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晚清报刊对旗人生计筹划的关注*

2022-02-18王丽亚

大众文艺 2022年2期

王丽亚

(济南大学文化和旅游学院,山东济南 250022)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殖民者以坚船利炮敲开中国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展开救亡图存,他们通过官办、自办报刊等,宣传先进思想,以求开启民智。自此,报刊成为政府、民众阐发观点的重要平台。在晚清报刊中,人们对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多有探讨,旗人生计问题就是其中之一。笔者以“八旗”在“晚清民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1)”按“全字段”进行检索,得到相关刊文有1023篇,其中多篇涉及旗人生计问题。进而又分别以“八旗生计”“旗人生计”在该数据库进行检索,分别查得报道18篇、13篇,主要涉及报刊有《政治官报》《北洋官报》《南洋官报》《吉林官报》《秦中官报》等。通过对上述报刊相关内容加以整理、分析,可管窥晚清政府及民众对旗人生计的关注与筹划。

一、晚清旗人生计问题空前严重

八旗生计问题日益严重与该制度本身、旗人人口繁衍,以及晚清时期内忧外患的局势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关系。

一是从制度本身谈起。八旗制度是清朝的重要军政制度。入关前,八旗初创,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冲锋陷阵,平日从事生产,对清朝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入关后,旗人成为统治阶层,八旗兵丁成为维护政权统治的中坚力量。清朝统治者以饷养兵,对八旗兵丁发放丰厚的钱粮,旗人家中有一人当兵,所得月饷即可养家,是为“铁杆庄稼”。此外,清朝统治者优待旗人,除月饷外,举凡红白事恩赏银、鳏寡孤独养赡银、军功赏恤银等,均由国家发放。旗人从出生到死亡,其花费全由国家包管,数额非常庞大。以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鳏寡孤独钱粮发放为例,从正月起连闰至十二月,八旗造报开支鳏寡孤独、孤女养赡用银分别为445357.5两、66124.5两。

二是人口增加带来的压力。随着旗人人口的不断繁衍,国家财政负担日益沉重。清入关初期,京旗人口、驻防八旗人口分别为60万左右,八旗总人口约120万;康熙年间,八旗人口约为330万左右;乾隆年间,则增加到528万左右。清中后期,由于汉军旗人出旗为民等缘故,直至清末,满族(八旗)人口总数为500万左右。晚清时期,列强逼迫清政府偿还巨额赔款,朝廷财政日绌,八旗人口繁衍使得其生计也愈加窘迫。《北洋官报》中曾指出青州、德州两地的驻防旗人,“除食粮之马、步甲兵应留营操练不计外”,滋生丁口已至一万余名,“困苦情形,难以殚述。”

三是内忧外患的局势。清中后期旗人生计问题愈发严重,与当时动荡形势密切相关。晚清时期国内兵连祸接,民不聊生。同时,西方列强入侵,外债赔款担负甚重,国家财政空匮,国势濒危。据《北京新闻汇报》报道:自咸丰朝洪秀全起义军兴之后,江宁、杭州等驻防受祸甚巨,加上,英法侵华、八国联军入侵,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并支付巨额赔款,“银价渐低,物价日贵”,旗兵、旗丁愈发拮据。

二、晚清报刊所见官方及民众对旗人生计的筹划

旗人生计日蹙,影响到社会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清朝统治者在要求地方督抚、八旗都统、将军等官员商议对策的同时,还广开言路,允许民众公开讨论旗人生计,并鼓励各界人士建言献策。因此,晚清时期,涉及旗人生计的谈论多见诸报端。通过梳理晚清报刊可以发现,晚清官方及社会各界对旗人生计的筹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对传统谋生方式的强调、改进。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农耕是安身立命之本。涉及旗人生计,社会各界亦多主张重视农垦。由于旗人群体较为特殊,聚居于京城及全国各地旗城,因此,自乾隆朝八旗生计问题加重以来至光绪朝,朝野上下多建议其出外屯垦。《陕西官报》载,道光年间朝廷即出台“旗人听往各省之法”;同治四年,沈桂芬曾上“筹费移屯恤旗民而实边防”之条陈,主张推广此法“以裕旗人生计”,得到内阁、八旗都统、户部的支持,规定旗人有愿意出外营生者,即给予各种政策便利和经济优待。饶是如此,旗人仍不愿背井离乡、外出屯垦,故效果较差。于是又有就近屯垦之说,据《北洋官报》报道,清末山东巡抚周馥奏请让青州、德州两处驻防旗人就近垦荒,将合适的国有山地、荒地,“就近酌拨旗人认垦”,政务处非常认可这种就近拨地认垦的办法,称其“筹虑甚为周妥”,并建议各驻防地区仿效。周馥的建议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鹭江报》《秦中官报》《南洋官报》《政艺通报》《济南报》《四川官报》等报刊纷纷转载。此外,还有人建议发挥旗人的传统军事特长,充任新军、警察。《陕西官报》载,归化城副都统三多建议,挑选旗人中的精壮者“编入新军”。《北京五日报》所载“改良办法六条”中,也有从二十岁以内之旗人“挑选陆军”的建议。《北洋官报》建议挑选养育兵中年富力强、略识汉文者,“充巡警”。《四川官报》报道,鸿胪寺少卿毓明建议责成驻防兵丁办理警察业务、并建议密云县试行警察“先用旗丁”,得到朝廷赞誉。

其二,重视教育及谋生技能的培训。谋生能力与个人素质密切相关,个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吉林官报》指出:自入关后二百余年,旗人专恃口粮为生活,“各种谋生智识全失”,所以要筹其生计,需要“先筹恢复彼等智力”,因此必须加强其教育。《华商联合会报》报道,摄政王载沣在论及旗人生计时说,“谋生本乎自立,教育一端实居首要”,并下令务必将此义传达。《政治官报》发表的翰林院侍讲阿联的上奏,也指出筹划旗人生计“宜从教育入手”。据此,一些政府官员和旗人高层等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作用,并着手进行实施。据《北京五日报》报道,政府为整顿八旗定改良办法六条,其中对旗人的文化水平做了严格要求:世职人员如承袭需查明“系学堂出身,领有卒业文凭”方可;二十岁以内的旗人,需核其资质分别送入文武学堂;三十至四十岁者送入警务学堂;幼儿年满九岁者送入小学堂肄业。值得注意的是,此时所提倡的教育不仅是传统的文化课教育,更重要的是技能教育。据《北洋官报》载,山东巡抚周馥奏请省城高等学堂、师范学堂、青州中小学堂、蚕桑学堂,“皆选旗人肄业”,学业及格后给予出身。其中的师范学堂、蚕桑学堂就是技能教育。此外,翰林院侍讲阿联所倡之教育也明确指出,“或则偏重实业,或则偏重工艺,或则养成法政之知识,以各有技能,各务本业,庶于教育之中隐寓维持生计之意”。与此同时,技艺培训也发展起来。据《通学报》报道,政府议定拟在京师创立八旗子弟教养工厂,专收闲散旗民子弟,“教授工艺”,以资谋生。据《甘肃官报》载,变通旗制处提倡在京师设立八旗实业学堂、各省驻防分设学堂工厂。这些都是直接立足于谋生的技艺培训。

其三,追求新的谋生之路。提高旗人谋生之技应与时俱进,不能墨守成规。晚清时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民众谋生之路也随之宽广。在加强旗人教育及技能培训的基础上,有识之士不遗余力地建议拓宽谋生之路。据《陕西官报》载,归化城副都统三多上奏提倡多立手工学校、多设工厂习艺、移居民城经商、专门设立劝业银行。《吉林官报》报道,东三省总督为“振兴农工殖业、广筹八旗生计”起见奏办八旗兴业银行,以便将来京外各旗有愿兴办实业生计者,可由本行“拨借款项”。《并州官报》之《附件:新闻(选录各报):会议组织变通旗制处纪闻》载,醇亲王等人建议将部分旗人拨入轮、电、路、矿各局,部分旗人或令其学习商业。《通学报》载,1908年拟定在京城西四牌楼、报房胡同及后门外等处创立工厂四处,所需款项由度支部拨给。总体上看,重实业之风体现得非常明显,正如金梁于《奉天劝业报》发文指出旗人“生计之事必以实业为本”,在此宗旨下,倡导兴学、劝农、惠工、通商兼营并进,并提出了具体建议,即设公司、设银行、设垦场、设工厂、设商号等。

其四,新设专门机构。晚清报刊关于八旗生计筹划的报道,除了各方对策商讨及建言献策,还有设立专门机构等举措。清末时期,统治者提出设立筹划旗人教养和生计的专门机构。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枢府议定设立变通旗制处,以筹办八旗生计。是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变通旗制处正式设立。该机构职能较为明确。据《北洋官报》载,变通旗制处的宗旨在于变通应改之制度,“尽力妥筹教养之方及一切生计”,有自强自立之意,所有钱粮兵饷仍均照常发放,“毋使八旗人等妄生疑虑”。变通旗制处设立之后,积极发挥职能,不断地对京师和驻八旗生计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如《大同报(上海)》所载,变通旗制处大臣等遵谕令筹画八旗生计,待八旗都统及各省驻防将军、都统等速查闲散旗丁暨孤寡人口数目,分出缓急后,会同妥筹生计办法。对于京外各驻防八旗生计问题,变通旗制处也提出了多种解决举措。如前面《陕西官报》所载,准许驻防旗人移住置业,京外旗人集资设劝业银行等。又如《惠兴女学报》所载,变通旗制处奏明解决驻防旗人生计问题的五项措施:一是教育,限期设立各驻防小学堂;二是养育,限期设立各驻防实业学堂、手工传习所等;三是营米折价,核查各驻防官兵营米折价,按京口每石米折钱六千五百文计算;四是度支部(1906年,由原户部改设)未筹的款;五是计口授地。

晚清时期各大报刊对变通旗制处设立及职能发挥等相关报道,反映了晚清政府及统治者以八旗生计为急务所进行的切实性探索。

结语

由上可见,晚清时期新办报刊及时刊载官府文件、公布政务信息、发表社论等,信息公开且畅达,体现着新式报刊“开风气,牖民以智,通上下之情”的传播宗旨。晚清政府主动征集关于八旗生计的献策谏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积极回应,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全面筹划。从对传统谋生之计的强调、改进到通过重视教育、技能培训提升谋生技能以适应新形势变化,反映了官方及民众对旗人生计筹划的务实与创新。晚清报刊将相关重要建言及对策进行及时报道,特别是对其中影响巨大的筹划良策,诸多报刊进行了转载,起到了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作用。晚清报刊对八旗生计问题的直视与探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政府向现代政治文明转型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近代国人民生意识的不断加强。

注释:

①折奏类二(补上年):度支部汇奏放过八旗鳏寡孤独银两奏销折[N].政治官报,1908(127):12-13.

②刘庆相,王元清.满族人口的发展及其构成特征[J].人口与经济,1991(03):47-48.

③奏议录要:东抚周奏驻防旗人生计太窘亟应设法敎养并请严禁汉人陋俗折[N].北洋官报,1904(406):1-2.

④一筹八旗生计(再续前稿)[N].北京新闻汇报,1901年10月:3771.

⑤政治文牍:京外:变通旗制处会奏遵议归化城副都统三多奏变通旗制应多立手工学校专设劝业银行折[N].陕西官报,1910(4):32-34.

⑥奏议录要:政务处奏遵议山东巡抚奏筹划驻防旗人生计并严禁汉人陋俗折[N].北洋官报,1904(435):2-4.

⑦纪事:整顿八旗办法.北京五日报[N].1906(42):4-5.

⑧京师近事:议选八旗养育兵丁[N].北洋官报,1906(933):4.

⑨奏议:政务处议覆鸿胪寺少卿毓奏责成驻防兵丁办理警察片[N].四川官报,1904(29):9-10.

⑩公牍:旗务处呈誧将乌拉等处官地出放将所得之资入股八旗兴业银行借以筹划旗人生计文并批[N].吉林官报,1911(11):60-63.

(11)海内外纪闻:摄政王之新政见:(二)注意八旗生计[N].华商联合会报,1910(4):208.

(12)折奏类一:翰林院侍讲阿联奏八旗生计首重敎育请设学务处折[N].政治官报,1909(591):7-9.

(13)各界要闻:实业界:八旗教养工厂[N].通学报,1908(6):179.

(14)京师:八旗生计问题[N].甘肃官报,1909(23):21.

(15)附件:新闻(选录各报):会议组织变通旗制处纪闻[N].并州官报,1908(35):1.

(16)金梁.专件:拟设八旗生计公会广兴实业自谋生计议并办法[N].奉天劝业报,1910(5):25-28.

(17)记载: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大事记:二十四日设立变通旗制处[N].东方杂志,1908 (12):152.

(18)上谕:十二月初四日京电本日监国摄政王钤章内阁奉:上谕设立变通旗制处一事……[N].北洋官报,1908 (1941):0-1.又见:谕旨:监国摄政王钤章十二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设立变通旗制处一事前降谕旨未尽宣示明白……(谕旨三道)[N].政治官报,1908(422):1-2.

(19)国内紧要新闻:垂念八旗生计[N].大同报(上海),1911(15):34.

(20)八旗驻防生计研究会之通吿书[N].惠兴女学报,1910(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