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强市”建设视域下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传承研究*
2022-02-18邓建平
邓建平
(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浙江衢州 324000)
当今世界,文化在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发掘与保护民族文化,重视文物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为国家文化战略,强调“弘扬民族艺术,振奋民族精神”,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将基本实现建成文化强国,强调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礼乐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周公时期就现雏形,孔子使其成形,荀子将其进一步完善。孔子不仅是礼乐文化的践行者,还是传播者,他的礼乐思想贯穿于教育、政治实践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对推动礼乐文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祭孔礼仪是从孔子逝世第二年开始举行的一项全国性的祭祀活动。活动期间,歌舞升腾、供上祭品,以表人们对孔子的敬重之情。孔子的礼乐思想被历代统治者所认可,祭孔礼仪也随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从当代来看,祭孔礼仪对于礼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促进衢州地域文化繁荣发展、加强衢州“文化强市”建设,推动衢州文化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
一、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相关研究述评
近年来,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学术界对于礼乐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在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理论研究方面也获得长足发展。多数研究关注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传承的制度、历史及祭孔仪式过程,如,李小宁的《孔氏南宗家庙制探析》、周斌的《衢州南宗孔氏家庙》、郭冰的《孔氏南宗研究》、吴锡标和刘小成的《明清时期孔氏南宗的教育活动及其影响》。
上列成果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及方法借鉴,但并不能反映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对衢州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也没有为“文化强国”视域下的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传承提出有效可行的建议。本文基于前辈学者的成果,借鉴民族学、人类学等方法,结合对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田野调查获取的资料,梳理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的历史脉络,分析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传承现状,阐述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对衢州市“文化强市”建设的独特价值。
二、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的历史变迁
西汉时期,国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祭祀礼仪制度。当时,汉高祖刘邦在祭祀孔子时行太牢礼,只是将孔子当作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来纪念。而东汉时,东汉时,孔子被称为“先师”,后来,又被尊为先圣,成了帝王们尊崇膜拜的对象,祭祀孔子才被列为国家祀典。孔氏南宗家庙祭孔活动自南宋绍兴年间开始,效仿北宗曲阜孔庙制定了一套祭孔仪式条规。孔氏南宗家庙最初是在衢州州学,但由于祭祀活动无法较好的开展,之后迁往菱湖家庙,再后来迁到城南家庙、新桥街家庙。随着家庙多次搬迁,孔氏南宗家庙仪式的礼仪越来越繁盛,人数、乐器逐渐增多。整个祭祀活动由代表音乐、舞蹈的“乐”和代表礼节及不同阶级的“礼”组成,乐曲通过祭祀的形式表现出来。自北宋徽宗登基后,专门安排了乐生、舞生、礼生专门负责祭祀仪式中的相关环节,如,乐生、舞生在祭祀时负责乐舞表演,礼生则填补赞相职务,随着朝代的更替,祭孔仪式也在不断地完善,一直在传承前代文化基础上革新,使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得以世代传承下来,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三、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传承现状
八百年来,孔氏南宗家庙一直坚持举行祭孔仪式的传统,但由于“文革”时期中断过一段时间,2004年才得以恢复。21世纪以来,孔子后人孔祥凯倡导祭孔仪式也要紧随着时代步伐而与时俱进,主张将传统的精英祭孔改为平民化,极大地促进了儒学文化的传播。
(一)祭奠仪式推陈出新
从恢复祭孔仪式以来,衢州已连续举办15次祭孔典礼,形成两年一次学祭,三年一次公祭的祭祀活动。学祭是孔氏南宗家庙为贴合时代教育主题而创造出来的祭祀模式,以教育为核心,参加者多为师生及教育界的代表。学祭的基本礼仪仪程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革新与完善,参与者身着现代服,行鞠躬礼。祭献品简化为五谷、水果、香火和蔬菜,祭品中还包括笔、墨、纸、砚;公祭则面向社会各阶层人士举行,参与对象更广泛,更具影响力。公祭与学祭的模式大体相同,但主题不同,通常会因每年的社会情形拟定祭孔活动主题,如2013年学祭的主题为“职业教育”,14年公祭的主题为“凡人善举,共筑和谐”。不论其主题如何变化,其最终目的都是弘扬与传承儒家经典文化。
当代孔氏南宗家庙祭孔仪式分为礼启、献启、颂礼和礼成四项。首先,礼启时先奏乐,随后主祭人和陪祭人进位。其次是献启,敬献五谷、文房四宝、晋香、燃烛,全体再向孔夫子像行鞠躬礼、献花篮,主祭人随之晋香、敬酒,再朗诵《祭孔子文》。第三是颂礼,先诵《伟大的孔夫子》,再是特殊学校学生诵《大同颂》,最后再朗诵《论语》章句用于代替佾舞。第四,仪式的最后阶段,全体参与人员一齐唱《大同颂》。《大同颂》是由孔祥凯作词并谱曲,歌词选自《礼记•礼运》,表达了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该曲运用羽调式创作而成,延续了中国传统音乐婉柔风格,整首乐曲旋律优美,通俗易唱。演唱时,音乐既保留了孔子文化精髓,又融入了西方音乐文化元素。如,2004年公祭时,《大同颂》演唱使用钢琴伴奏,将传统祭祀音乐与西方音乐文化融于一体。
(二)祭奠形式与时俱进
除公祭、学祭之外,为调动市民参与的积极性,衢州还举办了衢州国际儒学论坛,使全国来自不同阶级的人们参与到祭孔活动中来。另外,还有专门的文艺汇演,将传统祭孔仪式中的佾舞独立出来,作为祭孔典礼前夜的纪念晚会。2004年首次举办“南孔祭典”文艺晚会,主要由话剧《大宗南渡》、大合唱《东南阙里》两个节目组成,都是由孔祥凯编导及作曲而成。2006年衢州国际孔子文化节文艺晚会由舞蹈《南宗乐舞》开场,王力宏《龙的传人》、韩红《来吧》等十余个节目。2010年的原创晚会是曲目《花园月光》揭开序幕,这首乐曲由孔祥凯组建的孔府铜管乐队演奏,此外,还有孔府艺术团带来的原创歌曲《鸽群在蓝天盘旋》《元夕》等。至今,参与过“南孔祭典”文艺晚会的除了有衢州本地高校师生外,还有上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师生,以及国外的杜伊斯堡爱乐乐团等。在衢州,许多学校师生为了向孔子表达敬意,也会举行隆重的庆典活动。例如,高中生合唱节、校园剧比赛等。
当代的孔氏南宗家庙祭孔仪式不仅仅只有传统仪式中部分高阶层人群参与,其参与对象扩大至学校,祭奠形式也丰富多样。他们在孔氏南宗家庙祭孔仪式活动中传承儒家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时代意义的祭孔活动。
(三)传承方式多种多样
在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的传承方面,上述所说的“南孔祭典”文艺晚会、学校祭孔庆典活动、国际儒学论坛等都为传承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弘扬儒家经典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衢州市提倡营造儒学文化校园环境,自2008年开始,衢州市小学一年级学生在开学之后都会在大成殿前或是各自学校内举行开蒙仪式,旨在让学生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不忘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蒙仪式包括端正衣冠、朱砂开智等环节,以及各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如师生一齐同唱《大同颂》、朗诵《论语》以及身着汉服跳《文明礼仪操》等。此外,部分学校还开展入学礼、成长礼、毕业礼等其他礼仪教育。
近年来,衢州市以孔子文化为依托,提出“打造一座最有礼的城市”,并为之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从学校教育入手,在衢州市中小学开设儒学相关的必修、选修课程,配有相关教材,如《话说南孔》《薪火相传》等。衢州学院也设立了《儒家人生哲学与南孔文化》《论语的智慧》等特色文化课程,将儒学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教育课程当中,做到真正的“儒学进校园”。
2016年,衢州市“中国儒学馆”开馆,配有相应的儒学文化小游戏,使得枯燥的儒学文化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中国儒学馆”还面向广大市民开设《论语》《三字经》等公益课堂。此外,还会举行音乐会、话剧、相声等表演活动,弘扬传统优秀文化,使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文化得到多样化传承与发展。
四、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在“文化强市”建设中的独特价值
虽然当代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与时代发展的要求相结合,但它内涵了孔子的礼乐观,凝聚了儒家思想文化,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了诸多不同形式的文艺精品,对衢州城市形象、城市品牌的塑造和建设儒学文化区,提升衢州文化软实力有独特价值。
(一)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传承是推动衢州市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衢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在历史的长河中生生不息,流传至今,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自祭孔仪式恢复以来,衢州市民就受儒学文化的熏陶,有着礼乐核心思想“仁”的内在修养,生活中处处都有礼乐文化的浸润。衢州市各社区也积极向礼治社区靠拢,开设有礼社区,举办学礼小课堂等形式,使社区居民知礼、晓礼、讲礼,更加理解礼乐文化的内涵。还有市民自发作曲,谱写了《邻里公约》,“礼”“乐”相结合,通过传唱的方式将礼铭记于心,深受大家喜爱。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不仅让人们学习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又培养了健康的精神理想。衢州群众以此为媒建立了邻里之间沟通的桥梁,儒家“礼”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推动了衢州市民精神文明建设。
区域文化能够体现该地区的文化软实力,衢州地区积极倡导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2009年举办“孔子颂”全国作曲比赛,是弘扬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创新举措。衢州市文艺精品创作歌曲《衢州有礼》《衢州有你,衢州有礼》等,这些作品利用现代音乐风格,融入了儒家经典文化,成为提升衢州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
(二)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传承是提升衢州城市形象,塑造衢州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举措
衢州以孔子礼乐思想为核心,制定《衢州有礼市民公约》,共有20条,使衢州市民养成了文明有礼的好习惯。城市品牌与该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素养密不可分,2018年衢州市以南孔文化为依托,打造“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以南孔文化主题元素,设计了卡通形象“南孔爷爷”,还有品牌标识“作揖礼”,吉祥物“快乐小鹿”,现已向全球推广,让国内外人民认识衢州,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首届长江文博会中的“衢州有礼”展馆成为网红地点,每位到馆参观的游客都会收到孔子后人孔令力所准备的礼品——一本袖珍版的《论语》,这既是礼,又是衢州的文化名片,让参观者都感受到了这座最有礼的城市精神及内涵。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的专属名片,承载了该城市的核心价值理念,展现了该城市薪火相传的历史文化与人文素养。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传承是成了“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的文化符号,向全世界展示衢州印象,续写新时代“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名片、谱写衢州文化强市建设新篇章的重要举措。
结语
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有着浓厚的历史底蕴,而当代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是在传统祭孔礼乐的基础上,融合时代需求,将祭孔仪式的参与对象范围扩大,仪式模式的革新,使礼乐文化融入百姓生活当中。祭孔形式与时俱进,除了举办不同主题祭孔活动外,还有祭孔文艺晚会,更加吸引群众参与到祭孔仪式当中来。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的传承方式也丰富多样,主要从学校教育入手,积极在学校开展孔子相关主题活动,将儒家文化融入当地课程教学中,从小培养礼仪与礼貌的养成,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推动了衢州市民的精神文明建设,塑造了“一座最有礼的城市”的城市形象,对于推广“南孔圣地,衢州有礼”的城市品牌以及提升衢州文化软实力有着独特意义。
回顾历史,勾连现实,自2004年衢州市恢复祭孔仪式以来,衢州市政府一直秉承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采取许多举措来弘扬与传承南孔文化,这是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窃认为,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的传承不能一味坚守传统模式,也不盲目跟风创新,而是在继承儒家文化精髓的基础上融合时代所需,借鉴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这样才能使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赢得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才能孔氏南宗家庙祭孔礼乐传承在推广“南孔圣地,衢州有礼”城市品牌,提升衢州文化软实力,促进衢州“文化强市”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