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视频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应对措施

2022-02-18◎王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民生受众信息

◎王 君

(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

引言

传统的电视民生新闻,是根据市民的日常生活进行详细的报道,报道的内容更贴近百姓的真实生活,观众都比较喜欢观看,用以打发闲暇时间,并且电视插播的广告也给电视台带来了一定收益。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手机也是需求很大,这时候短视频的出现,凭借着移动终端技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信息以及舆论的快速传递,迅速分流了广大新闻观众。

一、新媒体短视频与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短视频的火爆迅速占据了相关市场,对民生类的新闻节目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并且随着新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新闻已经不能够满足时代新闻的发展需要,电视民生新闻因此面临着被淘汰的危机。

(一)新媒体短视频现状

新媒体是一种综合数字化媒体形式,新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报纸杂志等。新媒体是新闻、广播和电视等重要传统媒体发展起来的创新媒体形态,运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在新媒体大环境下,短视频可称得上是“独占半壁江山”。当今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并且不论男女老少,都参加进短视频的创作,为短视频的运营带来不小的流量。但是与此同时,新媒体的传播者,在专业素养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新闻传播的门槛。一部手机、一个支架、一个短视频账号,就可以开启一场直播,发布一条新闻。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报道者。这就使得新媒体短视频的信息量激增,重要的信息与不重要的信息不易区分。在很多新媒体的发展平台上,比如,抖音、快手,信息的不确定性和传播的不对称性将会导致其他观看网络信息的人无法获取正常信息。诸如此类现象也是频繁地发生,比如,谣言散播以及虚假宣传。

(二)电视民生新闻的现状

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广义上说,它属于是社会新闻,但是内容上主要关注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民生新闻同时也是从群众的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同时关注人民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形式上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播手段,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和互动性,拉近电视与观众的距离。近几年由于短视频的爆火,使得电视民生新闻的观众逐渐减少。

二、短视频对电视民生新闻造成的冲击

(一)削弱电视新闻记者职能

由人民大众通过新媒体创造的短视频,成本非常低,它不需要什么专业的记者或者专业的跟拍设备,并且传播信息方便快捷,打破传统新闻行业只能由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的局面。信息的快速发布对群众碎片化的视听需求具有很大程度上的满足。各大短视频的账号以及营销号纷纷应运而生。这些账号的主要任务就是运用各大新媒体短视频平台,进行新闻的传播以及推广。因为新媒体短视频在记录过程中,对相关的设备没有很高的要求,所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闻事件,在场当事人可以将关键的画面进行记录并在第一时间内进行发布。专业的记者往往无法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是往往这些第一发布者在没有得到曝光之前,营销号会搬运这些视频,进行二度新闻发布。这样能收获比较多的关注,从而进一步弱化了电视新闻记者的职能[1]。

(二)电视新闻受众群体受到分流

新媒体短视频的受众日益增大,导致电视新闻的关注度日益下降。其中电视民生类新闻受到的冲击占比最大,这是由于短视频的新闻性质导致的。除了其门槛较低,人人都可以发布之外,每个人都可以使用智能化终端对新闻进行拍摄和编辑,以及发布,并且一些拍摄视频的软件中还具有编辑的强大功能,这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民生新闻视频制作的时间。除此之外,由于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短视频的账号也推出了留言评论点赞功能。这样新媒体短视频可以通过将新闻现场第一时间直播让群众进行围观,不仅保证了新闻的及时性、直观性和真实性,而且满足了群众的好奇心。群众可以根据账号的留言功能在视频或者直播下方进行留言互动讨论,抒发自己的观点,弘扬正能量。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电视民生新闻相比之下就非常古板,播报的内容是既定好的内容,并且观众的参与度几乎为零,民生电视新闻是单方面的输出,除了新闻具有真实可靠性之外,和短视频新闻直播相比没有任何优势,出现了大部分民生新闻的关注被吸引走的情况。

(三)代替电视新闻的部分功能

往前推二三十年,大部分家庭获取新闻的方式还是电视,再往前推是报纸,但如今,却是通过新媒体短视频的方式获取新闻。通过将电视新闻与短视频新闻进行详细的对比之后不难发现,人们更满足于快消费知识与新闻的方式,快速通过几十秒获取一个新闻知识比观看半个小时新闻联播更让人容易满足。

(四)降低电视收视率

电视的投入包括设备以及道具,都是非常高的,并且在大环境下,电视台的主要收入还是靠电视栏目的广告插播进行收益,而随着近年来各个栏目的收视率降低,广告市场已经完全退出电视领域,进军新媒体视频。广告商更愿意去找一些流量大粉丝多的营销号[2]。这就导致电视台的生存收入一再降低,从而影响电视民生新闻的有效发展。

三、短视频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应对冲击的措施建议

(一)正确引导舆论

新媒体环境下,产业壁垒逐渐弱化,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自媒体迎来发展新阶段,其风格鲜明、内容亲和的特征吸引了许多年龄不一、兴趣迥异的受众群体,对电视、报纸等媒体产生极大冲击,但伴随时间的推移,部分自媒体信息偏差、价值观片面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对主流意识的引导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而与之相比,电视媒体具有更加专业的采编、策划团队,在信息收集、验证方面更具话语权,现阶段媒体行业法规制度逐步健全,也赋予了其更加广泛的采访、发布权利,电视民生新闻有能力且有义务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防止片面追求快速、追求曝光度之下,产生编造、扭曲事实的状况[3]。

从实践层面讲,真实性是媒体权威性塑造的要义所在,也是其发挥正向引导的前提,电视民生新闻必须将之放在核心层面,防止未经证实的炒作、舆论发酵,避免对当事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采编阶段与信息源头联系最为紧密,在拿到相关资料的第一时间,要用怀疑、审视的态度对其进行分析,经过严格的筛选、审核之后,再加工发布。此外,正向引导还体现在价值观塑造上,要将民生矛盾的解决、深层问题的揭示作为己任,积极发挥电视民生新闻在激浊扬清、促进发展方面的社会作用,提升自身公信力。同时,也要关注社会民生中表现出来的正面价值,塑造“最美教师”“最美司机”等形象,弘扬正气,鼓舞斗志,形成健康、阳光的舆论风气。

(二)强化新闻深入报道

在民生新闻报道中,以短视频、头条等为平台的自媒体队伍庞大、信息来源渠道众多,响应速度快的优势十分明显,在保障时效性的同时,信息泛滥、重复传播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很多主体为追求关注度,只对事件做了较为浅层、简单的分析就草草发布,事件全面性、客观性难以保障,事件背后反映出的深层问题也并没有得到充分关注,民生焦点本身被模糊、弱化,频繁的、没有新意的报道还容易引发受众的抵触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很多大众媒体在追踪查访、持续报道方面也显得过于随意,流量上涨即意味着报道完成,碎片化的报道无法使民众形成深刻记忆,民生问题解决进展也不容乐观[4]。

因此,在电视民生新闻报道中,首先,要明确事件本身价值,减少对同一状况的重复报道,防止人云亦云之下,媒体公信力、吸引力遭受损伤,可以开辟相关的话题平台,让受众自由发表意见、看法,形成“社会话题”为舆论分析提供依据和方向,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提供助力。其次,在舆论分析的基础上,还应紧抓后续报道这一生命线,用长远眼光看待事件本身,将民生矛盾的调和、深层问题的解决作为新闻报道的根本目标,鼓励记者深入一线进行调查走访,了解当事人最直接、最根本的利益诉求,充分彰显事件本身的主体性。同时,关注内容形式编排、策划的新颖性,不仅要讲清事件来龙去脉,还要发掘其意义、长远影响,用原创内容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打造真心为民、利民的民生新闻品牌,促进主流意识的传播。

(三)加强新闻采编队伍的整体建设

采编队伍是新闻制作、发布的重要主体,其自身素养高低直接关系着新闻内容质量,影响到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民生频道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动力,因此,加强其团队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首先,要关注“脚力”的培育,加强内部文化建设,让深入一线、扎根群众的意识渗透、内化于队伍群体之中,在网络、电话信息收集的基础上,鼓励实地查访、验证真伪,明确民生诉求,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公信力。其次,要关注“眼力”的培育,新媒体环境改变了信息获取方式,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数据通过网络门户、邮箱文件等涌入后台,新闻采编队伍必须建立起严谨的逻辑、洞察能力,要能够在纷繁复杂的线索之中,找到事件要害,从而去伪存真,挖掘深层信息。第三,还应关注“脑力”的培育,对民生事件的分析能力实际上与个体经验、阅历有极大关联,新媒体环境下,采编人员万不可局限于网络空间,一味地闷头思考、闭门造车,而是要深入到群众之中,了解其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以此为方向捕捉新闻价值,增强自身脑力,提升原创能力,同时也要积极学习新闻策划、编辑、发布的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为收视率的增加奠定稳固基础。最后,则要关注“笔力”的培育,要锻炼自身历史、文化素养,增强语言组织能力和表现力,学习新媒体表述方式,引入民生大众喜闻乐见的网络词汇,用趣味而不失内涵,生动而不失严谨的语句,激发受众观看、讨论热情,强化受众对事件本身的印象,打造高品质的电视民生新闻品牌[5]。

(四)借鉴新媒体短视频的创作手法

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输去中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受众所接收的数据、内容呈现出爆炸式膨胀、指数式上升趋势,如何在这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背景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众多媒体方关注的焦点话题,新兴包装、创作手法由此催生和发展,在增强内容吸引力、提升关注度等方面卓有成效。对于电视民生新闻来说,应当正视这些手法中蕴藏的正面价值,积极汲取、学习短视频的成功经验,为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奠定基础。首先,可以从声音包装入手,Vlog 是短视频的典型代表,它多以第一人称为主,可以拉近受众与新闻事件的距离,使受众获得身临其境之感,电视民生新闻制作时,可以适当借鉴其成功经验,从被采访者视角出发描述其经历过程,结合剪辑、策划手段增强语言逻辑性,还可以搭配切合主题的背景音乐,丰富听觉体验。其次,可以从新闻内容入手,传统模式下受主题、播报形式等的制约,民生新闻受众多以中、老年群体为主,新闻话语晦涩、内容刻板的形象挥之不去,对需求挖掘、受众扩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采编环节可以更多地加入与青少年群体相关的信息,增强策划的趣味性,用生动诙谐的语句、时尚现代的风格征服年轻群体,提升自身竞争力,还可以适当开发新的民生新闻表达形式,比如,新闻脱口秀、新闻Vlog 等。最后,则应当从画面制作入手,向短视频借鉴成功经验,优化转场、录制技术,融合特效技术,增强画面的表现张力,提升表述生动性。

(五)坚持融媒体发展方向

新媒体时代是行业壁垒弱化、市场面貌大变革的新时代,对于电视民生新闻行业来说,短视频、自媒体等不仅是竞争对象,更是值得学习、合作的主体,电视民生新闻应当积极建立融媒体发展意识,借助新媒体发展浪潮,赢取更多的发展先机。首先,可以从采编、发布环节入手,正视新媒体平台在响应速度、观点输出等方面的优越性,利用这些平台获取新闻点,结合自身洞察、分析能力挖掘深层次报道、追踪价值,明确舆论引导、问题解决方向。发布环节也可以采用多平台思维,在短视频、微博等门户同时投放新闻内容,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其次,还可以发挥新媒体互动优势,以及大数据分析、推送优势,增强民生新闻内容投放的精准性,为用户开辟专门的留言平台,让用户参与到话题讨论、意见发表的过程中来,提升用户黏性,打造品牌效应。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民生新闻在新媒体、短视频的冲击下,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与风险。对此,为了保证电视民生新闻的内容质量与传播效果,可以通过采取正确引导舆论或者强化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等方法,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吸引更多的观众到电视机前观看民生新闻。同时,应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创建一支高素质的新闻创作队伍,使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蒸蒸日上。

猜你喜欢

民生受众信息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订阅信息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展会信息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