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在OVCF疼痛患者神经根电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22-02-18吴韦贤张文兵卓锦钊严剑芳马赛陈琳姚东文
吴韦贤 张文兵 卓锦钊 严剑芳 马赛 陈琳 姚东文
1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超声医学科 (福建 福州 350004)
2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疼痛科 (福建 福州 350004)
内容提要:目的:探讨、分析超声引导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骨折(OVCF)疼痛患者神经根电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分析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诊治的46例OVCF患者,平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前者应用镇痛药口服治疗,后者应用超声引导神经根电针治疗,均持续治疗一周,比较治疗前后的疗效,评价指标包括NRS、ODI评分及血清炎症指标NO、IL-6和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高于对照组(86.96%vs 4.35%)(χ2=7.413,P=0.012);NRS、ODI评分及NO、IL-6和TNF-α指标治疗前两组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对比两组有差异(P<0.0 5)。结论:超声引导可视化在OVCF神经根电针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在减轻OVCF患者疼痛、降低各项炎症指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并为传统中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可视化诊疗模式。
随着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日益增高,其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骨折(OVCF)最常见[1]。OVCF以保守治疗为首要选择,如何让患者尽快坐立行走,下地进行康复训练成为OVCF的研究重点。
研究目的为神经根电针治疗方法已在临床证实对骨质疏松症有效,并能加速骨愈合。但传统的神经根电针治疗方法均在盲穿下进行,使治疗难度和风险提高,疗效降低,因此,未能在临床推广应用。本课题旨在探讨、分析超声引导在OVCF疼痛患者神经根电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寻其临床治疗依据,使其能在临床中推广应用,造福老龄人。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入选标准、排除标准选择病例,采用随机、对照性分析本院2018年4月~2020年3月诊治的OVCF患者共46例,平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前者接受镇痛药口服治疗,后者应用超声介入神经根电针治疗,均持续治疗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46例患者基本资料统计学无差异(P>0.05),对照组年龄(74.17±8.73)岁,男7例,女16例,病程(6.13±3.70)d,责任椎体T5-T10为7例、T11-L2为12例、L3-L5为4例;观察组年龄(71.00±7.56)岁,男7例,女16例,病程(6.04±2.82)d,责任椎体T5-T10为6例、T11-L2为14例、L3-L5为3例。
1.2 仪器设备
应用PHILIPS—HD15高端彩超机,线阵探头L5-11,频率5~11MHz。选用上海牌G6805-2A神经根电针治疗仪。电针选用长75mm、直径0.45mm的专用针灸针。
1.3 方法
1.3.1 对照组。参考《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多模式镇痛”的治疗原则[3],口服洛索洛芬钠片(60mg/tid)+盐酸曲马多(0.05g/q12h),持续治疗1周。
1.3.2 观察组。参考《中国介入超声临床应用指南》,在超声介入引导下,将针灸专用针精准刺入责任神经根,应用神经根电针治疗仪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步骤:患者俯卧,穿刺部位碘伏消毒,直径约10cm范围,铺消毒洞巾;超声探头涂耦合剂,外套无菌手套,手套手腕部弹性橡圈剪下作为手套与探头间弹性固定使用,使探头匹配层面光滑平整,无气泡,利于超声显像,探头与皮肤间用碘伏耦合;探头与体表、脊柱相互垂直,在触诊疼痛剧烈位置,充分显示椎体各解剖结构,定位好责任椎体的双侧上、下神经根部位,比如L1椎体骨折患者,需定位T12及L1双侧神经根;定位清楚后,在超声实时动态监视下,选择好安全的穿刺点及穿刺路径,应用平面内穿刺法,实时准确地将针灸针刺入椎间孔内神经根旁,患者如有麻串感说明穿刺到位,如无只要能清晰显示针尖已到达靶区即可;当将双侧电针准确穿入后,即刻与电针治疗仪相连,连接原则为相同椎体节段的两侧神经根分别与同对电极的正负极相连,开启疏密波,将强度逐渐调大,当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无法耐受为止,立即回调至该患者所能耐受最大强度的90%左右,每次作用时间为20min/qd,持续治疗1周,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结合本病课题治疗周期特点,制定以下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NRS评分≤3分;②有效:治疗后症状较治疗前有改善,NRS评分降低2分或以上,但NRS评分仍≥4分;③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NRS评分降低1分或未降低者。显效率=显效数/总例数×100%,总有效率=(显效数+有效数)/总例数×100%。
1.5 评价指标
1.5.1 观察患者个人史、既往史、家族史、过敏史等。体格检查包括呼吸、脉搏、心率及血压,安全性指标包括实验室及理化检查。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的功能评分,确保数据整理的及时、真实、完整、准确。
1.5.2 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24h内)和治疗开始3、5、7d后(治疗后次日上午)的NRS、ODI功能评分。
①疼痛数字评分法(NRS):线段用0→10代表疼痛强度逐级加重,中间10等分表示每一阶段的疼痛强度,应用NRS对OVCF治疗后的第3、5、7天的疼痛强度分别评分。
②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包括:疼痛的程度、日常活动能力、提物、行走、坐、站立、睡眠、社会活动、旅行、性功能10项,每项0~5分,最差为50分。ODI评分方法:实际评分之和/50×100%,0%表示功能正常,越接近100%表示功能障碍越严重。
1.5.3 血清学检测指标:分别抽治疗前后空腹12h后静脉血5mL,在离心机中用2500r/min转10min后有效提取血清液,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NO,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法)检测血清IL-6、TNF-α含量[2]。
1.6 统计学分析
两组病例资料中的数据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检验比较年龄、NRS、ODI功能评分及NO、IL-6和TNF-α指标,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应用χ2检验比较性别、责任椎体、疗效及不良反应水平,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应用秩和检验比较病程水平。检验水准α=0.05,当P<0.05,说明两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疗效评价
观察组治疗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n(%)]
2.2 NRS、ODI功能评分
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NRS、ODI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2. NRS、ODI功能评分比较(±s,分)
NRS评分(分) ODI功能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7.13±0.76 2.13±1.18 81.82±3.45 21.93±7.06对照组 7.04±0.71 4.39±0.78 80.10±4.35 57.00±13.46 P 0.689 0.0001 0.146 0.001
2.3 NO、IL-6、TNF-α指标
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比较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NO、IL-6、TNF-α指标比较(±s)
表3. NO、IL-6、TNF-α指标比较(±s)
NO(µmol/L) IL-6(pg/mL) TNF-α(pg/m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167.54±7.86 94.28±6.29 40.55±0.44 12.07±0.27 63.82±7.74 19.98±3.82对照组 166.11±6.60 134.82±7.86 40.50±0.45 25.33±0.45 60.53±1.43 38.54±1.12 P 0.51 0.000 0.457 0.027 0.818 0.001
2.4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观察组0例,对照组2例)、恶心呕吐(观察组1例,对照组2例)、皮下出血(观察组1例,对照组0例),临床处理后明显好转。
3.讨论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日渐成为老龄人较常见的骨性疾病之一[3],其好发于髋骨、胸腰段,如L1、T12及T7-T9椎体,又以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型骨折(OVCF)最常见。
OVCF治疗原则包括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治疗措施包括外科手术和保守治疗,以创伤小、尽快减轻疼痛、恢复自主活动功能为目的。但外科手术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及禁忌症,且创伤大、风险大、费用高、并发症多、恢复时间长、再骨折率高,二次伤害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负担[4]。所以,保守治疗成为OVCF治疗的首要选择,而其最亟需解决的是患者的疼痛问题,如何尽快减轻疼痛、恢复自主活动,下地康复训练成为OVCF的研究重点。
神经根电针作为OVCF的一种治疗手段,其优势明显。但传统中医的针刺操作都是在盲穿下进行,其缺点如下:①术者只能凭经验主观判断患者皮下的解剖结构和针尖位置,不能保证每次针刺都扎中同一解剖靶点,即便扎中同一靶点也无证据证实。因此,可重复性、安全性及疗效低,更无科学性;②盲穿下操作,即便获得良好疗效,也未知是如何起效的,导致无法归纳总结,更无法复制、推广应用;③盲穿下操作,要想扎到神经根这样的精准靶点,所冒风险极大,扎浅了够不着,扎深了又极易刺伤重要脏器、脊髓、血管等,风险较高,且无形增加了并发症。
所以,本课题应用超声可视化引导的西方医学与传统医学相结合的诊疗模式,使得超声引导神经根电针治疗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优点如下:①通过超声能清晰识别椎体周围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针灸针的方向及针尖位置;②超声能实时、动态引导,针具刺入全程都能实时监控,便于随时纠正方向、角度及深度;③超声对人体无害,可长时间照射,有利于配合电针治疗;④可确保每次针刺都能准确刺中同一
解剖靶点,使操作具备可量化、可重复性、统一性、安全性、科学性和可推广性。而且,使用电针,比单纯手法刺激更能准确控制刺激量。因此,在此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才是真实可靠、有意义的,在临床应用与研究方面具有光明的前景[5]。
本课题中,以疗效评价、NRS、ODI功能评分以及炎症指标NO、IL-6、TNF-α水平作为评价指标。通过统计数据显示,经诊疗前后比较,观察组的NRS、ODI功能评分的减轻程度以及炎症指标NO、IL-6、TNF-α水平的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超声引导优势显而易见。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可视化在OVCF患者神经根电针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在扬中融西、减轻OVCF患者疼痛水平、提高疗效、降低各项炎症指标、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并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适合在临床推广应用,也为传统中医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可视化诊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