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音乐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研究*

2022-02-18

大众文艺 2022年2期

丁 星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杭州 310000)

音乐教育能够很好地感染学生,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为“思政”)提供了有益的突破口,在落实大学生“道德素养为根本、政治水平过硬”上,都是特别好的一种方式。音乐教学的内容通过渗入“思政”教育素材,能够让学生在感受、体验音乐艺术的同时,浸润学生的情感。将“思政”教育纳入音乐教学中,使二者相辅相成,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音乐艺术活动成为学生喜爱、乐于接受、身心放松的一种重要内容与方法,在音乐教学中渗入“思政”教育,也使得说教痕迹不明显,让学生乐于接受。

一、音乐教育在“思政”中的功能以及意义

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音乐能够为学生带来非常大的情感感染作用。将“思政”教育渗透到音乐当中,通过欣赏具有革命精神的经典红歌,能够使学生在音乐的渲染中备受鼓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精神。用经典的民族传统音乐,感受作品中历史的变迁,吸纳中华民族的精神特征,震撼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集体合唱更是锻炼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最好方式。在集体合唱当中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通过集体的共同努力取得演唱演出的良好效果,同时歌曲的内容与情感也感染、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观念,为学生完善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康的心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艺术鉴赏能力

音乐教学本身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艺术美,通过将“思政”教育与音乐教学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对音乐情感丰富性的感知。另一方面通过“思政”的内涵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音乐的艺术鉴赏能力,就是需要学生去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并结合音乐作品的内涵,挖掘其中的思想性,在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与情操的认知,参悟社会、人生的哲理,从音乐当中获取正确的道德价值,形成更健全的理想人格。

二、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与音乐教学结合的现状

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至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高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热爱音乐是高校学生所具有的普遍爱好。音乐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染力,能够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但是有些高校的音乐教学授课方式还没有改变,主要以知识、技能的传授为主,忽视了音乐内涵的深层挖掘。为扩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应将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寻找音乐教学渗入“思政”教育的突破点,通过课程建设构建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1.大学生“思政”辨别能力薄弱

大学生在紧张奋战的高考之后进入向往已久而陌生的大学,高中与大学的转折,为新生带来了许多的困惑,往往会懈怠或迷茫,很多大学生抱着考试六十分就可以的思想,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和目标。这种情况下容易受社会的不良观念诱惑,对大学四年的发展,甚至人生产生不利影响。大学生“思政”工作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要求、是国家的要求,也是青年一代健康成长的要求。高校的“思政”教育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的需求,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循循善诱地督促学生进步。当今的大学生喜欢互联网,信息量巨大的网络空间不仅提供了学生便捷的知识和交流,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大学新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不够成熟,在面对诸多的信息当中不能够很好的辨识善恶,非常需要“思政”教育的正确引导。而在学生的个人音乐爱好中,也容易陷入不良追星,受到一些品性不端艺人的影响。所以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结合,能够双管齐下,通过优秀音乐作品与创新的音乐教学,引导学生朝向积极、乐观、热情、向上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政治观念,端正音乐学习态度。

2.音乐教学“思政”建设任重道远

高校“思政”教育和音乐教学结合目前尚没有相应的、完备的体系,往往是学校有思政要求,但是在学科教学上却不够落实;学校有学科思政的目标,但却没有更好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不能贴近学生的需求。首先,高校在音乐与“思政”管理工作中缺少创新。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当中,“思政”教育对学生来说是再老生常谈,学生对教师的说教已是满不在乎;高校的“思政”教育内容随时代发展的变化更新不够,方式方法单一。其次,在音乐教育教学中,“思政”教育内容要么很难融入,要么就是融入的很生硬,不能够与学生所处的时代、环境、思维方式相适应,使得“思政”内容成为形式。第三,在高校“思政”工作中,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和时间少,不了解学生的思想变化,只有偶尔出现了较大的严重问题才会去关注学生,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更是知之甚少。最后,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尽管学校处于主导地位,但随着当代学生获得信息的数量、渠道的不断丰富、增大,具有较强主观判断,“思政”观点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音乐教学中渗入高校“思政”教育,使学校的“思政”教育发挥应有作用,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改变教育内容,改革教育方式。

三、高校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策略

1.建立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体系

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建立完整的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体系,能够使音乐教学更有逻辑性与条理性,“思政”教育的渗透契合点也会随之增加;完整可实施的融合体系,也可以为高校的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提供保障。要使音乐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具有可行性,应充分考虑目标、内容与方法的合理建构,并达成一定的质量水平。例如,教师在音乐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不仅要考虑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体现时代性特征,也需要具有“思政”教育理念的深度。

在实施中,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思政”教育教育的内容,充分考虑不同专业、不同学习能力、不同兴趣爱好、不同音乐素养、不同阶段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完整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情可以进行及时地调整、补充与完善。其次,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需要合理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师需要潜心研究,不断思考、实践、把握、改进音乐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通过合理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与抒发内心情感的机会。最后,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体系,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特征的学习、交流线上平台,当代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在互联网上居多,教师可以充分扩展高校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途径。[不仅为音乐教学和思政教学提供更多的切合点,也能够为音乐教学的创新带来机会,并在线上通过多种途径,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思政”教育上的实际问题。

2.加强音乐“思政”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交流

高校的音乐教学和“思政”教育如果由高素质的教师主导,必将能够为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良好效果带来新动力。高素质的音乐教师能够为教学提供更多的创新想法,并且能够坚守音乐教学的原则,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高质量的“思政”教师,能够提供更完整的“思政”教育纲领、目标和内容,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国家的需求,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提供相应的“思政”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加强音乐“思政”教师队伍建设,为音乐与“思政”教师的交流提供机会,通过双方教师的经验分享与交流,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加强“思政”教育的渗透。

在实施中,首先,通过“思政”教师主导的培训与讲授,提高音乐教师的“思政”素养,使音乐教师能够更好地发现音乐教学中“思政”教育价值、内容与方法,提高音乐课堂中“思政”教育的频率,使音乐课堂潜移默化渗透“思政”教育。其次,通过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与“思政”教师的交流,提高“思政”教师的音乐素养,“思政”教师在了解音乐教学的特点后,可以提出更加符合学科教学特点的意见、建议,以更适合的方式方法音乐教学的“思政”教育。

3.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及教育模式

音乐教学中需要研究教法,通过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符合音乐特征的教学方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在快乐、主动的情绪情感氛围中感受音乐,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改革音乐教育模式,将“思政”教育融入音乐教学中,挖掘音乐音响背后的思想与精神,触发学生的感情情感,使学生能够在音乐艺术中乐于接受“思政”教育。在音乐教学与“思政”融合的教育中,应多注重学生的情感感知与变化,充分提供学生表达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内心情感的机会。启发学生在教学中与音乐共鸣共情、升华情感,并从情感升华得到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民族精神。结合新时代学生的思想特点,教师在选取音乐教学内容方面,第一要注重作品的音乐性,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应首先突出其音乐特征;第二要注重音乐作品的经典性,选择喜闻乐见、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第三注重选择易于引发共鸣的社会主流作品,或者能够引发学生自豪情感的作品。例如,歌手韩磊传唱度很高的代表作《不忘初心》《再一次出发》等,代表了民族精神奋力前行的风貌。这样既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也能够通过意气风发的歌曲勉励、激发大学生的人生理想与信念。

4.开展高雅音乐艺术进入校园的活动

高雅的音乐艺术是时代永远都不会磨灭的经典艺术,学校可以开展高雅艺术进入校园的活动。通过联系校外的高雅艺术团队,带领德艺双馨艺术家来学校进行表演演出,重点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音乐文化艺术,能够大大地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高雅音乐艺术的热爱。高雅艺术表演团进入学校表演前,应充分就表演的形式、内容、舞台设计、演职员等与高校进行讨论,选择具有深刻教育价值与意义,充分体现音乐艺术审美特性,反映时代蓬勃发展、不断创新开拓精神的内容,以期使学生在享受美好音乐艺术的同时,能够喜爱、浸润、受教。

除此之外,高校也可以成立相关的音乐艺术社团,给予学生了解与进行音乐艺术实践的机会,提供学生互相交流的平台,发挥学生个性化表演表现的舞台。在学校的各类艺术赛事中,在各个社团竞技的表演会上,在新学期的迎新晚会上,在军训的会操场地上……都是音乐教育教学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良好时机,为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带来活力。新生入学时,首先可以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点,了解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音乐艺术社团。其次,对社团规模以及日常活动进行有效指导、引导。在社团当中鼓励宣传与实践具有民族的、高雅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反应大学生蓬勃朝气的、具有远大理想与抱负的音乐艺术作品。并且通过社团举办活动,提高音乐社团的凝聚力与对外影响力。第三,提供宽松的创造氛围,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多元的机会,更为学生坚持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提供动力,鼓励学生的艺术创新创作,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才能的发挥。最后,对学生的发展持以尊重态度,为学生提供优质资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性关怀,充分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在音乐艺术的实践中培养优良的品质,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和坚定的政治思想信念。

5.研究与改善音乐教学的外部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渗入“思政”教育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音乐环境中正确判断所获得的各种信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学生所能获得的信息量比从互联网中音乐综艺节目、音乐电台节目、视频软件等各种媒介当中所获取的信息量要少得多。在音乐教学中的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能够很好地加以控制,但是音乐课堂之外的外部环境不论是数量上、还是影响力上都不可低估。大学生是娱乐文化消费的主力军,而很多大学生由于自身的音乐艺术审美能力、人生观价值观还未牢固地形成,很多时候的看法多是芸芸从众,容易受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教师应注意学校的“思政”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外部音乐环境的分析、判断和有效引导。

在实施中,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大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亲自去体验、观看学生们津津乐道的音乐节目、内容,及时、有理有据地为学生进行分析、说明,并且为学生筛选良好的节目、内容。首先,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重视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让学生能够正确分辨美与丑,正确对待娱乐音乐。教师可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欣赏音乐,与学生一起去讨论娱乐音乐,与学生充分交流,分享正确的评价,并对于一些错误舆论进行明确的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音乐价值观有更好的了解,树立正确的态度。其次,音乐的外部环境是不受控制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认识音乐发展的历史,了解社会发展进程中音乐的价值与功能,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判断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紧密联系当前我国“思政”教育的总体方针、政策、特征、内容,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伟大、成功的当代史中标志性的音乐、歌曲介绍给学生,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等,让他们了解历史,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视、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热爱中国共产党。

结语

音乐与“思政”教育相融合,首先要深入理解音乐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关系,并且通过课程研究和音乐艺术实践,改革音乐教学形式,恰当合理地将“思政”教育渗入其中,丰富大学生活的同时,端正学生的思想品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充分体现其德育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