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模式

2022-02-18许春燕

大众文艺 2022年2期

许春燕

(上海理工大学理学院,上海 200093)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非常快,市场发展体系日益完善,社会进步,时代发展中,大的环境背景发生了变化,人们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的转变,推动了高校教育体系的改革。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每一年都会向社会输送大批人才,高等教育的普及,同样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更多学生提供了教育机会,大量高校毕业生每年都面临着就业困境。为了能够实现全就业,高校也在不断调整以及创新教育体系,以满足社会以及企业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而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可以说是高校创新之举,能够给予大学生正确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鼓励大学生创业,积极应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将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为大学生以后顺利就业,更好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意义

(一)有利于素质教育战线的统一

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模式中,其实质是将素质教育战线统一化,以学生未来发展作为出发点,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其既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拥有较高的素质以及实践能力。在此背景之下,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结合,将顶层设计不断强化的同时,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教学水平,将创业教学、思政教育内容全方位融入学科体系中,促进高校思想教育理论课程的不断创新与优化,以达到大学生创业能力提高的目的。

(二)有利于向社会输送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充分利用了思政教育优势,培养更多创业型人才,借助创业来践行思政教育内容,源源不断地向社会输送综合素质创新人才。思政教育是目前高校实践性、引导性都非常强的学科,可以说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智力以及思想方面提前做好了铺垫,正确引导大学生将个人与社会价值结合,创业教育深层次渗透于思政教育中,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确保大学生个人理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换言之,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是对传统教学缺陷的弥补,为高校大学生创业中创新能力培养创造机会,增强创业能力。传统思政教育中缺少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而二者协同发展能够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同时,拥有创新精神。思政课中采用创业模拟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得到锻炼,提高创业能力,才能够符合社会对于高质量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三)有利于创新创业价值的展现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创业方面,根据党以及国家针对思政教育提出的高要求,向学生传授全面思政教育内容,使思政教育占据舆论主导地位,通过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更能够突出理论服务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特点,将学生素质、创业技能提高的同时,使其具备了较强创新意识,树立正确职业观。同时思政教育可以为创业教育指明未来发展方向,当前创业教育中主体缺陷较为明显,大学生始终处于创业教育被动地位,将更多目光放在价值利益追求方面。而思政教育可以给予大学生思想上的引导,促使其转变就业理念,特别是在职业选择方面影响较大,思政教育在给予引导时,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创业指导方向,有利于学生认识到创业价值,认清当前就业趋势,准确把握好自我定位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四)有效缓解了我国就业压力

我国教育水平日益提高,步入社会的学生高学历人群越来越多,大量的毕业生都希望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又有很多学生无法如愿以偿,主要是由于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创业教育,对于就业认识不足,往往将高薪酬作为就业的标准,对于自我能力缺乏正确认识,进而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现象,现实与幻想存在较大差异性,使得学生心理出现较大落差。而高校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为学生接受创业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引导学生根据自身能力选择恰当的就业或者是创业方向,在很大程度上使我国就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

二、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现状

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召开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重要讲话,并且明确提出了要将思政教育与各个学科有效融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以学生发展需求为重要依据,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方法与内容,充分体现不同学习阶段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在充分突出学生主体的同时,考虑学生诉求,形成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以下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分析。

(一)教育目的一致性

当前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中,明确了二者的教育目的,确保其一致性,相同的教育对象,统一化的教育目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培养综合性创新人才,其中思政教育将大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最终目标,目的就是为了给予学生正确引导,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通过道理讲解改变学生思想,提高道德水平,以满足素质教育根本性的要求。大学生创业教育中主要是以社会需求为基础,目的就是为了为社会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又拥有创业技能的全能人才,二者本质是一致的,都归属于素质教育的一种形式。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方面,明确了二者目的,将全面发展人才的培养作为最终目标,确保人才与社会要求相符。

(二)教育内容互通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可以说为思政教育提供了实践机会。在传统教育体系中,思政教育往往会被师生所忽视,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了学生理论知识传授方面,而且教学氛围枯燥乏味,教学方式单一且缺乏创新,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兴趣较低,学习效果并不理想,教学中并没有根据时代发展步伐,将时事政治融入其中,多样化教育的缺失,使得高校思政教育缺乏强有力的源动力。为此高校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注入新鲜血液,使创新活力增强,将新的思想、新的方法采用教育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在思政教育内容中会适当融入一些关于大学生创业就业的理念,或者将当前的就业趋势通过思政课程传递到学生那里,同时使学生了解就业环境;而在创业教育中会适当地讲解就业观、价值观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理念,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具备了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胜任以后的工作,使思政教育内容深入到创业教育中。二者协同一方面丰富了创业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实现了思政教育革新。

三、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引导能力有限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模式,需要教师团队具备综合性的教学能力,既要懂创业教育方面的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思政教育专业水平,但是当前像这样的“双师型”教师非常稀缺。高校中普遍存在思政老师虽然从事教育工作多年,也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影响,往往将理论知识作为教学重点,在此方面的教学水平相对会更高一些,而与思政教育相比,创业教育方面便会有所欠缺,很多思政教师创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依然保留着原有的教学理念,而且由于缺乏创业方面专业的教学知识,所以在思政教学中,将侧重点放在了思政知识传授上,涉及的创业知识很少,难以给予学生创业方面的引导。

(二)学生创业思想有偏差

在高校传统教育体系中,大多数学生对于创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进而导致理解不够透彻。此偏差的形成主要还是由于老师在讲解的时候,并没有对创业相关内容进行详细的说明,进而使得学生无法正确理解创业的概念以及内涵,对于创业精神的培养极其不利。例如学生社会经验很少,并没有创业的经历,对创业产生偏差也是在所难免的,当前很多具备了高学历的学生依然会对创业抵触,在他们眼里,创业无非也就是就业,其实和就业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而且创业往往要比就业更难更累,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所以很多学生宁愿选择就业,也不愿意去自己创业。

(三)社会关注度低

最近几年,高校给予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发展高度重视,并且也在逐渐将二者进行深层次的融合,在相关课程方面不断进行完善,但是学生创业教育并非只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同样也起到了很好的协调作用,当前社会对于此方面的关注度还是比较低的。很多企业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认可度较低,对于学生设计的创业方案存在较大的质疑,没有信心,也不愿意采纳,认为学生也只是一群毛孩子,社会经验较少,创业方案必然不够成熟,对于创业方案中的一些创新性思维表示是天方夜谭,进而导致学生创业自信心降低,心理落差较大。而社会以及企业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也正充分体现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时学生创业能力的忽视,并没有给予学生创业平台,进而导致学生创业屡屡碰壁。

四、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建议

(一)教育理念创新及协同

当代教育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首先应该从教育理念着手,以此为导向,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才能更好地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在新时代,新的理念已经慢慢渗透到教育体系中,教育环境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教育理念创新势在必得。第一,以正确的教育理念为导向,根据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重新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以高素质、三观正确作为人才衡量标准,实现大淡定生全面发展。第二,针对个别高校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不够深入问题,重点放在教育理念创新上,充分考虑到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将创业教育重新进行定位。除此之外还要对市场形势、社会就业趋势深层次分析,确保制定的教育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第三,思政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在创业方面的引导,深入挖掘创业资源,并且将正确的创业观、价值观融入整个教育环节。

(二)教学内容创新及协同

新时代新理念,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发展必然要将教育内容进行创新。时代的快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如果依然沿用传统教学内容,显然无法满足当前教育新形势下学生学习需求,而教学内容创新则是协同发展必选之路。在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中,二者侧重点不一样,但新就业环境下,将创业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环节,而在思政教育中渗透创业教育,这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如果将二者教育内容有效结合,形成新的内容体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学生创业人格培养,创业教育既要涉及理论知识讲解与传授,同时又要将侧重点放在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方面。而创业人格培养归属于思政教育内容,这也充分体现了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以此为契机将学生创业人格提高。其次将学生创业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风险还是比较大的,而且难以避免,为此高校要在学生在校期间重视其创业风险防范方法的掌握,将创业成功率提高。除此之外,还要在创业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内容,使学生抗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使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模式教学内容更加明晰。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协同

教育体系日益完善,而教学方法也日益趋于多样化。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际需求,从中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需求为重要依据,确保教学方法运用更加灵活,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在高校大学生创业课堂教学体系设置中将重点放在学生创业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培养方面,而思政教育则以此为基础,重视学生心理辅导。如果二者要想实现协同模式发展,就需要从中选择最符合实际的方法。例如可以将心理素质以及技能培养有效结合于一体,构建系统化、全方位的教学体制。目前大多数高校都为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与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构建创业基地,而且学生在校期间会涉及创业技能、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培养。除引之外,一些高校采用了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实践活动更加丰富,高薪聘请专业的企业人才、讲师来校任教,为师生解答思政教育以及创业教育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创业水平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创业心理素质也在增强。

(四)师资建设协同

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协同模式需要专业的师资团队给予支持,所以高校应该加大在师资方面的建设力度,将教育质量提高。例如可构建“走出去,引进来”的培养协同体系,“走出去”也就是组织现有教师继续学习,参加培训,强化创业理念的同时,将理论水平提高,保证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紧跟党以及国家的核心思想。由于当前社会发展飞快,就业环境变化较大,为此高校应该多组织一些培训活动,使教师思政理论不断更新,确保教育理念创新的同时,最新的教育政策能够真正意义上落到实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保障。“引进来”也就是鼓励企业人才、教育专家融入高校师资团队中,加快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进度。另外通过“引进来”能够使现有理论知识、实践技能比例科学调整,将重点放于学生综合实践培养方面。

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大学生教育体系中,创业教育以及思政教育同等重要。特别是在当今社会,时代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大学生作为思维较为活跃的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多样化的信息极易使他们无法分辨出主流思想,思想发生较大变化,进而影响到就业创业理念。为此,高校应该充分利用思政教育,积极主动的融入创业教育,二者协同发展模式更有利于学生发展,一方面使教育体系实现了创新,另一方面为大学生就业率提高提供了很好的教育平台。高校在不断革新中,充分发挥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作用,培养更多满足社会发展的综合型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