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生活化理念的思考

2022-02-18

今天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活化法治评价

郭 勇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如东友好小学 甘肃 白银 730799)

小学生认识世界时,往往凭借的是其生活经验和感性认识,这就会导致其遇到一些抽象论述时会产生理解困难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从培养小学生学习理念和学习能力的角度出发,帮助其锻炼抽象思维,培养质疑精神,进行实践活动。而在提高学生能力的起点处,是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从其认识世界的角度看问题,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实现能力提升。换句话说,即是教师需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助力学生理解课本内容,实现增强学生思维能力、形成合理情感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1.转变观念

教学观念和学习观念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前置条件,实现观念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转变教学观念,将生活理念融入课堂;转变学习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舞台的主角,对学生理解和接纳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转变教学观念

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一些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固化,教学思维已经定型,将“满堂灌”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这种课堂既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不利于学生在获得参与感。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实现教育转型的关键一步。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师应当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欲望,把课堂变成师生交流、共谋进步的地方。具体来说,教师可通过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互动式教学。

例如,在讲解“选举产生班委会”一节内容时(《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师可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每位班干部的职责是什么,班里哪位同学最适合担任,以及分析自己最擅长做哪项工作。通过独立思考,自由发言,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于课堂之上;通过讨论和参与,能够形成较为热烈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参与其中。

1.2 提升学习兴趣

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难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程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生活案例、生活场景将课本内容再现出来,既易于小学生理解,又能够增强其参与感,提高教学效率。首先,教师要精选生活案例,引发学生思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取的生活案例,一定要贴近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如此才能引发其探索欲。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具以及安排实践活动等方式,加强学生体验感,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达到情感和价值观层次的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问题意识,遇事多问为什么,并通过自己思考寻找答案。通过提问,学生能够对生活产生更多的反问与思考,树立求知探索精神。

以精选生活案例为例,教师在讲解“说说我们的学校”(《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课时,可将让学生观察、分享学校里自己最喜欢的一项事物作为话题,引发学生的思索和讨论,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在此基础之上,向学生介绍学校历史、沿革变迁等内容时,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创新课堂教学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如何利用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把握更多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将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等方式,实现生活化教学、高效教学。

2.1 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是拉近课堂与学生生活的有效途径。教师可通过设计与演绎合适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连接起来,减轻学生学习抽象知识的阻力,帮助其更好理解课本内容。首先,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具,播放与课程内容相关、同时也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音频片段,激发学生心中情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选取学生生活案例,借此创建教学情境,让学生对课堂产生熟悉感和亲近感,保有听课的动力和探索的欲望。最后,教师可创建剧本式情境,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融入情境。教师可将课本内容改写成为小型剧本,让学生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在这过程中,学生站在人物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会产生感触更深的共鸣,由此达到情感与价值观层面的教学目的。

以改写剧本为例,教师在讲授“我们的公共生活”(《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课时,可创设电影院、超市、医院、火车站等多个场景,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分到的具体场景不同。学生通过扮演并向全班展示人们不同场景中遵守公共秩序与不遵守公共秩序的差异,切身体会公共场所带来的生活便利以及遵守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利用教学场景,加强课堂活跃性与互动性,让学生能够更好吸收知识。

2.2 进行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学生来说,生活也是一位重要的老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有时会收到比单纯讲课更好的效果。因此,教师可创新教学方法,利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学习的互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悟真理。教师可通过组织特定主题的知识竞赛或演讲比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演讲能力,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以组织社会调查为例,在讲授“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课时,可将学生分为社会调查小组,要求小组合作收集生活垃圾分类标准、处理不同种类垃圾的方法、家庭最常见的垃圾属于哪些种类以及不恰当的处理方式会对环境造成何种危害等问题。让学生在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报告文本,并在课堂上向其他同学展示本组调研结果。各小组间相互学习,共同探讨,以形成完整、合理的结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进行有目标、有方向的探究,既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体验感、实践感,又能够保证实践内容不偏离教学目标。

3.完善课后作业与评价体系

生活化的教学观念不仅要体现在教学方式上,更要体现在课下练习与评价体系中。通过完成家庭作业,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实现评价体系生活化,学生的进步与成就才能够被真正看到。

3.1 优化作业内容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的理念,不仅要通过课堂来实现,更要在学生的家庭作业中得到落实。教师应当改变当前家庭作业“纸上谈兵”的形式,通过开放式谈话讨论、实践中探索真知的方式,将学生的家庭作业也融入其日常生活之中。教师可通过布置开放式、探究式的作业题目,将课堂上的抽象问题放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回答。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探究问题答案的品质,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得出结论。

以布置开放式作业为例,在学习“我们的好朋友”(《四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课时,教师可布置开放式作业:我最好的朋友是谁?我们是如何成为好朋友的?我认为真正的友谊是什么样的?让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经验进行作答。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再以观看教学相关的电影为例,在进行“安全记心上”(《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一课的学习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观看《逃出生天》、《救火英雄》等与火灾相关的影片,并组织学生讨论观后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加强学生对火灾的认识,帮助学生对安全用电、安全出行形成更深刻的印象。

3.2 完善评价体系

教师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在课堂中实现,更要在评价体系中有所体现。评价学生时,不应再“唯分数论英雄”,不应只看到学生智育这一个方面,而是应该对学生进行全面考察。除此之外,教师评价学生的标准也不应一成不变,而是应当依据班级、依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动态调整。既要看到学生在学习成绩上的进步,又要看到学生在生活经验上的积累与成长,教师才能够对学生形成全面客观的评价,看到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进步,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

以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制定评价标准为例,在制定低年级学生评价标准时,在学习上,教师应当将重心放在学生学习习惯是否养成、学习内容是否能够理解等方面;在生活上,教师应当重点关注学生劳动习惯是否养成、守时观念是否出现等。而在制定高年级学生评价标准时,由于学生的成熟程度已经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重心已经有所改变。教师应当注意到这些变化,并由此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在学习上,教师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质疑思维是否形成、抽象思维能力是否有所提升等;在生活上,教师可将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处理青春期遇到的烦恼、是否形成健康的三观等问题作为考察对象。通过制定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能够对学生的成长轨迹做出较为完整的描绘,对学生做出客观评价。

结束语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思维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方能达到最佳的效果。面对小学生时,采用生活化的教学理念,其更容易接受理解,教师也就更容易实现教学目标。本文以生活化理念为切入口,提出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可通过转变理念、创新课堂教学以及完善课后作业与评价体系三条路径实现高效教学。

猜你喜欢

生活化法治评价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