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与编辑能力

2022-02-18◎陈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9期
关键词:新闻节目电视新闻稿件

◎陈 国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 合肥 230001)

在传统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是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但是随着数字化和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异军突起,凭借着接收的便捷性、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优越的体验感等优点,迅速代替传统大众媒体,成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现如今,人们每天的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比如说微博、微信和抖音等网络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国民级应用程序。移动终端等新媒体的普及式应用,使得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更为多元化和随意化,网络阅读环境也改变了用户新闻信息消费的习惯,这样导致了电视媒体上的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受众已经变化的信息需求和兴趣爱好,传统电视新闻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不断下滑,其在人们心目中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要想使电视新闻重现昔日辉煌,必须多管齐下,从新闻策划、到新闻采访、再到新闻编辑和新闻传播等环节,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赋予电视新闻更多的发展动力。电视新闻编辑作为新闻制播的重要一环,必须以创新意识为基础,不断提升编辑能力,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技巧,这样才能全面提升新闻作品的质量。

一、电视新闻编辑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

(一)电视新闻编辑的内涵

电视新闻与广播新闻及报纸新闻最大的不同就是,它使用的是声画合一的传播方式,不仅仅有文字的表述,还有图像和声音。电视新闻工作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专业的系统软件如非线性编辑系统等对新闻素材进行再创作,对图像、声音和文字等信息符号进行筛选和优化组合,以期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能够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从电视新闻这一生产过程,我们可以总结得出,电视新闻编辑的主要工作就是从业者对现有的新闻素材进行筛选、整合加工和优化的过程。现如今,一则重大的新闻事件,会成为多家媒体争相追逐的焦点和对象,往往大部分媒体手头拥有的新闻素材都是相似的,那么,这时候新闻的竞争就变成了新闻编辑之间的竞争。如何对相同的新闻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再生产,找到更好的报道视角和表达形式,在有限的时间里融入更多有用的信息,这考验着新闻编辑团队的素养和能力。

(二)新媒体语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存在的问题

第一,编辑内容老套。现如今,网络化阅读环境中,大众的兴趣爱好越来越丰富化和多元化,他们分化成为一个个兴趣各异的小众群体,对于报道有着差异化的需求,比如说,有的人会关注体育新闻,有的人则更青睐娱乐资讯,有的人关注时政要闻,有的人则更青睐奇闻异事。兴趣各不相同的网络用户,他们在使用新媒体接收信息时,相关媒体平台会记录其浏览痕迹,使用大数据进行精准的记录,分析出其信息需求,然后再量身定制他们感兴趣的新闻进行个性化的内容推送。

但是这种方法对于电视这种大众媒体来说却并不适用,虽然说电视新闻节目在播出过程中,也会分析栏目特定受众群体的兴趣爱好和信息需求,尽量用内容窄播化的方式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但是不管电视媒体如何努力,它所分析的特定受众群体界限和范围都是模糊的,无法做到精细化和精准化。这样一来,与新媒体相比,为了满足部分人群的需求,电视新闻播放的内容是较为老套和守旧的,完全无法做到如新媒体新闻报道能够精准满足少部分受众群体的个性化和鲜明化信息需求,基于新闻事件的新闻报道多是陈述式,内容真实,但是却简单平淡,缺乏博人眼球的亮点和特点。

第二,电视新闻形式呆板。总体来看,电视新闻节目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报道形式,约定俗成的规则和标准,虽然使得电视新闻报道采写编辑更为规范化和效率化,但是却也限制了其形式创新,使其变得刻板化和程式化。不拘一格的新媒体新闻,其传播形式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凡是有利于表现新闻主题的表现形式,都可以在编辑中使用,进而增加网络用户黏性。因此,现阶段电视新闻节目单一的播出形式已经与人们现阶段的思维方式和审美习惯相背离。

第三,电视新闻模式同质化。这种同质化主要表现在对同一事件的重复报道和报道题材选择上的趋同。比如说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往往会把报道的重点放在一些邻里纠纷、婆媳矛盾的“小民生”领域,虽然这样的报道在短时间内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是却让一档节目的品质下降了很多,给人以琐碎和低俗之感。在同质化的模式下,电视新闻虽然可以勉强维持政策运转,但是难言发展,收视率的降低和观看人群的流失是必然结果。

二、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能力

(一)明辨是非的能力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肩负着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传播社会正能量的重要职责。这种媒体职责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格外重要,现如今网络新闻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的同时,质量却难以保障,泥沙俱下,真假难辨,其中有些新闻的导向不正确,价值观扭曲,在信息传播过程中,造成了非常不好的社会影响。错综复杂的舆论环境需要传统媒体的“正本溯源”,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政策性和纪律性非常强的工作,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必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动态,可以明辨是非,严守政治红线,把好政治关和政策关,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绝不越雷池一步,这是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首先要具备的能力。

(二)正确认知新闻价值的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要实现对新闻素材的优化处理,必须具备正确认知新闻价值的能力,这就对编辑的专业新闻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谓的专业新闻素养是指新闻从业者对于新闻的正确认知和判断,他们不仅能够要知道新闻的具体含义,还要指导怎么策划和报道新闻,能够发现新闻事件中价值最大的一面,能够准确地预测新闻的报道效果。

(三)专业的新闻编辑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要基于自身判断,利用专业的机器和软件,对新闻素材进行再加工和再创作,这就要求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备相关的技术技能。特别是新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各种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被应用在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中,这就是要求新闻编辑必须要不断学习掌握新的编辑技能,这样才能与时俱进,编辑出形式更加契合时代发展的出彩新闻。

(四)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升,他们对于新闻报道有了更高的标准,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不仅希望可以获得更加实用的信息,而且希望能够有赏心悦目之感,这就意味着一则好的新闻报道,不仅要新闻价值高,而且要饱含美学元素。作为电视新闻,其美学元素主要包括文字语言和画面语言两个方面。如果电视新闻编辑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将美学元素充分运用于电视新闻编辑中,使文字和画面更具艺术性,这样可以让观众在看新闻的同时,还能获得美的享受,这样观众更加愿意去看,去关注。生活中处处都是艺术,处处都有美,新闻亦是如此,必须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电视新闻同样也存在美,存在“美”的规律。在快节奏的工作和生活中,习惯于快餐文化消费的受众,是很难静下来心去观看一则形式枯燥、语言平淡的电视新闻,因此,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要具备审美能力,将枯燥的新闻做成能够吸引观众眼球的新闻。比如说,电视民生新闻的改革,有不少新闻编辑就开始在语言上和叙事风格上采用说故事的方式,在新闻真实性和客观性的基础上,将新闻情节曲折化,语言故事化,对新闻事件娓娓道来,让人们在看新闻的同时,还有种听故事的愉悦之感,能够有效地吸引受众关注。

(五)具备全局性的统筹策划能力

现如今,电视新闻编辑的功能在不断延展,不再只是坐在制作间内,利用电脑软件剪辑新闻素材,写写新闻稿件就可以,他们的工作早已经从局部走向了全局。他们需要对一档新闻节目的定位进行精准的分析,还需要根据栏目定位,设立一个明确的主题,据此对新闻稿件进行有意识的策划,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比如说在实际操作中,编辑需要确定稿件的播出顺序和排列组合,他们可以将一组有关联性的稿件放在一起播出,形成传播的叠加效应,也可以将不同类别的新闻打乱后,放在一个小版块中,让习惯于碎片化信息消费的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可以看到形式更为多样,内容更为丰富的新闻报道,时刻保持新鲜感。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应具备的创新思维

电视新闻节目编辑对稿件进行优化组合时,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升编辑能力。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实践,笔者认为,电视新闻节目编辑的创新思维主要表现如下:

(一)善于抓重点和亮点

一名好的电视新闻编辑,必须能综合评价当日稿件,把一篇篇稿件中最精彩的内容提取出来,重点处理和突出处理。每天,汇总到新闻节目编辑手中的稿件是很多的,什么时间里播出什么样的节目,先播什么,后播什么,哪一篇和哪一篇稿件可以放在一起播出,哪些稿件是能够快速抓人眼球的,可以放在新闻导读中重点提示,这些都需要新闻节目编辑做出精准的判断,这就是最能展现编辑创新思维的时候。新闻节目编辑绝不能有“把时间填满为算”的意识,不分轻重缓急的把稿件排完,而是要对稿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善于对它们进行组织和比较,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让新闻的传播效果更好。比如,一些有激烈画面冲突和典型现场音响的新闻报道,就可以进行碎片化剪辑,放在节目导视中,配上精彩的新闻标题,重点播出,一下子就能勾起观众的观看兴趣。

(二)立足受众,让电视新闻“快、新、活、深、多”起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新媒体语境下,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要求更高,“快、新、活、深、多”就是他们的需求。他们希望一档电视新闻节目在有限的播出时间里,新闻时效性更强,内容更新鲜,形式更活泼,而且还要有一些有深度、有厚度的报道,满足他们探究新闻真相的深层次信息需求。编辑要在电视新闻节目时间和容量固定的情况下,全面满足观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就必须站在受众的角度进行深度思考,不拘一格地布局各条新闻。比如,有的电视新闻节目编辑不自觉地就会有“头条”限制,认为“太短的文章没有分量”,放在栏目第一条的新闻就要“事件大,时间长”,但是实际上,一些时效性强的重大简讯,如果电视新闻能够快人一步抢先播放,往往可以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还有一些电视新闻编辑认为宣传工作就是应该“围着领导转”,没有从受众的角度对稿件进行再创作,导致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作品是冷冰冰的、毫无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程式化报道,仅仅是填充了节目时间,传而不达,在群众心中掀不起一丝涟漪。如何根据观众需求进行创新?这就需要编辑在兼具宣传性和可看性的前期下,从观众角度出发,在新闻编辑过程中求快、求新、求活,在确保栏目信息量的同时,让新闻题材新起来,报道方式活起来,文字生动起来,观点新颖起来,在固定的时间段内,给观众更强的新闻“冲击”。

(三)强化稿件和电视手段的配置,深化报道思想

就像化学中的分子通过不同的组合,就可以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生成不一样的物质,电视新闻稿件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其表现力和宣传效果也会截然不同。电视新闻稿件的配置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二是配合。

所谓的组织,就是根据当期稿件之间的联系,把稿件组合成统一的稿件群。现如今的电视节目一般都是将大版块的时间段,切分成一个个小版块,比如说一个小时的节目,切分成4 个15 分钟的小版块,每个小版块前面都会配上提要式的导视,提示下一个时间段将要播出的新闻。那么小版块内的稿件群应该如何搭配呢?有时候,编辑会根据稿件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将相同题材的稿件放在一起,组合成一组稿件,能够给观众更强的视觉冲击,给他们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这样新闻的表现力和传播力会更强。

所谓的配合,就是指根据稿件内容的实际需要,对新闻进行延展式的补充,比如说增加一些新闻背景简介或类似新闻的播报,再比如说给一些重大新闻报道配发原创新闻评论,对其进行解读和点评,这些都可以有效地提升稿件质量和传播效力。

除此之外,随着网络化阅读习惯的养成,观众对于新闻耐受程度不断下降,他们集中看新闻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新闻报道本身枯燥乏味,他们可能很快会丧失收看兴趣,关掉电视或换台。这就意味着必须要在电视新闻节目的编辑上做到张弛有度的搭配,有需要观众集中注意力收看的硬新闻,也有能够给观众带来轻松愉悦收视体验的软新闻,而且隔一段时间就要抛出一个收视刺激点,及时拉回已经开始分散的观众注意力,让他们有兴趣继续看下去,有效地提高收视率。

四、结语

电视新闻编辑编辑能力提升和创新思维培养对于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电视媒体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广大电视新闻编辑从业者必须看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全面提升编辑能力,让电视新闻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始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猜你喜欢

新闻节目电视新闻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纸媒是怎么做起一档新媒体音频新闻节目的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节目传播路径与策略
融媒体电视新闻节目的传播策略研究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