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2022-02-18任发俊
任发俊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古城镇九年制学校,甘肃武威 733000)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初中阶段重要的学习课程,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所以,在课程中渗透其思想,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与发展,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的现状,能够用积极向上、客观的心态看待新闻时事,让学生采取正确的方式分析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内容,要从实际下手,分析当下课程的现状,找到问题和解决策略,构建高效课堂,增强学生理解和记忆。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教育现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部强烈要求渗透到各科目的学科学习中,尤其是道德与法治教学。但是根据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知能力较低,就算受到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也只是认为能提高自己的文化成绩,获得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认可,对其中所包含的内容则无法吸收并探究,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实际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无法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无法使学生以后能够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复合型人才[1]。除此之外,由于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中不能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以接下来的学习中,就会逐渐丧失学习动机,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作用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中重要的阶段,初中阶段的学生是非观念还不够成熟,学生思想和观念较为消极,对学生价值观念有负面影响。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传递给学生积极健康、绿色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中发生的事件,培养学生是非分辨能力,掌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能够了解自己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此外,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学生、生活行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例如乐于助人、尊敬师长、爱护公物、遵纪守法等,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发展。
(三)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学生的社会与个人方面的价值、国家价值,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学生在这种环境中会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落实到实质中,提高教育教学效果[2]。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现状
道德与法治科目是初中必修的课程,贯穿在整个初中教学生涯中,符合当下初中生认知水平和规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能够促进学生未来思想道德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中隐藏着很多人文性的知识,实践性较强。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知识枯燥、乏味,和生活脱离关系,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中,要融入生活案例,促使本来生硬的课堂变得生动,增强代入感,提高教学质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提炼出精华部分,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课堂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完善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效策略
(一)学校要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视程度
很多教师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重视,要想提高教学作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要增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课时,要求任课教师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壮大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接受高效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道德水平和法治意识[4]。
(二)将课程和生活紧密连接
道德与法治课程和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在生活中善于发现,挖掘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促使学生产生共鸣,增强理解和记忆。在教学中,教学内容和生活进行结合,以此为基础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通过梳理榜样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
榜样的作用和效果显而易见,能够感染和塑造学生,榜样对初中生有着促进作用。初中阶段,学生的价值观念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初中时期为学生树立思想与行为方面的榜样,对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有着促进作用。在具体的实践中,教师搜集社会中正面的人物,对学生进行情感上的熏陶与教育,比如列举感动中国人物,通过相关事例,让学生明白人的价值在于贡献,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提高自身价值。通过树立榜样的教学方式,比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四)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变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按照实际教学状况,设计真实、合理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落实教学目标。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将所涉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相联合,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多彩的职业》这一课内容时,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情境:小糊很小就喜欢飞机,小时候,为了抓住看飞机的机会,他不惜从家步行两个小时到达机场,躲在跑道的农田中看飞机起落,即使夏日炎炎也不耽误他的行程。
小胡毕业后顺利进入理想的公司。学钣铆工的他被分配到专业不对口的机加车间钳工工段,其中很多人都选择了离开,和他同龄的小李中途放弃,小胡坚定自己的选择。小胡坚守岗位三十余年,而同龄的小李却频繁跳槽,如何看待他们的行为?通过创设真实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
(五)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与时俱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信息教学中高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推崇,有着很大的教学优势,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关情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教学内容结合,加强学生理解,落实教育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自由平等的真谛》这一课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展示辟谣塑料大米的新闻,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提出问题:视频传播后,会造成哪些影响,这些制造谣言的网民,会承担怎样的后果。经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学生有所收获,明白了自由和法治的关系,法治和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标定了自由的界限,是自由的保障。
(六)利用微课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当前教学的趋势,微课是当下教育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将教学中的重难点进行融合开展教学,微课教学时间段,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用微课,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将教学内容和生活素材进行联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内容,在微课的辅助教学下,攻破教学重难点。
(七)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小组合作是普遍的一种教学形式,在日常的课程中,教师经常采用这种方式授课,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虽然很多教师引用合作探究法,但是他们经常忽略成果展示这一环节。要想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还要鼓励学生把讨论结果发表出来,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将每组讨论的成果做成板片在班级中进行展示,随机抽选学生进行发言,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比如在学习部编版《生活需要法律》这一课内容时,为学生播放视频《民法总则草案保护的事儿,你一个都躲不开》,提问问题:民法总则草案的审议通过说明了什么,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得到结论,有的小组说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来进行调整。有的小组说每一部法律都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等,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精神。
(八)采用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一种高效的课程模式,在开展教学前,教师先布置作业让学生自学章节内容,老师先让学生搜集视频资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等,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充足地理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录制视频,分享给学生,促使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随时随地完成预习、复习,提高学习效率,还节省了教学时间。翻转课堂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主动性。
(九)增强学生课外实践培养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传递也更加便捷,学生的知识面也更加开阔,新课改对新时代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培养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生,必须要变革传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以课本为主要载体,教师过分依赖教学课本,但是枯燥无趣的教材知识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学生的学习与追求。教师要变革教学方式,采用开放式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参加生活实践,从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增加实践体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头脑中,渗透思想,提高教育感染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需要创新教学方式,加强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5]。例如春天时,组织学生参加春游活动,让学生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增加学生对自然的理解,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在日常教学中,采用小组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交流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收获和感悟。例如参加了春游活动,学会了保护自然,树立了感恩意识。在参观农民伯伯耕作时,获得了辛勤不怕吃苦的感悟,能够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成果;在参加小区环保卫生实践时,积累社会经验,获得环保意识,丰富学生课外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精神世界。拉近师生之间在实践活动中的联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十)在教学评价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学评价能够体现学生学习能力,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是对教学成果的衡量,科学、全面的评价对学生发展和学习是一种激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评价体系包含思想品德、素质、智力等方面。传统的评价通常以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的标准,成绩高,德行评分就会高,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存在片面性、武断性,对学生是一种不公平地对待,例如成绩好品德差的学生、成绩差但是品德好的学生,这样的评价缺失公平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所以,教师要优化评价体系,采用高效、正确、全面、客观、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对现有的评价体系进行创新和改革,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评价与考察,提高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动性。另外,学生通过身体力行带动身边的朋友同学,共同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学习习惯,提高自身思想觉悟。在德行素质评价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学生平日的表现,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成绩优秀、思想觉悟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将其作为优秀典范在班级中进行宣传,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能够不断反思自己,明确进步方向。此外,在评价中还要根据其他任课教师的评价,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重视程度,将学生培育成有道德修养的公民,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力争成为国家的栋梁。
五、结束语
要想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质量,要在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将教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真正体会和理解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在教学中,教材内容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理解与记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规范自己的行为品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提高自己对各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