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我国未来少儿合唱教育的发展举措

2022-02-18侯文婷

大众文艺 2022年2期

侯文婷

(上海音乐学院,上海 200031)

音乐教育的目标是通过音乐培养人、培养文化人。少儿合唱教育对培养儿童音乐综合素养、形成完善人格、塑造音乐文化人具有十分重要、积极的作用。随着美育教育重要性意识被唤起,愿参与合唱、并长期接受合唱训练的少儿群体正日益庞大。近年来,除了学校音乐教育之外,社会公办和民办管理体制下的少儿合唱团体如火如荼地开展,但离高质量的合唱艺术尚存有较大差距,多数社会少儿合唱团的艺术水准有待提高,例如缺乏扎实的声乐技巧、良好的音准、统一的音色、准确的节奏、融合的声部和对风格的精准诠释等。现阶段,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理解的、并有能力控制的、自然而然成为我们生活一部分的合唱艺术。音乐艺术自身所包含的领域是广泛的,并非只体现单纯的音乐性,通过合唱培养综合的音乐文化人,应在未来的少儿合唱教育中有所渗透。因此,笔者认为提高我国少儿合唱教育水平可从合唱教学规划、课程设置、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方面加以完善。

一、加强教学规划,优化课程设置

少儿合唱教育需加强教学规划、优化课程设置。教育是一种超前性的工作。首先,教学规划是教育者把控教学进度的标尺,其不仅代表了合唱教师个人对教学工作的科学规划,同时也为团队的合作者提供了清晰的工作预告,目的在于明确工作进程与分工、分析工作难点与疑问、提前预设问题。制定详细的教学、课程规划对教学具有引领意义,履行前瞻性的教学计划计划更有利于教学各环节井然有序开展。由于合唱艺术实践涉猎领域广泛多样,合唱团往往面临每学期额外加入的教学任务,例如临时性演出、交流、比赛等活动,常规教学进程势必会受到影响,尤其是承担大量社会艺术实践活动的民办合唱团,指挥不得不打破教学进程,甚至终止常规教学而针对性为社会艺术活动。因此,设定教学规划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了蓝图,有助于教师个人井然有序安排教学,对团队其他教师而言,亦发挥了纲领性的指导作用,为高效开展合唱教学提供坚实基础,使教育目标导向更为清晰。

童声合唱是一门涉及视唱练耳、基本乐理、歌唱技能、音乐感受及音乐表现等多门学科的综合艺术,通过合唱训练可全方位提高团员的音乐素质。一支优秀的合唱团队,更需要团员具备综合的音乐技能。现阶段,多数少儿合唱团虽已在常规训练加入一定比例的视唱练耳和乐理教学,但因实际排练时间有限,音乐基础理论与技能在教学中被压缩授课时间的状况比比皆是,指挥难以兼顾每位团员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水平,教学成效也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合唱训练过程中,团员自身具备扎实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是精准诠释作品的关键所在,若想进一步提升团员快速理解、掌握作品的技能,提高团员对音乐基础知识训练的重视,除了合唱训练之外,建设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开展基乐课为团员打下扎实的音乐基本素养,是顺利开展高水平合唱教学的前提。基乐课,不仅只是理论上的乐理课,更是动态培养团员内心听觉的音乐基础知识与技能课,其借鉴了专业音乐教育训练中开设视唱、练耳、乐理课程的形式(俗称“小三门”),将三大版块知识加以融合后独立授课,对团员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通过训练视唱练耳,可以帮助团员建立精准的音高概念和良好的内心听觉,掌握准确辨别节奏的能力;通过学习乐理知识,可以帮助团员掌握正确的读谱方式,快速掌握作品的结构,从而提升团员对音乐的了理解力以及音乐记忆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不再只局限于课堂面授的形式,除了完善课堂相关教学设置之外,也可借助新技术做好课后教学工作。合唱教育虽是以群体为单位开展的,但在培养集体意识的同时,指挥因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加强对个别团员的关注,例如课外可充分利用新技术拓展教学手段,采用微信课堂等方式督促团员课后练习,通过扩大教学空间范围、扩充教学容量的方式为个别团员针对性指导。因此,加强教学规划,优化课程设置,使合唱训练逐步形成科学体系是我国未来少儿合唱教育发展中需普及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基乐课、微信课堂等形式弥补了各模块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因时间所存在的局限,有助于团员掌握良好的读谱能力和视唱练耳水平,为团员奠定了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无形中提高了作品的排练效率,促进团员能力螺旋式上升。

二、注重内涵建设,完善教材创编

少儿合唱教育应注重内涵建设,完善教材创编。教材是课程建设目标的具体表现,通过系统、科学、循序渐进的教学内容设置,促进课堂教学有本可依、有迹可循,更利于教师对教学进行阶段性总结。同时,教材建设有利于团队教学进程更为体系化,将教材作为配套课程的并行文本,是教育者对教学进程合理规划的直观体现,是团队积累建设的必要保障。因此,合唱教育者应完善教材编创工作,对合唱教学内容进行归纳整合,编写出适用于不同课程、不同班级的教材,使合唱训练不再只局限于课堂动态传授的层面;同时,教材保证了教学过程的可参照性、延续性、整合性,为团员练习、预习、复习提供最为直观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团员快速掌握技术要领。

我国目前拥有独立教材的少儿合唱团总数极少,在未来发展中,合唱教育者应将汇编教材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之一。教师应明确不同年龄段团队的教学目标,综合团员认知、身理特征及歌唱中的常态化问题,结合训练作品中的常见教学难点设计编订教材;实际投入教学执行运用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做好教学总结,定期通过实践获得教学反馈后,仍需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形成最符合个人教学方法、最匹配团队教学水平的相关教材,为团员练习合唱建立清晰明确的指引。

随着课程设置体系逐渐多样化,教材理应随着课程设置的变化及时做好完善。除了创编视唱练耳、乐理各类练习教材,教师可将与合唱教学相关的声乐训练汇编入本,例如气息练习指南、声乐练声曲等均可循序渐进设定。现阶段,在教学材料管理方面,多数合唱团教师习惯于将练习作品单页印刷进行发放,由团员自备谱夹管理,这种方式虽然减轻了教师工作量,但实际课堂中,团员出现遗漏、差页、损坏的情况比比皆是。指挥可将教学作品简装制定成册,既为团员练习提供便捷,也便于团队资料文案存储,日渐形成教材库基础,巩固团队内涵建设核心。鉴于部分合唱团目前缺乏独立编写教材能力的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应当组织专家编写一套适合普遍少儿合唱团运用的系统化教材,可按教学单元进度分别编写为独立的学科文本,也可以将各学科进行融合设置,编写循序渐进的分级教材,为合唱教育水平弱地区缺乏经验的教师规划教学进程提供教材资源。

三、提高师资水平,拓展培养模式

提高师资水平,拓展合唱指挥人才、合唱作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提升我国未来少儿合唱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在合唱教育师资培养问题上,我国目前需要建立一个从基础音乐教育到高等音乐教育的统一的、科学的、严谨的音乐教育体系,需要制定一个长远的培养高水平的合唱指挥师资队伍的规划。首先,高校在开设合唱指挥课程时,应注重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注重指挥音乐专业技能的长期训练。现阶段,具备编曲才能的新锐合唱指挥相继脱颖而出,因此在指挥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中,应当增设和声、曲式、复调训练的比重,加强指挥音乐创作的才能,培养复合型的指挥人才。其次,指挥应当及时关注当下最新的合唱教学方法,积极参加大师班等教育交流活动,汲取其他团队优秀的教学模式及管理策略,不断更新、创新个人教学方法。艺术教育不应抛开艺术文化知识的传输,适当融合与合唱、作品相关知识的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特征,帮助学生了解艺术文化的发展脉络,体会不同时期音乐风格的创作特点,从而更快速理解作品的情感,以及精准地诠释作品内涵。因此,加入音乐赏析,在合唱教育中培养真正的音乐文化人,对提高团员的整体音乐素养是卓有成效的。除了合唱训练以外,指挥应当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结合奥尔夫、柯达伊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方法手段设计课堂,帮助团员从多方面掌握合唱技能的培养。

推陈出新是团队生生不息的原生动力,除了及时革新教学方法之外,指挥应不断开阔眼界思维,拥有创新意识,可将舞蹈、情景教学融入合唱教学,是我国少儿合唱未来走向多元化的重要形态。集声、形、表为一体的合唱表演,对团员的形态面貌必然有所要求。合唱教学中,指挥应保持对作品诠释的高标准追求,探索多元化、多形式的艺术模式,指挥应打破单一歌唱的格局,大胆对作品进行表演形式的灵活再创作,适当选择艺术表现力较丰富、节奏特征较有特色的舞曲类合唱作品进行舞律动或舞蹈设计,开展相关的肢体律动训练,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团员通过练习合唱感知音乐元素的变化,体会艺术丰富多样的表现力,激发想象力。指挥作为领导者,需要拥有建立曲目库的意识,为合唱团的选曲提供保障。曲目库作为资源中心,其作用并非仅体现在曲谱的总数上,而是指挥根据实际演唱的曲目整理出可用的曲目资源,通过训练不断总结团队擅长演绎的曲目类型和喜好,积累教学经验和排练方法,从而在教学中建立属于指挥和团队的个人风格。一名优秀的合唱教育者,应当善于利用当下的新技术、新手段,不断为获取教学资源另辟新径,例如善于利于网络、图书馆资源等,查询收集不同国家的优秀少儿合唱作品,拓展曲目量的积累;同时,也应当具备版本比较的能力,利用网络搜索国外优秀团队的动态,及时更新对国内外最新少儿合唱教学差异性的认识。

针对作曲家方面,高校作曲专业应做好分类培养工作,加强合唱作曲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我国少儿合唱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困境,是适合儿童演唱的、真正具有高艺术水平的作品库量有限,指挥在选择作品时仍面临选择面较窄、曲风较单一的困扰。优秀少儿合唱作品的匮乏,直接影响合唱团在演唱风格上难以有所突破。从资源角度来看,我国不缺乏优秀的作曲家,但其中优秀的合唱作曲家却为数不多,固然会出现好作品难求,好作曲家难寻的局面。因此,我国少儿合唱教育能否有质的飞跃,仍需各高校针对社会需求做好合唱作曲人才分类培养工作。作曲家不仅需要创作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具有文化底蕴、传播美好思想的少儿合唱作品,还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团员的声域特色和演唱技术创作的优秀作品。因此,专业院校在培养作曲专业人才时,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合唱作曲专业人才,将专业的合唱曲写作训练纳入为专业科目之一,并为作曲专业团员创造亲自参加少儿合唱团合作实践的机会,为培养未来优秀的合唱作曲家奠定基础。

作曲家与指挥是合作者、是朋友,共同努力才能取得作品的良好艺术效果。随着合唱教育的发展,年代尚久、声部变化较为简单、曲风陈旧的作品已然无法满足当下合唱教学的普遍需求,日益成熟的合唱团体已逐步开始拓展自身演唱风格个性化的领域,因此,打造良好的合作交流平台,建立委约创作模式是指挥与作曲家开展合作的良好途径。委约有利于作曲家针对不同年龄段团员的声音特色、演唱水平等综合因素,为团队打造专属作品。这种量身定做的模式,满足了不同合唱团上升过程中对作品的需求,有利于合唱团延续优势,突显独具一格的特色,促进团队多元化发展。推广长久的委约模式可促进作曲家、指挥、合唱团彼此共同成长,源源不断的作品通过委约产出模式,不仅缓解了我国合唱作品匮乏的现状,也为我国的作曲家在音乐作品创作领域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极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提高我国少儿合唱艺术水平。同时,委约机制有利于形成合唱作品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维护作曲家利益,促进合唱作品产业的良性循环,是我国未来少儿合唱特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合作机制

少儿合唱艺术未来的发展无法离开相关教育部门的多方扶持。我国整体合唱水平相对于西方合唱艺术水平而言仍有较大差距,除了不断提升指挥的整体教学水平之外,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助力合唱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实基础。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各区域对开展音乐教育的力度和热度亦不尽相同,以北京、上海、深圳为首的少儿合唱教育目前虽取得一定成果,但我国整体合唱教育水准的提升与突破,仍需有关部门加强对艺术教育的改革力度,寻求适合本土的少儿合唱教育模式。

提高少儿合唱教育质量,政府及教育相关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构建合作机制,实现合唱教学资源的有效分配。首先,各省、市、区级政府应适度增加对合唱教育事业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可通过设立文化基金项目制等方式,为各少儿合唱团艺术实践提供项目申报,不仅为合唱团提供了拓展自身的资金保障,更有利于指挥将日常实践加以成果转化、及时做好教学经验积累和总结。

此外,构建合作机制,加强不同省市、区域间合唱文化交流,是逐步缩小经济发展较弱城市与一线城市合唱教育水平差距的必要举措。合唱联盟协会应主动为指挥们构建学术交流平台,定期邀请国内权威、优秀的指挥教育开设工作坊、师资培训班等活动,为基层教师提供观摩交流的机会,不断扩展视野开拓创新意识。为进一步加强少儿合唱艺术实践交流,各地可联合开展高质量的少儿合唱艺术展演达到以赛促练的效应,针对团队参演作品的难度、风格、表演形式等设立多维度的考评标准,通过展演评选优秀团队、优秀指挥、促进参演合唱团提升教学水平、拓展团队能力,从而不断提高合唱教学水平。同时,官方也可针对合唱节中演唱的新作品,评选优秀的作曲家,促进更多有才能的作曲家投入到少儿合唱作品的创作中。

结语

提高合唱教学水平并非一蹴而就,教育者需不断探索并完善教学中各领域的相关建设。教育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名优秀的合唱教师,除了自身兼具专业的音乐技能,更应锲而不舍地创立出一套科学、有效、推动团队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应对团队成员的共性及个性发展持有敏锐监控力,善于捕捉合唱教学最新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思想,拓展教学资源,丰富个人认知,完善教学手段,敢于对不同风格、难度的作品进行尝试,并不断培养追求高标准事业的决心。

在音乐教育兼容并蓄发展的道路上,只有教育者不断具备了甄别的能力,提高眼界、努力探索更科学、更先进的教学模式,我国的少儿合唱教育事业才可日臻完善,寻得更好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