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论文研究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2022-09-07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23期
关键词:南京医科大学医科大学社会科学

强 薇

(南京医科大学 图书馆,江苏 南京 210000)

0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5.17讲话”中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并始终关心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1]。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2],可见国家对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视。大学作为传承和发扬人文精神的重要场所,人文教育依旧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南京医科大学高度重视医学与人文的交叉融合,拥有全国独立设置医学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鼓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发展。本文利用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在2017—2021年期间发表的期刊论文从文献计量学视角进行分析,明晰现阶段学校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水平与状况,明确发展重点,优化科研政策与人才培养方针,为进一步繁荣学校人文社会科学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论文,检索时间范围为2017—2021年,学科范围为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检索策略为“作者单位=南京医科大学”,选择模糊匹配,检索出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人员发表的全部期刊论文,再对检索出的结果人工逐条检查核对,剔除重复的文献及误检的结果,分析论文的年代分布、学科分布、核心期刊发文量、基金资助情况等,以考察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状况,分析发展趋势。

2 分析结果

2.1 文献年份分布

近五年,南京医科大学发表的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的文献共计1 624篇,其中2017年331篇,2018年345篇,2019年337篇,2020年319篇,2021年292篇,前4年发文量较为平稳,2021年发文量较前4年略有下降。同期对比哈尔滨医科大学(1 111篇)、中国医科大学(824篇)、南方医科大学(1 519篇)、天津医科大学(757篇)、重庆医科大学(1 236篇)、河北医科大学(908篇)、温州医科大学(909篇)、山西医科大学(1 963篇),南京医科大学的发文量位于相对较高水平,但和山西医科大学相比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2.2 文献学科分布

根据检索的结果,笔者按学科分布进行了分类统计,集中在前10的文献产出学科分别是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图书情报与数字图书馆、中国政治与国际政治、公安、外国语言文字、会计、体育、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出版。各学科的文献年代分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高等教育、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是5年来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学科,尤其是高等教育学科,5年的发文总量在800篇以上,占总发文数的51.05%,在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其他9个学科发文量分布相对平稳,但与高等教育学科发文量比相差较多。此外,外国语言文字和会计学科有下降的趋势,需要保持关注。

表1 2017—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产出成果的学科分布

2.3 文献质量分布

学术论文的质量是衡量研究成果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而核心期刊论文占比是目前相对客观评价论文质量的标准之一。本文以CSSCI和北大核心期刊为核心评价标准,分析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的质量,分析检索结果见表2。

表2 2017—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核心论文产出年代分布

从表2可以看出,近5年南京医科大学每年发表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论文总量平均为320篇,除了2021年发文量略有减少,其余时间论文产出基本保持稳定状态。近5年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58篇,占发文总数的15.89%,2021年总发文量虽然在近5年中最低,但核心期刊论文占比达到17.1%,较前3年有所提高,说明虽然发文总量略有下降,但论文的质量有所提升。

2.4 基金资助情况

从基金资助角度分析,5年发文总数中有980篇论文有基金资助,占全部发文的60.3%。其中117篇受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资助,82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71篇受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55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44篇受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其余611篇受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青蓝工程、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等基金的资助(见表3)。从时间轴来看,近五年基金资助的科研成果产出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从基金种类看,资助的机构较多,但有显著的集中性,这与科研的生态环境和基金申报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关系,总体来说,政府资助占主导地位。从项目源构成可见,自然科学基金和软科学基金的论文占基金资助总发文的6.5%,说明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可综合运用多学科、跨学科知识进行科学研究。

表3 2017—2021年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论文基金资助分布 单位:篇

3 结论与启示

3.1 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自然史和人类史是密切相关的,且相互制约[3]。哲学社会科学是人类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软实力,它必须与作为硬实力的自然科学相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作为新时代“双一流”高校,要加强顶层设计,打破学科、院系、学者之间的行政、学术壁垒,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新文科的背景下,依托医学的传统优势,实行开放的科研运作模式,在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领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鼓励教师和医学科研工作者关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热点和创新点,扩大科研范畴,将“医学人文”作为医科类院校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新的增长点。

3.2 加强并拓宽经费扶持渠道

完善和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的管理是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和创新活力的重要举措,是激励科研人员产出高质量成果、实现高水平研究突破的重要保障。学校应加大对人文社会科学基金种类的宣传,提高知晓度,同时加大对基金申报流程的专题培训,鼓励更多的教师和科研工作者申报基金。同时,扩大科研经费项目管理的自主权、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的拨付机制、加大激励制度,激励科研人员多出高质量成果,推动人文社会科学的进步与发展。

3.3 注重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

从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和国内一流高校的经验来看,人才是学科发展的核心。学校应注重科研人员的培养,注重科研团队的组建。一是,要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梯队的专业化分工模式[4],引进高层次人才作为梯队的带头人,或以共享模式引进人才,如特聘教授、兼职教授等,优化人才队伍,并提供充足的资源进行培养。二是,重视基础研究人员和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根据学科发展的计划合理规划人才队伍配置,做好梯队布局。三是,注重交叉型人才的培养,重视人文学科人才和医学人才的渗透与交叉,以优势学科为核心,创新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模式,提升学校学术影响力。

3.4 建立科研激励政策

学校应深入了解科研人员的需求,考虑人文社会科学在学校的整体发展水平和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科研规律,区别于医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机制,制定合理的科研激励政策,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参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成果产出作为绩效考核、职业晋升等的参考点,提升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拓宽人文社会科学的交流平台与范围,优化科研人员所处的环境,鼓励科研成果的转化。

4 结语

“双一流”背景下,医学高校除了在医学研究领域争创“双一流”,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要统筹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在“双一流”的建设中,打造一流学科集群,整体带动学校综合实力提升。

猜你喜欢

南京医科大学医科大学社会科学
《锦州医科大学学报》撰稿要求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2022年第45卷第2期英文目次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第七届编委会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声明:
勘误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