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2022-02-18杨茂花

今天 2022年13期
关键词:深度习惯文本

杨茂花

(临夏州永靖县移民小学 甘肃 永靖 731600)

前言

阅读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关键能力,不仅由于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渗透,更重要的是要借助阅读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让学生能真正收获良好的文化涵养,成长为健康又积极的人。所以阅读就是小学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而小学高段学生由于学习的知识面更广,所以要求有更高的阅读水平,能有效地吸纳更深刻的文本内涵,所以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当从学生的阅读习惯着手,利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优质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1.培养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阅读习惯是指学生阅读所形成的既定的方式、方法,是一种习惯性的阅读行为。学生的阅读成果和阅读水平往往在阅读习惯的影响下而呈现出不同的层次。而就小学高段学生而言,他们的阅读深度和广度决定了即将步入的初高中语文学习能力,影响着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所以在小学高年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阅读效率,使得阅读事半功倍。阅读是长期坚持的过程,需要有良好的毅力和信心去坚持,而如果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的阅读过程就会更加轻松,时间利用率也会更加高效,由此,既能提升阅读效率,又能快速掌握阅读内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灵活思维,促使阅读更加系统。良好的阅读习惯定然是结合有效的思维活动的过程,学生通过大脑的思维活动合理高效地安排阅读活动,吸纳阅读知识,由此在阅读过程中就会促进大脑的灵活运转,让他们拥有更加开阔的思维空间,从而促使阅读效果更加系统化、综合化。

最后,有利于推动学生的知识层次,实现深度阅读能力。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和能力的活动,而在良好的习惯推动下,学生积累知识的过程更加轻松高效,获得的视野更加开阔,由此能结合不同的阅读方式夯实多样的知识层次,继而不断地实现深度阅读能力,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

“习惯成自然”,阅读是一项持久的活动,需要学生持之以恒,才能真正有所收获。而将阅读当成一种习惯,在开展阅读时去细化它、完善它,就能让学生学会更多的阅读能力,收获更多的阅读成果,由此就能实现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所以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目标,教师应当致力于习惯的养成,而不是眼前的阅读成果,这样才能让学生养成长久的阅读动力。

2.1 利用问题引发思考,激活阅读意识

良好的阅读意识是阅读习惯养成的前提,学生只有有意识地去深入阅读,才能在不知不觉中爱上阅读,并将之视为一种长久性的活动,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单纯的阅读教学往往较为枯燥,他们能够按照阅读要求去开展阅读,却无法有效地深入,这是由于他们并未在阅读时结合思考活动。而阅读与思考是紧密联系的,思考是促进深度阅读的关键活动。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利用一定的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在思考的作用下进一步深入地去挖掘阅读文本,由此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意识与阅读主动性。

以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阅读教学为例,廉颇和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非常有名的两个人物,该篇课文就讲述了他们之间的传奇故事。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教师可以用以下问题去引发学生的思考:“完璧归赵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故事中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沉着冷静体现的非常鲜明,那么在完璧归赵后,赵国又发生了一件令人称奇的故事,你们想知道吗?”借助这个问题,学生就会有进一步阅读的想法和欲望,他们会在进一步了解完璧归赵故事后,去阅读蔺相如和廉颇之间发展的趣味故事。此时教师再提出问题:“廉颇和蔺相如之间的故事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呢?最后又怎样了呢?”以此问题推动学生深度阅读。在不同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文本有了浓烈的兴趣,他们想要知道人物之间发生了什么,又为什么而发生,继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意识,让他们的阅读习惯培养有一个良好的前提。

2.2 依托阅读情境体验,促进阅读深度

阅读是一种思维多向互动的过程,不仅有感官与大脑的互动,还有语言文字与思维的互动,在这样的互动中往往会激发出学生一定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形成丰富的形象思维,对阅读内容的理解更丰满、更充实。而就小学学生而言,有的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品味习惯,由此在阅读时就很难将文本与一定的画面或场景联系起来,由此就降低了他们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程度。因此教师可以依托阅读情境,借助文本中的场景或文字,创设不同的阅读情境,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感知文本内涵,从而获得思想和情感的联结,促进更深的阅读层次。

以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阅读教学为例,该篇课文选自《三国演义》,是这部作品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故事情节,其中诸葛亮的足智多谋让我们印象深刻。而周瑜、鲁肃等人的性格也在故事中体现得非常鲜明。要读懂三国,就需要深度理解其中的情节和人物特色,感受时代背景,所以教师可以开展阅读情境,让学生结合文本进行演绎。学生在开展角色演绎之前需要对角色有充分的认识,这就需要他们拓展思维,搜寻更多有关人物或历史故事的资料,从而从历史角度、文化角度、政治角度去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继而在角色表演时才能更加生动。而这样的情境体验又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文本的内涵,促进他们更深入的理解文本的隐含思想,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学生阅读的深度,让他们在阅读时习惯性地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索。

2.3 开展趣味阅读活动,发展阅读品质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爱趣味的事物,他们依赖兴趣的指引。所以在阅读活动中,他们同样也倾向于趣味的、有挑战性的甚至具有一定冲突性的活动。如果阅读教学中能纳入这些活动,将大大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让他们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有效地开展思考和阅读分析,这样就能促使他们的阅读品质有效地发展。而在良好的阅读品质影响下,学生的阅读将逐步走上更深、更广的道路,实现阅读的持久性。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开展趣味的阅读活动,将阅读内容融合到不同的活动中,使得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深刻的阅读内涵,了解不同的阅读方法,继而促进阅读品质的发展。

以六年级上册《宇宙生命之谜》教学为例,浩瀚的宇宙是很多科学家所渴望探索的空间,也是学生渴望了解的领域,而对于宇宙生命之谜,科学家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发现,那么是什么样的发现呢?到底宇宙中存不存在其他生命体呢?这些都是阅读时学生会产生的疑问。由此教师可以结合这个宇宙探索主题,开展趣味的阅读活动,可以以“宇宙中的生命迹象”为主题开展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渠道阅读科学发现相关信息,然后进行讨论。也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开展辩论,两组学生分别持有“地球之外有生命”与“地球之外没有生命”两种对立的观点,然后分别搜集一定的资料来论证相应的观点。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就会广泛吸纳,拓展更多的阅读内容,了解更多与宇宙探索有关的信息,由此就能形成发散性的思维,发展更全面的阅读品质。

2.4 借助课外拓展阅读,夯实阅读能力

课堂阅读内容及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想让学生养成有效的读书习惯,就必须利用课外拓展空间去夯实。课外拓展阅读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可以供学生选取不同的主题文本,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或爱好去开展,这样就有利于学生的阅读自主性,他们能在课后阅读时呈现更主动的态度和更灵活的思维,甚至有学生还会主动制定阅读计划等等,这极大地夯实了阅读习惯,让学生的阅读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当积极地利用课外拓展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阅读主动性,由此促进阅读能力的有效提升。

以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教学为例,外国文学名著是文学世界又一重要的领域,能带领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而本单元主要以探险类的名著为主,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可以去探寻《海底两万里》中神秘的海底世界,也可以去探寻《神秘岛》中的岛屿等等,通过不同的探险作品的阅读,提升阅读的广度,促进阅读视野。而在拓展阅读中,学生还可以运用课堂所学的阅读名著的方法去梳理阅读内容,开展深度探索,久而久之,就逐步夯实了阅读能力,使得学生在拓展阅读中有效地提升阅读的速度与效率,促进阅读深度和广度,提升阅读思维的灵活性,最终实现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发展。

结语

阅读对于小学高年段学生而言,是重中之重,尤其需要加以重视和培养。朱熹曾经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高年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正从浅表的阅读层次向深层的阅读层次迈进,是循序而渐进的过程,同时,他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有更广的范围、更深的层次,还需要有更全面的思考,这就是“熟读而精思”的目标。要想习得读书之法,需要长期的培养与坚持,而这正是阅读习惯所指向的。所以,在小学语文高年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持续阅读意识,用情境推动学生的阅读深度,用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用拓展夯实学生的阅读深层能力,这样就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乐趣,在体验中习得阅读方法,继而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阅读水平的有效攀升。

猜你喜欢

深度习惯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上课好习惯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