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2-02-18金雪梅
金雪梅
(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江苏 南通 226019)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负责各科室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等清洗、消毒与管理的主要部门,是对医院感染进行控制的关键部门,其工作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的诊疗安全性及总体效益[1]。目前,消毒供应中心多采用常规模式开展器械管理工作,即器械集中后进行统一处理。这导致护理人员工作水平、责任意识等不够理想,常引发器械消毒不合格、器械损坏、器械丢失等不良事件,不仅难以保证临床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容易致使医患纠纷发生[2-3]。3 C 全程优质护理是全面化、规范化护理模式的一种,基于优质护理设计责任链(responsibility chain)、无菌链(aseptic chain)和服务链(service chain),并将其落实于具体工作中,可进一步提升护理工作有效性[4]。本研究通过比较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中的效果,以进一步探讨提升消毒供应中心器械及人员管理质量的策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20年7—12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消毒供应室300 件器械纳入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2021年1—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消毒供应室300件器械纳入观察组,采用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管理。所有器械无损坏,器械清洁与消毒人员均为接受过专业培训并通过考核的人员。干预过程中,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室、手术科室均无人员流动,且消毒与检测工作使用相同仪器、设备进行。对照组抽取的器械中,82 件为管腔器械,218 件为手术专科器械;所属科室:骨科165 件,妇产科56 件,耳鼻喉科44件,其他35 件。实施后选取的器械中,88 件为管腔器械,212 件为手术专科器械;所属科室:骨科167 件,妇产科58 件,耳鼻喉科47 件,其他28 件。两组的器械种类、所属科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两组的干预时间均为6 个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统一回收器械后,依据器械种类实施清洗与包装,并展开相应消毒灭菌工作,随后依据科室申请情况进行发放。观察组采用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1.2.1.1 责任链优质护理组建3 C 优质护理小组,包括护士长1 名,护士8 名。小组成员共同查阅资料、商讨,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订消毒供应中心器械3 C 管理细则,明确各类器械清洗、消毒、包装等要求,细化护理人员工作职责,制订相应奖惩制度。
1.2.1.2 无菌链优质护理确定医疗器械管理流程。科室护士对科室已经使用的器械(一次性使用物品、可重复使用器械)进行分类。消毒供应中心专人与科室护士对科室可重复使用器械的交接进行签字确认,并通过封闭式运输车回收至消毒供应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护理人员对器械进行消毒,并依据器械特征予以手工清洗与机械清洗。器械清洗完成后,消毒供应中心包装区护理人员在包装区通过目测、放大镜、ATP 荧光检测等对器械表面及凹槽处、孔洞等位置进行观察并对器械展开性能检查,不合格器械重新予以处理、损坏器械予以报修、合格器械则依据具体要求予以包装和灭菌,并打印含有物品名称、包装人员、灭菌人员、灭菌时间、有效期等信息的标签粘贴至外包装上。消毒供应中心专人对器械进行保管,接收到临床上的器械使用申请后,对相关信息予以详细核对,规范发放相应器械并记录。
1.2.1.3 服务链优质护理护士长负责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培训方法包括讲座、外出学习等,培训内容包括器械管理方法、责任意识、风险意识等,培训时间为每个月2次,共12次。
1.2.2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干预6 个月后,消毒供应中心专人对对照组以下指标进行评估,3 C优质护理小组成员对观察组以下指标进行评估。①器械管理质量:包括器械清洗合格、包装合格、发放及时率。清洗合格判定方法与标准:予以ATP生物荧光检测,ATP值>150 RLU 表示不合格[5];包装合格判定标准:与相关规范相符合且无湿包表示合格[6];发放及时判定标准:消毒供应中心接收到相关科室使用器械申请后及时完成器械发放,不影响科室正常使用[7]。②不良事件发生率:器械污染、损坏、包装不严、丢失等情况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出现不良事件的器械件数/总器械件数×100%。③护理人员能力。采用自行设计的“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能力调查表”对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基本知识、去污与包装、灭菌与存放、发放与回收、自我防护5个维度,共100个条目。条目回答正确计1 分,回答错误计0 分,总分0~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护理人员工作能力越强。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89,折半信度为0.87。根据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结构,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护士和护理员各15 名作为调查对象,向其讲解调查目的、填写注意事项后当场发放调查表,护理人员独立填写完问卷后,调查员当场收回。④临床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手术器械临床使用满意度调查表”对医护人员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回收、供应、发放、无菌物品质量、服务质量5 个维度,共100 个条目。条目回答正确计1 分,回答错误计0 分,总分为0~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医护人员满意度越高。该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0,折半信度为0.86。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参与手术器械使用的临床医护人员59 名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手术室护士25名、骨科医师15名、妇产科医师8 名、耳鼻喉科医师5 名、脑科医师4 名、泌尿科医师2 名,向其讲解调查目的、填写注意事项后当场发放调查表,医护人员独立填写完问卷后,调查员当场收回。
1.2.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器械管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器械清洗、包装合格、及时发放率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1。观察组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5.67%(χ2=6.795,P=0.009)。
表1 两组器械管理质量比较 [n(%)]
2.2 护理人员能力和临床满意度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基本知识、去污与包装、灭菌与存放、发放与回收、自我防护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观察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护理人员能力比较 (分,±s)
表2 两组护理人员能力比较 (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0 30基本知识18.12±1.33 14.38±2.36 16.704<0.001去污与包装18.69±1.12 13.95±2.42 13.468<0.001灭菌与存放18.13±1.21 14.02±2.97 15.830<0.001下发与回收18.18±1.09 13.21±2.44 15.274<0.001自我防护18.13±1.13 13.97±2.42 15.916<0.001
表3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分,±s)
表3 两组医护人员满意度比较 (分,±s)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9 59回收18.65±0.48 13.43±2.33 12.018<0.001供应18.61±0.39 13.29±2.14 13.396<0.001发放18.87±0.38 13.57±2.32 12.453<0.001无菌物品质量18.89±0.22 13.26±1.78 17.193<0.001服务质量18.71±0.42 13.28±2.25 12.994<0.001总分92.84±2.28 63.81±4.62 29.844<0.001
3 讨论
3.1 采用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对相关诊疗器械集中进行回收、清洗消毒、发放等处理的部门,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的防控水平[8]。采用常规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进行管理时往往对护理人员的管理力度不够,易导致器械清洗不合格、灭菌不合格、交接数量不符合等问题发生。这不仅会影响临床正常诊疗活动,而且会增加患者院内感染风险,进而导致临床满意度下降[9]。3 C 全程优质护理以为临床各科室、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为出发点,通过责任链、无菌链和服务链强调责任制护理、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曾艳等[10]研究采用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器械进行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器械消毒的有效率、科室人员满意度均比对照组高,而器械相关感染的发生率则比对照组低(P<0.05)。表1 显示,观察组器械清洗、包装合格、及时发放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采用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对器械进行管理能有效改善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质量。通过3 C全程优质护理责任链,制订相关器械管理细则、细化管理责任至个人,使护理人员规范开展器械管理工作;无菌链强调对整个器械处理流程实施规范管理,需按照标准对回收、清洗、包装、消毒灭菌及发放各个环节进行专业处理,提升器械管理有效性;服务链强调对护理人员进行强化培训,使其正确认识自身工作内容,规范开展各项工作,有效控制器械管理风险,提升器械管理质量[11-12]。
3.2 采用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帮助降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近年来,临床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使得越来越多的诊疗器械应用于临床,加之手术室运转速率的提升使得器械临床使用率增加,导致器械管理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帮助降低器械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本研究通过采用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细化器械管理方法和制度、合理划分护理人员职责、规范器械管理工作、提升护理人员能力与职责,进而达到提高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果。
3.3 采用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能力表2 显示,观察组护理人员基本知识、去污与包装、灭菌与存放、发放与回收、自我防护评分均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消毒供应中心开展护理管理工作时采用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护理人员能力。研究显示,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医院消毒供应专业护士与床位比显著较卫生部颁布的标准低,且存在在职护士工作综合能力较低致使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管理工作质量不够理想的问题[13-14]。陈美等[15]的研究结果发现,专科岗位分区规范化与岗位轮转精细化培训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新进人员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与满意度评分(P<0.05),强调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岗位胜任能力的培养。因此,消毒供应中心需注重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岗位胜任能力得以提升,以便于相关工作规范、高效开展。3 C 全程优质护理可以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工作职责,提升工作技能、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等,达到提升其工作能力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3.4 采用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有助于提升医护人员满意度表3 显示,观察组医护人员临床满意度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提示采用3 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有效促进临床满意度提升。一方面,采用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能帮助培养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服务意识、减少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临床诊疗工作顺利开展,进而达到提升临床满意度的效果。另一方面,消毒供应中心采用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器械管理后,其各项工作能够更加规范、顺利开展,且诊疗器械能够及时、准确提供至临床相关科室,进而提升临床对器械使用的满意度。
4 小结
本研究在消毒供应中心引入3 C 全程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器械管理,通过组建3 C 优质护理小组、确定医疗器械管理流程、强化护理人员能力,提高器械管理质量、护理人员能力和医护人员满意度。由于本研究仅在南通市1 所三级乙等医院进行调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后续研究可开展多中心研究做进一步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