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渗透研究

2022-02-18王双全

今天 2022年16期
关键词:司马光德育教材

王双全

(陇南市徽县付家镇向阳学校 甘肃 陇南 742300)

在新课改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下,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其既包含教学语文知识,又包括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思维品质及什么情趣等等。这足以说明语文科目教学具有超强的德育教育内容,尤其我们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所以,教师可以灵活应用教材当中具有德育教育的课文,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及时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思想,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在收获知识时,同时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辅助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基础内容,是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德育教育需要落实在学校教育理念与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同时还需要渗透在学生的点点滴滴。而语文科目教学主要讲解的就是历史故事、人文主义思想与人物传记,其中包含国内、国外的经典名著教育。当语文教材当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思想与我国美德教育、学校教育工作相融合的时候,就能够起到相互促进的价值。所以,小学语文科目教学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主要引入点[1]。

1.2 有助于推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在素质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工作与语文教学的进行是相互推进、融合的环节。小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学目标主要就是帮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并养成基础感知能力与认知观,而且经过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能够不断增强学生感知文章中心主旨与作者想法等等道德价值观与人文理念,让学生获得更高的道德审美能力与经过学习语文知识收获明辨是非的本领。而素质化教学目标与德育教育又极为紧密。所以,小学语文知识与德育教育的融合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具有相辅相成的价值。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教育现状

2.1 部分教师德育渗透意识不足

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因为德育渗透意识不足,经常会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讲解语文知识,而忽略了自身的德育教育价值,在此方面上,小学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学科优势[2]。尤其是在大部分的中小城市当中,在日常教学课堂上,教师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应试教育中,而学校当中的基层教育主管部门也只是重视考试成绩、升学率等等,并将其当成是校验教师教学能力与业绩考核的主要标准。正是这种不正确的素质教育宗旨,导致大部分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对德育教育内容没有重视,更加没有意识到培养学生的思想境界、审美能力与品德修养等等,和语文学科素养的进步紧密相连。所以,对学生的智育与德育认知不足,导致语文交织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的时候很少,从而导致错过了许多增强学生思想品德意识与综合素养的良好机会。

2.2 德育教育的渗透具有随意性

小学语文教学是非常主要的科目,教师在制作教学方案与流程的时候,通常都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讲解之上,经常会忽略对教材内容有关德育知识的分析与渗透。抑或可能是由于课时有限等等情况,而对德育渗透流程被取消掉,甚至有可能是就没有想纳入到教学设计与方案当中[3]。什么时候想起来了就随意的讲解几句,即使有一些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讲解了有关德育的知识,但是因为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导致德育教育的渗透成果不尽人意。再加上有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这一点内容,所以对德育教育内容的分析也只是处在表面层次上。而在现实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全面的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教师更加是少之又少,其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促使小学生无法体会到其中的德育内涵和观点,最终导致德育教育内容和语文教学逐渐脱节。

3.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传授、老式的德育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下学生的发展需求,假如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对学生开展道德品质教育,就会很有可能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导致班级管理陷入到被动。基于此,本篇作者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想做好语文教学,第一就是需要将德育教育工作贯穿到教学当中,明确教学目标,以此来更新自身的教学手段。根据语文科目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具有思想性的文章当中学习德育知识,促使其能够和语文教学真正做到有机融合,以此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同时也可以在耳濡目染当中体会到文本思想与人物精神的感染,以此来为小学生的茁壮成长,提供最佳的成长动力。

3.1 根据教材内容,耳濡目染

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主要就是形象、直观,如果教师只是向学生进行语言灌输或者理论说教,那么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让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就需要以教材为根本,在传授知识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德育教育情境,以此来让小学生可以更加愉快、高兴的接受此种教学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与创设出来的情境下,可以身临其境的学习德育知识。在此时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采用教材当中的德育内容,以此来激发出学生各种感官上的体会,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并生成情感体验,启发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阅读内容当中的具体形象,激发出学生内在思想情感因素,以此来萌发出与文本内容有关的体会,灵活巧妙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4]。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4.《司马光》这一课程的时候,因为此年级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大部分事情的认知都处在形象思维方面。因此,在上课以前,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对司马光获得一个形象与立体的了解,并认识到司马光身上与众不同的品质,教师就可以应用多媒体的作用,为学生播放出一个有关司马光砸缸的视频,促使学生能够在其中体会到司马光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所表现出来的勇敢与机智。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之上,更深入的分析其中的详细事迹,以此来体会到司马光的冷静、沉着。在语文课堂上创设出良好的情境,能够让学生在看视频的时候,伴随着画面所产生的视觉冲击,促使学生的心灵也出现一定的震撼,以此来感受到故事当中人物的优良品质与道德精神,然后教师在组织学生共同融入到文本学习当中,而此时的德育教学已经和学生共同阅读教材、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就已经获得耳濡目染,所以,教师就不需要在进行额外的引导。教师需要重点向学生讲解文本知识,再加上对故事内容的补充与还原,以此来让学生在其中体会到司马光在遭受到突发情况过程中,身上所展现出来的勇敢、冷静及想办法救人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拥有品德高尚与充满智慧的优秀学生。

3.2 识字教学,潜移默化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当中,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情感与智慧的凝结,而且被选择到小学语文教材当中是经过许多编者的思考与分析。所以,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当中的“字”、“句”、“词”等等,对他们开展细致、综合的德育教育工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可以在识字教学时引导学生对“字词”有关的内容,尤其是德育教育方面开展深入剖析与解读,以此来在其中深入挖掘有关德育内容,以此来对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道德品德教育[5]。

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部编版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这一课程的识字教学时,就可以根据教材当中的“神州”、“珠峰”、“中华”、“长江”等等词语,引导学生在识字学习中,探析什么是“家”。而经过对这些词语的分析,能够对学生开展热爱祖国与热爱我国美好河山的道德教育。然后在经过讲解“台湾”、“大陆”词语,对学生开展家国情怀方面的德育教育渗透,让他们从小就设立良好的家国情怀与爱国意识。再比如,小学语文教师在讲解《传统节日》这一课程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其中的“元宵节”、“端午节”、“春节”等等有关传统节日,让学生懂得各个传统节日里“吃元宵”、“吃粽子”、“放鞭炮”等等相关节日活动,以此来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我国传统文化知识,及节日当中所传递出来的敬老之情、阖家团圆的精神,更好的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

3.3 拓展延伸教材内容,熏陶感染

为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需求,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适当的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拓展与延伸,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语文素养与思想品质进行良好沉淀,提供出更加丰富与完善的德育资源。比如,语文教师在讲解《揠苗助长》这一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以这则寓言为中心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与见解。当学生经过交流与沟通后,为了有效增强学生对此寓言的进一步理解,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否遇到过此种现象,你在其中又体会到什么道理。学生经过自身的生活实际情况,进行揣摩故事寓意,从中明白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不能急于求成,而是遵循客观规律,这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与处世观念,具有极为主要的价值。

结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德育教育,应当是统一的过程,二者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同时又是相辅相成的,与此同时,也是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工作过程中,应当以教材为根本,在传授教材知识的过程中进行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在开展语文教学和知识教学过程中,促使小学语文科目的教学可以与思想品德教育做到齐头并进、水乳交融。

猜你喜欢

司马光德育教材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司马光砸缸之谜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司马光砸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