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政”背景下非法学专业经济法教学改革探究
2022-02-18杜慧
杜慧
(桂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传媒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
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立德树人、培养德才兼备、综合素质强、全方位发展人才的教育指导理念。全国高校积极响应,纷纷展开课程思政,形成了“大思政”格局。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需要立足于课程内容与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认识经济领域现象专业性的理论知识,同时更应帮助学生认清复杂经济事件中隐藏其中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利益的本质。培养青年学生在复杂环境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培养学生站在国家、民族立场看待问题的能力,使其在面对复杂经济事件具有坚定的民族精神和国家信仰,能抵挡住巨大的经济诱惑,不迷失方向。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相融合,在各类课程的施教中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通过各种丰富生动的载体传递给学生,对学生进行个人思想品德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1]。在这一新兴教育理念指导下,作为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课程需要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三个方面展开“课程思政”改革。
一、树立“德法兼修”的教学新理念
作为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学,其开设的初衷在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法知识,解决其在专业方面碰到的经济问题,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提升其就业创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精通法律和多学科知识的适应国内国际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在“大思政”格局之下,受“课程思政”这一新兴教育理念的引导,面向非法学专业学生开设的经济法学课程除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的原理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一初衷外,还要将“以德树人”融入其中,树立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使其情感、意志和行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济领域中的经济事件多会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诱惑,就算具备了认清事物专业性的能力,但没有较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素质,也可能抵挡不住诱惑,最终为了个人私利而选择屏蔽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所以在经济法课程中培养青年学生的国家民族使命感,树立其坚定的民族精神和国家信仰,就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针对这一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作为课堂活动具体实施者与引导者的教师应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德法兼修”的新理念来实施具体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对经济法学的认知与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完成培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目的,以达到学生知法懂法用法的同时能够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政治觉悟的教学目标[2]。
二、采取“嵌入式”思政教学新模式
“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改革并非简单地将思政内容加入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之中,生硬直接地对学生灌输思政教学的内容,这样不仅不会发挥出“以德树人”的教学效果,反而会让学生产生反感、排斥乃至抵制的情绪。真正想要实现预期的效果,就要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形容的那样:“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3]因此,将思政内容潜移默化地融入专业知识中才是正确之举。由此,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契合度十分重要,找到专业知识的教授与思想德育合适的切入点,采取“嵌入式”思政教学模式才是改革的关键。根据经济法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只有实现课内与课外的贯通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而教师除了关注课堂内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以外,还应当参与到学生课堂外的活动,通过指导学生演绎法律宣传小品、参与经济法案例比赛与辩论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通过多元化实践平台应用法律,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提升法律素养。基于此,我们探索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嵌入式思政教学的新模式。
(一)课堂上案例嵌入
在课堂教学中,案例式教学因将社会中的典型事件融入课堂教学中,能够真实反映社会实践活动,切合法学类课程实践性特点;通过学生的参与和讨论,能提高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受到了老师与学生的共同青睐。
经济法作为一门法学类的课程,其课程内容涉及的反垄断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保护法、税法等内容,都关系到国家发展的重要宏观调控领域。通过深耕,课程内容本身是能找到与民族精神、国家利益等思政元素相匹配的结合点,因此,在具体专业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就可以嵌入恰当的案例,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的有效融合,将国家的发展战略、全民族利益保障清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其被触动,有感慨,成就国家信仰,树立民族精神。
如在讲授反垄断法这章节知识点时,通过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果汁案例的分析,嵌入经济领域是现今国际社会斗争的核心战场,我们一定要坚守民族经济的阵地,要将企业利益与国家利益永远紧紧联系在一起,加强对学生国家信仰与民族精神的引导。通过12 省份相关政府部门在“新居配”建设中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这个案例的分析讲解,使学生认识到行政性垄断的严重后果,让学生明白应由市场对资源进行调配,政府与市场之间应界限清晰的同时,深刻理解“依法行政”的理念,深化对公平公共、办事公道职业道德的认识与理解。再如,在讲解税法要素时,需要学生区分征税主体和纳税主体,明白两者的内涵与外延,特别是针对纳税主体的内涵与外延要有清晰的认识,这里我们可以结合热点案例进行分析,比如范冰冰偷税漏税案,范冰冰作为国内有较高知名度的女演员,不顾其公众人物的身份,公然通过“阴阳合同”的不法方法进行偷税漏税。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纳税主体内涵的理解,还能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真正明白依法纳税是每个中国公民应尽的义务,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法律信仰。
(二)课堂外角色嵌入
法学是一门经由实践经验提炼抽象而来的学科,可以在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由此,在课外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嵌入到不同的身份角色当中,通过角色的体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经济法由于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联系更为密切,因而情景性更强,角色嵌入的教学模式会更具有效性。
在讲解个人所得税这章节时,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小品的形式,生动地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纳税场景,通过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纳税义务人等不同主体角色的模拟,在增强纳税意识教育的同时,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现实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不仅明白纳税的重要性,更要明白如何正确地纳税。
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时,可以在课外通过经济法案例分析比赛的形式,让学生们参与到案例中来,通过案例中不同角色的模拟,分析体验不同的主体享有哪些权利,应承担哪些义务,如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等知识点,真正切实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立法目的就在于保护处于弱势的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经营者,我们更多的是赋予其义务的履行,看似权利与义务不对等,却实现了实质的平等,体现了法律公平公正的本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通过案例的角色体验,深刻领会“无救济则无权利”所反映的道理,学会运用法律的武器捍卫自身的权益,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三、运用“翻转课堂”创新教学方式
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课前主动学习新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知识进行答疑解惑,从而让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学习和积累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4]。经济法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杂、琐碎,教材章节普遍较多,既要求理论上的专业性,又要求与实践的紧密性,因而在短短的三四十个教学课时里全面透彻地讲解完全部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翻转课堂以其先学后做、由教向学的优势,推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到经济法课堂教学中去,无疑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能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实现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还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在讲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章时,由于该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理论知识比较通俗易懂,因而笔者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设计如下教学活动:
1.课前:学生通过线上的在线课程或自建的微课完成相关的视频学习和测试。本章节的学习视频主要有3 个,即消费者保护法概述、消费者权利的法律界定、消费者权利的法律救济;每个视频后有学生需完成的自测题(主要为选择题),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这部分的教学活动需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实现学生对该章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即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性质、原则;认识并理解消费者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消费者权利和经营者义务、消费者权益争议的解决和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的确定等问题。
2.课堂教学:教师针对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做一些必要的讲解,其余大量的时间,利用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来完成多维度的学习内容与目标。具体到本章,主要是运用自由发言、小组合作与讨论等课堂活动来实施多维度的教学内容。
在自由发言环节,主要是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看图识权认责,要求学生通过一组一组的漫画来辨识出分别侵犯了消费者法定的哪些权利,以加深学生对消费者权利的深层认识。二是要求学生回答在消费者保护法中为什么只强调消费者的权利,而很少看到消费者的义务。对第二个问题,可以融入课程思政元素。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帮助学生分析在消费者与经营者关系上,由于消费者与作为商品和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者相比,在信息、能力等方面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因而消费者保护法体现了对消费者权利的倾斜性保护,并将国家保护与社会监管相结合,体现了对消费者权利的全面保护原则。这既切实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也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新时代法治观的客观要求,使学生能深深感受到法律的温度,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在小组合作与讨论环节,要求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韩付坤诉李沧区多美好批发超市产品责任纠纷》一案中的“职业打假人是不是消费者”进行分析讨论。以检测对消费者这个概念的理解程度。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实现课程教学中知识应用维度以及人文维度的教学目标。
通过上述的课堂教学活动,专业课程既完成了专业知识教育的目标,又实现了思想教育的育人目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教师会布置一个任务,要求学生观看相关消费者维权的视频,明白维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会如何正确去维护权利。并要求课后结合观看的视频写一篇观后感。让学生进一步明白法律的力量,增强法律意识,引导学生专业的深度学习[5]。
创新性地运用“翻转课堂”,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有积极的课前准备。与传统课堂不同,翻转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主体,不是由教师讲授知识为主;学生变成了主体,教师成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引导者。因而,需要学生在课前完成对相关知识点的预习和讨论。为了学生能有效地完成预习任务,教师首先得精心准备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资源,这需要教师所传递提供的教学资源尽可能地丰富与生动;此外,教师还得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前练习的数量和难易程度,完成课前任务书的编写,以帮助学生利用旧知识完成向新知识的过渡,达到自主学习目的。
二是要有合理的课堂设计。整个课堂不再以传授“知识点”为中心,而是以“问题”为中心而展开。学生通过课前的预习学习,带着问题来到课堂,教师通过对问题的解答来讲授重难点。针对讲授的内容不同,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如案例分析、案例演示和头脑风暴等,具体实施可以通过分小组(自行成组或教师指定成组)来完成。教师需明确每一组的任务,通过选举或指定的小组长来督促任务的完成,并向老师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要对各组进行点评,并结合相互之间的打分来确定的最终成绩[6]。
三是要有完善的评分体系。与传统的成绩评定体系不同,翻转课堂的评分体系更注重过程评价,需要对学生课前的学习任务完成、在线学习成绩、课堂参与表现、小组探究表现等进行综合评价,因而学生的平时成绩在最终成绩中所占比重会比以往更大,可以占到整个成绩的60%-70%,需要制定完善的平时成绩核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