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清末福州港茶叶贸易的记载
——以晚清日本福州领事报告为中心

2022-02-18陈菁晶

福建茶叶 2022年2期
关键词:砖茶领事红茶

陈菁晶

(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1)

闽江流域产茶的历史悠远,最远可追溯到唐代,历五代经宋元明清。五口通商前,武夷山茶在国际已享有盛誉。1842年福州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五口通商之一,1853年时任福建巡抚王懿德奏请闽北地区茶叶改由福州海运出口,交通运输的便捷有力地推动茶叶产区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在19世纪60-80年代,福州港超过广州、上海,成为全国最大的茶叶出口地,每年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80年代后期开始,印度、锡兰、日本等新兴的产茶国开始崛起,福州港的茶叶出口受到明显冲击。到清末,面对海外出口的受阻和国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逐渐高涨,福州港的茶叶贸易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对福州港茶叶贸易情况历来研究颇多,除了海关统计资料外,学者林仁川开始尝试利用英国商务报告和贸易报告的资料来研究福建近代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史。学者林星、姜修宪等人对近代福州港茶叶贸易的研究中,采用的日本领事报告基本都在民国之后。研究闽江区域社会史的学者水海刚也指出“我们现今所能见到的材料多集中于民国时期尤其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清末及民初北洋时期的材料相对较少。”因而笔者查找到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所藏领事文献《通商汇纂》中刊登的1900年-1911年日本驻福州领事馆贸易年报(以下简称“贸易年报”)结合李少军编译的《晚清日本驻华领事报告编译》,尝试利用晚清日本领事报告的资料对清末福州港茶叶贸易状况进行研究。

1 领事报告对清末福州港茶叶贸易的记录

福州日本领事馆对清末福州港进出口贸易状况,尤其对茶叶贸易状况最为关注。从表1可知,当时每年的日本领事报告中,基本都有茶叶贸易相关的报告,尤其是达到茶叶出口最高额的1907年前后,报告数量最多。因为茶是福州港最重要的输出品,在茶叶出口最繁盛期1860年代,福州茶叶的输出约占福州港总输出的99%,可见茶叶贸易对于福州港贸易举足轻重的意义。另一方面,对日本来说,对福州茶叶贸易的关注还和当时国际茶市场的竞争有关。19世纪末20世纪初,正是中日茶在美国市场激烈竞争的时期,福州的茶叶贸易动向直接关系到日本茶的对美输出和国内经济发展,因此对福州的茶叶贸易开展详细的调查亦是驻在领事馆的职责所在。

表1 1887-1911年福州日本领事馆领事报告数量和其中茶叶贸易报告数量统计

领事报告中对福州港茶叶贸易的记录有以下形式:首先,在每年茶叶上市等时期记录各种茶叶在福州的上市量、成交量、库存量以及价格等信息。此外福州向美国、英国、澳洲、新西兰、欧洲大陆和加拿大等国出口茶叶的数量和价额,以及向香港和南方其他口岸、北方各口岸输出各种茶叶的数量等,并与前几年同期的情况相比较。报告的内容还包括列出当时从事茶叶贸易的主要商家,提及外国洋行向福州当地茶行贷出购茶款的数款、福州的茶行向产茶地茶商贷款的数额、外国洋行的购茶数量等。其次,专门针对茶叶所作的分析报告,如1887年的《印度锡兰与中国茶叶在欧洲之盛衰》报告,对比了1877年至1887年欧洲市场上印度锡兰茶叶与中国茶叶的数量。还有如1907年7月24日专门关于福州红砖茶的调查等。另外,领事报告中一年一次的贸易年报也会对当年茶叶贸易状况作出梳理汇总,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贸易年报是日本领事对所在城市一年内的贸易状况进行汇总的报告,该类报告是日本领事报告中信息量最大、内容最丰富、涉及面最广的报告形式。福州日本领事馆发出的首次贸易年报,即1900年贸易年报刊登在1901年10月25日由日本外务省通商局编制的《通商汇纂》上,贸易年报中设“茶况”一栏,此后每年的贸易年报除了对全年茶叶贸易的整体情况进行论述外,还刊登各种茶叶出口数量,与之前年份的数据对比,包括该年度福州港出口的各种茶叶的品质管理、消费者评价、国内外市场走向、政府相关税金政策变动等都是论述的重点。

2 领事报告中所见清末福州港茶叶贸易的状况

领事报告中对福州港茶叶贸易的统计参照海关贸易报告,按照红茶、绿茶和砖茶三类进行统计。红茶是当时福州港茶叶出口的主体,其中又包括工夫、小种、乌龙、花香和白毫等种类。清末红茶的出口受到海外市场需求减少和印度、锡兰等新兴产茶区崛起的影响,情况如下表所示,从1900年的28万担开始呈逐年下降态势,特别是1905年由于国际市场上供过于求,外加银价上涨,外商购买欲不高,出口量达到最低额。原本占出口数量最大的工夫茶由于阴雨连绵,产销量不佳,茶商们寄希望于乌龙茶来填补损失,却因与外商谈判失败,只有面向欧洲和美国的乌龙茶有少量成交。1907年迎来了清末出口贸易最好的一年,红茶出口的好势头一直延续到1909年。值得注意的是,在出口国外市场受阻的同时,发往国内各港的茶叶数量逐步增加。仅以1900年到1904年为例,向国内各港输出的茶叶分别为19300担、54300担、65500担、69000担、76400担,增长势头可谓强劲。

表2 1900-1911年福州港茶叶出口数量

具体来看红茶各种类中,首先工夫茶和小种茶市场需求量较大。如报告中提到“1903年工夫、小种茶未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即迎来茶期的结束,若有更多产量,亦容易销出。” 1910年,“板洋产工夫茶其质量和供给虽充足,但因俄罗斯需要紧急,第一期全部收成价格比前一年上涨五分到一成。第二期收货的板洋茶品质优良,因澳洲和欧洲的订单呈现盛况。小种茶因气候原因品质不佳,但仍买单众多,价格出人意料地比前一年高出一成到一成半。” 1911年,“因邵武及板洋产工夫茶的供给较少,价格昂腾,上市品一抢而空,市价一担比前一年约超二至三两,普通茶和中等茶价格虽比汉口市场的制茶高出三四两,但由于供给量少,需求激增,因此呈现好行情。”“小种品质较前一年良好,对其上等品,在购买者间产生激烈竞争,因此市价较前一年高值之上尚有二两至五两的上涨。中等品因需求少市价亦维持常价。”

其次,红茶中的白毫和花香,尤其是上等白毫在海外市场销路颇佳。如1910年“彩花白毫收成良好,虽发育着色不良,但除普通品外,各种均比前一年高出五分至一成。” 1911年,“彩花白毫上等品因需求紧急,市价比前一年高出五分,开市后十二月的交易量在前一年的四千八百箱的基础上,今年约达到五千二百箱,反映出市况之振兴。反之下等品由于欧洲方面的需求大减,加之孟买波斯方面的订单也显著减少,市价大跌且有约三百三十八箱的余货。”同年,“花香价格高昂,无法应对众多订单,价格皆比前一年高出二到三两。”

另外,红茶中的乌龙茶,产量超过市场需求,常有堆积滞销的情况。如表中所示,红茶在1903年出口量大幅下降,其中“面向美国出口的乌龙茶在进入1903年后,受前一年景气影响生产过剩,另一方面美国市场前一年进口过多,故而销路惨淡。”1910年乌龙茶因供给过多在纽约市场滞销,平均价格仅一担十八两,与前一年的二十二两相比大幅下跌。1911年报告中提到,“由于工夫茶的行情良好,乌龙茶的销路被工夫茶所取代,其产量虽比往年减少,但价格比前一年低三到五两。乌龙茶主要出口纽约市场,由于受到着色方面的怀疑,价格最终较前一年下降。”

绿茶从1903年开始有销售记录,但数量上始终没有超过一万担,1909年绿茶几乎绝迹市场,1911年开始分类变更绿茶并入武夷茶中。砖茶由于混入伪造砖茶和质量粗杂,西伯利亚和俄罗斯的需求减少。1907年福州多家砖茶厂关闭,因此1908年砖茶的出口呈现断崖式下跌。1909年以后销路有所增加,1910年因印度锡兰茶的供给不足,在伦敦的茶商以茶末做补充,故第一期收获的茶末全部出口伦敦,加之汉口俄制茶公司的烧毁,促进了砖茶和茶末的需要。但数量上已无法与十年前相比。

另外,在红茶、绿茶、砖茶之外还单独列出茶末一项,由于砖茶出口的减少,其材料茶末的用途受困,因外国从茶末中萃取茶素而引发茶末需求。然如茶末出口与上等茶课以同样的出口税,恐被外国产的无税茶末所压制,故清政府将以往的茶末出口税从1.25海关两减少到0.6海关两。

3 领事报告对清末福州港茶叶贸易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福州茶叶出口的低迷,领事报告指出制度层面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两方面的原因,认为政府降低税收将在一定程度上提振经济:“当地紧要的出口物茶叶的出口,需负担厘金税和苛重的出口税,另外欧美市场与印度茶相竞争,未能见充分的收益,废茶园转业者不在少数……如此当地出口物之不振使得一般商势亦不活跃,然三十五年(1902年)若制茶出口税也能半减,当地贸易于将来亦多少繁盛可见。”

关于福州港茶叶的销路,领事报告多次建议国内市场的拓展,并对发展前景表示谨慎乐观的态度:如“见本年(1903年)乌龙茶内地生产者承受巨大损失,将来收益减少已成趋势,应将商品转变成面向本国国内。”“前美国总领事杰尔根在其著作中提到若四亿人民各人引用五斤茶,可得约二十亿的茶叶需要,故随交通开放,清国内地的需要增加,被印度、锡兰茶所压制失去欧美市场的清国茶应向内地求贩路。”“他日交通机关发达,铁道逐渐开通,清北方地区勿论,应向亚细亚诸国扩大贩路,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外国贸易的减退如可与内地贸易的增长相抵,福州贸易的将来不至过于悲观。” 1912年10月由福州领事馆代理副领事土谷久米藏发出的报告中这样说道:“很多人认为这次革命事变(辛亥革命)将对茶产量影响甚大,结果却出乎意料。今后只要不出现绝对的无政府主义,本省的(茶叶)产量应不会减少。且汉口方面蒙受的产量打击(俄制茶公司烧毁),将使得本地(茶叶)价格的上涨。”

综上,清末福州港茶叶出口的市场正发生变化,在国外需求下降,出口受阻的情况下,国内的茶叶需求明显增加,出口国内的茶叶份额逐步增加。晚清日本领事报告对福州港茶叶贸易的记载,不仅为日本国内茶产业工商业者提供商况信息和市场建议,这些对清末历年茶叶产量、交易量、出口地、价格、品质等事无巨细的全面记载,生动展示了清末茶叶生产贸易活动的各个方面,为地方文献的记载提供补充,成为了解当时福州港茶叶贸易状况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砖茶领事红茶
《幸福的红茶时光》
蜜香红茶
领事探视“征求意见稿”之我见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泾阳茯砖茶
中国—东盟区域突发事件中的领事保护合作机制构建
红茶与绿茶有什么区别?
砖茶型氟铝联合应用对大鼠牙齿和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影响
领略中国外交为民的务实写真
茯砖茶中优势微生物在不同培养基的差异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