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情感态度
2022-02-18黄丽媛
黄丽媛
(盘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辽宁 盘锦 124000)
引言
在中职物理学习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对物理学习偏重知识的习得和考试的应化学习态度不端正,缺乏学习兴趣。对学习物理的自信也不足使得大家对物理既爱又怕,科学素养没有达到预期的发展水平。因此,中职物理教学应将情感态度的培养设置为当前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就此展开讨论与探究。
1.中职物理情感态度的体现
1.1 对科学体现求知欲
学生对于很多的生活现象,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学生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时刻保留一颗好奇心,来洞悉自然界的神奇现象。除此之外,学生应具备主动探索日常生活现象的勇气及决心。教师应适时地给予学生帮助,切忌包揽一切工作,因为切身体验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收获成功的喜悦。
1.2 对知识具有实践意识
科技是不断发展进步的,与时俱进是我们新一代青年必须具备的思想觉悟,该目标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自觉地关注新兴产品的出现、关注科技的发展,并用物理思维去思考新产品新科技的物理原理,要有应用物理知识的意识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
1.3 具备合作精神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很弱小,大家共同努力、团结协作,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不管是实验探究的过程,还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学生之间与师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既能促进思维的碰撞,还能增进友谊,在交流与合作中提高表达、解释能力。学生要懂得分享交流,慷慨解惑,不吝赐教并虚心接受,身在团体中,要有集体意识,团结的力量之大难以衡量[1]。
2.中职物理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态度培养
2.1 优化教学设计,加强精神建设
2.1.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自己和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物理现象以及学生思维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寻根究底的学习态度,批评不求甚解的态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1.2 生活化的物理离不开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生活素材,比如用拖把演示杠杆,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探究实验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联系,学生对真实程度高的探究性实验亲近感强、信任度大,利于学生的直觉兴趣向更深层次的操作、概括认识、因果认识兴趣等方面拓展。
2.1.3 多多开展物理实践活动,教师在设计课程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的心理、个性特征、智力、家庭环境来因材施教,发挥非智力因素的能动作用,给予学生动态的指导;开展开放性教学活动如社会调查活动,诱发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实践证明,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完善人文精神建设。
2.1.4 习题设计要生活化,教师要努力寻找“生活原型”,可以适当地进行编辑,以生活中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设疑,如:街边小贩卖的小金佛到底是不是真的?学生一般比较乐意去解决这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2]。
2.2 学生如何在物理学习中培养情感态度
2.2.1 正视物理
(1)学生要正确对待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学业与生活的关系,这关系到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的重视与否、喜欢与否,以及重视和喜欢的程度有多大。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也是最值得关注的。
(2)学生要树立学好物理的自信心、能利用物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自信心、能更好生活的自信心;有了信心,就有了动力,就能良性循环,这种积极的心态的形成也促进了学生全方面发展,从而成为具有核心素养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有志青年。班级可以多举办类似评比的一些比赛,在竞争中培养自信,实现双赢。
2.2.2 完善自身
(1)学生要关注自身个性特征的发展,挖掘自己的潜力;对待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坚持自己的看法或想法,不盲目从众,有主见;勇于制止对生活中不合乎礼法的行为,以个人的品德修养感染身边的人,为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社会舆论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2)学生要懂得及时反思,学会总结吸收经验教训,反省也是知识的来源之一,发生的事情经过反思才会成为经验,否则下次同样的事情再发生,还是不能游刃有余的成功应对;对于物理的学习与应用,反思更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应该在反思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自己,完善自身。
3.中职物理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的有效策略
3.1 教学目标分清显性目标与隐性目标
教师在对课程进行分类时可以把课程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显性课程指的是一般意义上的课程,隐性课程可能没办法直接作为考核的内容,甚至经常被课程实施者忽略。但是隐性课程是实现情感态度培养的重要阵地,是使情感态度落到实处的重要课程载体。情感态度在教学设计中进行表述时也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层次[3]。
显性层次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直接体现在课程内容中,作为一线物理教师在钻研物理教材的时候可以直接抓住这部分内容。
隐性层次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则表现得比较含蓄和隐蔽,在课程内容上无法直接体现,它经常和中职物理的学习过程融合在一起,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和挖掘。中职物理教材呈现得更多的是知识性的内容,包括物理公式的推导和物理实验的开展,很少直接涉及情感态度的内容,但是从隐性层面却蕴含了大量的情感态度的内容,比如物理学史上的物理学家的故事、物理实验的由来、物理概念的发展;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对某一具体知识点或实验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和学生探讨的过程中碰撞出的思维的火花等等,这些内容只要深入挖掘就可以成为培育情感态度的土壤,就可以使抽象的情感态度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教学行为,使这一目标得到顺利的实现。
例如,在教学《声现象》这一章节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部分内容的核心知识点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速,因此,这部分教学的情感态度隐性目标可以设置为:能体会到各种发声现象蕴含了相同的原理,感受到自然界发声现象的奇妙;“声音的特性”这部分内容的核心知识点为:音调、响度、音色,因此该知识点的情感态度隐性教学目标可设置为:感受到乐音三要素
相互配合产生的美好旋律。以上对于《声现象》这一章知识的情感态度培养的表述就是从显性层次和隐性层次两个角度进行的分析,每一层次的目标都立足于本节知识的基础之上,具体详细,并且每一节物理知识的情感态度都有其独特性和辨识度,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属于中职物理哪一章节的教学目标,而不再是贴标签。并且,显性层次的目标操作性强,隐性层次的目标则需要教师一定程度的引导去实现。
3.2 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例如,在教学《力的相互作用》这一章节时,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火箭升天”“磁铁的吸引与排斥”“赛艇运动员划船”等视频片段,为学生们直观展现力的相互作用性。本章节的情感态度培养目标可以设置为:在力的学习中,意识到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通过形象化帮助理解[4]。
教学过程中,首先用三个小实验把抽象的力的相互作用变成了一个可感知可观察的具体现象,并且让学生意识到了抽象的物理概念可以通过形象化帮助理解,从而实现了它蕴含的情感态度。这里的情感态度是隐性层次的目标,但是本次教学设计实现了它的具体化,并且使目标设计与教学过程保持了一致,没有空洞无力的贴标签。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发现情感态度的实现往往是和其他二维目标的实现融合在一起的,并不是完全独立实现的,并且看似抽象的情感态度完全可以通过教学过程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3.3 作业布置要体现灵活性
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作业的布置是培养情感态度的一种重要手段。优质的作业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在课堂内容基础上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教师在课堂内容讲完之后绝对不能放松布置作业这个环节,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情灵活布置能够促进教学目标进一步实现的作业。很多教师认为,作业更多地体现的是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没有太大的帮助。这是教师们对作业认识的误区,作业的内容必须基于课程内容,但是作业完成的形式是多样的,怎样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在于教师如何布置作业。
例如,在学习完《声现象》这一章之后,可以布置作业“回家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感受和体会你所喜欢的音乐在三要素上的特点,把它用文字表述出来。”听音乐是深受广大青少年喜欢的一种高雅的娱乐活动,把它变成一种作业的形式,不仅不会受到学生的排斥,还更有利于学生体会乐音三要素,用文字表述的作业形式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一举多得,并且学生进一步的感受了“乐音三要素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产生和谐的旋律”,促进了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进一步实现。
3.4 培养情感态度学生应做出的努力
3.4.1 经常参加物理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学生需要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富有创造性地应用于实践中去,这也是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的。
3.4.2 善于观察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物理现象,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利用已有的感性认识及科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建构科学的物理知识体系,摒弃错误的生活经验或前概念。学生还应该辩证地看待科技发展对社会的作用,多角度、深层次地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去思考能源、环境等问题。
结束语
随着我国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的逐渐完善,素质教育成果越来越显著,与部门为实现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其中,情感态度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广泛得到关注。本文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提出了在中职物理教学与学习中培养情感态度的几点办法,希望能促使中职物理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两方面的教学目标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