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金视角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思考
——以ABS研究所为例
2022-02-18夏友全
夏友全
(苏州系统医学研究所,江苏 苏州 215123)
0 引言
近年来,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这种有别于传统科研院所,专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创新平台,构建了更加高效的科研组织体系,在推动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位于全国开发区前列的苏州工业园区的ABS研究所为例,基于资金视角,阐述新型研发机构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提出部分面对挑战的建议,以期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发展。
1 新型研发机构的现状分析
1.1 新型研发机构的组织架构
新型研发机构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化,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营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的独立法人机构[1]。
由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元投资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通常依照章程管理运行,执行由投资各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院所长担任机构的法定代表人,执行理事会的决议,全面负责机构的研发和日常管理工作[2]。新型研发机构通常还会组建由业内专家组成的战略咨询委员会,为机构的发展战略、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研诚信和科研伦理等提供战略咨询。
ABS研究所是某知名大学与江苏省、苏州市和苏州工业园区四方在2014年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依照章程管理运行,投资各方派代表组成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聘请国外一流大学的知名科学家担任所长,全面负责研究所的研发和日常管理工作。同时聘任全球业内知名专家组成国际顾问委员会,为研究所的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研究所现有各类员工200余人,在册学生80余人,建有10个实验室、4个支撑平台和3个综合服务部门。
1.2 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现状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很多新型研发机构虽然持有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却无行政级别、无固定人员编制、无稳定财政经费支持,但有科研自主权、有经费使用自主权、有人事自主权,这种“三无三有”的现状与传统科研事业单位有本质的区别。
受传统科研院所的思维影响,在运营过程中,不少新型研发机构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固有思维,对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化运营缺乏本质的认识和定位,习惯性延续了共建科研机构原有的运行模式,自身的功能定位不清,运营效率不高,逐步演变成原科研机构的异地分支机构。同时在组织架构、收益分配、产权激励、资本运作等方面也没有与市场接轨,缺乏对现有科研机构模式的创新和突破。
ABS研究所虽然登记为省属事业单位,却是典型的“三无三有”。根据共建协议,ABS在创建过程中紧密结合区域创新,面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营造促进研发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氛围。根据市场需求,ABS研究所组建了科研方向合理、创新能力卓越的研究队伍,聚焦系统医学研究,以肿瘤和感染性疾病防治等关键瓶颈问题为重点,部署一系列研发项目。2021年,ABS承担的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经费近1亿元,利用非财政资金部署的研发项目超过1 000万元,从市场获得资金近2 000万元。但是,ABS在运营过程中,对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功能定位不明确,组织架构、收益分配、产权激励、资本运作等方面也没有充分与市场接轨,没有摆脱传统科研院所的管理思维,缺乏本质的模式创新和突破。
2 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2.1 治理模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投资主体多元化,要求新型研发机构在组织架构上应能突破传统科研院所的固有模式,由多方主体组成共建共管的机构治理层,组建理事会领导下的院所长负责制是当前众多新型研发机构的选择。但是,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多新型研发机构的理事会形同虚设,开会也是走过场,不能真正发挥联合治理的优势,机构内设部门也是传统的事业单位模式,不能满足市场化运营的需要。业内专家组成的战略咨询委员会也只是“花瓶”,新机制的活力未能得到有效释放。
在组织架构上,ABS虽然建立了由共建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理事会平均1年开会不到1次,没有充分发挥联合治理的优势;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用于对外宣传的意义超过了实际起到的战略咨询作用;所长是国外知名大学的美籍华人科学家,未能全职到研究所工作,所长办公会对很多事情也是议而不决,部分决策也没法贯彻执行;内设部门也是传统的事业单位模式,缺少面向市场的专业部门,考评和激励机制形同虚设,不能真正满足市场化运营的需要。
2.2 资源投入不能满足运营需要
新型研发机构在筹建期间,主要依靠财政经费的投入来建设载体和日常运营。筹建结束后,新型研发机构必须拓展资源投入渠道,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主要依靠从市场上获得发展需要的各类资源,引导企业资金、吸引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等各类资源投入营造的市场需求和科技研发一体化的全新生态环境中,结合科研与市场需求,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市场上转移转化。纵观目前的新型研发机构,筹建结束后能够实现以市场资源投入为主体的单位并不多,财政资金投入仍是很多新型研发机构筹建结束后的主要资金来源,如何才能以市场需求带动研发活动,以研发活动促进市场需求,拓宽资源投入渠道,是当前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过程中不能回避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ABS获得的资金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共建各方的财政投入达到或超过研究所总收入的80%,市场投入资金不足20%。政府资金高额补贴,掩盖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很多问题,如果一直依靠财政资金的不断投入来维持机构的日常运转,不能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靠技术开发、成果转移转化、投资入股等获得足够的资金来促进研究所的持续健康发展,不能让财政补贴资金从“雪中送炭”变成“锦上添花”,从维护机构的日常运转转变为用来提升研发技术的储备能力,最终很可能会沦为传统管理模式的科研院所,失去对机制体制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初心”。
2.3 自身能力不能适应创新需求
与传统科研院所不同的新型研发机构要集成内外部不同的创新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科研活动市场化,打造无缝连接市场需求和科技研发的全新生态环境。这种全新的生态环境,要求新型研发机构能够紧密联系科研与市场化活动,在科研、教育、产业、资本等多方位全面发展。同时,新型研发机构还要与遍地开花的大学科技园、产业研究院、公共技术平台、创新型企业等众多机构在吸引人才、孵化项目等方面形成直接的竞争。这就要求新型研发机构既是科研机构,又不是科研机构,研发活动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既是企业,又不是企业,发展目标不仅仅是自身价值最大化。这种既要提升自己,又要引导地方产业发展,却不与传统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争名争利”的全新发展模式,是对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能力的极大挑战。
ABS研究所集成内外部的各种创新资源,当前取得的一系列阶段性成果,离不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外已有成果在国内的变现,以及当地政府给予的高额财政补贴。研究所为市场提供研发服务、成果转移转化等业务相对较少,为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力量不足,缺少对资金投入与目标完成情况的绩效考核,导向不明确。如何才能利用“三无三有”的机构优势,集成各种创新资源,让市场需求与研发活动相辅相成,引导地方产业发展方向,致力解决企业“卡脖子”问题,拓展自身发展的资金需求,成为无须“争名争利”的新型研发机构,是ABS必须面对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3 基于资金视角应对发展挑战的建议
合理的资金流是任何组织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推动新型研发机构持续发展,首先要优化治理模式,聚焦产业研究的“主航道”,科研与市场并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3.1 大胆借鉴企业运营治理模式
研发活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展目标不只是为了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既是科研机构,又不是科研机构,既是企业,又不是企业。传统科研机构的治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合理借鉴企业的有效治理模式,构建有自身特色的组织架构,试行股权激励机制,采用灵活用工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等类似企业的运营管理方式,可以提高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效率,聚焦科研与产业相辅相成的“主航道”,区别于传统科研院所的目标使命,实现错位发展[3]。
ABS应构建与国际接轨的治理结构,实现市场化运行机制,强化绩效考核,才能充分调动机构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为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上能顶天,下能立地,无缝打造“科研市场化”,营造科技研发和市场需求的全新微生态,真正发挥理事会联合治理的优势,切实执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国际顾问委员会的战略咨询作用。所长等核心人员全时入职研究所,所长办公会是管理层的最高决策机构。参照企业管理模式,设立有别于传统事业单位的内设机构,成立市场部,专业从事技术转移转化工作,能够敏锐发现新的市场需求。建立以科研、教育、产业、资本等发展目标为导向的动态考评机制,充分调动研究所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3.2 加强政府投入与市场资金的融合
新型研发机构要正确处理好政府资金与市场投入的关系,建成以政府资金为杠杆、市场投入为主体的资金投入模式。在建设的起步阶段,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依靠政府资金投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团队引进、技术平台搭建等。在发展阶段应逐步减少对政府资金的依赖,要融合科研“产品”与企业需求的供需关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产业界、资本界加强沟通交流。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开发、专利授权或转让等多种方式“生产”出市场需要的“产品”,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难题,让企业为科研成果支付“预付款”;或通过孵化企业、运营专利、股权投资等增值服务带来经济收益促进新型研发机构自身发展,实现自我“造血”,打破科研与市场需求的“两张皮”[4]。
ABS应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和周边的医药医疗产业集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吸引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不同主体共同投入各自的有效资源,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开发、专利授权或转让等多种方式切实解决企业的“卡脖子”难题,从市场获得收益来促进研究所自身的发展,实现自我“造血”。只有优化资金结构,摆脱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生存的现状,吸引大量社会资本投入,才能打破传统科研机构“等、靠、要”的习惯;同时社会资本的参与也会在机构内部产生“鲶鱼效应”,促进提升资金的使用绩效,激励研究所参与市场竞争,营造积极的生态环境。
3.3 打造以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评体系
新型研发机构致力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科研活动市场化,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传统的考评机制已经不能适应新型研发机构的发展需要,应建立以科研、教育、产业、资本等发展目标为导向的绩效考评机制。依托独立的专业机构,从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布局等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按照资金投入情况、目标实现程度等建立定期的跟踪考评和激励机制,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在资金投入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等方面相互促进,从而获得更多的市场资金投入,为机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足够的资金。
ABS现有的绩效考核体系亟须完善,除考核发表文章外,还要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增加成果转移转化、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孵化科技企业、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等更多的考核维度;同时要避免“一刀切”,探索分类评价机制,试行不同维度的差异化评价,有效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此外,要探索建立相关负面清单,明确禁止性行为,严肃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和失信行为,建立信用记录管理,对严重失信行为进行追责和惩戒。
4 结语
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资本结构,保证充足的资金流入,是新型研发机构生存与发展的基本保障。利用“三无三有”的机构特色,构建科学的治理模式和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融合科研与市场需求,将科研活动“市场化”,从市场获取资金,并在机构内部产生“鲶鱼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科研与技术开发的储备能力,打造科技研发和市场需求的全新生态环境,是新型研发机构既能“顶天”又能“立地”,同时不与传统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争名争利”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