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策略

2022-02-18◎李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大众内容工作

◎李 真

(哈尔滨广播电视台,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前言

在新媒体技术和传统媒体行业大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也开始表现了出来,如何着眼当下社会新闻采编工作的不足,创设更完善、高效的社会新闻采编工作,成为了当下影响电视台发展的关键部分。那么究竟该如何针对这一工作进行创新?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展开阐述。

一、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的重要意义

所谓社会新闻采编工作,是指搜集、整理、编辑社会新闻材料的工作,是开展后续报道的基础,一般情况下新闻采编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媒体对于被采编事件的理解和看法,所以可以认为采编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后续社会新闻报道的质量。

随着现代技术、现代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及,人们获取社会新闻的渠道也大大增多,大多数年轻人家里的电视变成了摆设,导致人们对社会新闻的“挑剔度”也大大攀升。一部手机走天下,电脑自有黄金屋、网络自有颜如玉的时代来了。

在这一背景下,如果想推动电视台传统媒介社会新闻节目的发展、让更多的人继续选择通过电视来获取社会资讯,就必须从采编环节入手,丰富原有的采编内容,调动群众观看电视台社会新闻的兴趣,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帮助电视台在媒体行业竞争压力巨大的今天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

以《都市零距离》建党百年系列报道《爸妈是党员》为例,镜头以孩子的视角,用孩子的话语,讲述记忆中的党员父母,讲述父亲母亲在生活中廉洁、自律、敬业、奉献,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对党无限忠诚。系列报道“爸妈是党员”,通过新闻报道,讲述家庭榜样力量,刻画城市党员建设者们的奋斗身影,展现哈尔滨的美好未来。整篇报道丰满、充实,充分发挥出了电视媒体的优势,不仅抓住了中年人的眼球,同时也抓住了很大一部分青年人和孩子的眼球,在收视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另外,《都市零距离》栏目的《帮办回音壁》子栏目,鼓舞斗志、明确方向、凝聚力量,经过记者协调,帮助解决市民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力求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对问题坚持一追到底;对矛盾促进圆满解决。例如:《帮办回音壁:公交车公司违反合同 不给赔偿怎么办?》《帮办回音壁:基础设施被人改 记者出面协调助力和解》《帮办回音壁:认购洋房只有40年产权 如未告知定金能否退还》等报道,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浓厚的人文关怀,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过去一段时间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的调研,笔者发现目前采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都集中在以下两点:

首先,部分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开展得不够细致。受传统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思路的影响,很多工作人员已经形成了固化的采编思维,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不同社会新闻、社会案件时都习惯用统一的方式、流程进行采编,忽视了不同社会新闻、社会事件中存在的“差异性”和“标志点”,影响了社会新闻原有的内容机理和价值内涵。千篇一律、报账式的报道令人乏味,网络的跳脱、新颖自然胜出一筹。新闻的传播以及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离不开创新力的支持,互联网技术下,受到大数据的影响在软件中搜索相关内容,就会跳出来成千上万个词条,这时用户可以选择最符合自己需求的词条进行观看。但是我国广播电视台没有意识到网络发展对新闻行业带来的影响,因此,其创新程度不高导致观众观看的新闻内容不够新颖,新闻采编工作人员报道的新闻也无法满足现代背景下人民群众对于信息的需求,因此,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电视广播电视台,会逐渐被取缔。

其次,部分社会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素质不高。这一问题也是目前很多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时面临的常见问题,尤其在自媒体、新媒体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很多有较高采编能力的人才都会倾向于选择自主性更强的新媒体创业,而非加入电视台进行社会新闻采编工作,从而导致电视台部分社会新闻采编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技术水平出现明显的不足。能力强的人大多被挖走,流失严重。电视台新闻工作人员的新闻发布代表着一个广播电视平台的整体形象,但是在开展新闻采编的过程中,许多工作人员忽略了自身的价值,在书写新闻内容时也缺乏丰富的词藻,这导致新闻内容不够有吸引力。原本作为人们茶余饭后娱乐消遣的新闻内容,对人民群众来说失去了吸引力,因此,人民群众话题讨论度逐渐下降,人民群众的思维也得不到有效的发散,枯燥、娱乐的新闻模式也有违新闻发布的初衷。

最后,广播电视台播放的新闻缺乏时效性。新闻最吸引人的特点就是新闻的时效性,但是从我国广播电视台新闻发展的情况来看,其播报的新闻时效性比较弱,甚至存在播放的新闻早已被其他网络电视台所播报,由于人们以前已经掌握了这些新闻内容,那么在看到这些新闻信息时,就会有意识地跳过。这也导致新闻收视率逐渐下降。随着自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广播电视台的发展逐渐受到了冲击影响,再加上部分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人员对自媒体行业带来的冲击不够重视,因此,其发布的新闻缺乏一定的时效性,有些自媒体账号早就已经传播过这一部分信息,观众对此新闻资讯的关注度下降,因此,导致广播电视台新闻收视率下降,长期发展下去,我国电视广播网络平台会逐渐退出大众视野。

三、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创新的策略

基于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开展的现状,笔者认为,未来推动这一工作的创新,采编工作者们可以尝试从采编语言、采编形式两方面的创新出发,力图收获更好的采编工作创新效果。

(一)通过创新采编语言创新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

随着新媒体技术在社会新闻采编工作中应用的增多,传统文字层面的采编已经无法满足观众对电视台社会新闻的需求,如何将被采编的内容以更富冲击力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就显得格外重要。基于此,笔者认为,在未来创新新闻采编工作时,工作人员第一步就应着眼于采编的语言予以创新,应用更多图片、视频、声音等语言方式为观众们带去更富冲击力的感官体验,以此在不影响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原则的前提下调动观众观看电视台社会新闻的兴趣,实现这一采编工作创新的意义。

比如,在采编环节,笔者认为编辑可以在原有文字采编的基础上,应用现代装备拍摄更多有关社会新闻的图片、影像资料,以此帮助工作人员以更丰富的方式讲述采编的内容,进而满足观众们在这一环节的视觉、听觉感官需求,提高观众对这一创新采编工作的认可度。需要注意,在创新采编文字时,工作人员也应尽量选择一些轻快、易懂且具备特色的语言方式,以此确保这些语言能够被观众所广泛接受,凸显采编创新工作的价值。同时,在选择采编语言时,编辑尽量选择大众、准确、精炼、质朴的语言进行采编,用大众能接受的方式凸显采编语言的表现力,只有这样才能收获预期的采编效果。以央视段子手朱永权为例,大多数人认为,新闻主播就该是一副严肃面孔,不苟一笑才能体现新闻的严肃。可朱广权对新闻的段子式点评,瞬间拉近了媒体与受众的距离,让人余音绕梁,对下次继续收看他的节目也充满了期待。

(二)通过创新采编形式创新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

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对不同新闻信息的快速捕捉能力,利用自身专业的眼光对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来寻找具有高价值的新闻热点,提升居民对于新闻信息的关注度。新闻工作者需要转变以往懒惰的形象,提高自身工作的热情,对热点新闻的信息第一时间进行掌握,并对新闻的制作以及采访工作进行严格的管控。工作期间,新闻工作者需要全身心地进行投入,以此提高所报道新闻的质量,这是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作为新闻工作者,需要具备对日常生活中事务的观察能力,准确提取出新闻中有价值的信息。除此之外,想要推动广播电视台中央新闻采编工作的顺利实施,新闻工作者需要与社会大众增加感情。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互联网已经应用于我国各个生产环节中,人们需求的变化也使得自媒体不断地发展壮大,大数据背景下,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资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对所获得的新闻内容进行调整以及创新,以此来获取社会大众的关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了解社会大众对信息的需求,新闻媒体工作者就需要加强日常生活中与社会大众的沟通和交流。信息技术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对新闻信息进行宣传,并且通过网友的留言精准地找到社会大众关注的新闻内容,这种互动交流的方式还有助于新闻工作者获取社会群众反映的广泛意见,这样可以加快新闻工作者的工作节奏。

在对采编语言进行创新的基础上,笔者认为,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者们也应着眼于采编的形式予以进一步的创新、优化,在延续传统电视节目采编形式的基础上,应用更多现代技术丰富采编工作的形式,提高原有采编内容的效果。比如,在后续电视台社会新闻采编工作中,工作人员可以将社会新闻内容与当下流行的词汇、元素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观众能收看到更具时代感、时代特色的社会新闻内容,以此提高观众对这一节目的认可度,实现社会新闻采编创新的意义。同时,工作人员也应优化以往采编工作的形式,充分利用当下微信、QQ 等网络平台的优势,转变以往必须“面对面”才能采编的不足。2016年8月3日,笔者结束迪拜行程,准备乘机回国,刚好赶上阿联酋航空公司一架客机因发生事故,紧急降落迪拜机场。事故造成一名消防员不幸殉职,机场紧急关闭并取消所有起降航班。上万名旅客滞留,当时笔者以第一视角用手机视频发回了现场报道,画面质量不尽人意,现场嘈杂无序,正是这种不寻常的报道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优化采编工作形式,以此提高采编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率,借此保障所采编内容的时效性,为观众们呈现更新鲜、更一手的社会新闻资料,实现对采编工作的优化创新,帮助电视台在这一创新采编工作的支持下获得更多现代观众的接受和青睐是非常重要的。

(三)提升新闻编辑质量

信息化技术背景下,为了提升社会大众对于新闻资讯的关注,在宣传过程中部分问题会使用极端的手段,进行不恰当的宣传,甚至还存在一些媒体为了片刻的经济利益,而忽略了新闻制作的严谨性,一旦这种恶性行为以及虚假新闻出现的次数增多,那么就如同“狼来了”的故事一样,社会大众很难能够再接受这些新闻媒体人推送的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视新闻媒体的信任危机。新闻媒体工作人员的工作初衷是为了给社会大众介绍真实可靠的新闻信息,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远离不实新闻并且做到不利用不正确的宣传方式传播新闻资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会利用微信“朋友圈”转发一些新闻资讯,但是由于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传播不实信息,因此,导致不实信息在网络上越传越多,不利于构建和谐的网络环境。新闻广播电视台在聘请相关采编工作人员时,不仅需要对其专业能力进行考察,同时需要对员工展开培训,帮助其明确工作中有哪些不可触碰的内容。通过培训,新闻采编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了有效的提升,也使其拥有了正确看待问题的眼光,为社会大众提供高质量的新闻。

(四)精准分析,提升采编工作新闻播报的真实性

互联网背景下,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受到了多种新媒体数据的冲击,因此,社会各界在对新闻信息进行掌握的同时,也会受到大量新闻信息所困扰,会产生不良的情绪,许多新闻的出现导致社会大众对新闻真实情况的判断出现了差异,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容无法进行充分的掌握。广播电视台是连接国家与群众的桥梁,具有一定的舆论导向优势,因此,在对新闻内容进行筛选时,新闻采编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所得信息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在进行新闻采编的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对采编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并且将新闻内容推送给潜在的观众,以此来获得潜在观众的点击与转发,这样可以提升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对传播内容可靠性的认知,并且可以在原本新闻内容上进行改造和升级。

比如,某地电视台对当地政府有关新城市建设以及政府内务公开的内容进行报道时,该电视台可以以《政务探究》为基准,时刻牢记群众路线对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影响,对此进行策划报道,这样可以有助于社会大众提升对信息真实性的了解,避免大众在自媒体公众号上只接受了一些片段,由此对政府行为作出了错误的批判。电视广播电视台可以聘请相关的专业人士,对新闻内容进行深入的解读,提高社会大众对于该新闻的认知,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判断。此外,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可以邀请当地居民对政府为建设美好家园所作出的努力,这样可以让社会大众从生活化的角度,掌握可靠的信息。在进行新闻采便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从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对政府出台的各个措施、政策、行为规范以及准则进行介绍,以此提升新闻内容的亲民性、权威性以及真实性。例如,在对某个工程进行专题报道时。新闻工作人员需要确保在获取数据的第一时间对新闻内容进行策划,并且快速的推出相关的报道,通过全景式立体的回顾,结合当地政府的负责人员对项目的来源、历史资料进行认真的梳理。报道的内容充分结合了当地居民的利益,因此,会提升社会群众的观看欲望。广播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还可以借助微信等公众平台,将朋友圈热点话题和此项政策的报道相结合,增加故事报道的亲和力。将新闻报道和微信中与项目有关的热点讨论内容相结合,可以使报道更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从而提升播放的效果。广播电视台新闻传播的工作人员,在迎接自媒体时代对新闻行业带来冲击的同时,也需要抓住现代网络发展为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促进新闻行业快速发展,改变新闻行业的传统发展模式,提升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采编工作作为影响电视台社会新闻质量的关键,只有进一步将创新、改革的思维融入到社会新闻的采编工作中去,才能在源头上解决过去社会新闻采编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帮助电视台在当下这一媒体环境背景下谋求到更大的生机。

猜你喜欢

大众内容工作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不工作,爽飞了?
主要内容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