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发学生潜能
2022-02-18姚克俭
姚克俭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八里湾乡初级中学 甘肃 白银 730700)
进入到初中阶段之后,语文课程在知识容量、知识点间作用方式以及考查难度等方面均对学生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而这些要求无疑需要学生具备更为良好的学习意识、能力和习惯方能被满足。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潜能激活工作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习惯于依托现有的视角来看待教学引导环节的设计,沿用“师本位”的思维执行知识、技能教授,最终让学生在事实上沦为课堂的“附属品”——这对于他们课程核心素养和学习潜能的提高与激活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为了进一步彰显素质教育的核心含义,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加大对学生思维灵感和学习能量的激活。
1.践行分层教学理念,细化潜能激活路径
1.1 优化学情信息的整合渠道和方法
从宏观层面来看,“学情”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概念,它并不特指学生的课程知识学习能力和前段储备,还包括学生的思维模式、理解习惯以及个人的兴趣和性格等诸多内容,这些对学生的学习素养都有着较大的影响;除此之外,初中语文教师还要在学情搜集的路径上做出进一步的丰富,除了继续保留课堂观察和试卷、作业分析外,还要通过日常谈话和家校合作等方式获取更多、更全的资讯,从而让自己手头的参考信息更加翔实、准确、细致。
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扩大随堂提问的对象范围,让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和自己互动的机会,并通过观察学生的作答状态、分析学生给出的回答来判断其语文学习态度以及知识掌握程度;在课下,教师也要多和学生做多主题的交流,在谈话中获悉学生的日常爱好和人际性格,同时对他们的语文素养储备形成比较准确的认识。
1.2 制定差异化的课程教学方案
在顺利完成上一阶段的工作之后,初中语文教师便要综合已有的信息内容,根据学生们整体的语文学习表现和能力将他们划入到不同的学习层级当中,在后续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级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方法、维度和评价体系。这样一来,学生们就得到了与自己当前学习状态最匹配的综合引导,既避免了因标准过高而带给学生过大的学习压力,也能让学生得到最具正向牵引力度的知识与技能训练。
例如在设计“病句修改”这一部分的专题教学方案时,对于那些在这方面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可将“主语缺失”、“语义重复”、“歧义”等病句类型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并以“判断病句类型并正确修改”作为基本要求;而对于能力比较突出的学生,教师则可将教学侧重转移到“句式杂糅”、“主语错位”等更有难度的病句类型上,同时要求学生不光要改正病句,还要尽可能提出多种正确的修改方案。
2.推进小组互动学习模式,构建潜能激活平台
2.1 在课程讲解中树立“留白意识”
由于“保姆”式教学思维的长期作用,有不少初中语文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消化知识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习惯于“精耕细作”,将所有的知识内容都拆解到最细程度;然而这种模式却容易让学生对教师形成严重的知识依赖,没有给他们以充分思考和锻炼的机会。为改变这一局面,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点到为止”,不要代替学生做好所有的分析工作,而应留出一些相对简单或具有较大思考空间的问题作为小组讨论课题供学生自主解决,如此才能让学生真正去“学习”,并在这个过程中切实感受到运用所学技能去分析问题、整理答案的方法与效果。
例如在讲解《社戏》这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首先完成对文中基本知识的串讲,在学生形成一定的理解基础后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在看戏时明明觉得昏昏欲睡,可为什么却在结尾处说自己再也没有看过当年那样的‘好戏’呢?”并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如果学生的讨论陷入了瓶颈,教师则可问一个提示性的问题:“很多人都觉得童年是最幸福的,可明明大多数人在童年时只能玩一些很简单的东西,那它为什么是最幸福的呢?”进而引导学生得出“‘好戏’不是指戏,而是指童年的美好”这一结论。
2.2 完善学生结组指导工作
可靠的团队是完成任务、取得成果的核心要素,对搭档的正确选择是实现高质量合作的关键所在。初中生的思维模式还有很强的“一维”性,考虑事情时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选择结组搭档时必须要得到教师的必要指导。初中语文教师在帮助学生选择合作伙伴时,一方面要保证每个小组中同时存在处于不同学习档位的学生,从而确保学生之间学习资源的正向流动;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学习短板和优势的互补、互促;此外还要在不影响合作学习效果的前提下对学生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予以必要的照顾。
比如在开展习作训练指导时,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划分成四人讨论小组,并在每组中按照“1:1:2”的比例来分配在习作方面分别处于高、中、低层级的学生,以保证学生之间拥有习作思维资源正向流通的条件;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素材积累、技法理解以及文笔等方面的优势,使各组成员能够分别负责某一项具体工作,进而取得良好的训练成果。
3.组织实践应用活动,强化潜能激活力度
3.1 依托代入式场景活动开展教学引导
无可置疑的是,初中语文主要的教学载体是教材中的课文,而几乎所有的课文都具备较强的社会场景反应效力。出于对这一客观事实的认识,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设计、开展一些场景还原性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将课文中的社会场景带入到教室里,一方面让学生能够获得更为真实、有代入感的场景认知,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这种认知的作用下对蕴含在相应场景中的知识和情感形成更有质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谓“一举三得”。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课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好相应的任务,鼓励学生自由结成若干个小“剧组”,根据课文内容自行撰写剧本、分配角色,并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准备一些简单的服装和道具;课程正式开始后,教师要组织各个“剧组”轮番将自己准备的舞台剧表演给全班学生看,使学生们在观看和表演的过程中真实感受故事情节和角色特点。教师也可以在道具和服装的准备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些帮助,甚至可以参与到某个“剧组”中饰演某个角色,为活动的效果取得注入强劲助力。
3.2 依托语文趣味游戏开展教学引导
尽管已经经历了一定阶段的成长,但初中生仍在很大程度上依旧保留着小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非常愿意参加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并且时常可以在活动中展现出自己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悟性。初中语文教师要有效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设计实践学习活动时添加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游戏元素,让学生在参加这种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活动时,既能感受到游戏的快感也能实现实践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强化,将“寓教于乐”的目标落实到实处。为了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初中语文教师还可在游戏中加入一些竞争元素,利用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为教学引导添加有力“加持”。
例如在强化学生古诗词记忆和理解能力的训练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一场“你演我猜”的游戏: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依次派出两名代表参赛;两名代表一人背对黑板,一人面对黑板;教师在黑板上随机写下一句学生们学过或者普遍知道的古诗词,面对黑板的代表要在不说话的情况下依靠肢体表演(可借助道具)引导搭档猜出黑板上的内容;结果正确且用时最短的代表课文本组加一分,最后积分最多的一组便为优胜者。
4.培养学生逆向思维,扩大潜能激活成果
所谓“逆向思维”,是指通过与常规思维方向相反的思路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意识与能力。初中生受到的传统教学思维影响普遍较大,因而在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时喜欢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为了打破这种格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在设计一些问题或教学环节时,可以通过“先结果、后论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反方向地运用既有学习成果完成对知识和技能的运用,从而在思维和意识层面就培养起学生较强的自主性。
比如在开展语言应用训练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段对话材料,将对话前半部分的内容删去,只留出最后的结尾部分,让学生根据可见内容和自己的日常经历、合理想象补充前半部分,使整段对话符合语言逻辑;同时教师还可在学生们的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大家多想出几种可能的前端对话内容,看看谁设计出来的成果最有创意和精妙性。
结束语
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真正有质量的教育必然要以激活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为最高追求,这样才能切实体现出教育的价值和真谛。初中语文教师要深刻认识并大力践行这一正确认知,在日常教学中树立起鲜明的“生本”意识和个性化教学思路,加大对学生语文学习潜能的激活和利用,引导学生通过更为自主、能动、灵活的方式开展知识学习和技能应用,并逐步培养起他们善于学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心态和习惯,从而为学生将来进一步的语文学习和课程素养的提高提供最为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