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研究及对策

2022-02-18李红仓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闪光点家庭儿童

李红仓

(陇南市武都区洛塘中学 甘肃 陇南 746052)

目前,农村农民的耕地比较少,并且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收入也越来越少,加上由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许多农村耕地被搬迁,许多农村青年选择到城市打工来改变现状,增加收入,以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但同时也形成了另一种现象:父母到城市打工,孩子留在农村,导致农村中出现留守儿童。尤其是随着离婚率的急剧上升以及农村经济的波动性,许多正常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变化,正常的格局已经瓦解,出现了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特殊的家庭类型,这对儿童的心理有很大的影响。特殊家庭背景下,父母对子女关心过少,容易导致儿童性格孤僻,患得患失。

1.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影响特殊家庭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特征明显的孩子非常热衷于表达自己,有时为了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会在课堂上故意提出问题或影响教师授课,希望通过自己的行为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更多的爱。要解决特殊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就要先了解导致特殊家庭儿童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1 学校教育存在误区

由于传统教育的长期影响,一些学校仍然把智力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特殊家庭儿童的心理需求,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一般来说,特殊家庭的儿童比较缺乏“爱”,并且由于父母常年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教育,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散漫,成绩无法得到显著提升,导致儿童的心理受到影响。此外,教师对学生心理问题的不重视导致学生无法获得帮助,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比较焦虑,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容易产生更多心理问题。

1.2 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相辅相成,而特殊家庭儿童因家庭的不完整,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家庭庇佑,没有享受到应该享受的父母关爱与呵护,没有接受到应该接受的完整而良好的家庭教育,长此以往,使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了心理上的隔阂,使儿童丧失了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2.改善农村特殊家庭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

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儿童的健康成长息息相关,而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会影响儿童个性和品质的形成,特殊农村家庭应意识到家庭变化的负面影响并采取措施进行补偿,帮助特殊家庭儿童解决心理问题,并使孩子能健康成长。

2.1 提高家庭意识,关注儿童心理问题

农村特殊家庭应关注子女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关注子女在家庭环境以及学习、生活中所暴露出的心理问题,并引导子女认识到自身家庭的特殊性,给予子女充分的关怀与陪伴,为子女预留出足够的适应阶段,引导子女认识到自身家庭在家庭结构、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特殊性,并不根据家庭的特殊情况调整教育方式改善沟通方式,注重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尽量减少对儿童心理的不利影响。对特殊家庭或重组家庭的儿童,父母应以及意识到他们的问题,弥补特殊家庭儿童情感上的不足,增加重组家庭儿童的归属感,避免受伤。家长可以借助电话、网络等通信方式与儿童多交流,多回家,不让儿童感到陌生,让父母和儿童相互依恋,关系亲密。

2.2 认真调研,分析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心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认真调研,才可以更加了解农村特殊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只有知道农村特殊家庭儿童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心理问题出现,才有可能解决问题。例如,张某某生活在一个离异的家庭,父母在她小时经常发生激烈的家庭矛盾,父母离异后,张某某和母亲一起生活。母亲为了养育她,把她留给家中的外祖父母照顾,自己外出打工。由于距离的原因,张某很少和母亲吐露自己的心声,导致她变得很自卑,上课不敢回答问题,下课后也不敢和自己的同学玩耍。为了改善她的情况,教师在课下对其进行家访,分析了张某某的心理,并帮助她敢于吐露自己的心声,最终在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张某某和其他的学生一样变得更加开朗,热爱学习,关心集体。

2.3 用爱感化特殊家庭学生内心的坚冰

新课改的教学观要求教师应该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更要求教师应该关爱全体学生。特殊家庭的学生往往对教师有一种想亲近但不敢的心理,希望能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帮助。教师应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重视,应该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当了解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后,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关爱,让学生知道不止有父母的爱,还会有教师的爱,教师会保护他,教育他。当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帮助。用教师的爱感化学生内心的坚冰,对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健康成长会有一定的帮助。

2.4 帮助特殊家庭儿童发扬自己的闪光点

特殊家庭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往往没有人关注到他们的闪光点,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当特殊家庭学生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并发扬出来,将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也能帮助他们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需要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知道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例如,特殊家庭儿童与一般儿童相比较,生活经验更为丰富,自立能力也更强,做饭、洗衣服、打扫卫生等日常家务特殊家庭儿童也更为擅长。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后布置类似实践任务助力特殊家庭儿童彰显个人光芒,或是在班级管理中鼓励特殊家庭儿童竞选劳动委员、卫生委员等班干部,让其在发挥自身价值的过程中,增强个人自信心。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不可能一无是处,往往都会有自己的闪光点,而教师就要做发现特殊家庭的学生闪光点的人,不断发挥自己微弱的力量,关心特殊家庭的学生。

2.5 对农村学生的教育方式

首先对待特殊家庭学生,教师需要一视同仁,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帮助给特殊家庭学生,但是不应该因为学生的家庭问题就特殊对待,特殊对待反而会让特殊家庭学生产生逆反的心理。其次,要对特殊家庭学生有更严格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更为用心地学习。最后,教师应该用自己的行为对特殊家庭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让特殊家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一个正直的人。例如,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及时关注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特殊家庭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一些心理问题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并对表现比较好的地方进行鼓励,提升农村特殊家庭学生的自信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针对每一名学生的情况学习情况制定相对应的一些学习要求和目标,并让特殊家庭学生严格执行,也可以根据特殊家庭学生的一些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制定出相对应的一些改正措施,并与特殊家庭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制定一个成绩提升的小目标,达到之后可以满足特殊家庭学生的一个小心愿,以此有效激发特殊家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善其学习态度,帮助特殊家庭学生提升学习的效率,解决心理问题。

2.6 学校重视并引导农村特殊家庭心理环境建设

首先,学校也要创设积极向上的心理健康氛围,呼吁教师要建立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朋友的身份呵护学生的成长。其次,学校也可以创设情绪发泄的活动场所,允许学生任意的发表自己的不满情绪。但学校一定要保证学生的秘密不被泄露,更好地呵护学生的心灵。最后,学校也要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要真正的做到知识教育和心理教育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知识接受程度,并及时的采取应急措施。例如,学校要及时与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分析农村特殊学生心理背后的原因,并为不同类型的特殊学生选择不同的指导教师。首先指导教师要与特殊学生构建起良性的互动关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和心理问题,并根据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沟通,拉近与此类学生的距离。其次,指导教师也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在农村学生的身边,及时的给予生活和精神上的帮助,满足农村学生对于爱的需求。最后指导教师也要站在农村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不要用成年人的角度去评价学生的行为,要以更加包容的态度去呵护他们成长。

结语

总之,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一部分,家庭、学校、社会环境都必须关注儿童的心理问题。农村特殊家庭儿童的心理问题需要通过家和学校合作加以改善,对农村特殊家庭儿童的教育,教师一视同仁,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用爱感化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成为更加独立的人。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儿童的心理健康关乎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因此,需要提高儿童的心理问题识别能力,积极有效地应对儿童已有的心理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预防儿童出现心理问题,帮助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闪光点家庭儿童
让闪光点不被遗忘
家庭“煮”夫
让闪光点照亮学困生前行的道路
抓住闪光点,“流水账”也能翻出浪花
恋练有词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