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时政类”报道如何做到更加贴近“百姓视角”

2022-02-18梁邦敏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报道受众

◎梁邦敏

(海口广播电视台,海南 海口 570125)

融媒体时代下,主流新闻传播媒体逐渐向多元化传播形式发展,纷纷打造新媒体矩阵来实现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报道,能够实现新闻信息的跨平台传播,极大地扩大新闻传播的范围,并增强传播效果。时政新闻相较于其他新闻,具有针对性更强、政治属性更严谨、传播形式更单一等特点,这样使得新闻传播者在电视时政新闻传播中需要更加注重时政新闻内容的权威性和准确性。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媒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时政新闻既能在报纸、电视媒体等媒介传播,也能够在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当传统的新闻报道满足不了社会民众需求时,电视时政新闻需要改革传播理念,创新传播模式,积极探索融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转型路径,从而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媒体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如疫情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协同电视端和移动端进行了融媒体报道,有效地突破了传统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形式,为电视时政新闻转型升级做出了表率。例如,央视新闻的《武汉观察 | 总台记者 Vlog 》《武汉日记》等,以第一主观视角进行了疫情新闻报道,带给观众全新的新闻阅读体验。因此,在电视时政新闻传播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传播创新,突破传统时政新闻传播的局限性,更要在报道中讲好故事,做到“解民忧,聚民心”,贴近百姓视角进行新闻报道,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影响力和传播价值。

一、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影响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时政新闻的传播媒介,涌现出了多元化的传播形式,对于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传播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让电视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融媒体的发展也为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带来了发展机遇,为电视时政新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一)报道平台的多样性

融媒体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产物,既继承了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也创新了新媒体传播渠道。时政新闻具有较强的政治属性和权威性,这样使得其在传统媒体传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少部分受众还是愿意借助传统电视频道来接收时政新闻,但融媒体平台巨大的流量和传播优势也是电视时政新闻发展的有效助力。时政新闻可以借助抖音、微信、微博等平台进行新闻报道,扩大了时政新闻的传播范围并提高影响力。当前中央电视台、地方电视台的时政新闻栏目都致力于融媒体转型,希望打造出具有新媒体和传播媒体高影响力的时政新闻栏目,实现时政新闻受众的全面覆盖。如武汉广播电视台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了视听APP,并且在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都注册了官方时政新闻账户,实现了同一时政新闻多平台报道,极大地满足了新闻受众的多元化需求。

(二)报道形式多元化

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报道形式和内容较为单一,大部分以会议纪要和政策宣讲为主,报道内容较为单一,这样虽然为时政新闻传播者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但报道形式会极大地削弱时政新闻采编记者的思维能力和传播能力,进而影响到电视时政新闻传播效果。在融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电视媒体不再是一家独大,各类自媒体平台都会吸引到大量的用户流量,因此,电视时政新闻不仅要兼顾时政新闻的政治性、严肃性、权威性等,也需要顺应时代潮,创新报道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一席之地,在时政新闻报道中,需要做到以人民为主,从报道语言和报道视角等方面来贴近公众视角,提高人们对时政新闻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而增强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发挥出时政新闻的国家政府方针传递的功能,增强时政新闻的深度与广度。此外,融媒体时代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形式更加多元化,能够实现图片、文字、视频、直播等报道形式的有机结合,时政新闻传播者需要针对传播平台特征和传播内容,进行差异化的报道形式选择,明确时政新闻在不同平台的定位,从而实现时政新闻传播的高效性和有效性。

二、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时政类”报道现状分析

(一)报道内容空洞乏味

电视时政新闻由于具备一定的政治性和权威性,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国家政府方针传递、政治宣传等任务,需要真实地反馈出社会实践和政策方针,使传统电视媒体在时政新闻传播中,领导会议记录、政府活动、政府发布会、城市规划等内容占据时政新闻栏目的绝大部分内容,导致造成时政新闻的传播内容空间严重不足。并且部分电视时政新闻栏目为了确保相关政策的严谨性和正确性,会对部分会议类时政报道进行实况录播,传播上存在固定化文本,在传播内容上多数以叙事报道为主,报道语言官方化,不能对时政新闻事件进行有效的跟踪和延伸,电视时政新闻存在传播形式存在僵化、内容空洞、语言不亲民等问题,使得电视时政新闻受众逐渐流失,不能取得良好的时政新闻传播效果。

(二)传播内容单一,时效性不强

在传统的电视时政新闻传播中,多数以地方政府为中心进行主要内容报道,承担着政府各部门的宣传任务,其结果是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内容单一。时政新闻不仅是政府政策的宣传途径,也是人们关注热点事件的报道主要渠道。因此,电视时政新闻需要找到热点事件和政府之间的平衡点,使得时政新闻报道既能实现政府政策方针传播,也能够满足人们对于热点事件的了解。如时政新闻针对当地政府的职能工作进行跟踪报道,持续报道城市环保、交通、街道管理等人们感兴趣的事件报道,从而提高人们时政新闻观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目前电视时政新闻传播缺乏针对性,报道内容单一,使新闻受众逐渐向新媒体靠拢。

(三)报道内容深度不足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具有一定的政治性,其报道应注意我国政治形态和政府方针传播。但部分电视时政新闻传播者不能深度挖掘新闻内容,对于国家政策方针和政治形态往往采用官方的语言进行传播,这样会导致部分新闻受众不能清晰感知时政新闻传播内容。究其原因主要是,时政新闻采编人员缺乏对时政新闻报道规律的深度探索,缺乏对受众市场的客观分析,新闻缺乏受众意识,缺失人文关怀,在内容、编辑技术等方面没有真正将新闻作品当成市场产品,也无法专心深入研究本地风土人情内容,制约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和价值。

三、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时政类”报道转型策略

(一)创新时政新闻报道的形式

1.转变语言风格

时政新闻内容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时政新闻采编人员需要对新闻内容和传播形式更加严格,对于传播语言更加要规范化。在传播语言选择上要做到严肃与风趣有效融合,借助严肃、严谨的语言风格来突出政府政策方针的权威性和官方性,借助风趣的语言来提高时政新闻受众的参与程度,拉近新闻受众与新闻信息的距离,让新闻受众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理解时政新闻的传播内容和表达思想。融媒体时代下,新闻报道的形式更加多元,竞争更加激烈,时政新闻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到新闻受众,才能让新闻受众能够停留在时政新闻报道界面,实现时政新闻的有效传播,发挥出时政新闻的传播价值。针对这一问题,既要对时政新闻的语言使用习惯进行科学合理的规范,还要注重其在电视媒体传播中的特点,强化二者之间的关联。同时需要积极探索更适宜的电视时政新闻的新媒体语言表达方式,并勇于在日常报道中进行尝试。以国家政府大事为例,时政新闻栏目配合气势蓬勃的背景音乐和典型的国家大事报道画面凸出鲜明的新闻主题,让新闻受众能够感受到时政新闻报道的重要,给受众较大的视觉冲击。

2.注重纵深思考,增强受众黏性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电视时政新闻想要在融媒体时代提高新闻传播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需要贯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原则,充分发挥出时政新闻的政治性、严肃性等优势,既针对国家政策方针、政府部门重大决策、国内外热点事件等进行有效报道,充分发挥出时政新闻的传播价值和优势,借助优质的新闻内容来提高受众的观看黏性,从而扩大传播范围和增加传播影响力。在时政新闻事件报道中,不仅要关注新闻事件的报道过程,更要对新闻事件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提高新闻受众对于时政事件的理解程度,同时做好跟踪报道,实现同一时政新闻事件的完整报道,进一步增强受众黏性。

3.巧设主题,迭代生产方式

电视时政新闻传播应突破传统电视媒体传播的固化思维,针对时政新闻报道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和内容制作。还需要考虑到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播放平台的差异性,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主题内容,并实现多平台的有效传播。如针对报刊媒体,时政新闻传播主要以图文为主,借助简洁的语言和优质的内容来讲述时政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增强新闻受众的理解能力,在短视频平台可以借助Vlog、直播形式来增强传播效果;在电视媒介传播,可以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时政新闻事件报道,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视角,从而提高时政新闻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二)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民生性

电视时政新闻的传播对象是社会民众,因此,在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上要更加贴近人们的信息接收需求,贴近百姓视角才能创造更大的传播价值,增强电视时政新闻的民主性能够有效拉近社会民众与时政新闻的距离,在具体报道中选择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传播形式进行时政新闻传播,能够极大地提高新闻受众的接受程度和新闻观看积极性。

1.增强民生意识

电视时政新闻需要不断地强化自身采编人员的民主意识,树立民生关怀理念,并在时政新闻报道中充分发挥出这一理念,能够极大地提高时政新闻的感染力和展现力。在时政新闻报道中不能只关注国家政策方针,也需要将报道内容下沉,立足社会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内容报道,让时政新闻报道既能够传递国家政策方针,也能够关怀人们的民生问题和实际生活。实现“上传下达”,既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充分地了解国家政策,还能帮助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真正做到想民所想、办民所需。

2.创新节目形式

时政新闻报道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实现电视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与风格的多元化,有效平衡其权威性、舆论导向性与贴近性、亲民性,让时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百姓视角。例如,创新“时政新闻 +Vlog”报道形式,首先,时政新闻传播者能够应考虑社会民众的新闻信息需求,采用更加微观的视角来进行时政新闻报道,能够极大地增强时政新闻的可读性,让时政新闻呈现出小事件、小人物,更加能够符合社会民众的情感需求。中央电视台推出了《大国外交最前线》时政新闻 +Vlog”报道中,不再侧重传播时政新闻的宏大场面,而是通过单点单线的形式进行时政新闻报道,既满足了融媒体时代快节奏的新闻信息传播需求,也能够让民众更加直观地地了解时政新闻内容。其次,拍摄角度更加亲民,时政新闻 Vlog 报道都是以自拍手法,让新闻拍摄角度更具有亲民性和仿真性,能够带给新闻受众沉浸式体验。

3.引入民生新闻

电视时政新闻报道中引入民生新闻能够更快速、高效地实现时政新闻的民生性,能够借助民生新闻报道让时政新闻更加贴近社会民众,使电视时政新闻报道的角度、方式及风格均具备明确的范畴,并在党和政府注重与人民群众关注之间获得一个完美的契合点,从而使时政新闻更加亲民、更有人情味,使时政新闻报道更具针对性,还能充分发挥电视时政新闻的作用。

(三)电视时政新闻贴近百姓视角的报道策略

1.视角下沉,关注社会民众日常生活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时政新闻报道贴近百姓视角的重要原则,电视时政新闻不仅要体现出国家大事,更要关注百姓小生活,呈现出小家大国的时政新闻报道内容。针对社会特点事件和社会民生问题,时政新闻需要做到上通下达,让新闻受众能够获取到与自身相关的新闻信息。让时政新闻报道不仅具有政策传递功能,也能发挥出该有温度,报道百姓生活,引发新闻受众情感共鸣,从而实现时政新闻的传播价值,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走向。如在武汉疫情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武汉观察 | 总台记者Vlog 》,通过武汉外卖、超市物质供应等小事件来呈现疫情期间的百姓生活状态,引发新闻受众的情感共鸣。从小切口呈现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可以让时政新闻更具有人情味,同时也扩大了新闻的传播影响力。

2.立足大众,强化新闻内容的服务性

时政新闻具有传播国家政策方针和政治意识形态的重任,传播的意义不止浮于其表,传播用新闻的视角正确引导受众深度理解国家政策方针的价值内涵和意义,正确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思想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因此,电视时政新闻需要立足于社会大众实际,强化新闻内容的服务性,让社会大众能够从时政新闻中感受到政府对人民的关爱。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时政新闻通过正确科普防疫知识,强化戴口罩和通行码的作用,并深度强化居家隔离和区域管控的价值,让社会大众从时政新闻中获取大量的知识内容。真正做到了以民为本、为民解忧,彰显了时政新闻服务人民的责任感。

四、结语

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时政类”报道更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电视时政新闻需要充分发出融媒体优势,不断地创新传播形式,更新传播内容,进一步强化传播效果,提高传播影响力,并以贴近百姓视角的报道形式发挥时政新闻传播价值,为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报道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她时代”新闻报道中的“时代精神”呈现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新媒体不当新闻报道的影响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