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任务驱动法的运用策略思考
2022-02-18许佳云
许佳云
(漳州第一中学 福建 漳州 363000)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可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可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可推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将其应用重视起来。但在应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确保任务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且可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最大效用。但通过调查发现,多数教师为真正做到这一点,所以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效率与理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下列就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探究。
1.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意义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是有一定意义的,具体如下:①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任务驱动法以任务为主,且可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氛围会变得异常活跃。具体而言,在选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通常会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每个学生都可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学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所以任务驱动法常常与小组合作法相结合,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任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与看法,所以,课堂氛围会变得异常活跃。同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可以获得独特的学习体验、感悟,从而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较大兴趣。②提高学生学科素养。想办法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教学目标之一。而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同时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任务驱动法的有效应用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具体而言,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需根据任务进行探究、实践,所以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等可以得到有效培养,而其与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密切联系,也就是说,通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任务驱动法这一方式,可以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有效培养。③推动教学创新转变。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其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符,所以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可以达到推动教学创新转变的目的,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
2.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现状
在教育部门的推广下,多数教师形成了运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的意识,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将其效用真正发挥出来,导致教学活动的效率无法得到提升[1]。具体表现为:①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学习任务进行完成。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为:教师未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设计任务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完成学习任务。②盲目借鉴教案进行情景创设。任务驱动法与情景教学通常是一起出现的,因为情景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探究,而任务驱动法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会盲目借鉴网络上的教案,导致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提升。③教师与学生互动不够。课堂教学说白了,就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过程,虽然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中历史教学略有不同,但也需要教师采用适合手段进行引导。但就目前情况而言,部分教师虽然采用了任务驱动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但是与学生的互动不足,导致任务驱动法未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凸显出其成效。
3.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方法
3.1 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提供保障
课前准备工作的效率质量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想要使任务驱动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挥出最大效用,教师就需将准备工作做好,确保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可以发挥出来[2]。
首先,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中需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读,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确保设计的任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符,且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时,教师便可在课前采用调查问卷这一方法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了解。随后,教师可以根据调查结果和教学内容情况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之所以要求教师设计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是因为层层递进的学习任务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符,且可确保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考虑到教学重难点为:辽宋元金时期的各国版图与经济交流情况,所以教师可以围绕其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说一说为什么宋朝的军事实力一般,但是经济水平较高。而这,可为教学内容的导出提供保障,可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畅所欲言。由此可见,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可使学生基于任务进行思考、探究,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3.2 合理运用教学情景,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提供保障
教学情景的创设,可使学生身临其境,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可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如果将两者相结合,可为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提供保障。所以,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了这一方法,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教学情景创设存在一定问题。即:教学情景不能合理运用。因此,如何合理利用教学情景进行教学成为了教师不得不深入思考的问题[3]。
以《现代食物的生产、储备与食品安全》的教学为例,教师便可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奠定良好基础。首先,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解读,思考其与学生的生活的联系,从而确保任务与知识、情境的有机结合。其次,教师需将现代化手段利用起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因此而走进教学情境。由于食品安全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所以教师可以将食品安全的情景创设当做入手点。比如,教师可将蕴含着不安全因素的图片及视频呈现于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说一说这些图片及视频中蕴含着哪些不安全的要素。随后,教师可将相关知识、任务引入,使学生对食品安全生产、储备要点明确。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始终为主体,且基于自身对知识的了解情况进行了深入探究,所以可以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由此可见,在教学活动中合理运用教学情境,可谓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3.3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提供保障
自主探究是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提供保障的一种方法。因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可对教学活动的实效性造成直接影响。而自主探究这种方法,可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为学生理解知识、形成学科素养提供保障[4]。
例如在教学《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便可将自主探究法采用起来,通过呈现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的任务,使其进行探究、思考、学习,从而将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提升。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相关知识涉及了晚清列强侵略事件与自救变革变法道路的内容设计学习任务,使学生基于时间线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在布置完学习任务后,教师需考虑到每个学生的情况,需留出足够时间使其进行自主探究。因为探究需要一定时间。在学生自主探究完后,教师可以邀请其阐述自己的想法,并予以相应引导,帮助学生对其进行总结,即:构建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记忆。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可以真正地理解知识,可以掌握自主探究及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由此可见,将任务驱动法利用起来,可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可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可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提高,可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4 强化师生互动水平,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提供保障
由上述内容可知,加强互动、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学习是任务驱动法的应用目的之一,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选用适合方法,使师生互动水平得到提升,并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奠定良好基础。
例如在教学《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教师便可采用强化师生互动这一方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由于问题可达到这一目的,且可使学生明确任务是什么,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任务设计。就这部分知识而言,教师可在教学活动的初始环节设计一些基础性问题,如:局部抗战到全部抗战的表现是什么?涉及了哪些课过程?日本侵略战争的行为有哪些?在学生解决完基础性问题,对基础知识有了一定了解后,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具有深度的问题。如: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分隔特点为?敌后战场的特点为?由于这些问题具有一定深度、难度,所以教师可以将小组合作学习法利用起来,使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解决任务,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也就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师生互动水平进行强化,可为任务驱动法的效用发挥提供保障,可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由此可见,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活动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其他学生进行深入互动,并在互动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形成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推动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人才的有效路径。为了确保任务驱动法在教学活动中可发挥出最大效用,教师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内容。比如,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需将课前准备工作做好,确保自己设计的任务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对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创设,使学生在教学情境中获得真实体验、感悟,并真正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自主探究能力;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时,教师需将师生互动水平强化,确保学生可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