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劳结合,彰显特色
——以我校传统特色的劳动教育为例
2022-02-18沈丽
沈丽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渭塘实验小学,江苏苏州 215134)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从小在家里不需要做家务。到了学校,文化功课的压力,没有时间劳动,久而久之促使他们不会劳动。学校亦如此,为了升学的成绩,象征性地让学生在劳技课上做些剪剪贴贴活动,有些学校甚至连值日生的活也让保洁阿姨或者老师自己做了,导致学生们的眼中没有“劳动”这一说法。劳动教育与学科教育完全断开,真正违反了育人的目的。现以我校传统特色的劳动教育为例,以“劳动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微笑课程显特色”走出了一条独具“微笑”文化的学劳结合教育之路,提升育人品质,彰显特色[1]。
一、特色课程显成效
我校高度重视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的结合,一直致力于两者的创新,并研究适合本校特色的多样课程。
(一)微笑德育课程
我校定期开展“微笑班主任节”“微笑采摘节”“微笑读书节”等校内德育系列活动。学生对班主任以及所任老师们的感恩,通过贺卡、祝福、视频、班会的形式,加深了师生情谊。学校通过这样的形式,对班主任及其他老师们感谢的同时,更是对他们兢兢业业工作的肯定,融洽了同事情,渲染了积极融洽的校园氛围。同时积极拓展和延伸校外德育课程资源,让学生走出封闭的校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增长学生的见识和自信。
(二)微笑礼仪课程
学校礼仪教育课程包括“教师微笑礼仪培训”“学生礼仪之星评选”“微笑毕业文化活动”“寻找校园最美微笑”。探索形成我校的微笑礼仪课程。传承中国“礼仪之邦”之衔,紧跟时代新思想,从学生抓起,开始重视礼仪教学。通过老师的微笑礼仪培训活动,教导学生评选优秀礼仪之星,寻找校园最美微笑师生。这些礼仪课程的深入教学,规范了学生行为,真正实现了“微笑伴随孩子,张扬个性,让孩子走向梦想。”
(三)微笑心悦课程
学校现有国家二级、三级心理咨询师及苏州市心理上岗教师若干名,苏州市心理名师工作室团队1 个。沙盘、团辅室多个。学校发挥师资优势,开展心悦课程和家庭教育课程。充分挖掘家庭教育资源并实施其课程理念,引导家长参与教育活动,如通过“微笑爸妈进课堂”“微笑爸妈工作坊”等活动,形成家校共育,建设“微笑握手”的师长队伍。
(四)微笑艺术课程
渭塘,素有世界“琴弓之乡”“珍珠之乡”的美誉。渭塘人自古“重劳重教”。涌现了一批民间艺人,如琴弓、刻纸、非遗传人、香道专家。
闻乐乐器有限公司是一家面向全球专注于制作、修理中高级提琴和琴弓的公司。渭塘是世界“琴弓制造中心”之一,世界上84%的琴弓都来自于此。闻乐乐器厂陈龙根先生非常关注渭塘学子们的艺术成长,于2007 年正式与学校达成协议。每年免费向初学者提供小提琴,定期开放基地,让学生参观学习制作琴弓。并积极推广我校的小提琴课程,是我校的小提琴特色文化坚强的后盾。在陈先生的帮助下,学生制作的琴弓拿到了上海博览会上展示,受到了全世界爱好者的喜爱。这也是最早的校外实践基地之一。我校小提琴特色形成后,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学生参加各级比赛获得很多荣誉,比如江苏省少年儿童才艺活动获团体一等奖,微笑小提琴社团获区中小学“十佳优秀社团”,参与的市区级表演活动共计60 多场,深受业内专家的赞扬。学校还开发了小提琴校本课程《琴韵泾渭》《悠悠琴韵》,申报省市级小提琴文化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特色发展。
在这样的天时地利人和之中,学校依托地方特色文化,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同时我校还将继续潜心研究,挖掘资源,开发更多“微笑艺术课程”,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各式特色课程,多途径进行劳动教育。
二、菁菁田园躬耕忙
随着对劳动教育的不断重视,同时学校也重组了新的领导班子,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的劳动基地教育领导小组,并特聘校外劳动技术顾问组建劳动实践指导小组,共同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课程方案。经过实地考察、研究,我校第一个校内劳动实践基地于2016 年正式挂牌成立—游园微笑农场。
游园微笑农场有着一系列规章制度,一开始由4-6 年级学生“认领区域”指定种植内容,每班指定两位学生定时记录、汇报。1-3 年级各班分别利用午休时间进行巡视、监督。
该游园坐落在学校门口东侧,侧身走近,映入眼帘的是一眼珍珠泉,水中有绿叶荷花,鱼儿嬉戏,好不热闹!美丽的提琴仙子在泉水中演奏动听的乐曲,侧耳倾听,汩汩的水声仿佛化作美妙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往前走便是“微笑农场”了,就像进入了一个翠绿的王国。你只要静一静,闭眼闻一闻周边嫩绿的蓓蕾,立即能感觉到了一丝生命的气息。微笑娃们每天早晚都仔仔细细地照顾它们,叶子长得格外葱郁。放学时,大家总会被这片绿色所吸引,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在风中摇曳,成了校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每当春种秋收时节,微笑农场里到处忙碌的身影,以及欢声笑语一片。看着自己种下的蔬菜,果树上结出的果子,真不舍得摘下。
游园微笑农场劳动基地并不是很大,以中高年级班级为单位划分。为了让每班全员参与,将植物种植于班级基地中,但还是满足不了学生种植的广泛性。在2018 年,校长向政府申请了一块地,位于凤凰泾村果蔬园内,作为学生校外种植实践活动的主要基地。1-3 年级学生种植校内微笑农场。4-6 年级学生参与,“分田承包到班”,定期现场与视频结合,向种植顾问请教。每班选出一位“养护能手”经过学校老师和种植顾问培训,担任日常养护工作,通过实地观察和与种植园养护人员电话视频结合,实时向班级汇报种植进度。学生在老师和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和管理,和同学一起发现,一起探究,重视种植的实践过程,注重平时各类材料的搜集研究,获得劳动体验。现如今,蔬菜种植基地中的一部分蔬菜,由学生送给当地敬老院的老人们,还有部分卖给果蔬园,所得酬劳全部捐献给希望工程。
在校园内建设农场、游园以及校外种植基地,让学生们感受到春种秋收劳作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也明白了只有辛勤的努力才能换来最终的成果。
三、校外基地遍地开
学校在注重教育内涵式发展,努力提升办学水平,打造幸福教育的同时,将劳动实践阵地逐渐转向社会,不断拓展校外劳动实践基地[2]。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热爱劳动,学会劳动,亲近自然,让以劳动为荣的种子通过实践教育在孩子幼小的心灵生根发芽。分别于2017 年、2019 年在渭南绳网厂和苏州桃花坞铜炉馆再次挂牌劳动实践基地。
渭南纺织品有限公司原本是当地一家较早的民营企业,主要制造纺织、绳网包括中国结使用的线绳,销往国内外。在厂内有中国结编织专家、设有中国结陈列馆等,与我校中国结特色不谋而合。他们每周五派专家到校进行教学、讲座。学生每学期去厂里参观、学习编织技艺。目前,我校学生能编织出十几种结,并与专家一起研究探讨编织创意结形,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得很多奖项。
桃花坞铜炉馆,位于桃花坞大街89 号,是我校学生的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之一。以铸造铜炉及铜炉文化为主,展示传统铜炉精品力作为辅。学生在实践活动基地中不断搜集、查询有关铜炉文化资料。向香道传人学习制作铜炉技艺及香篆技艺,传承传统香篆、铜炉制作技艺,让中国传统文化—传统香篆、铜炉文化走进社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好评,也得到了很多收获。学生们参加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获区一等奖,在苏州市特色课程建设项目中,香篆文化展演受到专家们的一致赞扬。
珍珠宝石城是全国首家大型淡水珍珠交易场所,是当地的活字招牌,也是集珍珠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等一体珍珠宝石精品城。距学校近1 公里,是学生早期校外实践活动基地之一。从最开始“泛舟珍珠湖”“欣赏珍珠宝石”到现在的育珠、采珠、加工、赏购以及编珠等一系列实践活动。学生已经完全地融入家乡的珍珠文化。每年珍珠宝石城举办的一系列活动,我校学生都参与其中,比如其中一个重要的育珠活动。珍珠的优质成珠培育时间比较长,一般都要经过2-3 年时间才能采收。在生产养殖的过程中,以当地珍珠湖湖水为主要养殖环境,养殖出较健硕的蚌,再进行插核育珠。学生从畏惧湖水、找不到河蚌慢慢克服到可以在湖中便捷地“泛舟”、熟练找出蚌的栖息位置,这是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经验得出。别看小小的珍珠湖里养蚌,里面的学问可大呢。学生不仅仅“泛舟”游玩,更多的是“巡查”湖水。包括蚌的日常摄食与生长、病害及水质。珍珠对养殖环境非常挑剔,水质是关键,要定期清除水中的杂草、调节各季节水的温度等。现如今,学生能与养殖专家一起保护水质,养殖蚌。
学校还将与更多的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交流,开设常规性、地域特色文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将劳动教育贯穿校外实践基地活动全过程。
四、多元融合创新意
学校还将劳动实践与学科知识、德育等进行整合,开发劳动教育校本教材,实行学生劳动技能考核奖励制度。让学生从课堂走进美妙有趣的大自然,从课本走向生动活泼的劳动实践,让知识的学习不再拘泥于封闭式的环境里,让孩子们在开放式的环境中接受新知,体验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3]。
学校与家庭搭建桥梁,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在家劳动,从自身出发,为家里分担家务,发扬“劳动最光荣”精神。每年寒暑假分年级进行比赛,如低年级学生参与“叠被子”“擦桌椅”比赛,中年级“我为爸妈捶捶背”“洗洗脚”,高年级“学做一道菜”等。让学生在家庭中感受劳动教育。还开展了劳动技能大比拼“废纸DIY”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劳动更是与学生们紧密联系,学校利用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宣传学生们宅家劳动成果,让孩子们宅家生活也变得丰富而有意义。
学校与社区紧密相连。积极开展“节日送温暖”:敬老院重阳节做饺子、幼儿园儿童节做手工、环卫站过年前煮汤圆等活动,同时在各街道处处都有学生们的身影,只见他们手持劳动工具,逐一清扫散落在街道各角落的纸片、烟头、落叶等垃圾。把学校劳动教育推向了社区,让学生学会劳动、尊重劳动,不怕脏累,体会劳动的快乐,做一个公益小达人。
劳动教育延伸到学校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设了琴弓、刻纸、香篆、草编、编织、中国结、足球、踢毽子等41 个社团,涵盖面广,学生人人参与。
以学校草编社团为例,草编是当地“三宝之一”,更是非遗产物。学生从小能够接触草编中的重要材料之一蔺草,能直观详细地了解蔺草的特性,同时也能跟着老师、家人去田间参与蔺草的种植。每次在社团课上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都能通过实践去记载田间活动,了解蔺草的同时,感受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在编织时,非遗传承老师根据当地特色,通过编、绕、折等基础技能,编织出各种有趣的玩意,如小草帽、小蝴蝶、花、小鱼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在学习的多年时间里,学生不但能编织出这些玩意,还和非遗传承老师共同研究、探讨,在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加入更加复杂的技能,和老师一起创作出更复杂更有质量的玩意,如草房子、草船、草人等。
学生通过社团这个舞台,不仅仅学到传统文化知识-劳动技能,从校内到校外,从课堂到田间,更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树立良好的劳动观念,从而获得劳动喜悦,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过程。
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是其他育人方式所不能代替的。在微笑劳动教育的浸润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劳动实践基地办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在读书学习之余,可以随时亲近土地,走进社区,感受家庭,亲尝劳动,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动手动脑能力。
五、师生劳动共收获
学校通过加强劳动实践教育,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展示活动平台。学生在各级各类劳动活动比赛中脱颖而出,获奖无数。学校教师专业素质也得到了飞速发展,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 名,非遗草编名师工作室1 个,苏州市心理名师工作室1 个,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师9 名,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38 人,占专任教师的48%。到目前为止教师获奖也是收获满满。
从“课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劳动不仅仅是流汗干活的活动,而是通过劳动,使孩子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认识劳动的价值,学习劳动的精神。让学生们在微笑劳动教育中洒下辛勤的汗水,在汗水中孕育美好未来,在劳动中,发展身心,回归教育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