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贷防范教育引导对策研究
2022-02-18刘金花莫鹏巧
刘金花,莫鹏巧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
2017 年9 月6日,教育部明确“取缔校园贷款业务,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1],校园贷引起的重大恶性事件急剧减少,但仍有一些校园贷平台通过改头换面的形式来引诱大学生进行校园贷款,比如打着就业培训的幌子进行培训贷和求职贷,利用大学生创业缺乏资金的痛点进行创业贷。贷款对象由原来的在校生逐步向经验匮乏的毕业生延伸,新的贷款形式与以前的网络平台贷款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本质是引诱大学生陷入贷款,从而获取高额的利润。新形式的校园贷所引发的抑郁压抑、逃学、自杀等悲剧时有发生。因此,让大学生深刻认识新型校园贷的本质与危害,提高辨识网络金融陷阱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已成为各大高校防范教育引导工作的重点。鉴于以上原因,本文深入分析了校园贷的背景和原因、危害,进一步提出了高职院校校园贷防范教育引导的对策。
一、高职校园贷形成的背景和原因
“校园贷”问题存在是多方面的,除了政府监管缺失和法律制度不完善之外,还在于校园贷的欺骗行为,金融知识缺乏、法治观念淡薄、高职学生特殊性等多方面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生源的影响
高职院校属于大专层次,70%的学生来自于家庭教育薄弱和经济落后的地区,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养成习惯不好、自律意识差、学习动力不足、自卑内向等特点,他们大部分的精力不在学习专业技能上,而是在吃喝玩乐或游戏中,在不考虑自身经济条件的情况下形成了盲目消费的习惯,甚至有些学生为了避免别人瞧不起自己,在自卑、好奇心和自尊心的驱使下,误以为通过高端电子产品和品牌服饰等物质条件的改变,就可以提高身份地位而快速融入大学生生活圈,因此,他们容易受到物质条件的诱惑,致使价值观和消费观出现偏差,将过多的精力集中于物质享受及相互攀比上。
(二)校园贷的不正当诱导
校园贷近几年之所以能够在校园蔓延,其主要原因是一些校园贷企业利用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心理,采用“低门槛、易操作、无抵押、零利息、速到账”等广告宣传吸引学生办理贷款[2]。甚至一些不良贷款公司为了快速扩大业务,只要一张学生证或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就可以顺利办理贷款。对于涉世未深的高职学生来说,这样的贷款轻松便捷,不用抵押还没有利息,也不用经过父母的允许,他们误以为这是一笔没有危害和陷阱的贷款。由于大学生缺乏金融知识和法律知识,在与校园贷公司签订合同时,由于没有法律意识,合同的违规内容几乎都是一扫而过,而校园贷公司故意在违约还款率和滞纳金等重要信息做了避重就轻地处理,一旦签订了合同,就等于掉进了借贷的圈套当中。
(三)家庭教育缺失金融和理财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00 后,由于在传统文化下长大,大部分家长重视文化课和爱好特长的培养,忽视了理财知识和金钱观的培养,有些家长甚至认为,小孩过早接触金钱会形成不好的习惯,把金钱视为影响学习成绩的不利工具,禁止给零花钱,导致很多大学生没有任何支配金钱的经验。而有些家长正好相反,误以为爱孩子就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消费需求,孩子要钱给钱,要物给物,给得越多,表明爱得越深,这就造成了孩子没有机会切身体会父母工作的艰辛,让孩子误以为赚钱很轻松,无形中形成了无节制的消费理念。从以上两类家庭教育的案例来看,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家校教育都忽视了金融知识和理财知识的培养,没有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理财观,进入相对自由的大学后,更容易出现攀比和盲目消费的习惯。
除了学生方面的影响、家庭教育和贷款企业的不正当诱惑等因素之外,还在于大学生法律知识的缺乏、自我防范能力薄弱、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对各种校园贷的暴力催债时,不敢向家长老师求助,更没有意识到第一时间报警来保护自己,这充分体现了大学生法治意识淡薄。
二、高职校园贷的危害
(一)学生本身的伤害
1.危害学生身心健康
高职院校属于专科层次,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动力不足、缺乏自信心、自制力不强等现象,缺少人生规划,主要精力不在学习上,而是在玩乐享受中[3],因此,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这些学生缺乏金融知识、法治观念淡薄和社会经验不足,一些校园贷公司通过威胁、恐吓、骚扰、暴力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催债。
很多学生不敢求助家长和老师,更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内心受到的威胁和恐吓非常大,轻则导致他们无法安心学习甚至逃课,重则导致令人痛心的轻生,因此,校园贷平台的存在,对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2.误导学生形成错误的消费习惯和理念
现在的学生是00 后,生活在物质丰富和科技发达的智能网络时代,享受了网络时代带来的便利和红利,但也因为一些超前的观念如“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假精致”的影响,导致冲动消费、透支消费的行为习惯。而对于开始独立生活的高职学生来说,由于脱离了父母的约束,很少有班主任像高中时严格监管,他们很容易受到周围的人和环境影响,部分学生在攀比心的驱使下,形成了盲目跟风的消费习惯[2]。校园贷正是抓住了高职学生的这一特点,诱惑大学生冲动消费和盲目消费,这种错误的消费方式误导学生形成不良的消费习惯,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高职院校的危害
校园贷不仅危害学生身心健康,还对安定和谐的校园建设也带来很大危害。一是校园贷逾期未还款时,网络贷款公司通过威胁、恐吓、骚扰等手段对学生进行催债,甚至偷偷潜入校园,对学生进行跟踪挟持,这将导致学生出走、甚至跳楼自杀,从而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给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埋下种种隐患。二是大学生朝夕相处,彼此影响很大,学生使用校园贷后不能及时归还,于是求助于身边的同学,当漏洞变大资金链断裂时,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三)扰乱金融秩序
校园贷申请手续过于简单、门槛过低。比如只要一张学生证或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就可以顺利办理贷款。校园贷存在监管松散、费用高、合同不透明等现象,严重干扰正常金融秩序。同时,大多数在校大学生没有固定收入,很容易逾期,存在着严重的违约危机。从某种程度来说,贷款公司则承受较大的金融压力,会带来一定的金融波动,容易引发社会风险。
三、校园贷防范教育引导的对策
(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
在“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等超前消费理念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存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严重腐蚀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4]。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人员应结合高职学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关于校园贷非法骗局、金融法律知识的教育活动。通过定期召开相关校园贷知识竞赛、励志成才教育、主题班会、民主生活会、金融专家直播开讲、法律知识普及等活动,让学生深刻认识“校园贷”的形成原因、背景和危害。通过不定期的校园贷宣传墙、手绘或微电影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展现校园贷被骗的真实场景,提高学生防范风险的能力。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学习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够、人生目标不清晰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贷防范教育工作不仅仅只停留在防范层面上,而是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做好职业规划,抵制社会上的种种诱惑,将目光从物质消费向精神追求方向转变[4],弘扬勤俭节约、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中国精神,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以课堂为载体,加大普法教育,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
除了重视学生专业技能以外,高职院校需将安全防范教育、法律教育、金融知识和创业课程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必修课程,加大普法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课堂教育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方式,具有效率高、覆盖面广的特点。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觉性差、学习动力不足等特点,主动学习课堂之外的法律金融意识淡薄,所以,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引导作用。通过开展法律知识普及、投资理财、创业教育、典型案例分析、安全教育等形式[2],使学生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提高投资理财知识,避免盲目消费。同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计划中增加各类专项教育,如针对财商教育、创业教育、信用教育、兼职教育等新时代需要的专项教育[5]。还可以邀请曾经经历过校园贷的同学分享真实经历,加强警示教育的针对性。
(三)强化监控机制,重点做好扶贫帮困
高职院校要坚决遏制校园贷,需要制定动态的、全方位的监控机制,组建以辅导员-班主任-班委-宿舍长为监控主线,定期摸底排查,摸清已经参与“校园贷”或者从事推广参与人员的信息[6],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消费情况,特别是那些超前消费和借贷异常的学生,及时进行沟通和劝导,做好学生的摸底工作和教育引导。同时,还要针对家庭贫困的学生开展扶贫帮困,避免学生因经济困难而陷入校园贷的圈套。学院层面可开发一些校内勤工助学和实习实践岗位,让学生体验工作过程和获取金钱的经历,从而达到改变学生对盲目攀比消费的认知,重塑正确的金钱观。充分利用校友企业等多种途径提供兼职机会或实习岗位,甚至号召创建校园助学基金,为学生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帮扶服务。同时,还要做好励志成才感恩教育,帮助贫困生从思想上脱贫,发扬艰苦奋斗和自立自强的优良传统。
(四)提高新媒体素养,开创新局面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关于校园贷防范宣传教育工作主要通过校园广播、主题班会、知识问答、讲座等方式进行宣传,这些传统的宣传方式只是站在学生管理者的角度发布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无法针对校园贷防范教育进行有效地反馈和互动,相当于盲目地宣传校园贷防范知识。特别是面对变化多样的校园贷,学生无法快速地辨别校园贷的套路和危害。
随着5G 技术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和媒介的多样化,新媒体时代颠覆了传统宣传方式,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各种信息以短视频、音频、动画的形式借助新的传播媒介急速扩散,深刻影响了所有人,而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群体,易接受新事物,自然离不开新媒体的影响。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仍采取过去“填鸭式”的生硬灌输、内容呆板、苍白说教等方法进行教育,缺乏对学生多样化需求的关注,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必然会降低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与影响力[7]。高校思想教育者应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功能和优势,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手段和形式,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如学院领导统筹各系部,组建新媒体团队,将与校园贷有关的经典案例和最新报道,拍摄成一系列的视频,通过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发布出去,建立高职院校校园贷防范教育引导的动态数据库,从而达到及时、快速的防范教育。
校园贷事件在高职院校的频繁出现,既危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扰乱了学校教学秩序,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的严重影响,面对校园贷引起的多种问题,必须从多方面考虑,学校应整合资源优势,将校园贷的防范教育引导纳入思政教育工作当中,不断挖掘当前社会与校园环境下大学生的特点,大力开展金融和法律的知识教育,着力提高大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人生观,构建抵御校园贷的思想防线,期盼非法校园贷早日根除,还校园以清新,还家长以安心,还学生以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