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人物纪录片剪辑与摄像技巧

2022-02-18程堃伟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纪录片受众创作

◎程堃伟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闻中心,浙江 湖州 313200)

拍摄及制作人物纪录片,需要涉及众多人员协同作业。人物纪录片依托符号及语言等技术内容,将纪录片影像符号按照具体创作诉求加以排列,使用冲突互动剪辑,技巧突出纪录片高潮内容,并应用这种方式弥补纪录片矛盾及留白,为广大受众营造极具思考价值的空间,令观众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纪录片中,了解纪录片内容,感受纪录片人物所思所想。人物纪录片拍摄流程相对复杂,涉及策划、撰稿、拍摄、采访、剪辑以及包装等多个步骤。在众多步骤中,剪辑与拍摄属于人物纪录片的精髓,通过这两大环节进一步记录人物生活及人物情感,高效组合图像规律,为提高人物纪录片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一、人物纪录片摄像及剪辑的重要性

人物纪录片的拍摄及制作,需要通过相关人员巧妙分工,结合符号和语言,把所记录的信息加以组合。通过独有的形式凸显纪录片内容,促使受众看到纪录片时,能跟随纪录片所预留的想象空间去思索,进而掌握纪录片主题思想。一般情况下来讲,人物纪录片的制作,需要历经撰稿、策划、拍摄和剪辑等诸多繁杂的步骤。剪辑和拍摄这两个环节尤为关键,所以要求人物纪录片相关技术人员提升纪录片拍摄技巧及剪辑技巧,进而提高纪录片制作品质。

二、人物纪录片创作的有关概述

(一)创作原则

相比其他纪录片来讲,人物纪录片在拍摄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以人物为核心,并且要凸显人物客观生活。创作纪录片的人,要了解纪录片语言载体,掌握语言组织结构,善于增强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保障人物纪录片的创作效果。一般来讲,创作主体需要明确纪录片中人物的现实生活背景,突出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现象,并依靠局部刻画手段,突出社会风貌及文明精神现象,引领受众进行深入思考,彰显纪录片中人物风采,表达纪录片主题思想。

(二)创作类型

人物纪录片创作人员在策划以及拍摄人物纪录片时,需要结合拍摄目的,明确纪录片的每一种类型。一般情况下,人物纪录片可以分为展示人物命运的纪录片以及歌颂人物精神的纪录片。人物纪录片创作人员要明确拍摄对象风格,这样才能选择与定位所拍纪录片的具体受众,其中大致可以将受众分为普通受众以及艺术家类型受众。另外,创作人物纪录片的人员要了解纪录片表现手法,结合纪录片的不同拍摄风格,可以将纪录片拍摄手法划分成纯客观记录类型纪录片以及加词解说类型纪录片。即使人物纪录片在拍摄类型以及对象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然而,无论采用哪一种拍摄手法以及拍摄哪一类型的纪录片,都要在拍摄过程中遵循客观原则、真实原则,这就需要细致刻画人物生活环境,凸显纪录片主题思想,从而引起受众产生共鸣。

(三)创作结构

一般情况下,人物纪录片并无固定模式及固定结构,创作者需要结合人物纪录片的主要内容,厘清逻辑关系,确定创作结构。为了切实加强人物纪录片艺术效果,创作人员要明确所设置的内容前后顺序,保证不同内容相互连接。与此同时,要结合纪录片人物关系,了解事件发展逻辑因素,并且找到对应的拍摄手法,进而增强人物纪录片最终表现效果。比如,在拍摄《刘少奇的故事》时,创作人员结合事件顺序,巧妙地布置纪录片结构与层次。当受众欣赏纪录片时,沿着纪录片中事件发生的时间,即可进一步了解刘少奇同志的人生经历[1]。创作人员结合具体事件发生顺序拍摄内容,结合时间顺序叙事,会导致故事情节变得异常混乱,进而为观众带来不良体验。在人物纪录片之中,创作人员详细地刻画了刘少奇一日生活,由“点”出发向“面”辐射,令人们感受到了刘少奇同志几十年如一日的健康的生活习惯。通过此种拍摄方法,即可表现刘少奇同志与世无争的心以及勤俭朴素的优秀品格。当受众分析刘少奇的故事情节时,便可了解故事创作人员的逻辑思维及要体现的情感。

又如,在拍摄《嫂子》这部人物纪录片时,作者结合时间顺序安排结构层次。伴随事件的不断演变,在观众面前淋漓尽致地呈现故事内容。为此,结合时间顺序安排,展现故事内在逻辑,是保障人物纪录片品质的基石。在《嫂子》这部人物纪录片中,结合时间顺序安排情节,每一个顺序都未被颠倒,看着极其整齐,不会出现故事情节混乱的现象。纪录片《嫂子》的层次结构安排主要如下所示:作者针对嫂子一家人从天亮到天黑的生活做了记录,以“从早到晚”为时间线索拍摄一整天发生的事情,由“点”向“面”展示嫂子一家多年生活习惯。通过使用这种拍摄手法,可以突出主人公,即纪录片中的“嫂子”的形象,在侧面体现了嫂子这一人物踏实、勤劳及善良等美好品质。当受众观赏纪录片时,细致分析嫂子情节层次,即可发现层次鲜明,作者结合了故事内在逻辑以及内在联系,增强了故事结构形态效果。

三、人物纪录片剪辑及拍摄技巧

(一)人物纪录片剪辑技巧

艺术源于实生活,同时又比现实生活有着更高的境界。事实上,人物纪录片剪辑工作是一项综合性艺术工作,需要创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这样才能持续加强纪录片质量。为此,在剪辑人物纪录片时,具体人员需要充分调研现实生活,结合主人公生活规律,安排叙事结构层次,保障故事空间极具统一性,防止因故事结构混乱打破纪录片逻辑。与此同时,人物纪录片剪辑工作需要展现主人公心理活动,在受众面前展示主人公心理变化状况,创作人员要科学设置画面切换效果,把握镜头时长,注重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时,结合纪录片情景的演变,要调节拍摄视角,以保障观众视角跟随人物行为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此外,在人物纪录片剪辑时,需要适当地遵循相应的艺术原则,创作人员要明确人物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的内心历程。创作者要科学选择表达技巧,掌握视觉节奏,进而增强影片艺术效果[2]。例如,在拍摄《董必武在华北》时,创作人员灵活变换镜头,凸显主人公生活变化情况,令受众在欣赏纪录片时也出现了心理上的波动,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效果。作为人物纪录片的拍摄人员,要意识到“人”才是拍摄时的表达对象。为此,在明确拍摄对象后,就需要全面针对对象的现实生活展开联系,结合人物实际生活,寻求拍摄灵感。创作人员充分准备与人物有关的事件资料,通过查阅对应资料,详细调研拍摄对象,感受具体背景信息,了解拍摄对象曾经经历的各种典型事迹。在拍摄过程中,展示人物事迹以及相关的情感。

在拍摄人物纪录片时,若事前准备不当,则会导致拍摄手法极度生硬,无法全面挖掘环境中的细节要素。比如,在拍摄人物纪录片《毛泽东》时,就需要创作人员掌握人物过去历史事件,巧妙地设计叙事结构,并且添加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全面地还原历史真相。此外,拍摄人员要掌握人物的日常行为规律,了解其社交范围,在充分考察基础上,把握主人公生活规律,突出人物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令受众感受人物思想情感,增强人物形象丰满度[3]。

除此之外,在剪辑人物纪录片时,工作人员不可忽略人物心理活动。所剪辑的纪录片,要符合人物心理,而且要满足大众审美诉求。在某种意义上来看,在切换画面时,要引起大众的关注,镜头长度实则也是大众兴趣点长度。伴随影片角度和景别日渐改变,观众视点也会发生一定变化。剪辑人物纪录片时,要符合对应的艺术逻辑。换言之,作者要使用特殊技巧及方法表达人物思想情感及内心感受,控制视觉节奏,进而形成强劲的表达效果。比如,在拍摄《雕塑家刘焕章》时,镜头由近向远拉,从刘家慢慢地拉远,人们在观看作品时内心情感也发生了一定变化,令受众产生了流连忘返的感受,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意境。

(二)人物纪录片拍摄技巧

拍摄人物纪录片,拍摄技巧非常关键,人物是突出纪录片灵魂的关键因素,只有拍摄好人物行为及人物情感,才能进一步激活观众情感。为此,在拍摄人物纪录片前期,需要结合创作目标和要求,分析与筛选人物。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与人物相互交互,才能进而激活人物情感[4]。

比如,在拍摄纪录片《千古之策》时,不再应用传统的叙述方式,整组纪录片单从鲜活人物下手,通过平实与客观语态讲述故事,刻画人物细节,令受众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烈士为祖国和社会奉献的青春热血。同时,结合新时期女团职工驻扎沙漠戈壁和边境沿线的事件,展示了人物为了民族团结以及促进祖国统一做出的各种贡献。在这一组人物纪录片中,有人为了民族团结而奋斗,有人甘愿驻扎边疆,也有人为了经济发展而远走他乡,长期和家人两地分居,面前是无尽的困难与苦楚,为观众呈现了一种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通过刻画各种鲜活人物,展现的不只是创作者对纪录片中人格的尊重,同时也向受众突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精神。不得不承认,美学始终属于人物纪录片拍摄时的关键要素,人属于一种独特的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极为密切。为此,在拍摄纪录片前期,要结合纪录片类型、纪录片诉求把握人物所处环境以及场景[5]。比如,在纪录片《千古之策》中,因女团人所处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导致相关人物承担的任务极其艰巨。因此,在拍摄过程中要重点展示女团人所处的客观场景,突出环境的恶劣与艰辛,这样才能进一步凸显人物身上的美好精神以及英雄气概。

人物纪录片类型非常丰富,每一年都会上行诸多企业人物纪录片及其他人物纪录片,详细地记录人物发展历程或者是向人们传颂人物身上的美好精神与品质。相比影片来讲,人物纪录片要保障拍摄真实性。创作人员在拍摄前期,需要到环境现场体验环境,深入了解拍摄的人物,而且要结合人物性格和人际关系,确定拍摄手法。比如,当创作人员想要凸显“教师”人物形象时,就需要结合教师岗位工作情况以及日常生活进行相应的创作,凸显教师这一行业的奉献精神,进而令受众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教师群体的现实生活,感受他的辛苦,观众产生情感共鸣[6]。又如,在拍摄“建筑工人”这一角色时,要求创作者全面了解建筑工人实际生活环境,刻画客观且真实的生活细节,展现故事主人公生活环境,明确创作手法,详细地刻画细节,突出主人公的风格特点,进而为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震撼之感。拍摄人物纪录片的人员,要善于放大细节,通过微小细节震撼受众心灵,从而令其深入思考纪录片的主题思想。另外,在创作人物纪录片时,不可忽略美学原则,要结合纪录片的具体类型确定风格样式,灵活选择对应的艺术表达形式,凸显纪录片表达效果,增强人物纪录片感染力。

(三)展现人物纪录片镜头的灵气

在具体拍摄人物纪录片时,要善于使用镜头语言,展现镜头语言魅力,虽然大多纪录片难以布景,但摄像时需要走入拍摄现场实地勘验,了解实地现场的各种情况,这样才能灵活构图及巧妙使用镜头语言。即使人物纪录片时间受限,情节及人物相对单调,但仍需要搭配镜头语言。通过细腻画面、美感画面增强纪录片观赏性,保障纪录片成片质量。同时,拍摄人员要着重为镜头赋予抒情美感[7]。成功的人物纪录片,无论是情节人物设计还是画面,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动受众,激活受众情绪,促使受众产生情感的共鸣。为此,在拍摄人物纪录片时,要重视突出镜头的抒情美。比如,拍摄人物、拍摄景物时不仅要正面拍摄,还要提供全景镜头,而且要确保镜头角度以及人物景物呈现平视状态。如果使用正常角度凸显拍摄内容,景物的真实感会油然而生,符合纪录片拍摄要求,可提高拍摄水平。此外,针对一些难以现场拍摄的历史场景,可通过场景重现方式,使用摄像机镜头替代被拍摄者,通过抖动和暗色调风格呈现情节,并且突出情感,将相关情感传递在受众面前。通过上述分析,即可发现在拍摄纪录片时。只有把握好拍摄角度,才能突出镜头美,展现镜头灵气[8]。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人物纪录片展现的不仅仅是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人物生活场景,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间的百态及人民生活。拍摄和剪辑人物纪录片的方式多种多样,在具体拍摄和剪辑人物纪录片时,要结合不同创作诉求,秉持不同创作原则,丰富创作类型及充实创作结构,以人物拍摄为重点,结合时间层次和心理逻辑,突出人物纪录片核心思想,用微小记录元素反映社会百态,展现人物精神,激发群众向人物纪录片中人物致敬与学习的意识。

猜你喜欢

纪录片受众创作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一墙之隔》创作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