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机电专业中机械制图有效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2022-02-18佟婷婷
佟婷婷
(淮北工业与艺术学校 安徽 淮北 235000)
前言
《机械制图》是为适应中等职业教育机械类示范专业建设和新课程改革教育理念的需要,满足中职学生学习的需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而编写的。《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从事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应用岗位工作的必修课程。《机械制图》课程是使学生学习绘制和识读机械图样基本知识,掌握关于机械图样工作的基本技能,让学生具备绘制机械图样的能力,并为学习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方向课程作基础,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可以胜任机电设备的制造、安装、使用、维护及维修等岗位。当前社会发展迅速,教育体系也在不断改革,为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为了学生能在毕业后有较好的发展,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师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教师需要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足的独立思考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对于三维空间结构的思考。
1.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机械制图》课程的意义
《机械制图》课程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的必修课,该专业的学生需要有《机械制图》学科的相关知识,需要能够熟练地对机械的零件进行绘制分析,以及对平面图进行三维空间想象分析,这种能力对机电专业地学生来说是必须的,该课程的学习可以有效地让学生对于机械有一定的了解,《机械制图》是机电专业后续课程的基础,更是毕业后解决工作方面难题的基础。
2.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2.1 传统教材的内容抽象单调
一些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采用的教材当中理论知识的内容较多,而且缺少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内容。相对而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文化课的知识较为薄弱,接受并与运用理论知识的速度较慢,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知识,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方式枯燥单一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制图》的教师对该课程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在课堂上,都是教师在讲台上讲解传授知识,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一口气传授给学生,而《机械制图》课程的知识点较为抽象、晦涩难懂,教师的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只记住了部分理论知识,难以理解到《机械制图》的三维空间问题,学生关于机械的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锻炼[1]。以至于学生没有有效掌握《机械制图》这门学科的知识,在后续的学习中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不明白的知识点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长此以往,对于学习成果的影响是巨大的。
2.3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通常,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在刚开始学习专业课程时便接触到《机械制图》这门课程,导致学生在尚未足够了解这门课程对于自己所学专业的重要程度的情况下就学习这门课程,教师对于该课程的简单介绍使学生没有深刻意识到这门课的重要性,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而该课程相比于其他实践性课程不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效率大打折扣。
2.4 重理论轻实践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制图》课程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过于着重而忽略了隶属于物理学科的工程图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因为《机械制图》课程的重点内容是机械零件的理解与绘制图形,使得教育方式重理论,轻实践,考试内容也是书面的试卷,导致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注重背诵知识点,忽略了《机械制图》的实践方面,导致学生学习完这门课程以后所接受到的知识点基本上没有理解透彻,是一知半解的状态,难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工作中运用该课程的知识。
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中《机械制图》教学模式的改革分析
3.1 明确课程重要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的基础课程,其中包括了零件的组装、分析部件的三维空间模型、绘制零件的三视图剖面图等知识点[2]。该课程是后续学习以及工作的基础,学生需要对这门课程充分地理解并且熟练地运用。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充分地介绍这门课程地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到学好这门课是对于所学的专业是必须的,为了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对以后工作上所面临的问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往往自主学习的效果比接受教师讲课的效果更好,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该课程的知识点,并且对知识点的记忆也会更加牢固,使学生对于该课程的知识能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
例如,教师在讲授第一堂课时,对于该课程的引入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单位进行参观和实习,让学生初步对于机械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如机械加工的工艺、机械的运作原理等,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意识,对课程内容进行主观探索,学生通过在单位的所见所闻,对课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激起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明确《机械制图》的学习对于以后参加工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主动加入到对知识的探索中,使学生明白《机械制图》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其学习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 丰富课堂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于文化课知识点的学习可能比较困难,教师如果在课堂上对于这门课的讲解只是单一地照着课本上的内容讲解知识点,使学生一直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点,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听课地心理,导致课堂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不能充分地理解课程内容,直接会影响到后续课程以及其他课程地学习,众所周知,学习就像盖房子,只有打好地基,房子才能盖好;学习只有打好基础,后续的学习才能更加容易。因此,《机械制图》的教师需要丰富课堂的内容,使班级上的每一位同学都对该课程产生兴趣,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3]。
例如,教师在讲授三视图这一知识点时,可以组织学生手动组装零件,将图片教学转化为实物教学,再通过实物来绘制图形,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机械制图》,让学生亲手用橡皮泥等工具来照着图案捏零件,观察组装成部件的三视图,让学生自己动手,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观察到部件,充分了解《机械制图》地知识,使学生更加容易绘制出工程图,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还可以让学生提升动手能力,让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丰富课堂地内容,使学生对于《机械制图》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快乐地投身到学习中去。
3.3 学科交叉融合,联合其他学科一起学习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工科专业的基础学科是《机械制图》,但是《机械制图》学科理论知识较多且复杂,有效的实践性学习可以减少学习难度,但《机械制图》的重点是了解部件的空间结构以及对部件结构的绘制,大部分的时间依然在教室接受理论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可以与实践性学科进行联合学习,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之后进行实践操作,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中的每一门课程学习与其他课程是有相通之处的,联合学科一起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4]。
例如,《机械制图》可以与《工程实训》进行联合学习,在《机械制图》课程上,学生通过用橡皮泥、积木等充分理解了部件的空间结构后,可以在《工程实训》课堂上编写代码,用实训厅的数控机床制作出实物部件,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的作业成一个体系来完成,从绘制零件的模型,再到编写数据做出零件实物,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最后一步后更有成就感,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能深刻地体会到机械零件的制作所需要注意的点,如零件的尺寸、两个零件组装时卡扣的设计、不同零件的设计技巧等,《机械制图》的绘图作业可以给工程实训的零部件制作作业提供思路,《工程实训》的零部件制作作业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机械制图》的部件结构,可以达到训练学生三维空间的思维想象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这两门课程的兴趣,两门课一起学习的效果比单独学习的效果要好很多,两门课的教师可以设置为同一个人或者两位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方案的探讨,增加两门课课程上的联系,使学生更容易地学到更多的知识。
总结
《机械制图》的学习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学习的基础,《机械制图》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对于机电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然而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于《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还存在很多问题,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课堂枯燥、理论与实践没有结合等等,使得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所接受到的知识不够全面且不能熟练运用,因此,《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是必须的。根据以上内容总结得出,《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从学生出发,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该课程的学习内容以及重要性,提升学习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相结合,不单一地学习某一门课,而是根据专业让不同学科相结合联合学习。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学习地兴趣与信心,让学生学习更有动力,自主地投入到学习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根据学生地自身条件对课程进行改革,这样能更好地达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机械制图》课程地学习目标,让学生打好基础,使后续的学习更加容易,毕业后能更轻松地解决工作上地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