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2022-02-18冉连勤
冉连勤
(通渭县碧玉学校 甘肃 通渭 743315)
前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奥义,不是让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进行程式化的背诵和学习,而是引导学生树立数学观点,能够运用数学思想去分析解决数学问题,进而产生高阶的思维和心理活动,帮助学生充分内化掌握数学知识技能。因此,在新教改思想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工作提起高度重视,全力开展教学创新,基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兴趣需求和数学思维发展需求铺陈教学内容,从而使数学课堂成为学生数学思维成长的温床,多维度完善小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数学素养,下面我们就针对这个目标进行简单策略探析。
1.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重心有所变化和转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成为教师当前亟待攻克的紧要任务。经过细致的分析总结,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意义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增强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思维涵盖了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和观点,这些都是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知识、剖析解答数学问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思维方式。教师落实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工作,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探究本质联系起来思考,使学生能够通过推理论证、逻辑分析、演绎类比等高阶思维活动顺利破解数学问题,积累丰富的数学探究经验,从而显著增强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观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活学活用。
第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左右脑潜能。数学思维是综合性思维能力的总括,涵盖到小学生数学素质以及关键能力品格构建的各个维度。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观察性思维能力、判断性思维能力、分析性思维能力等都亟待培育,这些直接关系到学生思维品质的拓展深度与广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着力完善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全面开发学生的左右脑潜能,逐步引导学生走出对数学概念知识单纯记忆的思维模式,促使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理论、思想以及方法辨明数学关系,从而彰显小学数学教学的启智作用,推动小学生高阶思维品质稳步发展。
第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引领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造的捷径。在教育改革思想精神的号召之下,自主学习立意在小学数学教改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凸显。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数学思维培养目标相背离,显然无法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式、探究式的数学学习。教师落实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可以为小学数学规划“授人以渔”的改革路线,向学生渗透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消解学生对教师强烈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拥有足够的能力去自主发现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开展有效的思维活动自主攻克问题,从而引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探究、自主创造,这些都可以体现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的价值和功用。
2.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策略
2.1 创设多媒体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
数学抽象思维是数学思维中不可或缺的构成部分,数学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学生领悟数学理论知识就是一个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考的过渡过程。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这是学生数学思维水平与数学学科特点之间存在的主要壁垒,教师想要促进学生抽象思维与数学知识本质的顺利对接,就必须加强直观教学措施的应用。创设多媒体情境不仅是直观教学在数学课堂上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而且可以加快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进度,与此同时,多媒体情境依赖庞大互联网资源数据库的支撑,可以为学生提供充满智慧科技感的数学探究体验,这些都可以使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以及探究兴趣获得更好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数学抽象思维时,应该立足直观教学视角,为学生创设与课程内容相符的多媒体情境,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具象到抽象过渡,从而循环递进、由浅及深的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促进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化和掌握。在具体的教学操作方面,教师可以从两条途径入手执行:
第一,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情境为学生呈现数学课程中的关键知识节点,如在学生认识和熟悉数字时,教师就可以在多媒体资源库中,为学生搜集含有相应数量的动物卡通片,为学生播放卡通片,并在多媒体屏幕上出示对应的数字,鼓励学生大胆的数一数,说一说卡通片中每种动物的数量以及指出对应数字,将抽象的数字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这样不仅可以营造满载趣味元素的数学探究环境,也能顺利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和数感。
第二,教师可以借助电子白板为学生演示数学知识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如在数学图形类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开发电子白板的画图、剪切、删除以及缩放等功能,在电子白板上直观的画出物体和图形,或者先画出学生的已知图形,再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变生成新图形,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等学习活动,自主抽象得出物体和图形的特点,以及不同物体和图形之间的同质性或差异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发挥多媒体情境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面的卓著效用[1]。
2.2 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数学是一门注重逻辑思考和推理分析的学科,学生在理解数学概念时需要经历一系列的逻辑思考过程,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也离不开推理论证、演绎以及归纳总结,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重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问题是学生逻辑思维发散的起始点,教师善于结合数学教学需求向学生提出有效问题,既可以调动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活性,也能培养学生有条件、有步骤、有依据的数学思考方式。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时,应该借助问题情境为学生创建逻辑思考空间,引导学生运用问题情境中给出的条件开展推理、判断等思维活动,从而帮助学生透彻认识、理解新的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逻辑思维。在问题情境的创设和应用上,教师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问题情境的创设素材应该提取自学生的生活实际,同时关联数学课程知识要点,降低学生对问题情境展开逻辑推理和分析的难度,进而提升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以及数学逻辑思维。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或者组织学生开展情景表演的形式,在数学课堂上重现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同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这个场景你们熟悉吗?大家可以在场景中发现那些数学知识?然后鼓励学生基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储备,在生活化问题情境中找出逻辑推理的条件和根据。
第二,教师在通过问题情境创设发展学生数学逻辑思维时,还应该加强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活动和语言表达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讲的清楚,才标志着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如教师在向学生提出数学探究问题之后,可以先组织学生以分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然后再鼓励学生运用清晰的逻辑和准确的数学语言,阐述问题从探究到破解的过程,及时纠正学生语言表达中逻辑不严谨、用词不精炼、概括不完整的部分。
2.3 创设实验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理性探究思维
数学是一门追求严谨的学科,理性精神和理性探究思维都是数学思维中的重要内容,如果学生的理性探究思维存在缺失,那么势必会给学生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综合性思维品质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也和数学科目严谨的基本特征相背离。创设实验操作情境不但符合数学科目的实证需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的手脑协调参与,全面开发学生的手动操作能力和左右脑潜能,使学生能够基于理性思考和实证实验的角度去破解数学问题的真相,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思维、理性探究思维和科学态度,凸显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证性和严谨性。创设实验操作情境发展学生理性探究思维的教学步骤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教师应该利用一个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入数学实验探究主题,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屏幕上为学生展示一段含有实验探究主题的生活场景,或者直接利用教室中的现有资源,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其中暗含的数学元素。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为学生展示数学实验的探究主题、实施流程和方法,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展开合理的猜想,初步激越学生参与数学实验的兴趣和理性探究思维[2]。
第二,学生在大致了解数学实验的探究目标和流程方法后,教师就可以将实验材料和工具发放给学生,如在图形拼组实验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彩色纸板、胶水和剪刀等工具,鼓励学生以分组形式展开数学实验任务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积极深入学生群体,指导学生与组内同伴协同配合,同时启发学生表达个性化观点,通过不盲从、不唯上、实事求是的思维品质和习惯,合力完成数学实验探究任务。最后,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实验探究成果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阐述实验探究结论,有理有据的验证之前的实验猜想,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实验、实证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探究思维与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
总结
总而言之,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主抓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工作,不但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能力,也能全面开发学生的左右脑潜能,引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探究、自主创造。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创设多媒体情境、问题情境、实验操作情境、巧用数形结合,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数学抽象思维、理性探究思维以及数学直感思维,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增强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构建和发展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