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与分层指导
2022-02-18李万琴
李万琴
(重庆市璧山区金剑小学校 重庆 壁山 402760)
1.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重要意义
1.1 中小学生布置作业的现状
现在完成作业的形式都是采用统一布置的做法,虽然如此之来便捷了教师,但是这种大众化的方法难免会产生些许的不足,比如对于成绩优异且勤勉的学生而言,一方面,统一的作业模式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比较懒散的学生可能会借机抄袭他人的作业,这样一来,作业的有效度就大大降低了,因此采用作业分层布置分层指导是很有必要的。
1.2 分层布置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作业分层布置的一大特点就是会贴近各个水平的学生,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布置作业,学生做的题目都是教师为其个性化特别设计的,因此可以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体现不同的水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有的放矢的针对性讲解课程内容的重难点。另一方面,作业分层布置的另一大优点是作业内容是根据最近学习的知识布置的,按照课本的进度布置,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水准和学习进度,实现对知识的及时掌握,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的。
1.3 有助于减少班级两极分化的现象
平时布置的作业水准一般是符合大多学生,所以对于水平不一的学生而言不具有实际作用。统一的作业模式不仅打击学困生的信心,而且让学困生们对书本知识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从而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循序渐进的学习,对优等生而言是一个“拖后腿”的事情,无法使其真正进步。分层布置作业结合各个水准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特点,因材施教,让学困生对学习重拾信心,激发其对学习的热情,也让优等生有更多的时间扩展自己的眼界和思维,加强学习能力。
2.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分层布置
2.1 对学生进行合理层次分配
通常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一二三等不同等级水准的代表,并同时设置多个考核标准,比如除了学习成绩以外,还可以设置学习思维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学生分层分配过程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重点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布置的作业可以有效利用“完成作业”这个动作有效增加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分配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据多种条件进行对换,比如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从而整体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准;其次,教师需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时刻注意学生的心理情况并及时疏导学生的情绪。
2.2 对作业目标进行合理设置
在进行教学目标设置的时候,虽然要注重即作业的内容的合理分配,但是并不代表对于学困生而言“没有下限”,意思是即使是对那些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而言,布置的作业也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即当前课标的最基本要求,也就是最低要求。什么意思呢,就是一般来说,学困生可以以基础知识为重点进行题目分配,学习较好的中等生可以一些拓展思维题目作为重点,优等生的要求就更高一层,比如奥数题等等。举个例子,比如在学习三位数乘法相关章节的教学中,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布置三位数相关简单计算的题目,而对另外两个等级的学生,不仅仅要完成相关的作业要求,而且还要“更上一层楼”,比如可以设置相关的情景应用题让学生更好的运用三位数乘法的运算。
2.3 布置多种类型作业题目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趋势和思想,虽然教师对学生分等级进行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但是对于每个等级单单只设置一种作业方案风险太大,难以保证在这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批漏,所以稳妥的方法就是对每一种等级设置多种作业方案,使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比如方案一设置简单计算题,这是最基础的题目;方案二可以设置简答题应用题,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培养整体学习思维;方案三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的新型题目,学生的发散思维将得到提升。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实时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比如觉得自己计算能力较弱就可以选择第一个方案,想锻炼思维能力就可以选择第三个方案。
3.作业分层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案
3.1 提高作业质量意识
作业是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教师从一开始就对作业持有重视看待的想法,重视布置作业这个环节,小小的作业将发挥很大的用途。可在布置作业的同时结合进行班级排名,利用学生的“好胜心”促进多数学生的学习。另外一个做法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自主标注和学习,增强自主学习意识。举个例子,可以让学生做出自我评价并使用一定的标注区分自己掌握与非掌握的课程内容。在完成作业时,学生觉得自己掌握该教学内容的时候可以使用绿色的荧光笔标注,觉得某个题做起来有困难就使用红色的荧光笔标注并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如果自己通过书本学习理解了这部分的知识点,可以用蓝色标注。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作业上标注相应知识点对应课本的页数,这样不仅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下次复习起来也更加方便。这样不仅方便了学生,教师也对学生的掌握情况一目了然,在进行作业讲解的时候就可以区分重难点有效率的讲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3.2 增加批改符号和批改形式
一般的批改作业的方式习惯性的使用两个符号:对号和错号。因为两种符号不仅对于教师而言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使学生也可以一眼看出题目的对错。但是这种方式未免过于“理性”,虽然有一定的好处,但是却不是最好的批改作业的方法。除了平时批改作业使用的对号和错号来简单的表达题目的对错,教师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使用多种批改方式,比如可以利用圆圈和星号,星号可以给学生赐予肯定的意义,对于作业完成度高的同学可以利用这个符号;圆圈可以给学生赐予“还需努力”的意义,暗示学生下次认真完成作业。
除此之外,还可以相对应的结合评语进行批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解题思路了解学生的困扰以此进行评论,几句评语虽然不能让学生充分理解,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比如,在小学运算中,遇到计算难度较大的题目,增加了学生计算的负担,这个时候如果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点评,比如“老师看出了你的努力,不过下次用能简便的方法就更好了”,从感性的方面来看,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从理性的方面来看,锻炼了学生的答题思维,从而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3.3 布置合作探讨性作业
现在的作业重复性太高,很多题目都是机械性的套用公式就可以得出答案,虽然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学习到的定西却少之又少。这种时候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学习,教师可以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布置新类型和难度相较高的题目,不仅对于优等生而言,可以扩展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而且对于学困生也不会觉得很吃力,而且学生的思维方式跟成人是不同的,学困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向优等生请教,一方面对题目的理解会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另一方面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加同学之间的感情,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思维。基础题要求每个孩子都做,提高题也让每个同学去尝试,通过这种相互学习的模式,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让每个同学的思维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且还保障了基础的学习任务。
比如,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之后,适当设计些许一元二次方程的题目,可以这样问学生:“我们今天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知道了一元一次方程的主要特征是有一个未知数,比如x+1=4,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得出x的答案;那么大家知道什么是二元一次方程吗?”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情景题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花园中有一个园圃,因为没有卷尺所以无法得知园圃的长和宽,现在已知园圃的面积为10,园圃的周长为7,已知园圃的长比宽大,你有什么想法可以求得长和宽吗?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学困生在优等生的扶持帮助下对一元二次方程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得出来上面题目中x=3,优等生也可以在对学困生讲解的过程中巩固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更加方便发现二元一次方程的规律是有两个未知数;再比如,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以后,可以设置有一定难度但是很有技巧性的题目,像25×16可以拆解成25×4×4,学生在发现25×4=100之后,对这种题目的计算就会更加方便,久而久之也会总结出一些计算规律和技巧,提高数学题的解题效率,同时也让学生对数学有新的看法,增加探索欲望,在不断的探索中增加数学思维,从而达到增加题目的正确率的目的,树立信心,力争优秀。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学困生可以有所保障的完成学习的基础知识任务,优等生可以在完成课本知识的基础之上扩展自己的数学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愉快轻松的学习,毕竟留作业的目的也不是为了完成作业,而是让学生对自己的知识掌握巩固和反馈,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各种思维不断碰撞能够更好的达到留作业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教学是灵活多变的,在新课改教学的大趋势来临之际,教师应"追逐潮流",重视作业的布置,采用多种形式批注并结合小组交流的方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每一个新奇的想法都可以融入到教学中,大胆去做,放开去想,要将自己的思想付之行动,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益,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真正爱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