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几种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试验简报

2022-02-18谢志娟王律杜晓君马丽云王兴涛张海燕陶红娟吴冬乾

上海农业科技 2022年1期
关键词:靖江市赤霉病多菌灵

谢志娟 王律 杜晓君 马丽云 王兴涛 张海燕 陶红娟 吴冬乾

(1靖江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科,泰州 214504;2靖江市农业科学技术推广中心农业试验科,泰州 214522)

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 FHB),是小麦生产上、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病害[1],在我国淮河以南麦区及长江中下游麦区发生较为严重。据研究,小麦赤霉病的流行发生受天气的影响较大,是典型的气象型病害,其传播和侵染率与小麦扬花期间的温度、湿度、降水等天气状况密切相关[2]。

近年来,江苏省靖江市小麦赤霉病流行频率增加、危害性加重,例如,2012年、2014年和2016年,靖江市小麦赤霉病发生程度均为较重。鉴于当前小麦赤霉病病菌对多菌灵类药剂已产生抗性[3-5],故靖江市在当地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开始逐渐淘汰多菌灵类药剂。同时,经各地试验探索与实践应用,戊唑醇类药剂和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类药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6-9]。在此背景下,笔者选用2种戊唑醇类药剂和1种氟唑菌酰羟胺类药剂,进行了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药效比较试验,以期为靖江市小麦生产上大面积防控小麦赤霉病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相关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于2021年在靖江市进行,试验田土壤为淤泥土,pH为7.8,土壤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水稻。供试小麦品种为“宁麦13号”,采用常规栽培管理,施药时小麦长势中等,与大面积种植田块的小麦无明显差异。试验对象为小麦赤霉病。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每667 m2药剂施用量):(1)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5 mL(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提供),(2)50%戊唑·百菌清SC 40 mL(江苏邦盛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提供),(3)45%戊唑·福美双SC 90 mL(江苏省盐城双宁农化有限公司提供),(4)清水对照(CK)。每处理重复3次,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为222 m2。

1.3 试验方法

各处理于4月9日(小麦扬花5%)第1次施药,4月16日第2次施药。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施药,每667 m2兑水40 kg,喷细雾。

1.4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第1次施药时(4月4日),天气晴好,日平均温度为13.5 ℃,相对湿度为59%。施药前10 d平均气温为13.8 ℃,降雨日为6天,降雨量为18.4 mm。施药后10 d平均气温为15.0 ℃,降雨日为2天,降雨量15.2 mm。施药期间,气温正常,降雨较少,药剂未有被冲刷的迹象,药效发挥正常。

第2次施药时(4月16日),天气晴好,日平均温度为16.4 ℃,相对湿度为79%。施药后10 d平均气温为17.5 ℃,降雨日为2天,降雨量为15.0 mm。施药期间,气温正常,降雨较少,药剂未有被冲刷的迹象,药效发挥正常。

1.5 调查内容和方法

1.5.1 安全性调查

在小麦扬花初期和小麦扬花中后期施药后,田间目测3种药剂对小麦生长、灌浆、结实等有无明显不良影响,并与清水对照区(CK)的小麦生长情况进行对比;于小麦成熟期,观察各药剂处理区小麦落黄情况。

1.5.2 防效调查

于5月7日进行药效调查,每小区随机选取4个点,每个点调查100穗,调查病穗数和病级数,计算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

病害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以下;2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4~1/2;3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1/2~3/4;4级,发病小穗占全穗的3/4以上。

计算公式:病穗率=(病穗数÷调查总穗数)×100%,病情指数=[∑(各级病穗数×病级数)÷(调查总穗数×4)]×100,病穗率防效=[(对照区施药后病穗率-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穗率)÷对照区施药后病穗率]×100%,病指防效=[(对照区施药后病指-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指)÷对照区施药后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安全性

经田间观察发现,3种药剂在小麦扬花初期和小麦扬花中后期使用,对小麦生长无明显不良影响,施药处理区与清水对照(CK)相比,小麦扬花、灌浆、结实均无任何差异,说明供试的3种药剂在本试验剂量下对小麦生长安全。

在小麦成熟期观察各药剂处理区,施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的小麦色泽金黄,而施用50%戊唑·百菌清SC和45%戊唑·福美双SC的小麦色泽相对暗沉,说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的落黄效果较好。

2.2 防 效

由表1可知,每667 m2施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表现最好,其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93.75%和96.97%,均显著高于其他2个药剂处理;每667 m2施用50%戊唑·百菌清SC 4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8.75%和73.70%;每667 m2施用45%戊唑·福美双SC 9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率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为62.50%和69.70%。

表1 不同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药效试验结果

3 小结与讨论

小麦赤霉病病菌侵染小麦后,不仅会造成小麦严重减产甚至绝收,而且还会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其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属于剧毒或中等毒物,严重危害人畜健康,被欧盟认定为三级致癌物,故我国严格规定小麦赤霉病病粒率不得超过4%,麦粒中DON含量超过1 mg/kg时即不可食用。

目前,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措施依然是进行药剂防治,但长期单一或重复使用同一类药剂,如多菌灵类药剂,会导致多菌灵类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下降,小麦赤霉病病菌也已对多菌灵类药剂产生抗性[10];同时,多菌灵类药剂能刺激小麦赤霉病病菌产生DON毒素,且产毒能力更强[11]。而多地试验研究发现,新型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对小麦赤霉病病菌的控制效果较好。例如,沈静霆等[12]研究发现,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达96.17%,其与丙环唑复配后,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仍然较好,且对促进小麦生长、增加小麦产量的作用显著;缪康等[13]研究发现,20%氟唑菌酰羟胺SC在小麦扬花30%~50%时施药,对小麦籽粒中DON毒素的控制效果达97.48%。本试验结果表明,供试的3种药剂均对小麦生长安全;每667 m2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5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以及小麦的落黄效果均最好,每667 m2用50%戊唑·百菌清SC 40 m或45%戊唑·福美双SC 90 mL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均在60%以上,但对小麦的落黄效果一般。因此,在小麦生产上,建议每667 m2用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 65 mL防治小麦赤霉病,而在小麦赤霉病一般发生年份,可每667 m2用50%戊唑·百菌清SC 40 mL或45%戊唑·福美双SC 90 mL与200 g/L氟唑菌酰羟胺SC轮换使用,从而延缓小麦赤霉病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猜你喜欢

靖江市赤霉病多菌灵
小麦赤霉病农药专利资源评析
Reading in My Life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啤酒中的“多菌灵”会致癌,它真的有那么毒吗?
60Coγ射线辐照降解多菌灵、噻菌灵和甲基托布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