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主题报道中对时代性的思考与实践
2022-02-18孙思秋
孙思秋
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是新闻媒体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解读重大政策、关注重大活动及社会热点而策划制作的深度综合报道,反映着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策划能力、特色风格和实力体现。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严肃庄重的重大主题性报道形式受到了挑战。在泛娱乐化和信息碎片化的当下,重大主题性报道无疑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面旗帜,发挥着凝聚正能量、奏响时代强音的权威作用,是新时代重要的舆论宣传阵地。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需要走在时代前沿,抓住时代热点,反映时代精神。简而言之,突显鲜明的时代性是新闻媒体工作者的责任担当和使命。“时代性是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特征”,亦即“新闻作品要领略时代风貌,回应时代关切,体现出鲜明的当下意识和时代精神”。乡村振兴是新时代赋予新闻工作的重大题材,适合利用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进行传播。本文以广西玉林广播电视台的乡村振兴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为例,诠释如何做出富有时代性的电视作品。
一、乡村振兴主题报道回应时代关切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中央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一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道路。乡村振兴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以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代农村是一片大有可为的土地、希望的田野。”因此,乡村振兴是新闻记者记录新时代大有可为的新闻题材,是回应时代关切、与时代共振、彰显媒体力量与责任的沃土。新闻媒体紧紧抓住这个时代主题,利用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特色来开设专栏,推出系列报道、特写等,增强乡村振兴新闻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策划制作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主题报道,引发大众的情感共鸣和广泛的社会反响,凝聚时代共识,形成磅礴的媒体力量,助推乡村振兴建设。
二、乡村振兴主题报道的时代性元素
(一)策划前瞻,把握时代节点
重大主题性报道首先要有前瞻性,把握好重大的时代节点,做好事前策划。在形式上主要以专题系列推出,目的是产生强烈的社会效应。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在这个重要的时代节点,玉林广播电视台紧跟中央、自治区宣传步伐,推出了《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我们在一起》《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等专栏。一个个“接地气”“沾露珠”的故事被挖掘出来,以小切口事件记录我国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农民走向生活富裕这个征程中波澜壮阔的时代风采。玉林广播电视台为此推出报道《兴业:易地搬迁搬出幸福生活》《容县千秋村:柚海飘香过我们的日子越过越洋气》《北流木棉村:奔向文化小康新生活》等。该台参与报道的《广西玉林:健康扶贫托起稳稳的幸福》在《新闻联播》播出,以双胞胎女孩身患地中海贫血而获得医保托底为切入点,表现玉林市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牢牢兜住贫困人口的健康底线,托起稳稳的幸福。这是一则有温度、有品质的报道,引起观众的广泛关注。
2021年2月,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告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将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战略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在这个重要的节点,玉林广播电视台陆续推出《走进乡村看小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奋进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同心奔小康》等专栏,选取个人、家庭、企业、社区、乡村等微观典型开展深入的调研采访,深入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全面小康的指标和数据化作千万家庭、亿万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伟大历史节点中,玉林广播电视台陆续推出了《庆建党百年谱八桂新篇》《主播说党史》等系列作品。《庆建党百年谱八桂新篇》主要报道玉林市在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中取得的重要成绩。《主播说党史》发挥主播作用,在红色革命根据地和党史博物馆现场,与老共产党员、历史专家、红色导游互动,有声有色地解说党史和家乡巨变,让乡村振兴在党史中获得不竭的动力。同时,推出乡村振兴工作中有关共产党员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如《覃举:带领村民发展产业,成就村庄美丽蝶变》《曾雄辉:用生命打卡“扶贫路”》等报道。另外,适时推出一些新闻侧写,如《玉林:选派千余名工作队员奔赴基层助力乡村振兴》《坚定信念跟党走——“七一”后玉林市千名青年申请入党》,表现了青年人在乡村振兴中深入一线,积极向党靠拢、建设家乡的热情。
(二)挖掘深度,引领时代精神
重大主题性报道能够有别于时政新闻、民生新闻,最重要的特征是表现的深度和广度空间更加丰富。由于篇幅较大,反映的主题重大,作者能从容地讲故事、抛论点,以适当的数据增强真实性。要利用好重大主题性报道的这些特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多角度展现群众奔小康中喜闻乐见的幸福图景,呈现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社会深刻变化的伟大壮举,从而达到乡村振兴主题报道具有深度的目的。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撸起袖子加油干”“不负韶华、只争朝夕”“征途慢慢、惟有奋斗”是新时代的奋斗精神,在报道中需要着重体现。玉林广播电视台陆续报道了《打好特色牌乡村振兴描绘新画卷》《整治人居环境不放松乡村振兴持续发力》《玉林:争当全区乡村振兴排头兵》等。这些报道反映了新时代的奋斗精神,着力展示了玉林人民在乡村振兴中激发内生动力,攻坚克难、埋头苦干,以实干精神亲手改变家乡面貌的磅礴力量。
(三)抓住新事物,与时共进
“时代感源自对历史的认识,基于对现实的关注,体现对未来的担当”。时代是在摸索改革中前行的,在乡村振兴主题报道中要挖掘出深度,还要着重展现在历史进程中的时代变革,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体现媒体的责任与担当。玉林广播电视台紧抓乡村振兴中的新事物、新经验,做出及时的报道。《北流:“河村模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报道了玉林北流市作为全国土地改革试验区的先进做法:该市以河村先行先试,探索出通过土地增减挂钩等做法,让乡村振兴唤醒土地价值,解决了“钱从哪里来”的难题。《福绵区:小厕所大民生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报道的是福绵区十丈村在全国率先实行“三个两模式”,进行厕所改革效果显著,为玉林乃至广西、全国实施“厕所革命”整村推进提供了新的工作思路和宝贵的工作经验。此外,该台还重点策划了系列专题报道《文化为魂留住乡愁破败村庄变身“网红”》《改革先行唤醒土地价值空心村重现蓬勃生机》《共建共治共享幸福家园“我来建”》等,更加深入地总结乡村振兴启示录,为乡村振兴发力,为新时代喝彩。
三、乡村振兴主题报道创新表达,突出时代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对新闻媒体来说,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创新都重要,但内容创新是根本的。”“要善于思考,深入发掘好材料的内涵,梳理和阐发好材料中蕴含的隽永的精神和深刻的道理,运用丰富的新闻语言、形式、方法、技巧创作出精品力作来。”
(一)乡村振兴主题报道要想内容创新,则要选题新鲜、突出亮点
在乡村振兴中涌现了众多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个体,认真整理和归类可以成为很好的策划素材。例如,容县是广西著名的侨乡,广大华侨、侨眷侨属都参与到家乡的建设中。《容县:“以侨为桥”汇聚侨智侨力共奔小康路》报道了侨眷侨属踊跃参与捐款,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事迹。北流市经济发达,乡贤文化浓厚,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高涨,仅春节期间,乡贤们就捐款超过1.9亿元,非常提振人心。玉林广播电视台也及时推出报道《汇聚乡贤力量推动乡村振兴高质量实施》。新闻播出后,团结了力量,鼓舞了群众的士气。
(二)乡村振兴主题报道角度创新,适应融媒体时代
对于重大主题性报道这样一个有较长历史的新闻形式来说,如何创新角度,讲述不一样的故事,挖掘事实的本质,让题材焕发活力,适应融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则,是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玉林广播电视台参与制作的系列专题报道《做农民看得懂的规划》,从农民的视角切入,分别从“尊重农民意愿,提升乡村风貌”“向改革要动力,留住美好乡愁”“守护绿水青山,开拓金山银山”这三个角度切入,全景式展现玉林乡村振兴以农民为主体,激发内生动力,推进乡村振兴的风貌提升。在拍摄制作中,主持人出镜带出主题,以活泼丰富的镜头语言记录乡村振兴的生动场面,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在全媒体语境下增强传播力、引导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该报道在广西卫视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播出后受到观众与专家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速路建设迎来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对城乡面貌的改变和经济发展起到了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玉林作为“两湾”产业融合发展先行试验区及西部陆海新通道的节点城市,加紧发展立体交通枢纽,构建了新的发展格局。玉林广播电视台因此开设了《沿着高速看玉林》专栏,突出“两高两道”风貌提升、产业兴旺、工业振兴等题材,融入“公路片”元素,采取记者深入走访的形式,制作出一系列报道,形式活泼、主题鲜明、内涵丰富。
(三)乡村振兴主题报道手段创新,讲好时代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乡村振兴主题性报道可以从角度变换、叙事手法、强调细节等方面讲好时代故事。乡村振兴主题报道可以在镜头拍摄、语言风格上增强“网感”,突出新鲜感。比如在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的系列报道中,玉林广播电视台选取了自拍的形式。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报道人大代表刘入源获得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这一事件时,拍摄了《刘入源Vlog|青年养羊致富带头人的一天》,以刘入源手持自拍杆自拍的视角讲述了一位残疾人自强不息实现致富并带领乡亲脱贫的故事。自拍突出了刘入源与羊的互动,充满趣味感,富有感染力。在报道《坚定信念跟党走——“七一”后玉林市千名青年申请入党》中,利用主角自述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形式,增强情感色彩。乡村振兴主题报道也可利用新技术、新元素突出细节。比如在拍摄中利用好航拍,全景式地展现乡村的巨变;善于利用旧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展示乡村振兴的巨大成果;利用慢镜头抓住人们的幸福瞬间,展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利用手绘、漫画的风格融入小故事里面,展示生活大数据的变化等。在2021年春节期间策划的新农村报道中,拍摄中国传统古村落、全国乡风文明示范村玉林市鹏垌村时采用了航拍,展示了迷人的古村落夜景,在《新闻联播》中播出后引发了玉林市民的好评。乡村主题报道可以借助日益丰富的剪辑技术呈现新感觉。在《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重走革命路的系列报道中,主要利用了剪辑手法,突出历史与现实的不断交织,跨越时空,体现革命先辈宁死不屈的精神,以及他们为之奉献的土地上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乡村振兴背景下继承先辈遗志,让革命根据地焕发出无限活力的精神。
总的来说,在新时代下,乡村振兴主题报道要反映时代共识,发挥引领精神、凝聚力量的作用,在守正创新中坚持重大主题性新闻报道的时代特色,以较强的专业性和高品质,突出真实、客观、权威的主流媒体定位。同时,乡村振兴主题报道应紧紧抓住时代主题讲好故事,赋予鲜明的时代性,营造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以责任担当践行历史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贡献媒体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