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效性提升策略

2022-02-18冯亚晓

今天 2022年16期
关键词: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冯亚晓

(广东理工学院 广东 肇庆 526070)

1.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体验式教学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合理创设,具有目的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亲自参与、亲自感知与体验,以此从中获取相应的知识,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和建构知识,训练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促使学生可以灵活的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体验式教学属于一种具有多项传递互动性特点的教学方法,更为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提倡共享、交流与沟通,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2.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必要性

对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学生仅凭借单一的某一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很难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这一目的的。体验式教学是一种以课堂体验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与传统课堂教学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其更加注重学生个体的参与,强调学生对事物变化过程中的感知与体验,有助于学生心智的发展。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应用,教师不再是课程教学的中心,教学课堂也不再以知识的讲授为主。学生成为课程教学的中心,他们需要自主的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去亲自探知、体会和实践理论知识。这种有着明确教学目的、教学计划以及较强组织性的教学方式,其在高校心理健康课程中的应用,无疑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教学过于学科化与理论化

部分高校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理论教学内容过多,而缺乏具有较强实用性的实践操作内容,导致体验式教学法的应用流于形式,导致学生通过本课程知识的学习很难去解决实际中的问题,学生的心理素养也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

3.2 缺乏丰富的教学方式

现阶段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时,由于缺乏对体验式教学的深入理解,虽然在教学课堂上将学习的主动权归还给了学生,整个教学课堂上都是学生之间的交流与讨论,但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与互动,并且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在学生完成交流与讨论后,教师通常都是简单的做几句总结。学生真正的收获十分有限,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并未得到很好的增强,严重影响着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效果的提高。

3.3 教学内容不够深入

现阶段,部分高校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时,虽然教学内容设计的十分宽泛,但是却缺乏足够的深度。尤其是未能够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教育内容。并且教学内容中涉及对学生关心的内容也比较少,教学内容不够深入,导致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

4.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4.1 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基本原则

教师应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充分突显学生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放在首位。突破以往以教师讲授课程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个动态化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一个结果,让学生在体会学习快乐的同时,逐渐地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以此塑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格。

4.2 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原则

在应用体验式教学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时,必须遵循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原则,教师不单单要分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需求,同时还需要分析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可接受程度。

4.3 动态反馈的基本原则

高校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时,一定要善于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促使学生可以在教学情境中感知、体验和分享知识,并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内化成为一种良好的心理素养。

5.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有效策略

5.1 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

体验式教学方案的制定是将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的重要一步。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教学方案时需要做到让学生清晰地了解本课时的基本框架,例如需要理解和掌握哪些知识点、需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的问题等。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时,一定要根据学生比较关注和关心的心理方面的问题来加以创设。在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时,为了使得情境更加的丰富、更具吸引力,教师还应该加强各种教学道具的运用,以此促使学生可以积极的参与到教师创设的具有心理健康教育价值的情境中,并针对其中涉及的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展开分析与探索,明确解决该问题的思路,通过演示的方式将可行性解决方案展示出来。

5.2 加大本课程的宣传力度

现阶段部分高校在具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时,教学内容设计的比较简单、浅薄,考试要求也相对较低。再加之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会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成果,导致教师与学生对本科课程的开展均不太重视。教师仅仅是按照教学要求,形式化的应用体验式教学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学生更是敷衍了事的学习,在学习中的收获少之又少。为了充分发挥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价值,高校一定要加大本门课程的宣传力度,既要让教师与学生从思想上提高对本门课程的重视,又要从行动上将所学付诸实践。高校可以成立教学督查小组,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开展形式的规范度、体验式教学在其中价值的发挥等进行监督与检查,严格把控教学质量。在进行宣传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将一些因为心理方面存在问题最终酿成不可挽回后果的真实学生案例进行宣传,一方面让教师认识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引起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并且高校在设置该门课程时,一定要突出本课程的重要地位,让教师与学生认识到本门课程教学的地位不亚于专业课程。只有当教师与学生都足够重视本课程教学的开展,才能够更好的发挥体验式教学在其中应用的重要价值。

5.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形式

高校教师在应用体验式教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活动时,一定要注重提高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与灵活性。首先,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教学内容时,应该注意为学生带去一次良好的课堂学习心理体验。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程教学的特点,通过小组实践的方式开展室内心理训练活动,例如情绪传递、体验特殊人群的生活等。其次,教师还需要认识到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教学任务,需要长时间的坚持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所以,教师还需要注意在课外对学生心理困扰的疏导。在正式上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相干的主题问题,并进行归纳与分类。在教学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一同分享这些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让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感知和体会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内容。最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团队心理辅导体验活动。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通过角色扮演、游戏互动、共享讨论等方式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跃的活动氛围中,更加深刻的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掌握调适心理的技能与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教师一定要通过多元化的形式应用体验式教学,以此持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持久的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保持着认同感与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收获更多的感悟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5.4 注重教师能力的全面提高

体验式教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不单单要求教学设计需要做到全面和多元化,同时也对授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教师在设计体验式教学内容时,可以精心地筛选教学专题,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不单单要涉及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做到可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此有效地开展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活动。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技巧与智慧结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较高的专业素养,在与学生开展互动与交流时,能够将学生引入更深的层次,展开心与心的对话。其次,提高教师的协调组织能力。体验式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几乎全员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的各情境、设计的各教学环节需要根据学生的动向而变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可以及时的发现学生的各种变化,并能够站在与学生平等的角度去倾听、感知与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最后,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与人格魅力。正所谓师德重于师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对学生有所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在言谈举止间散发出个人魅力,以此在潜移默化中去感化学生的内心,可以说走心的课堂教学艺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因为高校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悲剧已屡见不鲜,为此,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了确保学生可以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实现全面发展,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明确了该门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为了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体验式教学的深入研究,以此准确的把握体验式教学的基本内涵,从而将其更高效地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进而为学生带去更好的学习体验,最终实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猜你喜欢

体验式心理健康教学内容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体验式作文教学之我见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除法竖式的体验式学习
体验式学习,让快乐充盈高中地理课堂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