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2022-02-18綦洋
綦 洋
(唐山市路北区龙泉西里小学 河北 唐山 063000)
前言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不断改革创新,国内社会大众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了比较大的提升,但与此同时,儿童所处的生活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据有关调查可以发现,国内因为感觉神经系统失调而导致出现疾病的儿童数量变得越来越多,不利于国内儿童群体的身心健康,严重情况下对于儿童的学习、心理和社会适应等等方面都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而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感觉统合训练内容之后,既可以丰富小学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同时还能够预防小学生群体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症。
1.感觉统合和感觉统合失调症的阐述
1.1 感觉统合的概念和机制
感觉统合的概念由英国著名的生理学家C.S谢林顿首先提出,后续临床生理学家Jean Aryes博士在C.S谢林顿提出的感觉统合概念基础之上进行了相对应的优化和完善,并且提出了系统性比较强的感觉统合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涉及到脑的功能发展、脑的学习和学习障碍矫正几个方面,从这一理论当中也不难看出,儿童的大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可发展性。总结下来,感觉统合其实就是少年儿童的大脑应该具备的一种功能,可以针对外界环境条件和信息做出正确的应答和适应环境,这也是少年儿童具备正常心理、行为的一个重要基础。换而言之,对于一个正常的少年儿童来说,只有经过正常的感觉统合,其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会协调整体[1]。
1.2 感觉统合失调
所谓的感觉统合失调,是指三岁以上的少年儿童受到了生物、心理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无法针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整合并且完成正确的应答。对于一个少年儿童来说,一旦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症,其高级认知和行为能力都会收到比较大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少年儿童自身的感知、控制和判断等等能力。具体的感觉统合失调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包含视觉统合失调、听觉统合失调和平衡感觉统合失调等等,其中少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一般情况下比较复杂,是多种感觉的统合失调,具体的表现也因人而异。虽然现代医疗的高速发展已经使得少年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具有了治愈概率,并且症状比较强的少年儿童有很大可能在后续成长过程中逐渐恢复。但无论是治疗恢复还是自我恢复,感觉统合失调对于少年儿童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甚至贯穿少年儿童的一生。因此在少年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不能掉以轻心,针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过程需要多加观察[2],发现感觉统合失调情况及时诊治,避免对少年儿童形成过大的影响。
2.少年儿童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分析
2.1 神经系统受损、紊乱
在神经系统当中,中枢神经是少年儿童感觉统合的重要物质基础,并且一个儿童的正常感觉统合 是多区域的中枢神经协同作用的重要结果,其中任何一个区域受损或者是紊乱的情况下,都会导致统和神经的连接中断,进而就会出现相应的感觉统合障碍、失调等等情况。而在时机的产妇生产过程中,产钳助产、产程过长和脑膜炎等等情况都会导致少年儿童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除此之外,在部分药物、环境食物污染等等情况也有可能导致少年儿童的神经系统出现受损或者是紊乱的情况,进而就会出现相对应的感觉统合失调的情况,甚至影响到少年儿童的身心安全[3]。
2.2 缺乏相对应的感觉刺激训练
依据大量的母亲心里、生活方式和胎位等等对于少年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影响情况的调查来看,一个人的感觉统合训练从母亲的子宫当中依旧已经开始,但是由于胎儿在母亲子宫中的感觉统合训练会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而且相关的训练内容比较少和固定,因此少年儿童的感觉统合训练主要在出生之后完成。而依据相关调查来看,现代少年儿童在实际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所获得的感觉刺激训练比较少;
首先,现代国内的新生儿当中的独生子女比较多,家长、长辈对于少年儿童普遍给予过度的关爱,包含怕儿童摔跤开始限制儿童的学习和成长,导致儿童自身本应该具有的感觉刺激、训练而被剥夺,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的感觉统合能力的成长滞后,后续就会出现统合失调的现象。除此之外,伴随着现代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当一部分家庭、产妇选择剖宫产的方式进行生产,这使得婴儿本应该感受到的产道滑落、压力变化等等刺激训练缺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儿童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症的概率[4]。
其次,对于一个少年儿童来说,其感觉统合失调还与儿童自身的气质、性格等等方面相关,在学者吴汉荣等人的研究和调查当中,易养型儿童当中感觉统合正常儿童所占比例比较大,而在启动缓慢型和难养型儿童群体当中,罹患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比例比较大,并且二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比对之后可以发现较大的差异。从中不难看出,气质对于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影响比较明显,正常的儿童会表现得更加活跃,从而在实际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能够获取到更多的感觉统合训练、练习的机会。
3.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
3.1 需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现代国内全阶段的教育工作都倡导进行“素质教育”,其中明确要求学校开展的教育工作需要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目前来看,国内小学时期的体育课程教育已经逐渐意识到了“健康第一”思想的重要性[5],并且开始实现以小学生为主体开展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虽然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健康第一”的思想具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但是深度问题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针对小学生群体的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关注度比较低,虽然目前已经具有了较多的研究内容,但是真正落实到实践方面的内容并不是很多。
3.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目前来看,很多小学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习惯性将关注点放在小学生的外显特征之上,而一些内在的隐性特征往往被忽略,感觉统合失调就是其中之一。因此,在国内后续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这一原则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进行优化和完善,既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外显差异,同时还需要关注小学生的内隐差异,并且利用各种技术和工具进行研究和分析,实现差异性、针对性的教学[6]。
3.3 小学阶段体育教学需要以活动性内容为主
在传统的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的内容僵化、教学内容相对单一等等,难以应对小学生感觉统合需要多区域中枢神经配合的主体原则。因此依据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来看,尤其是当代感觉统合失调小学生数量的增加,活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就变得更加重要了。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需要以活动性内容为主并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需要以活动形式开展,伴随着小学生年纪和增长和感觉统合能力的稳定之后,教师可以再依据实际情况转变为活动性内容与知识理论性内容兼并的形式,促使小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得到成长的同时,也保障小学生能够得到体育技能和相关的知识理论,这与小学生的体育能力增长规律也是相适应的,因此能够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7]。
3.4 教学方式需要不断创新
在后续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在教学方式上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并且依据生理学理论、心理学理论、教育学理论等等进行设计。例如,在感觉统合训练的基础之上,小学体育教学方式的选择可以参照专业医生和相关医疗机构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得小学体育教学不仅发挥出来知识理论、技能教学的效果,还能够帮助小学生进行感觉统合方面的训练,进而实现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相当于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物质和心理层面的重要基础[8]。
3.5 强化专业人才的培养
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相当丰富,小学体育教育目前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且开始积极地进行落实,然而目前存在的最主要的一个限制、障碍就是缺乏专业的人才资源。因此,在感觉统合训练对小学体育教学的启示之下,为了促使小学体育教育发挥出相应的作用和价值,还需要重视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方面,小学学校需要积极主动地针对小学体育教师进行定期定时的培训和再教育,在具体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过程中可以邀请感觉统合训练方面的专业医生、临床专家等等,使得小学体育教师不仅具备专业的教育技能,同时还具有心理学、生理学等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9]。
结论
文中阐述内容中不难看出,目前国内罹患感觉统合能力失调的儿童数量正在逐渐增多,而小学阶段是治疗、恢复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后续的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需要重视感觉统合训练的融入,同时落实“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促使小学生能够健康、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