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重点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侧记

2022-02-18刘慧敏

山东人大工作 2022年1期

□本刊记者/刘慧敏

2021年12月6日至10日,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我省部分全国、省人大代表赴泰安、济宁、菏泽三市,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行重点专题调研,并视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代表们带着问题、怀着期许,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思索不止,脚步不停……

护好“一湖碧水” 擦亮生态底色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八里湾泵站紧邻东平湖。12月7日上午,代表们站在八里湾泵站瞭望台上,放眼望去,阳光照耀下的东平湖波光潋滟、水天相接,景色令人沉醉。

东平湖是我省第二大淡水湖,是黄河下游唯一重要蓄滞洪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重要枢纽、京杭大运河重要节点,也是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2021年12月7日,代表们实地察看八里湾泵站、东平湖生态隔离带及环湖路建设、石洼分洪闸等现场

曾几何时,东平湖一度受滥捕滥捞、乱圈乱占、乱采乱挖等问题困扰,湖区生态环境和景观遭到破坏。近年来,东平县开展清网净湖、餐船取缔、游船整治、环湖生态隔离带建设等攻坚行动,关停沿湖607家污染企业,清理网箱网围12.6万亩,东平湖变了模样、换了新颜。

水质是否达标是检验治理情况的重要标准,代表们听到东平湖水质常年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标准以上,局部达到Ⅱ类标准时,不住点头。“东平湖岸野鸭、水鸟比较多,说明东平湖水质和周边生态环境大幅改善。”全国人大代表、胜利油田采油工首席技师吴娟说。更让代表们欣喜的是,被称为“鸟类大熊猫”的极度濒危物种青头潜鸭频频出现在东平湖岸,最多时能达300只以上。

全国人大代表、泰安市泰山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副校长宋文新表示,对此次调研视察活动,他期盼已久。“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四次会议上,我们几位代表联名向大会提交了关于东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建议。这次调研,近距离感受到了东平湖生态治理取得的喜人成果。”

在东平县调研期间,代表们不时看到《山东省东平湖保护条例》宣传横幅和标语。9月30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该条例,并明确于12月1日起施行。条例对破坏东平湖生态的行为加大执法和处罚的力度,进一步为东平湖生态保护提供法治保障。代表们建议,要以条例实施为新起点,持续抓好东平湖综合整治,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努力让群众生活“因水而美”。

“搬”出好日子 黄河滩变“幸福滩”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却故土难离。黄河,在山东留下1702平方公里的滩区,60万群众居住其间,曾饱受黄河泛滥之苦。

在菏泽市鄄城县旧城镇六合社区,代表们实地参观了鄄城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展览馆。“苦难之忆”场景的设置,向代表们生动展示了洪水过后滩区墙倒屋塌、满目疮痍的状况。

万里黄河奔腾依旧,千里滩区换了人间。

搬出“水窝子”、住进“新社区”,2000多户滩区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六合社区。目前,4个村台已流转土地2万亩,计划种植金银花、党参等中药材,确保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崭新整洁的房子里居住,在家门口创业车间打工挣钱,还有标准卫生室、幼儿园、小学、社区服务中心等设施,有的村台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远程连线就诊。如今,黄河滩正在变成‘幸福滩’。”全国人大代表、枣庄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王凌表示。

12月9日,在菏泽市东明县沙窝镇二号村台尚庄社区尚庄小学,代表们穿行于朗朗读书声中。学校不仅有宽敞明亮的教室,科学实验室、美术室、高标准运动场等也一应俱全……这让不少代表直呼“想不到”。

提高教育质量,不能仅有硬件,软件也必须跟得上。尚庄小学教师王慧燕大学毕业以后考回滩区。她告诉代表们,如今像她一样的年轻老师越来越多。“新学校建成以后,我邀请曾在滩区任教多年的爷爷和妈妈来学校里转一转,他们直呼我赶上了好时候,有福!”

“长在黄河边,喝着黄河水。我从小目睹黄河对改善家乡发挥的作用和作出的贡献。但每逢黄河枯水期,我就跟着大人到离村庄很远的地方去担水吃;遇到黄河水泛滥,村庄周边就变成‘一片汪洋’,庄稼减产减收。”全国人大代表、东营市湿地城市建设推进中心职工张金海说道。2020年3月8日,张金海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与大家分享了发生在身边的“黄河故事”。“这几年深深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道路越来越整洁,天空越来越蓝,湿地越来越美,‘城在湿地中,湿地在城中’,越来越多的鸟儿在这里安了家。”

锚定高质量 铺就发展“新画卷”

调研视察中,代表们发现,黄河之畔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2021年12月8日,代表们先后到济宁港航梁山港、梁山县黄河新苑社区、山东经典印务公司等地进行实地调研,详细了解梁山港运营和发展,黄河滩区迁建群众安居、就业以及民营企业发展等情况

代表们欣喜地看到,作为具有“公、铁、水”联运功能的综合性现代化大型港口,济宁港航梁山港打通了济宁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对外开放新通道;鄄城睿鹰基地建成行业内第一个全产业链柔性化智能制造共享平台;东明石化被列为全省三大石化产业发展聚集区;旭阳集团策划实施尼龙6、尼龙66两个产业链21个项目,总投资245亿元,近期可打造国内第二个尼龙生产基地……在黄河润泽的齐鲁大地上,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就。

“东明石化作为黄河入鲁第一站上的高端化工企业,有责任实现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做好沿黄流域产能整合、项目规划等,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全国人大代表、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湘平介绍,“‘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三步走’战略完成东明石化产业园区发展规划。第一步,完善产业链工程;第二步,减油增化工程;第三步,绿色化工新材料工程。这个项目开发成功后将填补世界空白,为我国炼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

一连串的数字,也见证着强省步伐:前三季度,实现生产总值60439.2亿元,同比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5.8%;就业和收入势头增强,城镇新增就业97.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6%和11.8%;高技术制造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7%和17.1%……

代表们认真听取介绍,仔细察看现场,争取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在不住赞叹的同时,也纷纷建言献策。“要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落实好能耗双控措施,严格控制‘两高’项目上马,让绿色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要鼓励工商资本下乡发展高效农业。一般认为农业产出低、效益低,不愿投资农业,但现在用科技武装的现代化农业已经插上科技翅膀,可以像工业一样实现高效、高产。”“要加大资金整合和财政支持力度,吸引更多好项目落户滩区。”

奏响“大合唱” 集思广益建诤言

“收获颇丰、不虚此行,一路精彩、一路感动。多少年来,黄河滩区群众祖祖辈辈与‘安居难’为伴。可以说,黄河滩区迁建工程是改变滩区群众命运的历史性变革。”全国人大代表、含氟功能膜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永明说,“更让我没想到的是,滩区村台上建起了便民服务站,很多业务在家门口就能办,设施配套非常齐全。”

5天时间,代表们的身影忙碌而“走心”,他们将调研视察的感受、思考凝练成一条条真诚的建议,用真知灼见奏响了“黄河大合唱”——

“调研视察时,我看见许多老年人在楼下晒太阳。”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孙伟建议,提升乡村卫生室、乡村医生的水平,开展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保障患者能够在当地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实现“花很少的钱治好病”,提升滩区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幸福感。

“建议把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前后对比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史料,把记忆乡愁作为热爱家乡的重要内容,赓续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基因,讲好黄河故事,推动形成保护黄河的浓厚氛围。”宋文新说道。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山东产量在10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大县,有80%分布在黄河沿线。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主任于安玲希望,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基础建设,使基本农田达到旱能浇、涝能排,提高农业抵御干旱和洪涝灾害的能力,确保粮食产量。

“好土地才有好生活,没有好的土地、好的生态就没有健康的农业。”全国人大代表、曹县磐石街道五里墩村党支部书记王银香认为,要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大力推进水资源节约,提高群众珍惜、节约、保护水的意识,关注土地源头质量,发展好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循环农业等。

“努力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是山东必须肩负起的重大使命和重要责任。当前,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进入纵深实施的关键阶段,在形成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工作格局中,我们还有许多文章可以做。希望沿黄城市在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蹚出新路径,在加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取得新突破,以新作为开创新局面,再创新辉煌。”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随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