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2022-02-18许昭慧

今天 2022年16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活动数学

许昭慧

(白银市白银区第十四小学 甘肃 白银 730600)

引言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作出了一定的尝试,但是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形式缺乏创新性,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不够充分,导致数学课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凸显。基于此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育思路,从小组成员划分、教育方式创新等多个角度着手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1.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小组成员划分缺乏合理性

在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小学数学教师只是将小组合作学习看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只是按照学生的作为次序划分学习小组,而没有真正考虑到不同学习状况下,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表现出的特点和真实的学习需求,由于小组成员划分过于随意,导致小组之间的协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小学阶段数学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点,但是在划分小组成员时,许多教师却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只是思考如何通过分组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数学知识,却忽略了学生之间的紧密配合与协作。在小组成员互补性不强的情况下,学生很容易在合作学习活动中产生偏激的认知,面对合作学习活动时的表现同样较为敷衍。长此以往,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1.2 合作学习任务缺乏科学性

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通常只关注自身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表现。这就导致合作学习活动的整体实施效果较为有限,学生的学习状态无法得到及时调整,最终影响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任务时存在一定的偏向性,通常只是将教材中体现的数学知识点作为合作学习的内容,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对合作学习任务的全面优化与调整,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过于被动,学生很难真正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也无法再探究和解决学习问题的同时,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与理解。此外,还有许多教师没有把握好学习任务的难易度,由于学习任务的难度过高而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由于任务难度过低而导致学生缺乏探究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充分提升。

1.3 教师对合作学习行为干涉过多

目前许多教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干涉过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无法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在对数学基础性知识进行讲解和分析的情况下,许多教师还对学生合作学习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导致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的流程参与合作学习活动,而无法真正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许多教师只是将合作学习看作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没有真正关注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以及实际的学习表现在课程教学中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干涉过多,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深层次互动和交流。大部分教师在教育和指导学生时没有把握好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只是关注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却忽略了合作学习活动本身的教育价值。面对教师过度的干涉,学生通常只是被动听从安排,而无法真正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在分析和思考问题时,学生很难基于合作学习氛围,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按照教师给出的相关提示和要求进行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充分锻炼,数学课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活动难以得到全面落实。

1.4 对合作学习活动缺乏科学评价

教学评价活动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合作,学习活动时,许多教师忽略了对评价机制的全面建立和优化,通常只是关注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怎样的成果,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真实表现以及学习需求,这就导致合作学习的整体实施效果较为有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难以得到全面锻炼和培养。在教师具有明显偏向性的评价活动影响下,还有部分学生产生了偏激的认知,为了获得教师的认可而放弃了与其他同学的协作,只是一味的依赖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完成任务,这也导致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无法得到快速的调整。在教师功利化的评价活动影响下,小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合作学习的意义与价值,面对教师设计和开展的各项活动,学生的学习表现不够积极

2.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问题的解决策略

2.1 尊重学生意愿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在划分小组时鼓励学生自行分配小组,并且根据学生小组自行分配的相关结果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师应当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从这两个角度出发,对小组成员划分作出适当调整。从学习能力的角度来看,就是可以尝试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和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有效协作,实现共同成长,并以此为基础服务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需求。从个性特点的角度来看,教师则应尝试将性格内向的学生和性格外向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通过性格上的互补带给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体验,让不同性格的学生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营造积极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

2.2 基于学情设置明确清晰的学习任务

明确信息的学习任务能够成为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问题的关键,为此,教师需要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对任务设计作出合理优化,一方面把握好任务的形式,另一方面也要关注任务的难易度,尽可能的给予有效的任务设计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悟。教师设计的合作学习任务应当具有较强的开放性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问题设计作出合理优化,并且在有效听取学生相关意见的情况下,对合作学习主题和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能够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数学课程学习,并且在合作学习的同时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比如在小学数学“直方图”的数学知识点教学中,为了突出任务驱动的价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家庭用水量的相关数据,并且将家庭用水量作为合作学习的重要素材,引导学生在统计家庭用水量的同时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浪费水资源的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做好用水量分析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对数据的整理与分工,通过对家庭用水量变化规律的探寻,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悟。在教师的影响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的学生负责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有的学生负责绘制直方图,还有的学生作为小组代表向其他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每位学生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且在教师的学习任务影响下提高合作学习的针对性。

2.3 转变教师角色定位减少对学生的干涉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之前,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育主题和内容,对学生合作学习活动提出要求,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以此为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引导,让合作学习活动能够得到学生的重视。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时,教师则应适当调整教学设计,能够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并且尝试以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共同思考问题,一方面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状况,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课堂纪律,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氛围。比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数学知识点教学中,但是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主题进行互动讨论,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聊聊生活中有哪些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教师亲自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情况下,学生能够踊跃发表自身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则需要对学生合作学习中输出的观点进行补充,这样一来师生之间能够形成默契的配合,并以此为基础,共同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充分保障。

2.4 基于小组合作学习表现优化评价机制

在组织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时,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既要考虑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同时也要关注合作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学习积极性。在对学生实施评价时,教师应当尽量采用鼓励和赞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充分肯定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付出的努力,并以此为基础,让学生能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起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自信心,并且始终保持对数学课程学习的高度热情。此外,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独特性,教师还应建立起多元主体的评价机制,在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之外,应充分重视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的作用和价值,让完善严谨的评价机制成为推动学生自我反思的重要动力,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正确认知自我的同时掌握好参与合作学习活动的方法。

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全面落实,从学情出发对学生提出全面具体的要求,以小组为平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奠定基础。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总结教育经验,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基于学情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根据学生学习状况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指导措施,通过对角色定位的不断转化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感悟,这样一来,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显著提升。在不断推进和落实小组合作学习的同时,小学数学课程整体质量才能得到显著提升,每位学生都能够基于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提高解决数学学习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