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探究

2022-02-18杨芳兄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游戏思维

杨芳兄

(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前言

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灵活思维能力的学科,它的知识具有极强的关联性和应用性,不仅在学科中作为其他学科的能力基础,同时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而切实的作用。所以数学就是思维与知识有效互动的学科,在学生思维培养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是极其重要的。而传统的教学方式枯燥,无法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尝试探索契合学生思维特点的、灵活的教学手段,以达成学生活跃思维、能力提升的目标,发展更全面的数学技能。

1.游戏化教学概述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阶段的教学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学生为本就成为教学中最关键的目标。而小学学生思维活跃,他们喜爱游戏,热爱用游戏去探索未知,所以在新课程目标中明确地指出了要融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那么什么是游戏化教学呢?游戏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游戏的形式,发挥游戏的互动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在其中主动参与学习,积极开展探索,从而通过游戏获取一定的知识与技能的方法。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游戏化教学是非常符合他们思维与个性的。小学学生活泼好动,热爱互动,因此对于游戏有独特的热衷度,能自发、自主地融入游戏之中,开展深入的探索。所以在小学阶段开展游戏化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首先,游戏化方法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游戏是趣味生动的,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能深刻地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而将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在教学活动中开展游戏化的方法,能有效地吸引小学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之中,从而激活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游戏化形式推动学生的自主能力。传统枯燥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呈现被动的状态,大大降低课堂的教学效果,而游戏化以趣味的方式吸引着学生,学生会体验到完全不同的课堂,从而自主地融入课堂之中,在游戏化的形式推动下吸收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达到学习能力的提升效果。

最后,游戏化途径实现学生的综合思维。游戏是一种独特的互动形式,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既会接受新的知识,又会开展丰富的思考和探讨,这样就促成了学生不同的思维角度,让他们能快速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灵活地吸收知识,形成综合性的思维能力,从多个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

2.小学数学课堂游戏化教学策略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学科,而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数学理论太枯燥,如果能将其与学生喜爱的游戏方式有效融合,就能快速地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保持对课堂学习的热情,在良好的氛围中开展数学知识探索。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有效地应用游戏化的方式,用趣味生动的途径引导学生感受数学趣味,从而开启良好的数学学习之路。

2.1 利用游戏导入,激发学习主动性

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而言,数学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而开始数学学习的体验也非常重要。所以数学的导入环节以及教学环节的有效性都影响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而导入是学生接触数学最开始的环节,有效的导入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钥匙。也就是说如果有趣味的数学导入,那么他们就会自然地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并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所以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游戏中对数学知识产生兴趣,并主动去了解知识,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部编版一年级上册《1~5 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为例,小学一年级是认识数字并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时期,无论是对数字的认识还是对数字的加减计算,都较为枯燥,需要学生去记忆,但传统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可以开展游戏导入,比如在认识数字时,教师可以开展“你猜我是几”的游戏,让学生用肢体语言摆出数字形态,由其他学生来猜测。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不仅对数字的形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数字的印象,夯实了基础。而后在开展加减法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由老鹰捉走几只小鸡,然后询问学生还剩下几个小鸡等等。通过这样的趣味游戏,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对加与减有了形象的了解,从而推动他们自主自发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2 开展游戏情境,深化理论理解力

数学理论性极强,拥有很多概念和公式,需要学生真正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而在小学低年段,需要学生理解的数学概念也有很多,需要掌握的数学方法也比较抽象,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要想让学生提升数学能力,就必须加强他们的理论理解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情境中融入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在游戏推动下结合真实的问题去理解数学方法、数学内涵,由此就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更深入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以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教学为例,分类是数学学科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思想,它能帮助人们很好地进行数学问题的分析。那么什么是分类?又如何进行分类?这对于小学学生而言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如果纯粹地用理论来讲解,学生将更加无法深入理解,也不能有效掌握。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分类的涵义。比如以“班级出去春游,要进行分组游戏”为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如何分组。例如在游戏分组时,教师让学生自己思考分组的依据,是按照男生女生分,还是按照年龄分,又或是按照高矮分呢?然后在分组完成后,还可以切实地带领他们进行不同的游戏。在这种游戏情境下,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能在实际的行动中去理解什么是分类以及怎么分类,由此就能不断地深化理论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数学理论知识。

2.3 融入探索游戏,增长数学探究力

数学学习的目标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知识不是孤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层递性,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仅要理解知识,还需要明确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那么如何让学生深入地去探索知识的关联性,从而获得良好的探究能力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游戏,用游戏的主题吸引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同时也逐步领悟数学知识的奥秘,由此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深度知识,从而增长数学探究能力。

以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角的认识是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学生从认识角到认识形状,再到认识空间图形,思维会慢慢成长,多维发展,最终形成良好的空间思维能力。所以角的知识对于学生的数学思维而言非常重要。那么到底什么是角?怎样形成角?角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中探索,以增长探究能力。比如开展“数一数”的游戏,带领学生来到教室墙角、操场边缘以及台阶附近等,让他们去看一看哪里有角,又有几个角等等。有的学生会发现从不同角度看,角呈现出不同的大小,而用三角尺去比一比,又发现很多角都是直角,由此激发了学生一定的空间概念。所以在这样的趣味探索游戏中,学生有极大的热情去开展探究,并且能将知识与真实的生活联系,这又给了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帮助他们有效地增长探究思维。

2.4 游戏融入实践,发展数学应用性

数学知识以应用为目标,注重数学方法的渗透和融入。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思维以及应用技能是非常关键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小学阶段的数学也同样如此。学生需要在数学课堂学习知识,掌握技法,继而能在生活中合理应用。而书本上的知识总是以理论性的形式呈现,如何将理论转化为真实的实践应用能力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真实的实践中来,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活中体验应用数学知识的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性,从而有效地发展数学应用思想。

以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教学为例,克与千克是非常常见的重量单位,在生活中也应用广泛,理解了相应的知识概念,学生就能对重量有一定的认知。那么仅依靠课堂的理论讲解,学生并不能对真实的克数和千克数有具体的感知,所以教师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游戏融入实践,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实现应用。比如让学生找到身边标明重量的物品,而后再选一些其他物品,例如铅笔、橡皮、水杯、尺子等等,称一称它们的重量,然后将其与标明重量的物品进行比较,学生就能深刻地感受到克数的大小意义以及千克与克的差异。同时还能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对重量有明确的感知,由此学生就能知晓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表达,久而久之就会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技能。

结语

游戏是小学阶段学生最为喜爱的活动形式,它有丰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能让学生充分释放自己的思想,在灵活的方式下获得知识体验,所以在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学科中应用游戏化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但游戏化教学并非指全面地游戏化,而是需要注重适度、适时的原则,在恰当的时机运用游戏的形式,否则就只会让游戏化教学形式化,达不到教学效果。而同时,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一定的开放自主空间,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他们的探索力与求知欲望,从而实现学习自主性的全面提高。对于小学低段学生而言,数学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所以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理解数学理论的趣味性,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数学思维,有效地实现应用技能的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游戏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