自动化学院通过实施“交叉融合、协同育人”教学模式,瞄准粤港澳大湾区装备制造业,依据智能制造时代对工程类实践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加强对新技能、创新设计理念、前沿发展知识的学习,显著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打造了机械工程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和“一流专业”,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的成果,成效明显,为地方机械类本科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探索出了一条有效路径。

猜你喜欢

珠海交叉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这条鱼今日在珠海掀起热浪!7.7亿诠释珠海水产业发展新态势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园林生态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风口浪尖上的珠海银隆
连数
连一连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麻省总医院在珠海起航带来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