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2022-02-18万国瑛
万国瑛
(白银市靖远县北滩中学 甘肃 白银 730600)
前言
众所周知,地理作为一门研究对象多样化,涉及众多地形结构知识,以及探讨自然界地形和板块的广泛学科,其中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和教学系统较为复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取常规的教学方法,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生在地理学习时,无法直观有效的分析地理知识,导致学生缺乏地理学习兴趣,甚至产生枯燥乏味的学习心理,严重影响了初中地理教学效果。此外,由于学生在地理学习中,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并且关于地理的空间和形态概念较为模糊。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良好应用地图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直观的学习判断能力,还能够潜移默化的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从而不断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
1.初中地理应用地图教学的教学优势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学生由于年龄的问题,在刚进入初中或刚接触到地理课程时,很容易对较为复杂的知识体系形成一定的理解障碍,并且难以在脑海中形成整体印象,不能完整把控地理知识体系结构。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热情,从而衍生强大的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效果。例如,在地理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借助中国的地理地形图,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进行放映,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带领学生观看祖国的风景和大好河山。可以通过找出一些我国经典的名胜古迹,或风景优美的地理位置,和常见冰川、山河湖海的位置,并结合课本中的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自行观看,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直观掌握教学内容,并结合教学内容,来进行渗透理解,提升学生分析思考问题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导师,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发散思维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一方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强化学生对地理学习内容,及相关地理知识、地理形态的直观学习,强化记忆能力的培养。通过使学生感知地图,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有效促进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1.2 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能够使学生激发课堂学习的参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由于初中生兴趣爱好已经形成,并且具有一定的好奇性心理,喜欢一些新奇的事物,初中生对地图这种教学内容很感兴趣。因此,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应用地图教学,提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及自主学习的兴趣,继而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互动式教学模式,结合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或时事政治,提出相应教学问题。例如,西气东输的线路图,南水北调工程的起始点等等问题,以及相应的经过的路段,使学生结合地图观看并寻找答案。针对刚接触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讲,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兴趣,学生会主动积极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由此可见,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由于地理科目本身较为枯燥,但是结合地图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的教学表达性,针对教师的语言教学来讲,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大大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效果。
2.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应用地图注意的教学问题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用地图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在应用地图贯穿至整个教学过程中时,教师应注意所教学的具体地理知识,和教学内容的良好结合,并将地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要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将教学内容作为主体位置,并借助地图进行深入详细的分析,并注意所应用的地图中,存在不同类型的相关教学区别。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有所侧重,分清主次,不要一昧的针对地图进行讲解,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主体性,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深入总结,通过合理设计的分层教学,有效结合教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教学内容,从而逐渐提高地图教学的效果。其次,在应用地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部分教学问题,来将教材与地图进行有机结合。提出的教学问题要注意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使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同时,与地图形成良好联系,探讨其中存在的规律性变化,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在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作用,但是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结合地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要有效发挥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真正进入地图中进行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找出地图与所教学内容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大大促进课堂教学效率效果。
3.初中地理教学应用地图的相关教学方法
3.1 应用地图提升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遇到重难点的教学内容时,地理教师可结合地图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问题分析及思考解答能力,为学生起到解答疑惑的效果,强化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并通过应用地图引发学生的思考。例如,在讲解我国的重工业布局,及各个地域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等等。在地理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可将课本上的理论教学内容,与地图进行有机的教学结合,结合地图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从而将理论知识有效落实到地图教学中。例如在进行地形,河流与气候之间的具体关系教学问题讲解时,可结合一系列的地形地图、气候图、河流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图读取能力和地图应用能力,从而有效强化教学效果。此外,在生活中,地图也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联。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地图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对生活中相关事件分析思考能力,强化生活体验。例如学生应用地图进行导航,或者寻找想要去的地点,或者遇到不熟悉的地点需要借助地图进行查询等等。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地图中的各个因素要点进行积极思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从而逐步培养并引导学生解答地理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分析能力。
3.2 注重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
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作为一种新时代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依靠文字、黑板,和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式教学,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和教学活力,难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无法具备良好的学习动力,从而导致教学效果下降。而结合地图进行地理教学,能够将大量的图片内容,结合书本上的文字内容有效整合,而不是应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可以在教学模式中进行地图展示,进行图文并茂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地图读取和自主学习。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也应采取自主绘制地图的教学方法,并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可在黑板或多媒体教学中,应用形绘制的方法,并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效讲解,提升教学传授的有效性,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
3.3 培养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发挥地图教学效果
教师可应用地图教学,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教学内容将教学知识点有效整合,并加工一些零碎的知识点,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结构,强化学生对课本中内容的理解,并将所学内容有效应用到地图学习中,从而在脑海中形成长久的学习记忆能力。例如,教师可应用地图,结合课本知识进行整合,采取举例子、设置问题等方式,有效提升学生学习能力。此外,在应用地图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地图观察和学习,首先应让学生观察地图中的标题,并注意地图中的相关地点、地名标注,最后再观看地图内容。应用这种由外至内的教学方法,而不是强调针对某一点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在应用地图教学的过程中,读取标题是读取地图的前提,只有认真观察标题,才能从地图上获取更多信息,并从感性观察上升到理性观察,有效提升学生的地图读取能力和观察能力。此外,结合地图进行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去记录或背诵地图上的相关信息,而是借助地图作为辅助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做到灵活应用。在读取地图的同时,要引导学生注重寻找各地理位置、地理标识之间的有效性和联系性,从而将教学知识点,与地图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地图教学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要意识到结合地图进行教学的重要性。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结合地图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地图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能力,及读取地图、应用地图的技巧,从而真正将地图中的相关内容,与教材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掌握地理知识学习能力。有效发挥地图的教学作用,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