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背景下STS教学模式与探究式教学的比较研究及实施建议
2022-02-18潘龙龙辛光珠
潘龙龙 辛光珠
(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回民中学 甘肃 临夏 731100)
前言
随着义务教育新课标准的颁布,我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框架已经全部完成, 然而如何落实新课标的要求,还有诸多的疑惑和不解。课堂是落实新课标的主要阵地,其中课堂模式的选择是新课程目标实现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面对纷繁复杂的课堂教学,教师在选择时有种众多困难,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对比研究了几种常见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教师选择课堂教学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从而更快地落实新课标准的要求和任务。
1.STS教育模式
1.1 基本理念:STS教育模式是特定时期下产生的,不同的时期和文化背景下对STS教育的定义互不相同。其核心思想即是对教育思路的要求,也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建议的一种教学理念。其强调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以科学、社会、技术三者关系为出发点,将现今的科学技术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同学科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参与,培养学生解决自身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满足未来社会、科技、生活发展的要求。
1.2 基本过程:STS教育强调科技、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其基本的教学模式的模块有情景、认知、应用三大模块,每一个模块可以独立为一个子模块,但对整体教育模式的应用起到支撑作用。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在课程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用社会、科技、生活或学生自身经验为基础,通过创建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把对知识学习的过程转变为解决问题的需求,这是STS教育模式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重要特征,是STS教育的出发点。
(2)知识认知:知识学习的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与情景有关的科学知识进行传授,这是STS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
(3)知识应用。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与创设情境中的“问题”相互呼应,即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科技和生活中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知识的学以致用,是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和提升的体现,这是STS教育的最终目标。
1.3 基本方法:实施STS教育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因材制宜,其主要的方法有:参与调查法、问题讨论法、学科渗透指导法、决策模拟法、探究学习法、角色扮演法、实用技术实践法。
1.4 基本特点: STS教育模式既与传统教育有联系,又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
(1)知识构成具有综合性。STS教育强调的是社会、科学、技术三者的有机结合,其内容包括自然学科、社会学科及人文学科的相关内容,从社会、科学、技术三个方面全方位展示知识,因此是一种多学科交叉、跨学科的教育模式。
(2)知识构成具有开放性。STS教育的开发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STS教育传授的知识在特定请教下完成,这个情节的来源与现今社会、科学、生活问题相互密切相关,这是一个完全开放的来源,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的来源各不相同。二是STS教育强调科学系统技术系统、社会环境、认知主体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是非线性的,是另外一个开放的状态。
(3)知识构成具有发展性。STS教育提出的知识的来源是建立在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基础之上的,这个来源是动态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另外,STS教育的对象人也是不断发展的,因此,STS教育会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变化,处在动态变化过程中。
(4)知识传授具有互动性。STS教育强调将学习主体置于一定的情境中,努力将学生置于社会、科学、技术的复杂系统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从不同的角度对知识的解释,注重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习环境的相互影响,因此,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讲授,二是多方面互动式的进行。
1.5 实施建议:目前,STS教育模式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是新课程理念中着重强调的教学模式,只有掌握了这种教育模式的基本理念、基本过程、基本特点和基本方法,才有可能将这种教育模式更好的运用课堂教学之中。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要坚持灵活多变、符合实际、系统全面和学用结合的原则。教师更应该提升自己专业素养,分析收集更多的教学资源,提高自己课堂教育能力,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才有可能将STS教育真正运用于自己课堂教学中。
2.探究式教学模式
2.1 基本理念: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是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学生合作讨论教材基本内容,以现今科技、社会、生活及学生生活经验为参照对象,组织学生通过表达、质疑、探究、讨论等教学过程,让学生以小组讨论为主的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实践过程中得出结论并掌握知识。
2.2 基本过程:探究式教学不存在固定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实践中,为了便于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刘恩山等总结了六个主要的环节,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在课堂教学可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地运用全部的六个环节,也可以运用其中的几个环节,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和目标。
2.3 基本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的教学特点,具体陈述如下:
(1)教学主体学生化的特点,探究式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旨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学生为主体而设计教学活动,要选择适合于学生参与、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而学生作为课题的主体,通过选择学习的对象和方法,完成学习知识和作业的活动,从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2)教学环境民主化特点,探究式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而学生思维具有非逻辑性、求异性、发散性等特点,这就需要教育的环境要民主化。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要摈弃传统的教学专制氛围,打破教师言语、课本内容、考试要求对学生的限制,让学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下,充分进行发言、讨论、支配学习的时间。
(3)教学方法差异化特点,探究式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的教育,强调个体的差异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具有差异化的特点,即:不用的学生,采用不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不同教学目标。
(4)教学过程尝试化特点,探究式教育的教学过程中主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探究活动,因此,总体教学过程是一种尝试性的过程,即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进行不同方向的尝试性释疑解难过程,鼓励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教学结果异同化特点,探究式教育的教学过程注重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学结果具有异同化的特点。在教学过程,应鼓励学生以各自不同的角度和方向采用新的方法、新的路径得出新的见解、新的结论,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探索,创造性的回答,形成学生对问题独特的观念和结论,这是教学结果异同化的表现之一。另外,探究式教学结果的评价不再是以传统考试的统一衡量标准,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或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对于学生不同的答案持异同化的态度,对于学生有理有据的答案予以肯定,这是异同化的表现之二。
2.4 实施建议:探究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其本质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模拟科学家从事科学探究的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模式,对于探究式教育的环节没有固定的模式,教师在实施探究式教学时,应当注意避免机械式的探究,避免形式化的探究,更需要提高教师自身的教研、问题设计、实际操作、把握教学过程等基本能力,从而将探究式教学真正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对教育教学的新要求。
结语
课堂教学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和体现新课要求的关键因素,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模式,才能得心应手地落实新课标的要求,本文对比研究了STS教育和探究式教学两种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研究不难发现,两种教学模式并不是截然不同,而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因此,在选择课堂教学模式,教师不应该墨守成规、循规蹈矩,应该综合考虑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学生学情等因素,要考虑教学模式的适用性、可操作性、有效性,从而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