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分析
2022-02-18吴柔珍
吴柔珍
(福建省漳浦职业技术学校,福建漳浦 363200)
在对学生进行幼儿教育心理学教学课程时,了解幼儿心理是一门最基础的知识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学前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现出很强的抽象性和不规则性,许多中职学校的学生很难形成系统的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经常出现课内学习、课后遗忘的情况。因此,作为中职校的专业教师在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中,有必要探索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采用知识框架的方法。
一、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知识框架的必要性
所谓知识框架,就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确定一条主线或主题,按照一定的规则,把不同的知识模块、知识点顺序排列安置,科学合理地体现不同的知识模块、知识点之间的有机关系。即知识框架是通过对知识的归纳和综合,主动建构认知结构的行为,“知识框架法”运用到幼儿教育心理学学习中。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她们应牢记教师安排的知识框架,在思维中形成相应的框架结构,把学前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内容融入框架中。在对课堂知识进行回忆时,如果有记不住的问题和内容,学生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一些没有准确勾勒出来的知识点,有助于帮助学生发现专业知识掌握的不足,加深知识深度,拓宽专业知识广度。对教师来讲,使用知识框架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幼儿心理的基本结构,同时可以更好掌握幼儿心理,以建构学生良好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使用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共享知识内容,对各个层次的知识进行总结和排序,最后将所有的知识按照不同的体系整合到框架体系中,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内容的划分,促进学生对整体的知识架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从而能够使其明确主题,因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知识框架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在幼儿教育心理学中运用知识框架的意义
(一)符合国家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要求
“知识框架法”适应了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在课堂上有效地加深学生的理解,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知识框架法”使学生在理解每个单元整体知识的前提下,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加工,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整理知识框架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针对幼儿心理辅导的学习难点,知识框架法可以加深知识点与章节的联系,学生可以对教材进行深度加工,形成系统的思想理论框架模型,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满足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有助于学生构建更高的认知层次
由于幼儿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是有着非常抽象的理论知识和较为深层次的认知维度的,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对该课程缺乏学习兴趣,教师对于课堂难以渗透的情况时有发生。知识框架的方法是将知识点分为每一章,形成一个总的框架,使学生在知识点被划分后能够很好地了解,在学习之前能够确定学习目标,有了学习目标,在学习中不容易分心,更容易投入学习,而在学习后的复习过程中,通过知识框架,更容易记住每个知识点的位置和一般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记忆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难度,更易为学生理解和接受专业知识。
(三)有助于学生对重点有清晰认知
考试的主要目标是测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知识框架法的框架就是由一个个知识点构建而成的,一个知识框架就是一个由考试重点组成的庞大知识脉络系统,学生完成了对知识框架的整体控制,在应对理论考试方面基本没有问题,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也有助于提高学生主动迁移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知识框架法其中的一个优势所在。 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知识框架来思考、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全面、更快速、更深入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更高效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1]。
(四)有助于促进学生今后职业发展
知识框架法是一种较为高端的教学手段,中职学生在今后也将会成为某个幼儿教育机构的教师,因此,其同样也应该要掌握一定的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而知识框架法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启示,从知识点的获取到知识点的构建,再到知识框架的创建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借鉴中职教师的行为,探索知识框架的补充方法,为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帮助。
(五)知识框架是教师PCK知识的外显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对教材内容分析的过程中将知识框架融入教师所教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中,不但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与教材编写者交流,而且敢于突破传统的框架模式,将幼儿活动的动机规律、迁移规律、心理健康等重要内容加入其中,使幼儿教育心理学学科体系更完整、科学。同时,将现代幼儿心理发展观与教育观充分体现于各章节中,使内容具有先进性,从而更好为课堂教学做全面的知识储备。知识框架是教师PCK 知识的外显,知识框架为教师的自我成长提供了可以自我检查的工具。
三、知识框架法在中职幼儿教育心理学课程中的运用策略途径
(一)合理构建知识框架,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针对知识框架中的关键点创设情境形成法是当前素质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实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中职生的课堂教学中也是可行的。把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把学生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学生愿意主动接受学习,这一转变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学前教育领域中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论性。教师课堂上如果只是单纯地教授理论课,学生可能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于产生怕学、厌学。这就要求教师在不失其科学性的前提下,本着少而精、理论联系实际、面向幼儿教育实践的原则,从实践中提炼出理论,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之间在案例分析中产生相互影响的作用,完成从实践到理论的反复提炼,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加深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幼儿学习障碍的特点和表现”“幼儿情商的表现”“对幼儿肢体语言的相关分析”等都可以在这些课程案例研究中得到体现。另外,在纯理论学习的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创设实际的教学情境,比如学生可以先制定自己的教育定位方案,在课堂上创设情境,为了使学生能够实施自己的教育方向计划,学生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可以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向计划,然后交换方向计划,对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样既完成了学生之间的知识交流,又引导学生重新审视和巩固课堂知识[2]。
(二)合理构建知识框架,明确教学实施目标
对于幼儿教育心理学这种具有相当抽象性的课程,其对于学生来讲,就是知识的逻辑性不强,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和抽象性,因此往往会出现学生在课前不能清晰地理清楚自己所学知识的核心点在哪里,进而导致其在课中缺乏学习的重点,在下课后更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会错过更多的知识点,对课程的理解也会更加混乱,导致其产生雾里看花的感觉,最终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基于此,让教师以知识点为核心目标,构建合理的知识框架,从而让学生的目标清晰起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所谓目标教学法就是要实现整体目标,分享每一个细节目标,使学生实现自己的行动目的,从而产生学习动机。运用目标教学法,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空间,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来完成教学目标规定的学习任务。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享受到自己学习成功的喜悦感和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
以“幼儿错误行为的矫正”为题的教学,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什么,本节课中“幼儿错误行为的矫正”就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明确教学实施目标的第一步就是教师要先为学生介绍一些幼儿容易出现的典型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课堂的高效教学作用,教师应该先提前把课件都准备好。
其次,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能够根据幼儿所犯下的错误行为而推测其之后的心理变化。学生必须结合上一门课程“幼儿行为与心理变化的关系”进行推测,然后通过沟通分析获得儿童错误行为的动机,为解决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好准备。随后,幼儿心理问题矫治方案的编制主要目的是测试学生所学知识点的综合适用性,学生通过师生交流,指出矫治方案的不足,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至此,整节课堂的目标就能够完整地实现。目标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课程结构紧凑,课堂内容丰富,通过每个小目标学生都能认识到参与活动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育教学中,当幼儿教育心理学课堂是纯理论的课堂教授时,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个单一的目标,一个动机的目标,一个情感的目标,按照层次划分为具体的认知目标和其他具体目标,在实现过程中完成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最后,在目标教学中,最好把评价和反馈环节联系起来,反映和总结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这个环节首先是学生的自我评价,然后是教师的总结,通过总结把课堂目标和知识点联系起来,最后形成知识框架,学生能够在知识框架内了解所获得知识的整体情况,随着知识框架的逐步形成,学生的知识不断深化,并有成就感。
(三)合理构建知识框架,理清教师指导作用
与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零散、不系统的结构相比,知识框架法以系统结构的形式加深了学生对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点的理解,力图给学生提供一个清晰、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体系。但知识框架的贴近性和实践取向决定了对知识框架的掌握,如果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练习不够紧密或缺乏整体性认知,那么就会出现框架变形和框架空泛化的问题。因此,构建一个实用的、合理的知识框架十分重要。改进知识框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改善知识框架中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工具,创造出更清晰、更具体、更完整的知识点框架,视频和动图也可用于多媒体以外的教学;二是结合教学实践,创设更高维度的知识内部关系,创设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知识框架。
在现阶段的教学中,从内容设计的角度看,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涵盖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儿童的自学和他人的辅导等多个方面,儿童的学习方法和各领域兴趣的培养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大量的论述,全书的知识框架庞大而紧密。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本书是针对儿童的教育讨论,与教师工作的独特性没有结合,因此,教师应使学生明确自己在知识框架中的地位,并给予其一定的帮助,这对她们的教育生涯有很大的帮助。本书只关注个别孩子的情况,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群孩子,孩子的集体行为和集体教育没有被阐述,因此,我们可以适度拓展和完善知识框架,加强知识框架的实际相关性[3]。
(四)合理构建知识框架,辅助创新作业任务
Ebbinghaus 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所学的知识会很快被遗忘,然后遗忘的速度会逐渐减慢,因此课后复习课堂知识对巩固课堂知识非常重要。在知识框架法的框架下,教师可以设计创新的教学方法,将传统的手写作业和背诵转化为知识框架的补充和完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我完善完成对课堂知识的评价和巩固,如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建立知识结构图作为家庭作业。然后根据当天知识框架中每节课的不同内容,建立一个完整的框架图,学生在知识框架内标出每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层次关系,并能解释每个知识点。通过对构建的知识框架的回顾,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可以一目了然,继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教学,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与传统的教学工作相比,知识框架的明显优势在于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创造的知识框架体现了自己的思维特点,不仅有助于其独立思考,同时也有助于消除学生之间的抄袭现象,使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时更加自如,因此,将知识框架作为一种创新的作业任务来使用也是有利的。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幼儿教育关系到幼儿生活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非常重要。对幼儿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研究和教学是很困难的,从目前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学前教育心理学的难度很大,难点在于知识的抽象,知识点的组合不够紧密。因此,合理运用知识框架法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