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正创新 与时俱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2021年经济工作监督侧记

2022-02-18孙晓燕

山东人大工作 2022年1期

□刘 婧 孙晓燕

2021年以来,青岛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履职担当、攻坚克难,坚持与时俱进、把握趋势,瞄准热点、紧扣重点,创新推动人大经济工作监督走深走实,为青岛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人大力量。

坚持党建引领 脚踏实地服务发展大局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用党建引领人大经济工作监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继续发力青岛市项目落地和“双招双引”工作,更加注重提高实效,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截至去年11月底,组织2轮重大项目和1轮秋季集中开工项目的落地督导核查,对356个项目的建设推进情况进行监督,完成专项督导和监督核查报告,并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为市委决策提供科学参考,助力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全年完成两轮“双招双引”攻势督促调研,组织召开“双招双引”攻势质询会议,完成分析报告和总结材料多篇,梳理剖析具体问题19项,提出22条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有力推动青岛市“双招双引”工作量质齐升。

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 设立“青岛企业家日”

企业家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为了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进一步激发企业家干事创业、开拓创新的激情,去年6月份,常委会对设立“青岛企业家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法定程序展开深入调研,参考外地部分城市做法,提议增加常委会会议议题,以重大事项决定形式设立“青岛企业家日”。去年10月21日,青岛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设立“青岛企业家日”的决定》,这对于营造浓厚的尊企爱企的社会氛围、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培育创新创造土壤、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市将企业家日法定化的做法,入选国家发改委在全国推广的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首批典型案例。

勇啃“硬骨头” 打出营商环境监督“组合拳”

2021年10月21日,青岛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青岛企业家日”的决定》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在优化营商环境监督中,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着重在六个方面创新突破。一是持续监督。从2018年起,连续四年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开展监督工作,久久为功,全面推动。二是依法监督。对国务院行政法规和省、市两级地方性法规开展综合式执法检查,对全市优化营商环境情况问诊开方。三是监督方式灵活多样。常委会依法行使监督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在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的同时,设立青岛企业家日。同时,综合运用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专题调研、第三方参与、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审议意见办理等方式相结合的“组合拳”,并辅以问卷调查、制作问题参考片、电视网络直播等形式,监督成效明显。四是深入调研。常委会利用半年的时间开展全方位调研,多次召开人大代表、专家座谈会,深入基层、深入企业,联合社科院开展深度、系统调研,采取问卷调查等形式,充分听取各级人大代表、市民、市场主体的意见建议,同时,通过与所涉及的30多个政府部门和中央、省驻青单位开展互动,形成共识,强化实效。五是深挖问题。深挖当前全市营商环境的深层次问题,制作问题参考片,以大量的图片、数据对比分析和生动案例,概括了16项主要问题,客观展示了全市营商环境的现状,为专题询问提供了重要参考。在专题询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直击要害,向市政府部门提出了涉及产业布局、招商引资政策、基础设施配套、惠企政策落地等一系列问题,并根据回答情况整理审议意见,督促政府办理改进,有效推动全市加快营商环境优化步伐。六是提升实效。在系列监督之下,政府在大力改进审批服务的同时,去年10月份发布实施《青岛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行动指南。

紧扣趋势发力 开启“四新”经济发展新局面

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对“四新”经济开展视察调研

“四新”经济已经成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引擎,是决定一个城市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青岛市人大常委会紧紧把握经济发展趋势,首次对“四新”经济开展监督。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边学边干边提高,学习先进城市经验做法,整理出《部分先进城市推动“四新”经济发展经验做法和政策摘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对标先进、深入基层,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企业、人大代表和政府部门的意见建议,挖掘出全市“四新”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梳理出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建议,形成专题报告,报市委领导决策参考,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四新”经济的发展。截至去年12月底,青岛市出台了轻资产类“四新”经济项目评价办法、新经济潜力企业库管理办法等9项制度方案,完善了支持“四新”经济的各类政策,为全市“四新”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深入调查研究 以“小切口”做实监督“大文章”

2021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着重从“小切口”入手,聚焦新情况、新问题以及全市的短板弱项、痛点堵点,深入基层调研,广泛倾听民声民意,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强的意见建议,力求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解决“大问题”。全年共完成“标准地”改革、“四新”经济、工业互联网、固定资产投资与项目招引落地、氢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等10个“小切口”调研,坚持深入调研、整理分析、提出建议“三步走”的调研方法,群策群力,开展集体研究,有效提升业务骨干的整体业务水平和能力。截至去年11月,4项报告获得青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批转相关职能部门办理,推动了多项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