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趣味化的方法

2022-02-18马一鸣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万花筒趣味美术

马一鸣

(盘锦市辽东湾实验小学 辽宁 盘锦 124000)

如何提高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的趣味性教育行业从业者长久思考的一个共同话题,在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直接决定最终课堂教学效果,也决定学生是否可以主动学习知识。美术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并不仅仅只是帮助学生强化美术技巧,将每一名学生都培养成为美术家。而是可以促使学生通过美术这一形式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同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使学生热爱生活。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与思想,深化改革,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内心深处学习欲望,带领学生感受美术课程具有的魅力。

1.提高美术课堂趣味化的优势

1.1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兴趣才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驱动力,提高美术课堂趣味化,可以快速集中学生学习目光,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与爱好。教师可在课堂之中为学生布置带有趣味化的美术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想象力。当小学美术教师讲解《万花筒》课程时,可以让学生利用剪切、拼贴、添画等形式自由的制作万花筒图案,而后让学生在课堂中对自身制作的作品进行展示与讲解,增强学生学习成就感。在此项亲手制作的美术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制作的魅力与快乐,加深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理解,利于学生创新与创作意识的提高。

1.2 奠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小学美术课堂中,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中讲解,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理论观点的灌输。而提高课堂趣味化可以有效奠定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置于教学的引导者位置,促使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当美术教师讲解《快乐的回忆》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不同人民群众的快乐回忆照片,并让学生在课堂中展示一幅快乐回忆的图片,并讲解其背后蕴含的故事。此种教学模式的开展并不会让学生感受到美术课程带来的学习压力,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快乐的分享体验,最大程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1]。

2.提高美术课堂趣味化的策略

2.1 利用游戏开展教学

小学生自身年龄较小,并未具有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极易受到自身情绪、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集中注意力。但游戏是每一名小学生都十分喜爱的课余活动,在美术课程之中加入游戏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在长时间的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热情,提高课堂趣味性,打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推动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课程之中。例如,当小学美术教师讲解《魔幻的颜色》课程时,当教师讲解完三原色互相融合呈现的色彩变化后,可在班级之中开展“作画接力”的游戏[2],将学生分为游戏小组,让每一名同学采用不同的颜色在画纸上画几笔,而后交由下名同学依次作画,最终形成一幅特殊意义的美术作品。此种游戏活动的开展比传统美术教学课堂强硬的让学生开展作画更具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合作与交流意识,营造美术乐学氛围。

2.2 创设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产生欲望,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既可以带领学生快速融入到课堂学习中,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好奇心。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心理特征进行提问,以此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化。例如,当美术教师讲解《万花筒》课程时可先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好奇心。首先教师应询问学生,“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看过万花筒呢?”少部分同学会说没有看到过,此时教师就可以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部分的万花筒,让学生们依次进行观看,并对万花筒之中的图像进行观察。而后教师可向学生进行提问,“在万花筒里的景象是什么样子的?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原理制作而成的吗?他制作的原材料是哪些呢?”当提出此类问题后,教师可以顺势引入此次课程开展的知识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思考,带领学生一同融入万花筒的制作过程中。

2.3 举办课堂竞赛

小学生因为年幼,具有极为强烈的好胜心,喜欢与同伴之间一争高下。针对此种特征,小学美术教师可在课堂之中积极开展带有竞技性的比赛活动,既可以保证课程氛围的活跃性与趣味化,还可以在良性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在激烈紧张的竞争氛围之中学生更容易培养自身发散性思维,提高动手创作与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举办绘画、泥塑以及动手制作等美术比赛,可以让学生依据特定的美术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与创造力,通过单人作战或小组合作的形式,使用自身喜欢的美术形式制作出带有特殊意义的美术作品。例如,当小学美术教师讲解《我们班级的标志》课程时,可以将学生划分为合作小组,一同开展标志制作比赛。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班级标志代表的意义,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其以图文组合的形式设计自己喜欢的班级标志。而后在课堂之中,教师应采用同学互评的形式,评选出学生们最喜欢的图案,并将其作为班级最终标志。最后教师应让创设班级标志的小组上台讲解制作的想法及创意。在此活动环节中,美术课堂完美实现了从观赏性至实践性的转变,打造课堂良好学习氛围,放飞学生想象力,提高班级凝聚力[3]。

2.4 采用联想法开展教学

利用联想法开展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课堂之中积极开展深入思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力。在引导学生想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激发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创作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创作出极具特色的作品。例如,当小学美术教师讲解《梦幻的城堡》课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优美的语言帮助学生对城堡的外观产生初步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王子与公主居住在城堡之中的视频。而后教师应用语言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联想,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这个城堡的主人,那么你的城堡将是什么样子的?最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脑海之中城堡的样子绘画出来,并与同伴之间交换作品进行赏析。此种教学模式的开展,不仅可以提高美术课堂的趣味化,还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增强学生审美力。

2.5 增加动手实践环节

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增添实践环节,可以显著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剪纸、泥塑、油画棒等都是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十分常见的制作工具,也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成分。这些工具自身带有极强的趣味性与特殊性,极易吸引学生注意与目光[4]。因此,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在课堂之中增添动手实践环节,为学生提供大量实践的时间与空间,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只有将实践与理论教学相互结合,才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作意识与想象力,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帮助学生深刻感受美术课程蕴含的美感,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活态度。同时,小学美术知识点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无论是日常教学内容素材的选择还是学生的思考思维都无法离开现实生活。因此,教师在动手实践环节可将生活素材进行融入,提高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产生深刻感悟,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例如,当教师讲解《最尊敬的人》课程时,可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雷神山、火神山等医院创设的视频,帮助学生看到医护人员为了维持秩序日夜奔波的场景。并让学生根据以上场景利用橡皮泥制作出抗疫人物。此种实践动手环节以生活中的实际人物为原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课程与生活之间存在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关注程度,增强学生创造意识,还可以培养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2.6 科学开展评价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开展都极为强调学生在课堂之中的主体性,认为学生应凭借自身思考与能力完成美术知识的构建。在传统教学课堂中,教师往往将学生置于评价的被动地位,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点评,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失去欲望。为了打造良好的乐学氛围,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充分体现学生的本体性。例如,当小学美术教师开展《天然的纹理》课程教学后,可以首先根据学生美术作品学习行为以及学习态度,制定带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而后将学生分为小组,使学生开展组员互评,帮助学生聆听他人提供的建议。最后,教师可让学生根据评价标准进行自评,对自身学习问题进行深入反思,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教师需要依据自身专业素养,在课堂最后阶段开展总结性评价,帮助学生及时了解自身存在的闪光点与学习短板,打造趣味化高效美术课堂。

结束语

提高小学三年级美术课堂的趣味化,不仅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理论知识讲解,更可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推动学生身心全面成长。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必须充分意识到自身具有的指导性与引导性,将学生放于课堂主体位置,根据日常生活与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对自身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不断进行优化,深入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与兴趣,帮助学生不断的提高自身美术技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愉悦的氛围中有所成就,帮助学生充分感受到美术课程的价值,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想象力的提高。

猜你喜欢

万花筒趣味美术
最大万花筒
自制缤纷万花筒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午睡的趣味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万花筒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