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新千年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承接与流变
2022-02-18习姜姝锐
习姜姝锐 毛 春
纵观国内电影,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战争片历史已逾数十年。上世纪50年代中期,由三代翘楚沙蒙、林杉执导的《上甘岭》开启了抗美援朝题材的影像化创作。该片以立体化的人物塑造、写实的战争场面以及正确的价值观输出成为载入史册的经典。后来涌现的《长空比翼》《前方来信》《奇袭》《三八线上》《铁道卫士》《英雄儿女》等影片更是接续发力,谱写出一首首激昂的血色赞歌。近年来,该类影视剧再掀热潮,先有《金刚川》问世,后有《奇袭白虎团》《铁道卫士》《我心有歌》《跨过鸭绿江》等数部影视剧备案。
作为又一部抗美援朝题材力作,《长津湖》对先前同题材作品加以继承与创新,并以生动具体的人物立体化塑造、商业类型化的改塑、叙事观的嬗变,书写了一部红色浪漫史诗。《长津湖》“将中国战争电影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也将抗美援朝战争片的创作热潮推向了一个新的高点”①,并将新主流电影提升到了新的高峰。
一、英雄群像和诗意表达的承扬
人物在电影创作中极为重要,不仅决定着矛盾冲突的主题,也是电影主题思想的承载者。《上甘岭》之所以成为不朽经典,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影片对人物生活的鲜活刻画。作为志愿军某部八连连长,张忠发在对抗敌人时带头冲锋陷阵,用献血铸造胜利,无比英勇。在艰苦卓绝的坑道保卫岁月中,他不仅要忍受物资断绝的折磨,还要慰藉战友。而在私下,他会与战友们饶有兴致地追赶松鼠。与此同时,他也有常人所不可避免的缺点,如脾气暴躁、性子急、做事冲动等。但正因为优缺点的设置,赋予了张忠发鲜活生动的人物特点,使他不再是影像文本中单纯的冷冰冰的角色,而是拥有生命力的、能够跳脱银幕来到观众身边的具象者。
《长津湖》在塑造角色时充分学习前人优点,同时又挖掘出更高层次、更深含义的思考,进而推动影片呈现更丰富的内涵与读解。无论是伍家兄弟还是老兵雷公,抑或是指导员梅生,都代表着千千万万奔赴山海,为祖国的荣光与后辈的宁静生活而奋斗的战士。
胡军饰演的雷公作为一名技术精湛的老兵,是整个七连的主心骨和精神支柱。在战场上,他是奋勇杀敌、不畏艰险、勇于牺牲自我以保全战友的英雄;在私下,他也能够与年龄较小的士兵打成一片。在最后牺牲时刻,雷公没有和往常英雄那般视死如归,而是用惨烈的声音哀嚎着疼、别把他一人丢下。这一设计彻底颠覆了昔日“高大全”的英雄形象,使观众认识到,在这部电影中,每一个鲜活的形象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次才是一个英勇战士。
易烊千玺饰演的伍万里是影片中唯一拥有清晰成长线的角色。在《本我和自我》一书中,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理论。他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约束又相互作用。本我是指人的天生欲望与冲动,包含生存基本所需,遵循“快乐原则”。前期的伍万里则体现出这种无意识的本我。因为从小受到哥哥欺负,伍万里对哥哥产生了抵抗心理。为了让哥哥看得起自己,他选择加入志愿军。出于意气穿上戎装的他全然不知未来的境遇,于是他迷茫、恐惧、不知所措。自我通过“本我”发展而来,讲究“现实原则”。它根据现实环境控制自己的行为,压抑着“本我”的不合理需求,并处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在两者之间起到调和的作用。伍万里在经历张小山之死、危急关头开枪打死敌人后渐渐明白战场的恐怖以及生命的易逝。随后,他不畏艰辛,英勇杀敌,渐渐向成为一名真正的战士进发。作为人格结构的顶层,超我遵循着“道德原则”,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遵循社会道德并受其约束而形成的,代表社会伦理道德和要求。伍万里在经历了队友的死亡和战场的杀戮后,其价值观发生偏航,为了仇恨而杀人。当伍万里举枪对准身负重伤奄奄一息的北极熊团团长费斯中校时,哥哥伍千里及时将他拦住,并说:“有些枪必须开,有些枪可以不开。”哥哥想要教导弟弟,不要迷失在仇恨和暴力虐杀中,即使身处炮火连天的战场,也要守住那颗挚诚、友爱、和平的心。这不仅是伍千里作为兄长对弟弟的谆谆教诲,也是中华民族人性化、爱好和平的体现,是大国化的彰显,是中国能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获得胜利的最好的答案。自此,伍万里正式接过前辈的交接棒。他不再是懵懂无知的莽撞少年,而是成长为一名不惧死亡、自我内心丰富的英勇战士。与此同时,伍万里也被具象化为符号,指涉新中国千千万万的少年们,在历经成长阵痛后蜕变为有能力为中华崛起而做出贡献的新青年。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的首要功能是能够将个体询唤为主体。观众在观赏电影的同时,能够将自身代入崇高主体,从而唤起自身对崇高感的内心认同,即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战争题材电影作为一种体验感极强的艺术形式,能够通过叙事、画面等手段激发观众的真情实感。电影还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达到正视历史、重估生命价值、反思战争的作用,继而达到共情效果。细数抗美援朝影像,它们均传达出乐观、反战、无私、敬畏、爱国等理念。《上甘岭》中,在坑道里偶然出现的松鼠被拥有童心的战士们捉住。在后续水源断绝不得不喝岩壁水时,战士们不忘让松鼠也一同“畅”饮。后勤人员冒死将两个苹果送进坑道,战士们在物资紧缺食不果腹的情况下纷纷谦让。《英雄儿女》中,王成不惧死亡,用身躯抵御炮火的攻击,大声喊道:“向我开炮!”王成牺牲后,志愿军用音乐、诗歌等文艺形式来铭记英雄,将英雄的事迹口口相传。
《长津湖》传承前人之技法,通过影像的诗意化表达来传递核心价值观。电影开篇展现伍家兄弟从小生活的家乡,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炊烟袅袅,一派江南好风光。这与充满血腥、杀戮、恐惧的朝鲜战场形成鲜明的对比,由此体现出影片对战争的反思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火车上,当伍万里面对老兵们的调侃气愤地打开火车门时,映入眼帘的万里长城让原本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下来,只剩下战士们被壮阔的祖国深深折服之感。这也解答了战士们远赴异国浴血奋战的缘由之一——守护万里江山。影片结尾,七连在漫天雪地中被冻成“冰雕连”。镜头特写了战士们坚毅的眼神,诉说着战士生前坚持不懈、坚韧不拔,誓将敌人赶出朝鲜的决心。漫天大雪纷飞,壮士视死如生,以决然之姿缔造神话。电影用诗意化的影像表达了战士们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满腔的爱国主义情怀,并让观者在观影过程中通过画面、情节达到身份认同,继而产生共振,出色地完成了意识形态宣教任务。
二、主流意识与商业元素融汇共生
战争题材电影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着非凡的意义,它能够引领受众了解历史,正视历史。20世纪90年代,囿于引进片的冲击,国内电影市场被好莱坞等外来片侵袭,致使国内战争题材电影受到重创。痛定思痛后,创作者们开始求新求变,主动迎合市场,针对观众与市场需求进行转型,将主流意识与商业元素两相融合,在确保主流价值观输出的同时也兼顾票房成本等问题。《长津湖》深谙市场走势,通过明星效应、奇观视效等方式成功吸引目标受众和潜在受众进入影院观影,促使影片的国庆档票房节节升高。
电影明星是电影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70年代末,戴尔的《明星》一经问世便成为明星研究的开山之作。而后,在电影作为文化产物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后,明星研究开始成为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自此,电影学者开始创新,他们将“作者论”概念从狭隘的导演职位进行扩展,认为所有参与电影创作的人员均为“作者”。他们认为,在所有作者认定中,明星是作为主流商业叙事性电影的主要决定人物之一。《长津湖》不仅选取了吴京、胡军、段奕宏等军旅片熟面孔为影像的完美呈现保驾护航,还挖掘了易烊千玺等新一代新星。作为家喻户晓的流量明星,易烊千玺不仅能以自身庞大的粉丝基础给影片带来巨大的流量与话题度,最大程度地保证影片的商业价值,还能够通过历练,为战争题材影片的演员队伍增添新鲜血液,让观众避免产生审美疲劳。
在电影技术光速发展的时代语境下,影像能够通过场景画面的塑造给予观众视听快感,使之更好地理解电影叙事,达到与之共振的效果。《长津湖》通过奇观化呈现,激发受众心中的情感,达到共情效果。影片开头,七连被迫逃至戈壁以躲避美军飞机的轰炸,并躺于地面假装死亡逃脱扫射。然而,美军在高空上以比赛方式对其进行惨绝人寰的肆杀。顷刻之间,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戈壁滩。美军相互打趣的玩笑声、飞机扫射声、志愿军中枪声此起彼伏,勾连出一曲“壮士一去兮不复返”的悲歌。影像以逼真的场面具象,让受众的情感与志愿军共振,使受众感受英雄的无畏和敌军的残忍。此外,影片通过影像真实构建激烈的战争场景,将炮火连天、坦克互擂、炸弹齐飞的战争大场面呈现在观众面前。
三、宏观历史与微观视角耦合
《长津湖》作为“迄今公映的第一部文献记录式全景叙事的抗美援朝战争电影”②,打破了前辈在叙事构造上的拘泥,别出心裁地将宏观历史与微观视角相统合,将个人情感与民族大义相连接。中国影史上虽有多部抗美援朝战争影片,但从未有一部影片以正史角度拍摄领导人的决策。抗美援朝战争已过去数十年,亲历者也已悉数步入耄耋之年。然而,当今进入影院的主力军却是风华正茂的青年,他们不免对这段历史有着或大或小的距离感。因此,创作者在影像开头通过对毛泽东等领导人对抗美援朝战争决策过程的描述,再现风起云涌的岁月。创作者还运用理智、客观的方式为青年受众构建真实的世界观,使他们更好地了解战争发起的原因、过程,进而增加情感认同。在微观叙事上,《长津湖》以朴实的手法再现了残酷战争下的人情与人性。伍家兄弟义无反顾地远赴战场保家卫国,代表了战乱年代无数个舍小家顾大家的英豪;指导员梅生孑然一身奔赴战场,只留下年幼女儿的照片作为念想,表明其参军的最大目的是让后代能够生活在平安祥和的年代里。影片将真实史料与艺术加工相结合,呈现出战士们的英勇与不易。被冻黑冻硬的土豆、最后的冰雕连、毛主席之子毛岸英的牺牲、杨根思抱起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等画面,再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伟大,也书写了一首人性赞歌。
此外,《长津湖》巧妙地将高层决议、基层官兵的日常战斗与美军视角连接在一起,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抗美援朝战争的波谲云诡、枪林弹雨。三条叙事线中,描述美军的故事线显得格外颠覆。追溯最早的抗美援朝电影,如《上甘岭》《英雄儿女》等影片,都将视点着眼于我方将士的英勇无畏与将领的英明决策,而对敌方则多从他者视角进行呈现。《长津湖》勇于突破,将一半篇幅分给敌方。该片不仅给予敌方完整的故事线,还塑造了一批性格各异的美军形象,如“狂妄的麦克阿瑟、盲目的第10集团军司令阿尔蒙德、谨慎的陆1师师长史密斯等”③。影片对美军不再是进行脸谱化的呈现。这不仅有助于影片的艺术升华,而且有利于观者正视历史,理解先烈的不易,激发爱国情怀。
四、结语
作为2021年国庆档最热门的影片之一,《长津湖》不仅为广大青年观众提供了一场真挚的爱国教育,让观者铭记历史,不忘初心,还扩大了抗美援朝题材电影的传播范围,为抗美援朝题材的开疆拓土提供了参照。抗美援朝题材还有亟须发掘之处。对这一题材进行有效利用,不仅能让抗美援朝精神永垂不朽,还能为中国电影更上一层楼提供助力。如何在继承前人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是所有电影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②③詹庆生.《长津湖》:战争巨制的全景叙事与共同体想象[J].电影艺术,2021(0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