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不同人群中医五脏症状调查及简析*
2022-02-18林立宇余婉蓉周跃芳秦永菊
文 燕,王 挺,皮 璐,林立宇,陈 珑,何 苗,余婉蓉,莫 慧,周跃芳,秦永菊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1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以发热、干咳、乏力等为主要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在发病1 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胸部CT表现为双肺多发磨玻璃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1]。COVID-19传染范围广泛、致病性较强,对人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对社会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本研究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探讨COVID-19 流行期间人群的中医五脏症状,以期为本次疫情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问卷于2020 年2 月5 日开始发送,截止2020 年2 月10 日,共回收有效答卷5296 份。由于各地启动传染病一级响应,部分被调查者的地域可能为非常期居住地,填写问卷时按当时所在地填写。见表1。
表1 调查人群地域分布情况
1.2 研究对象COVID-19 流行期间的可能受疫情和疫情管控等影响的人群。依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2],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群分为4 级:1级与新冠肺炎关系最为密切,涵盖住院治疗的新冠肺炎确诊者、一线医护及管理人员;2 级为居家隔离的轻症以及医院就诊的发热患者;3 级为与1、2 级相关人群及后方救援人员;4 级为受到疫情防控措施影响的普通公众。
1.3 纳入标准自愿参与调查者。
1.4 排除标准1)对问卷调查排斥者;2)合并重大疾病者;3)有精神病或不能理解题意者。
1.5 研究内容1)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人群分级;2)采用中医五脏健康问卷评估五脏症状评分。
1.6 方法
1.6.1 问卷填写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星APP 网络平台发送中医五脏健康问卷,该问卷经过信度检测,信效度较好[3]。
1.6.2 脏腑定位及标准 问卷共有26个条目,其中第26项为脏腑定位,该项由医师根据问卷结果进行定位。脏腑定位方法与标准参考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以及ZY/T001-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9.0 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非参数检验分析,两组数据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数据分析采用Kruskal-Wallis 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总体情况本次问卷调查人群构成以青年及中年为主,学历以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为主,由于受疫情影响的不同级别人群总体人数不同,本次调查中4级人数为3826人,占总人数的72.24%,其次是1级791人、3级624人和2级55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4.94%、11.78% 和1.04%。五脏症状中以脾系及肝系症状为主的人数在不同分级人群中占比较高,肾系及心系症状为主的人数占比较低。见图1、表2。
表2 不同分级人群中医五脏症状人数分布差异比较
图1 中医五脏症状在4级人群中的分布
2.2 中医五脏症状评分5296 份问卷收回中中医五脏症状均无者342 人,余4954 人均有五脏症状偏倚,其五脏症状总平均分为(9.27±6.30)分。以脾系症状为主者人数最多,为1623 人,五脏症状评分也最高,平均(2.44±1.79)分,其次是以肝系症状为主者,为1124 人,五脏症状平均得分(1.97±1.55)分,以肾系症状为主者及以心系症状为主者较少,分别为692人和688人,其五脏症状评分平均得分分别为(1.61±1.59)分、(1.53±1.77)分。
2.2.1 不同年龄人群症状分布 五脏症状总分最高为未成年组,平均(9.76±7.64)分,其次是中年组,平均(9.32±6.36)分,最低为老年组,平均(8.45±6.36)分。根据Kruskal-Wallis 检验分析,以心系、脾系、肺系及肾系症状为主的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不同年龄组人群五脏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3 不同年龄组人群五脏症状评分比较(±s) 分
组别未成年组(<18 岁)青年组(18~44 岁)中年组(45~60 岁)老年组(>60 岁)总分χ2 P人数60 3487 1295 112 4954心系评分1.92±2.22 1.59±1.78 1.39±1.71 0.97±1.63 1.53±1.77 32.500 0.000肝系评分2.03±1.59 1.96±1.53 2.00±1.60 1.97±1.57 1.97±1.55 0.220 0.976脾系评分2.50±2.02 2.50±1.81 2.32±1.74 2.08±1.61 2.44±1.79 11.362 0.010肺系评分1.93±2.08 1.75±1.69 1.65±1.67 1.27±1.53 1.71±1.69 12.818 0.004肾系评分1.37±1.70 1.47±1.52 1.96±1.70 2.16±1.71 1.61±1.59 99.077 0.000五脏总分9.76±7.64 9.26±6.26 9.32±6.36 8.45±6.36 9.27±6.30 2.490 0.477
2.2.2 不同性别、地域人群症状分布 女性五脏症状总分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以脾系、肝系症状为主,脾系、肝系评分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湖北地区人群五脏症状总分高于非湖北地区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脾系、肝系、肺系及心系评分湖北地区高于非湖北地区,其中心系、肝系及肺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不同性别及地域人群五脏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4 不同性别及地域人群五脏症状评分比较(±s) 分
项目性别地域男女ZP湖北非湖北ZP人数1394 3560 452 4502心系评分1.27±1.64 1.63±1.81-6.664 0.000 1.81±1.95 1.50±1.75-3.138 0.002肝系评分1.76±1.48 2.06±1.56-6.062 0.000 2.16±1.61 1.95±1.54-2.708 0.007脾系评分2.33±1.82 2.49±1.78-3.457 0.001 2.57±1.84 2.43±1.79-1.502 0.133肺系评分1.59±1.65 1.76±1.70-3.208 0.001 1.89±1.73 1.69±1.69-2.524 0.012肾系评分1.65±1.68 1.60±1.56-0.328 0.743 1.57±1.65 1.62±1.59-1.168 0.243五脏总分8.59±6.25 9.53±6.31-5.196 0.000 10.01±6.78 9.19±6.25-2.113 0.035
2.2.3 不同学历人群症状分布 五脏症状总分最高为高中及中专组,平均得分(9.94±6.54)分,其次是初中组,平均得分(9.75±6.33)分,最低为小学及以下组,平均得分(8.25±6.41)分。根据Kruskal-Wallis 检验分析,5 组比较,脾系和肾系平均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5 不同学历人群五脏症状评分差异比较(±s) 分
表5 不同学历人群五脏症状评分差异比较(±s) 分
学历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及中专本科及大专研究生及以上χ2 P人数21 260 513 2963 1197心系评分1.29±1.78 1.61±1.80 1.62±1.86 1.55±1.76 1.42±1.73 7.331 0.119肝系评分1.73±1.61 2.07±1.65 2.11±1.69 1.99±1.53 1.86±1.50 9.349 0.053脾系评分2.19±1.69 2.50±1.76 2.50±1.77 2.49±1.80 2.28±1.76 15.399 0.004肺系评分1.23±1.65 1.54±1.56 1.74±1.65 1.73±1.69 1.71±1.73 5.313 0.257肾系评分1.81±2.04 2.03±1.74 1.98±1.64 1.63±1.57 1.33±1.53 96.378 0.000五脏总分8.25±6.41 9.75±6.33 9.94±6.54 9.38±6.28 8.59±6.21 25.245 0.000
2.2.4 不同级别人群症状分布 五脏症状总分最高为2 级人群,平均得分(12.33±7.10)分,其次是1 级人群,平均得分(10.00±6.67)分,最低为4 级人群,平均得分(9.08±6.26)分。 根据Kruskal-Wallis 检验分析,不同级别人群心系、脾系和肺系症状平均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6。
表6 不同人群分级五脏症状评分差异比较(±s) 分
表6 不同人群分级五脏症状评分差异比较(±s) 分
分级1 级2 级3 级4 级χ2 P人数740 52 584 3578心系评分1.78±1.88 2.34±1.85 1.51±1.72 1.47±1.74 31.092 0.000肝系评分2.04±1.58 2.21±1.78 1.99±1.53 1.95±1.54 2.123 0.547脾系评分2.62±1.86 3.17±2.01 2.41±1.76 2.40±1.77 16.213 0.001肺系评分1.89±1.78 2.59±2.03 1.77±1.74 1.65±1.65 21.925 0.000肾系评分1.66±1.62 2.01±1.76 1.51±1.52 1.61±1.60 5.872 0.118五脏总分10.00±6.67 12.33±7.10 9.19±5.91 9.08±6.26 20.872 0.000
3 讨论
本研究从年龄、性别、人群分级、学历、地域等方面评价COVID-19 流行期间不同人群中医五脏症状。从性别看,女性的五脏症状总分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情绪体验能力、心理以及对周围环境变化的敏锐度较男性高有关,在面对发病快、范围广、影响程度高的COVID-19时症状也更明显。
从年龄看,五脏症状总分较高者为未成年组,未成年组年龄较小,脏腑功能及发育均欠完备,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相较成年人来说弱小身体做出的反应也最为强烈,这可能是作为生物机体面对疾病做出的本能反应。而五脏症状总分最低者为老年组,这可能与对自身身体状况的关注以及现代社会医疗条件的改善等方面有关。
从学历看,五脏症状总分最高为初、高中人群,最低为小学及以下人群,受教育程度不同对COVID-19 的认识存在差异,加之初、高中的升学压力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变化对这两组人群影响可能较大。
从地域看,COVID-19 流行核心区域被调查者五脏症状总分高于其他地区,提示病毒传染的密集程度对不同人群五脏症状有影响。
从人群分级看,1 级人群五脏各系评分明显,反映了总体人群症状的趋势。确诊者、施救者(主要为医务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在环境、睡眠、饮食等方面改变下,罹患COVID-19 的风险也较其他人群增高。2 级人群除了脾系、肺系症状为主外、心系症状也较明显,并且2 级人群的五脏总分高于1 级人群,提示2 级人群的情绪、生活以及对治疗的要求与愿望较1级人群更具有应激性。
总体上看,参与本次调查研究的人群以脾系、肝系、肺系症状为主。本次疫情属中医学“湿毒疫”范畴[4]。湿邪郁闭,伤及肺卫,《瘟疫论》云:“邪自口鼻而入……呼吸之间,外邪因而乘之。”提示病位在肺。但疫毒之邪侵袭卫表犯肺,瘀闭肺络,肺失宣肃,津液不布,烁肺伤津;湿邪郁阻中焦,太阴脾土受克,阳明胃气相乘,水液代谢及中焦运化失常,肝失疏泄,气机郁滞,三焦水利不通,痰湿内生,加上疫毒凶猛,发病迅速,由表入里,表里同病,病位以上、中二焦为主。《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三焦为水液代谢的渠道,联系全身气血津液,融全身而通行,一处或阻或虚,水液代谢及气机运行必受影响。
本次疫情为湿热裹挟疫毒侵犯人体,患者舌苔表现以湿盛为多,湿邪既为病因,也是病理产物。脾胃虚弱,湿邪内生,湿热互结,疫毒加重,因此诊治时要重视脾胃功能的恢复,即《景岳全书》中“凡欲察病者,必须先察胃气;凡欲治病者,必须常顾胃气。”根据本次疫情中人群暴露出的症状、证型及疾病发展变化,其病理特点以热、湿、虚、瘀、痰为主,治疗可以宣肺、调中、渗下及分消走泄为治则,分轻重症、急性期恢复期辨证论治。早期轻症宣肺解表、化湿清热;郁闭化热者清气分热;重症患者邪侵心包,当营血两治;病情危重者扶虚泻实,随证而治;恢复期因虚损之脏腑辨证施治,用药宜轻宣,徐缓图之。在疾病初期清宣疏散,进展期化湿清热、祛痰化浊、活血解毒,疾病后期益气养阴、健脾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