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时代传媒如何做好舆论监督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热线平台舆情处置得失浅析

2022-02-18周朝晖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舆论监督报业南通

◎周朝晖

(南通日报社,江苏 南通 226018)

作为地市级媒体,应在纷繁复杂的舆论环境下,有效履行舆论监督职能、发挥社会公器效能、反映百姓诉求、净化社会风气、努力激浊扬清。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热线通过南通日报、江海晚报以及两报官微、网站和南通发布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在全媒体时代就舆论监督工作如何“自带节奏”与舆情“共舞”,找准舆论监督报道的支点与落点,牢牢紧盯纷繁复杂的热点和焦点,科学应对客观存在的敏感点和兴奋点,及时关注、介入并有效把控各类负面舆情,结合生动具体的鲜活案例,就现象谈本质,总结经验、分析不足,通过新闻热线这一平台介入的舆论监督工作得失,进行了粗浅思考。

一、人人都有话筒个个都是“记者”——舆论监督自带节奏要抓牢支点和落点

全媒体时代,一部手机在手,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编外记者”;一旦有什么社会热点事件突发,特别是一些负面新闻的发生,一张照片、一段录音或视频、甚至不长的一些文字,一经目击者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上传到微信、微博或抖音等网络平台,舆情很快如海潮般汹涌,信息传播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在这样完全颠覆传统传播方式认知的“舆情爆炸”时代,传统媒体所面临和遭遇的传播压力无疑可想而知,压力山大;这其中,作为地市级媒体被挤压的境况更加窘迫,这已是令人无奈的不争事实。

显而易见,舆论监督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社会的“眼睛”,媒体要守住“铁肩担道义”的风骨,舆论监督必不可少。但一旦负面舆情发生,那么,实情是什么?传统媒体的舆论监督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发挥作用?怎样抓牢舆论监督的支点和落点?如何在负面舆情云山雾罩的表象之下,避免因抢热点和焦点而带来的跟风失误?

成立近20年、以舆论监督为立身之本的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热线部,立足地市级媒体平台,面对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多重性、爆炸性、延伸性的剧烈撞击,也在夹缝之中不断求生存、求发展、求创新,苦苦支撑并期冀立足于不败之地。

找准舆论监督“支点”和“落点”,是全媒体时代地市报媒体人的不二选择;这个“支点”和“落点”,毫无疑问是牢牢把握地方主流媒体独一无二的公信力。

公信力,不可否认决定了传统主流媒体“一呼百应”的权威地位;无疑,其忠实的受众群体也往往是社会的中坚分子,其新闻报道具有极高的权威性。而包括自媒体在内的网络媒体,则存在着自发性强、约束力弱的“先天不足”。

前一段时间,一位花甲老人深夜被人发现倒在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马路边,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伤亡事故!现场图片被目击者发布到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后,网友们一片哗然,大家强烈谴责老人家人没有恪尽职守行使监护人之职,同时在网上展开“人肉搜索”,致使社会舆论形成“一边倒”的谴责态势。

无数事实表明:尽管网媒自由度极高,但不可否认也极易滋生“虚假信息漫天飞”的弊端,甚至带着个人情绪片面化的表达和诉求,在此状况下,面对种种信息不够全面的热点事件,传统主流媒体更应该积极发声、甄别真实民意,并根据网络舆情的变化,及时追踪、积极干预,为此,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新闻热线以传播信息、通达民意、引导舆论、缓解矛盾,把公众舆论引导到理性健康的轨道上来,以客观事实为“支点”和“落点”,对不符合事实、道听途说或主观臆测的新闻事件通过权威报道予以“反转”,展现了主流媒体强有力且经得起检验的公信力!

二、地方主流媒体谨防“边缘化”——抓牢舆情发展节奏盯牢热点和焦点

不可否认,在全媒体时代,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自媒体的强势崛起,甚至靠着掌中一部手机就可以打天下的状况下,传统主流媒体特别是地市级媒体不断遭受着新媒体毫不留情的猛烈冲击,主体地位岌岌可危。

具体到新闻舆论监督这一方面,网络媒体凭借其快捷的传播、海量的信息,辅之以相对宽松的舆论环境,在人们不知不觉中不断占据着主动地位;与此相对应的是,传统地市级媒体受到的约束更多,在一些重要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过去调查记者的看家本领、也是最擅长的重大舆论监督报道中,往往就给受众一种滞后、弱化甚至“失声”的感觉。

如此一来,地市级主流媒体给人造成“只花栽花不敢种刺”的印象,直接影响到传统主流媒体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致使大量受众流失于网络。

令人关注或是值得警醒的是,在当前信息爆炸和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地市级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拿出有分量、有特色、有影响、有价值的东西,做出令人刮目相看的与其地位相匹配的新闻舆论监督报道。

南通报业传媒集团民生热线开办近20年来,牢牢坚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方针,牢牢把握弘扬主旋律、提升正能量这一宗旨,履行社会公器职能,不忘“铁肩担道义”、牢记“为民鼓与呼”,自觉讲大局、讲正气,持续稳步推进舆论监督,主动担当党和政府赋予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责和光荣任务,发挥“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职责,倾尽全力,紧盯一些热点和焦点事件,确保本地区重大负面舆情事件发生后为党和政府多帮忙、不添乱,不当看客不失语。

2021年9月27日,微博某网友晒出一张私家车车身涂“必胜!日本总军区731 部队”字样在大街上招摇过市的图片,该网友还艾特了江苏网警,称“这个太过分了,给他上上课”!这条消息一经发出,很快在热搜上引发爆炸性话题,全国网友们纷纷炸开了锅!

南通报业传媒新闻热线发现这一突发负面舆情信息后,即时作出反应。记者一边深挖无良车主违法之举伤害国民感情的背后隐情,一边及时跟进通过南通发布发出相关舆情报道,并就731 部队的黑历史作出新闻链接予以深挖。众所周知,日本731 部队是臭名昭著的反人类军事单位。根据历史记载,日本关东军在侵华战争期间在东北建立731 部队,即日本侵略军细菌战制剂工厂的代号。实验种类多达数十种,除鼠疫、伤寒、霍乱,还包括人马血交换、人体倒挂、枪透,包冻伤实验,毒气实验等。一些研究者认为至少1 万名中国人、前苏联人、朝鲜人和同盟国战俘在731 部队的试验中被害……本报通过新闻链接的方式,以此反面教材和突发个案,进一步警醒国人并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很快,就突发事件紧急介入查处后,南通市公安局崇川分局发布通告:该车及车主于27日上午被民警控制,相关车贴已被责令清除。而且根据警方通报得知,张贴上述字样是出于猎奇心理,才网购张贴在私家车上炫耀。

在随后围绕这一焦点事件的跟踪报道中,报业集团相关报道旗帜鲜明地提出:一名31 岁的成年人,就算没有学过历史,能特意选择这些文字,显然是理解它们的含义的,清楚了解它对同胞所代表的意义和伤害。因此,车主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猎奇”招摇过市,显然这一说法难以得到大众的原谅。

报业集团精准、有力、权威的深度报道节奏,在社会公众中独树一帜,让受众耳目一新,反响良好。

紧接着,在大众都在口诛笔伐违法车主无良之举的同时,报业集团相关报道又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该车主究竟涉嫌违反哪些法律?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七条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或者在出版物、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刊载民族歧视、侮辱内容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千元以下罚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宣扬、美化侵略战争和侵略行为,寻衅滋事,扰乱公共秩序,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最终,在报业集团对此焦点事件全天候、全方位、全视野的追踪之下,警方对无良车主的执法查处,很快也有了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之规定,崇川分局依法给予尹某行政拘留十五日的处罚。

一起引起全国人民关注的负面舆情焦点事件,似乎就此落幕。

然而,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又根据自己的眼光和判断,继续推进针对这起突发负面舆情的报道节奏:这起突发事件并不是孤立的,也不应该是孤立的;对生产和销售此类伤害国民感情、损害国家形象的贴纸的厂家和商家,同样应该严厉追究其法律责任!

无数事实反复证明:地市级媒体作为地方性、区域化的媒体平台,只要抓牢舆情发展节奏盯牢热点和焦点,在各种声音喧嚣尘上的全媒体时代,因其权威性和公信力,就不会失语失声,更不会被“边缘化”。

三、守初心不忘使命逆风而行履职——拒绝跟风炒作科学应对难点和痛点

在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们注意到,在多重叠加因素的影响之下,从事舆论监督的调查记者队伍,在不断地“缩编”;权威、客观、精准的舆论监督报道,无论是从篇数到篇幅,也在不断地“缩水”。

特别是舆论监督报道过程中存在的不少难点和痛点,让不少媒体人有切肤之痛,并形成共识。这一点,让和省级、国家级媒体相比有着较大层级落差的地市级媒体的地方媒体人,感受尤深;因为来自方方面面的干扰和说情,在无形之中一次又一次地打乱着地方性舆论监督报道正常开展的力度和节奏。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地市级地方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很多时候受到种种不利因素制约的,这已成为地市级媒体同行心照不宣的共同感受。

不可否认的是,舆论监督作为新闻媒介的同有属性,本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也是媒体赢得受众的常规武器。运用得当,舆论监督展现的积极效应高尔夫非常明显,形成相当的震慑力;故而,在一定程度上,舆论监督已成为衡量一家媒体公信力与吸引力不可或缺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一些地市级媒体,新闻热线部被视为报社的“西伯利亚”和“放逐之地”,或者是边缘地带;由此被人视之为畏途,没人愿意去也没人愿意干;长年好事没一桩,苦差事一大箩,甚至工作中出现的意外风险也要完全由记者个人承担!凡此种种,长期制约着舆论监督报道的力量发挥,成为舆论监督报道挥之不去的难点。

舆论监督的最大意义,就是让社会公众知道真相。地市级媒体的舆论监督想要走出“熟人交际圈”“朋友说情圈”构成的制约舆论监督实施的“关系网”,走出自己的舆论监督节奏,就必须有不怕得罪人,狠刹“人情风”的决心、意志和勇气;要敢于守住媒体工作者的底线和底气,需要媒体人逆风而行,自觉养骨气、强正气、树硬气!

要解决舆论监督的种种难点和痛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还在于政府的充分理解和大力支持。事实上,各级党政部门不应该视舆论监督为异类,而是帮助职能部门改进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手段。而对于地市级媒体来说,必须直面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麦克风”这一客观事实,在重大舆情发生后,作为当地主流媒体如果迫于种种压力放弃舆论监督这一重要职能,“选择性”视而不见或保持沉默,那么显而易见就会不断失信于读者,损坏媒体形象。因此,善用舆论监督并引导舆论监督,才是地方政府赢得公众信任、化解管理危机的有效手段。而媒体新闻报道权得到有力保护、信息得以公开透明消除杂音或噪音,让传言谣言止于智者,媒体也得以拥有最宝贵的公信力。

毋庸讳言,对地市级媒体而言,尽管面对着一些单位和一些个人对舆论监督认识不到位、支持度不够高,对问题性、批评性、揭露性报道,或多或少地存在抵触、遮掩、阻挠等等难点;但不可否认,作为媒体人,一些人事实上也存有怕得罪人、怕招惹麻烦、怕打击报复等等顾虑。这些充分表明,实施舆论监督,一方面既需要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予强有力的鼓励,出台法规保护媒体的监督权,严查到底是谁在“打招呼”、什么要“打招呼”,还媒体一个公正、公开的环境,切实措施维护新闻媒体客观公正的报道权、采编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地方媒体和媒体人有足够的勇气担当,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实实在在加强自身思想作风建设,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反监督,努力修炼媒体人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政治操守,特别是在记者采写舆论监督报道时,既要大胆抨击、又要把握分寸,在讲真话、报实情的同时,对所批评的问题要力求进行全面剖析做深度报道,引导受众认识问题的实质并看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以提高新闻舆论监督的有效性。

可以预料的是,随着未来各项新闻法规更加完善、机制更加健全,包括南通报业传媒集团在内的地市级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会越来越有底气、越来越硬气,地市级媒体的舆论监督报道也会更好地遵循新闻报道客观规律,组织并实施的舆论监督会更好地按照自带“节奏”,与形形色色的舆情一路同行、一路“共舞”!

猜你喜欢

舆论监督报业南通
蓝印花布:南通独具特色的非遗传承
非遗南通
南通职业
探索舆论监督报道的“破”“立”之道
舆论监督报道要注重“建设性”
舆论监督报道如何促成更多“解决”
南通中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
报业转型路径——报业地产走势探析
报业数字化及媒体使命——中日学人、报人关于报业未来的思考与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