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中结合茶文化的创新策略

2022-02-18董林娟

福建茶叶 2022年2期
关键词:概论茶文化思政

房 媛,董林娟,石 钰,王 孟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

古语有云:“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教育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的根本所在,是一个国家兴衰存亡的内在核心,更是推动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内驱动力。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的教育必须要十分重视思想政治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把控着国民教育的方向,是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三个教育根本问题的关键所在,引导着我国的教育事业向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前行。现阶段,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起全面的课程思政教育体系至关重要。

1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与茶文化的关系内涵

1.1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本质

立德树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基本要求,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当中,所有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立德树人这一关键核心,生命科学概论也不例外。生命科学概论是高等教育的基础课程,该门课程以生物知识的科普为显在教育,实则蕴含了对生命发展的隐性教育,最终实现让学生从认识生命到敬畏生命的转变,这也是“大思政”背景下的人文教育内容之一,有助于“文化自信”的树立。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对生命科学概论现有的课程建设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建立全新的符合立德树人要求的课程体系。课程思政的核心本质,就是要将课堂的主要任务由教学转变为教育,将教师的职能由传播者转变为引导者,通过对课堂的重新塑造,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蕴含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当中,提升课堂教育的品质,给知识和能力赋予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帮助学生进行灵魂的改造,将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人才。

1.2 茶文化的发展及内涵

茶是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从古至今,茶在中国人的饮食文化、礼仪文化、外交文化当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外在体现,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象征。从最早的史料记载中可以发现茶的发展已有近4千年的历史。早在《神农本草经》中,“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就是对茶最早的记载,那个时候的茶,应该是一种清心解毒的药物。根据六朝以前的史料记载,巴蜀地区是茶文化最早形成的地区,这与当地的政治及风俗有着莫大的关系。随着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区域的统一,茶文化得以广泛的传播,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国力的强盛,茶文化的发展也空前的繁荣。直至明朝末年,荷兰商人将茶带入欧洲,这种奇特的东方植物,一度在欧洲掀起了一股文化浪潮,时至今日,茶仍然是英国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饮品,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从丝绸之路开始,茶叶、丝绸、瓷器就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代表着中国在世界当中的形象。

1.3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与茶文化的相互关系

在茶文化丰富的内涵当中,生命与自然是和生命科学概论息息相关的,二者有着高度的融合统一。茶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孕育的生命,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生命的认知进而感悟到生命的价值,而这种对于生命价值的感悟,在茶文化当中也有着集中的体现。品茶就是品味人生,茶道就是生命之道,因此,在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既能够升华学科教育的内涵,还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秀文化。

2 现阶段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

2.1 学科内涵挖掘不足

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生命科学概论显然更加偏重于前者,但若对该门学科进行深入的挖掘,就会意识到该门学科所蕴含的社会科学价值。在目前的学科教学发展当中,生命科学概论教师大多都是按照课本的既定内容对学生进行生命科学知识的普及,很少深入学科的内涵,也很少用心挖掘学科当中所蕴含的人文价值。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对生命科学概论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解读,还要能够从中挖掘到思政教育的元素,丰富课堂教学。茶文化作为一种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其本身就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属性,但在目前的生命科学概论教学体系当中,对于茶文化的内涵少之又少,需要教师进行深入的挖掘才能够得以展现。

2.2 教师教学能力水平有限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教育,其与文化类型的教育一样,都旨在为学生搭建思想上的上层建筑,因此,这类教育的实施与开展有着较大的难度。生命科学概论的教师长期致力于自然科学方面的研究,教学内容严谨、考究,但这显然不符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要求。思想教育重在引导和感化,需要教师有着较强的教育共情能力,通过自身的建设,提升课堂的品质及内涵,因此,在目前的学科教学发展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还有待加强。

2.3 实践教学缺乏有效应用

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在改革中谋求新发展,将提升实践性与针对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满足高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知识与情感需求,将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会实践等方面统一起来,以学生为本,提高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传承水平,为高校学生塑造正确的文化知识传承观念。根据现有的多个研究表明,在传统的思政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着教师职业倦怠和学生学习倦怠的问题,因此,在全新的教育形势下,学校应当重视实践教育课程的开发,以课堂加实践的教育模式,实现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3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与茶文化相结合的实践

3.1 注重培育课程特色

打造“生命+思政”的全新教育模式,是生命科学概论特色课程培育的关键所在。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需要在教学内容、教材挖掘及教学方式上作出改革创新,形成独具一格的特色生命教学模式。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多种多样,如何将这些元素有机的融入到生命教学当中,是该学科教师需要努力达成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的本质是协同教育,因此,创建新的教学模式,就要以协同作为抓手,在进行生命科学概论教育的同时将思政的元素穿插其中,取得双重效果。要进行思政教育元素的穿插,首先需要对生命科学概论课程的体系进行新的创造,将彰显生命价值的优秀文化放到课堂教育当中,譬如茶文化,让学生从教育的源头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其次,转变教学方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等多种教育资源,打造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学习机制,将思政元素无缝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三是深挖教材,将教材中与思政有关的素材进行挖掘放大,在挖掘放大的基础上进行延申,将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外延无限扩大,对学生形成正确的引导。通过“生命+思政”教育模式的创建,可以让课程思政体系的建立更加合理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让生命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更加和谐,让二者在课堂上双管齐下,同时对学生开展教育,促进学生的道德建设。

3.2 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2.1 生命科学概论教师思想政治教学水平亟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在于教师,因此,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教师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将思政教育融入课堂的教学水平。首先,要求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教师学会建立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在课堂的教学当中,要认真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切实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为学生重塑生命的价值,让学生能够对生命的起源与发展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能够从有限的课本知识当中感受到无限的对生命的敬畏,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教师要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为学生解答解惑,引导学生提升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最终实现自我价值。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具有时代性。树立“四个自信”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正确价值观的体现,树立“文化自信”是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手段,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与思政教育融合是毋庸置疑的。将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与茶文化相结合,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传导主流价值观的需求。

3.2.2 将思想政治课教师纳入生命科学概论教师集体备课团队中。术业有专攻,生命科学概论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把握,显然没有专业思政教师的水平,因此,要实现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建设,将思政教师放入生命科学概论教师的教研团队是比较有效的做法。在备课的过程中,思政教师能够对思政教育的内涵进行准确的把握,将茶文化的内涵与生命教育的内涵进行有机的结合,并对教学的方法给予生命科学概论教师指导,使生命科学概论教师在课堂中能够更好的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茶文化。

3.3 深入对教材的挖掘

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建设,离不开教师对教材的挖掘。目前,高等院校生命科学概论的教材都是通用型教材,教材当中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少之又少,更没有与茶文化相关的内容,需要教师去不断的进行挖掘。因此,深入对教材的挖掘,也是生命科学概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另一重要手段。在深入教材挖掘方面,教师要积极探索生命科学教育当中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元素,特别是茶文化内涵的元素,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生命科学的教学当中。此外,还可以进行网络教育资源的挖掘,多渠道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命科学教育的课堂。

3.4 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

实践教学在高校教学当中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教学手段,这种教学模式既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助于学科素养的培养。在生命科学概论的教学当中,要建立起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必要的实践教学是必不可少的。要将茶文化融入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开展与茶文化相关的实践教学是具有较强可行性的。品茶活动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喝茶是日常生活动中司空见惯的事,但品茶就是另一门学问。在开展品茶活动时,教师可以品茶时,将对于生命的认知贯穿其中,让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解读,感悟生命的真谛,感悟生命的价值,做到这一点,就做到了课程思政与茶文化的相互融合。

开展研学旅行,也是实践教育的一种形式。研学旅行是近些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实践教育模式,旨在利用环境与教学的融合,实现教育内容的吸收及内化。从严格意义上来说,研学教育是一种外来文化,但其对于实践教育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当中,研学教育是比较有效的实践教育方式。生命科学概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研学旅行,能够让学生在人文风貌、自然地理的熏陶下,亲身感受到茶文化所承载及传承的生命之道,有助于生命科学概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形成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体系。生命科学概论的研学旅行目的地可以是与茶相关的企业,也可以是种茶采茶的乡村地区,只要是能够展现茶文化的地方,都能够开展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的实践教学。到乡村开展生命科学概论的研学旅行,不仅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采茶的乐趣,更加清晰的认识到茶树的生长,全面了解制茶的工序,还能够让生命科学概论的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相结合,让学生深度体验乡村生活,感悟劳动创造价值。

综上所述,生命科学概论课程思政教学与茶文化有着相通的融合点,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既有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大思政”背景下学科教学的创新。生命科学概论教师要抓住这一挑战和机遇,加强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将这一全新的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实践,提升教学品质,丰富教育内涵。

猜你喜欢

概论茶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青铜器辨伪概论
茶文化的“办案经”
《速勒合儿鼐传》(Sulqarnai-yin tuguji)研究概论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别具特色的俄罗斯茶文化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